人類群星閃耀時是斯蒂芬·茨威格的著作,下面是由語文迷為大家提供的讀后感范文,希望你喜歡。
讀后感一:
在老師的要求下讀了又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寫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是一本傳記,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是在語文書上,學(xué)習(xí)了其中的一篇《偉大的悲劇》,這是他為失敗者所寫的傳記,這是史上少有的。就是因為這篇文章勾起了我對這本書想讀的欲望。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講了哥倫布回來后,說有一個黃金王國,于是所有的人開始向那個小島出發(fā),但是事實并沒有像所有人想得那樣美好,呆在小島上后,再回來就很困難,一位聰明的年輕人藏在了一艘貨船的箱子里,成功地離開了小島,但他后來就要找到真正的“黃金之國”的時候,卻被那些嫉妒他的人所殺害。這一部分并不是僅僅告訴了我以前所發(fā)生的事,它讓我知道了如何做人。所有的人都對黃金有非常美好的幻想,都想一夜之間成為暴發(fā)戶,但是現(xiàn)實永遠不會是我們想象地那么完美。所以做人應(yīng)該少做白日夢,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即可。
但所有人發(fā)現(xiàn)厄難開始降臨的時候,卻又無法逃去,而聰明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智慧逃了出去,他選擇藏在一艘貨船的箱子里,等到已經(jīng)不可能再返回的時候才出來。這告訴我,做人難免會有失誤的地方,就算是面臨絕境也要想盡辦法解決,不能等著所謂的上帝或者是鬼神來“幫助”自己。雖然想要活著的念頭是人類的本能,但并不似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有些人只靠蠻力是無法達到目的的,所以要靠自己的智慧才能解決所有的難題。不要任命運擺布。
當(dāng)年輕人即將要成功的時候,卻被命運殘忍地送上了斷頭臺。并不是因為這個年輕人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只是因為他的成功讓其他的人眼紅,滿心的嫉妒讓總督翻出了陳年老賬,而執(zhí)行死刑的是這個年輕人的知己兼戰(zhàn)友。做人要學(xué)會保護自己,不要受別人背地里使得陰招。
讀后感二:
最近讀完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此書又譯為《人類命運攸關(guān)的時刻》。
三十多年前,曾經(jīng)讀過他一本中短篇小說集,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為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羅曼·羅蘭、斯湯達、托爾斯泰等人寫的傳記,可惜幾乎都沒讀過。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從外孫女的書架上看到的。說來慚愧,我小學(xué)六年,除了教科書,幾乎沒接觸過課外書;到初中,也只讀過很少幾本書,如《薛仁貴征東》《七俠五義》《珍珠塔》《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之類。可外孫女剛進初中,讀過的書比我進大學(xué)之前讀書的總和還要多。她書架上放著的許多書,我至今也沒讀過,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了不起的蓋茨比》《蘇菲日記》《明朝那些事兒》、《中國通史》、《可怕的哲學(xué)》、《目送》等等。
多年來,讀書養(yǎng)成一些習(xí)慣,比如從序言或前言讀起,一篇一篇往后讀,很少“跳”著讀;還有一旦拿起一本書,無論喜歡與否,都會從頭讀到尾,即使不喜歡的或讀得很困難的書,也會硬著頭皮往下讀。這樣的習(xí)慣,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可既成習(xí)慣,想改也難了。
這次讀《人類群星閃耀時》也是這樣。全書兩篇序(一篇是作者序,一篇是譯者序),12篇正文。讀過兩篇序,興趣甚濃,再讀正文,前兩篇是《不朽的逃亡者》《拜占庭的陷落》。讀完這兩篇,心里有點嘀咕:似乎不怎么樣嘛。第一篇寫的是逃亡者,第二篇寫的是入侵者,贊揚歌頌這樣的人,作者是怎樣的歷史觀呢?可我還是硬著頭皮讀下去了。從第三篇《亨德爾的復(fù)活》起,漸漸地被吸引住了,漸漸地激動起來了,漸漸地有點兒懂作者了,漸漸地欲罷不能、難以釋手了。
這幾年讀書,純?yōu)?ldquo;消遣”,再無功利。過去或為長些知識,或為傳道授業(yè),讀書的目的性很強;如今退休了,讀書就是為興趣,為消閑,或者說就是一種習(xí)慣。可既然讀過了,就會有些感受,有些想法,也算是“消遣”之外的別樣收獲。這次讀《人類群星閃耀時》,它能這樣吸引我,以至興奮激動,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是選材。幾千年的人類歷史,值得書寫的何其多,可作者選中這“12幅歷史袖珍畫”,主旨很明確。作者認為:“一個民族,千百萬人里面才出一個天才,人世間數(shù)百萬個閑暇的小時流逝過去,方始出現(xiàn)一個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一個影響至為深遠的決定系于唯一的一個日期,唯一的一個小時,常常還只系于一分鐘,這樣一些戲劇性的時刻,命運攸關(guān)的時刻,在個人的生活上,在歷史的演進中,都是極為罕見的。”“戲劇性的時刻”正是作者選中這些事件的原因,如巴爾博亞發(fā)現(xiàn)太平洋,祖特爾發(fā)現(xiàn)黃金國,都是這樣。正如譯者所言:“僅僅想到能有幸一窺世界史上這些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豪杰偉人名家傳奇一生中極具戲劇性的插曲,便足以令人怦然心跳”。這本書,就是容易讓人“心跳”。
其次是別具一格的寫法。它不是傳記,卻如傳記一樣真實;它不是小說,卻比一般小說更加扣人心弦;它特別擅長運用渲染、鋪墊、對比、反襯等手法,加速讀者的心跳!逗嗟聽柕膹(fù)活》寫的是世界名曲《彌賽亞》創(chuàng)作誕生的過程,寫的是一個音樂家肉體與心靈復(fù)活的經(jīng)歷。瀕臨死亡的亨德爾又從地獄歸來了,心如槁木、灰心絕望的亨德爾又完成了不可言說的壯舉。“被點燃的靈魂又一次成就了意志的奇跡,一如先前癱瘓的軀體成就了復(fù)活的奇跡。”從絕望的深谷,又回到高山之巔,反差之大,幾乎令讀者窒息,誰能抗拒它的魅力呢?《封閉的列車》寫革命家列寧十月革命前夕潛回俄國的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開頭一節(jié)標(biāo)題是“修鞋匠家中的房客”,瑞士這座和平小島復(fù)雜、喧鬧、緊張、危機四伏的場景,與修鞋匠家中平靜、冷落、沒人注意的氣氛形成極大的反差,充分表現(xiàn)出列寧革命家的睿智、氣度、沉著和勇敢。
最后是極富表現(xiàn)力語言。據(jù)說,當(dāng)年這本書出版之后,一時洛陽紙貴,德國大學(xué)生幾乎人手一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語言具有極大的魅力!兑灰固觳拧穼懙氖囚斎丈衔緞(chuàng)作法國國歌《馬賽曲》的經(jīng)過。“魯日奮筆疾書歌詞、樂譜,越寫越快,猶如筆錄別人的口授——一場他那狹隘的市民心靈從未經(jīng)歷過的風(fēng)暴已經(jīng)向他襲來。一種極度興奮,一種本非他所有的激情,而是凝聚于唯一的一秒鐘的魔幻偉力,把這可憐的業(yè)余作者千百倍地拔高,把他像一枚火箭似的射出去,直抵星辰,剎那間閃耀著燦爛的光華和火焰。魯日上尉一夜之間躋身于不朽人物行列:街頭和報刊最初的呼聲被吸收、被借用,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歌詞,并升華為一詩節(jié),其詞永世長存,一如曲調(diào)不朽。”這類激動人心的描寫在書中比比皆是,只要你翻開它,你就一定會被他形象、熱烈、華麗、煽情的語言所打動、所吸引、所感動,欲罷不能。
也許我讀得太馬虎了,讀后的感覺不是很清晰的,甚至有點兒模糊,很難確切地說出《人類群星閃耀時》的動人之處,本文的立論與舉例可能不盡恰當(dāng),也許會貽笑大方?晌蚁嘈,我的總體感覺是不會錯的,這本書盡管是“舊書”新版,可對沒有讀過它的人來說,絕對值得一讀,你讀過它以后,也一定不會后悔的。
讀后感三:
如果當(dāng)時魯熱真的被處死了,可以說是死得英勇而又壯烈,而不會象他以后生活得那么潦倒、那么不清不白。因為這個不奉的魯熱在他四十余年的生涯中,雖然度過了成千上萬的日子,但是只過了一天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日子。
命運總是迎著強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多少年來命運總是使自己屈從于這樣的個人:凱撒、亞歷山大、拿破侖,因為命運喜歡這些象自己那樣不可捉摸的強權(quán)人物。
但是有時候,當(dāng)然,這在任何時代都是極為罕見的,命運也會出于一種奇怪的心情,把自己拋到一個平庸之輩的手中。有時候——這是世界歷史上最令人驚奇的時刻——命運之線在瞬息時間內(nèi)是掌握在一個窩囊廢手中。英雄們的世界游戲象一陣風(fēng)暴似的也把那些平庸之輩卷了進來。
但是當(dāng)重任突然降臨到他們身上時,與其說他們感到慶幸,毋寧說他們更感到駭怕。他們幾乎都是把拋過來的命運又哆哆嗦嗦地從自己手里失落。一個平庸之輩能抓住機緣使自己平步青云,這是很難得的。因為偉大的事業(yè)降臨到渺小人物的身上,僅僅是短暫的瞬間。誰錯過了這一瞬間,它決不會再恩賜第二遍。
關(guān)于這次戰(zhàn)役(滑鐵盧戰(zhàn)役),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的描述。但人們似乎從不厭倦去閱讀關(guān)于它的各種各樣激動人心的記載,一會兒去讀司各特寫的宏篇巨制,一會兒去讀斯湯達寫的片斷插曲。這次戰(zhàn)役,無論是從遠看,還是從近看,無論是從統(tǒng)帥的山頭上看,還是從盔甲騎兵的馬鞍上看,它都是偉大的,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富于戲劇性的藝術(shù)杰作:一會兒陷入畏懼,一會兒又充滿希望,兩者不停地變換著位置,最后,這種變換突然成了一場滅頂之災(zāi)。
在塵世的生活中,這樣的一瞬間是很少降臨的。當(dāng)它無意之中降臨到一個人身上時,他卻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運降臨的偉大瞬間,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順從、勤勉、謹慎,都無濟于事,它始終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將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命運——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熱烈的雙臂把勇敢者高高舉起,送上英雄們的天堂。
看來徒勞的事情會再次結(jié)出果實,一件耽誤了的事情會變成對人類的大聲疾呼,要求人類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尚未達到的目標(biāo);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會產(chǎn)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因為只有雄心壯志才會點燃起火熱的心,去做那些獲得成就和輕易成功是極為偶然的事。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占絕對優(yōu)勢的惡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最偉大的悲劇,一個作家只是有時候去創(chuàng)作它們,而生活創(chuàng)作的悲劇卻要多至一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