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告訴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同胞,對弱者,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都要給予愛和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動情,每一段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兒童們的純真與情趣。
愛的教育讀后感200字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被感動,里面日記都體現(xiàn)出對老師、父母、同學的愛。
《愛的教育》里的故事都體現(xiàn)了愛。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醫(yī)院的天使》,講了一個少年去醫(yī)院看望爸爸的故事,這位少年把別人看成自己的爸爸,用心盡力照顧他,后來知道這個老人不是他爸爸,他沒有離開,還是盡心盡力服侍,直到死去……這表現(xiàn)了愛。多么令人感動啊!
啊!世界上的愛真多啊!愛,是常常被我們忽略,可我知道我們一生下來就感受到父母的愛,漸漸長大,上學了,又有老師同學的愛,愛是可以使人重逢,愛可以激發(fā)我們的力量。愛使我們快樂健康成長,愛給予了我們內(nèi)心的溫暖。
讓我們都獻出一份愛,世界會變得更好。
愛的教育讀后感400字
《愛的教育》是一本傳播愛的小說,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愛,細細品讀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是無處不在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愛,只要我們用心體會。
愛是謙讓。在馬路上,一輛輛汽車總是爭先恐后地搶道,結(jié)果,交通越來越堵塞。這時,只要人人謙讓一小步,交通方便一大步。
愛是幫助。在青海玉樹的災區(qū),卻有全國各地的人民在抗震救災,這就強烈體現(xiàn)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別人急需幫助時伸出的援助之手,對別人來說,也許是最溫暖,最感動的。
愛是關心。在家人忙碌的身影背后,藏著的都是為我們默默付出的愛。在上學的路上,在廚房的鍋上,在陽臺的洗衣機上……都載滿了家人對我們付出的無私的愛。
愛是愛護。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站著一位老婆婆,車的顛簸差點讓她摔倒在地。一個年輕人站了起來,扶這位老婆婆坐在他的座位上,而他自己拉著扶手,站在座位旁。這不正是愛護老人的舉動嗎?書中的卡隆能愛護弱小的耐利,并且還成了他的保鏢了呢!
愛是真誠的,愛是溫暖的,愛是甜蜜的……愛就像空氣漂浮在你身邊,只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愛就棲息在你身上。
愛的教育讀后感1000字
讀著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我的感想已盈滿頭腦并充斥著我的指端。
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于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懂得感恩……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在我們的國家本是不缺少的,只因為……
現(xiàn)實中,我們的教育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何如書中一個個令人感動、令人難忘的故事所具有的教育力和震撼力!拿起它,教育我們的孩子吧!我曾試著把書中的故事一個個地講述、分解給我的學生們聽,然而我更多地從他們迷離的眼神和不屑一顧的反應中,看到了教育的缺失。
當代教育家劉彭芝在她的《人生為一大事來》中寫道:“何為人才?我認為重點有兩條,一是高尚品德,二是聰明才智。而高尚品德與聰明才智相比,高尚品德更重要。高尚品德是靈魂,是精神,有了高尚品德,聰明才智才可以服務于祖國,造福于人民。所以,高尚品德是‘道’,聰明才智是‘器’,道在器之上。”
《愛的教育》對上述觀念進行了很好的詮釋。在“意外事件”這則日記里,三年級的羅貝蒂為救一個即將被車輪撞傷的一年級小男孩,“大膽地快跑過去,抓起男孩,把他放到安全的地方”,而自己的腳卻被車輪碾碎,落下了終身殘疾。一個三年級的少年就具有這樣舍己救人的品質(zhì),這源于他心中的愛。在“卡拉布里亞男孩”這則日記里,老師這樣教育學生:“要愛護你們這位遠道而來的兄弟……他出生在一片光榮的土地上,那片土地賦予了意大利許多杰出的人物……如果你們當中任何人因為這位同學不是出生在我們省而冒犯了他,那么,冒犯的人在走過三色旗時,將再也不配從地上抬起他的眼睛。” 老師緊緊抓住這件平常的小事,用自己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向?qū)W生進行了一次富有激情的團隊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在閣樓里”這則日記里,當恩利科扛著亞麻布和他姐姐、母親來到他們通過報紙看到的那個貧窮的人家實施救助時,“我突然認出了科羅西(他的同學)的紅頭發(fā)和劣質(zhì)茄克……”當恩利科輕聲把這個情況告訴他的母親時,母親提醒他說:“看到你送救濟品給他母親,他也許會感到羞愧的。別跟他說話。”而就在科羅西轉(zhuǎn)身看到恩利科時,母親推了恩利科一把,“于是我沖他跑過去,擁抱了他。”多么細致的刻畫!是什么讓恩利科母子做出了這些反應?是愛心,是因為他們一家人都具有同情弱小的情懷。
再看父親的教育。在“學校”這則日記里,父親寫到,“假如你沒有去上學,你的日子該是多么的可憐和可悲啊!……假如這場運動停止了,人類就將退回到野蠻的狀態(tài)下。這場運動是進步,是希望,是世界的光榮……鼓起勇氣來吧,孩子大軍里的小兵!你的書本就是你的武器,你的班級就是你的連隊,戰(zhàn)場是整個地球,勝利就是人類的文明”。這種勸慰孩子好好學習的方式中飽含的是父親真摯的愛,較之我們的棍棒辱罵教育,顯得多么有力!
再看母親的日記“逝者的節(jié)日”。“你知道嗎,恩利科,你們所有的男孩子在這一天都應當向逝者獻上哀思,向那些為你們而死的人們--為了少年兒童而死的人們”、“帶著感恩的心情想想那些逝者,你就會對所有那些愛你的、為了你而辛苦工作的人們更加友善、更加深情”。母親能說出這樣的話,也源自她心中充滿著愛。試想,在愛的氛圍中,孩子能不學會感恩,能不受到感動嗎?
再看老師讓孩子們抄寫和學習的一個個每月故事,在“倫巴第的小哨兵”里,一個孩子為了國家,在刺探敵情中犧牲了生命;在“撒丁島的擊鼓少年”里,一個孩子為了拯救軍隊,失去了一條腿;在“爹爹的護士”里,一個孩子面對非親的病人,無私地奉獻自己……等等等等,這種“愛的教育”就在這一個個的故事之中實現(xiàn)了。
更多熱門文章:
9.《愛的教育》讀后感作文600字
10.讀愛的教育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