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作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yīng)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嘆,她的文字也可以有萬丈深情。這本書里德龍應(yīng)臺是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zhì)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tǒng)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
我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把整本書看完了,還重復(fù)瀏覽了一遍,一種溫馨的感覺一直縈繞在心間。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純真無邪和媽媽對孩子的愛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讓看的人也沉浸在他們的幸福氛圍中。
從孩子的出生開始,龍應(yīng)臺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圍,她給孩子洗澡、喂飯、換衣服、帶他們認識這個世界、讀故事書給他們聽。在《初識》,8個月大的安安雖然還不能人語,但已會咿呀做聲了,而且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鮮感。于是,每天早上,在去貓川幼兒園的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媽媽必須做導(dǎo)游,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媽媽每天晚上都給安安念故事,但她會有選擇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書一律不要。因為“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shù)的人間丑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我認為這句話特別有道理,這也就是龍應(yīng)臺的獨特教育藝術(shù):慢與愛。現(xiàn)在中國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說白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就讓孩子早早地進入早教班。以至于現(xiàn)在的幼兒園提早變成了小學(xué),孩子們要上認字課、美術(shù)、音樂、體育、算術(shù),還有英文……過早學(xué)會識字的孩子便在入學(xué)后坐在教室里發(fā)呆,因為他們都已經(jīng)學(xué)過了。而其他沒學(xué)過的小伙伴們卻嘰嘰喳喳興奮地發(fā)現(xiàn)字的世界,“那種快樂,確實像一個瞎子突然看見了世界,用張開的眼睛;蛟S幼稚園里不教認字是對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貴!
“《經(jīng)濟學(xué)人》周刊上有個統(tǒng)計數(shù)字讓媽媽眼睛亮了一下。一年級學(xué)童每個星期要花多少時間在家庭作業(yè)上?美國:1.8小時,日本:3.7小時,中國臺灣:8小時。”孩子的童年那么短暫,以后有的是時間去寫作業(yè),現(xiàn)在就應(yīng)該拿來玩。在玩中,孩子的創(chuàng)造、探索精神會被發(fā)掘出來,而且也能更快地學(xué)會分享、感恩。就像安安,他特別聰明,媽媽只教了他具體的“龍”長什么樣子,他就能對著窗外馬路上堵車的情景喊“龍”,他明白那是“車水馬龍”;安安的爸爸講德語,媽媽講中文,爸爸媽媽之間將英文,但沒有人教他英文,他聽著聽著居然也會了;安安和他的弟弟飛飛對小動物特別有愛心,他們會在雨后幫助柏油路上的蚯蚓回到原來的地方,以免他們被不知情的自行車輪和腳步軋過;他們會求媽媽救一只困在垃圾桶里的小老鼠,會把媽媽買來的蟈蟈放生,因為他們覺得它太可憐了。讀著這些故事,讓我覺得很窩心,龍應(yīng)臺就是這樣在生活中用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她的孩子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然而,她也是個有思想有理想的獨立女性,如果沒有孩子,她會有很多計劃,而她卻甘愿放棄那些計劃,全心全意地投入兩個孩子的教育中,這和她一貫?zāi)欠N針砭時弊的犀利是截然不同德。她給的答案是這樣的: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地內(nèi)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它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yǎng)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當(dāng)她的好友若冰問她是否后悔過,她回答說:還好,有些經(jīng)驗,是不可言傳的。是啊!沒有做過父母的人怎么能體會那種痛并快樂著的感覺,那個小生命是用父母全部的愛筑成的,如果沒有他,其他的一切都缺少了意義,人生仿佛缺了一塊。同時,我也看到了作為父母的艱辛,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yōu)榱藫狃B(yǎng)我們也放棄了很多東西,我們一定不能忘記他們的恩情,以后要好好報答他們。
這本書不僅適合已經(jīng)做或?qū)⒁龈改傅娜丝矗策m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看,它是溫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你會被慢與愛的教育藝術(shù)所感染,學(xué)會真正從孩子的需求出發(fā),發(fā)揮孩子的天性,拋卻功利心,培養(yǎng)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
【篇二】
這個寒假媽媽給姐姐買了《孩子你慢慢來》,想讓姐姐看看?山憬銢]太多的時間,所以這本書被我“搶先”看完了。
《孩子你慢慢來》是著名作家龍應(yīng)臺寫的,雖然沒有太多的好詞好句,作者卻能把所有真實的事情和真實的語言都真真切切的描繪了出來,整本書寫得非常生動形象,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畫面就在你面前似地。
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華安和華飛(作者的兩個兒子)的成長過程,因為作者是臺灣人,而她丈夫是德國人,所以華安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不懂的東西都會用兩個國家的語言分別問一下爸媽。一天她遇到了長者一雙翅膀和羽毛,兩只瘦腳,一把尖嘴的東西,問家長這是什么?媽媽說是鳥,爸爸說是“Bird”。幾個月后他看見一只大公雞,興奮的喊著:“啵!媽媽,啵!”媽媽看了看,這不是大公雞么?嗯,和鳥相似,這不是Bird,啵,是什么呢?雖然安安把“Bird”說成了“啵”,可他還是很興奮。是啊,一歲不到的孩子能記住一件事物就很不錯了,說錯了可以改,以后的時間多的是,要讓他慢慢來,慢慢來……
自從安安的弟弟華飛出生后,安安犯得錯誤比以前多多了,比如把弟弟的衣服剪的全是洞,像個收破難的;比如讓同伴去偷東西等等,可作者卻耐心對待。是呀,幾歲的小人兒你跟他兇什么呢?要讓他慢慢來,慢慢來……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3.龍應(yīng)臺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