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紅樓夢》讀后感(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后感1
今天玩的電腦時間一長,便覺得沒意思。所以就滿懷期待的把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里面的第一章節(jié)“黛玉進賈府”讀了。內容也真有意思!
第一章大概講的是這樣的:賈府出生了一名男嬰,應為出生嘴里就掉,所以命名為賈寶玉。賈寶玉家里面有好多人,又有錢。林海如就不一樣了,林黛玉的`父親讓黛玉到賈府,雖說不肯,但最終還是來到了賈府。
讀了這一章節(jié),我很奇怪。為什么賈寶玉出生時會叼著一塊一塊五彩繽紛的稀玉?我在書中尋找,沒有答案。我想應該是他們前世有緣吧!因為我之前看過《紅樓夢》的視頻,說是前世黛玉救過寶玉,之后來世感謝。
《紅樓夢》真有意思!
《紅樓夢》讀后感2
今天,我終于讀完了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我感覺那個年代的人好可憐啊,連自己的婚事都要讓別人去包辦,我深有感觸。
本故事講述了黛玉多愁善感,愛哭,而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寶玉的身上有女媧補天中剩下的一塊玉,黛玉卻沒有,但是,寶釵的身上剛好有一把鎖。祖宗就認為寶玉和寶釵是注定要在一起的'。黛玉聽后,活活被氣死。后來,祖宗騙寶玉與寶釵成親,然后,當寶玉揭開喜帕發(fā)現(xiàn)并不是黛玉,而黛玉已身亡,寶玉悲痛欲絕,最后出家當了一個和尚。
我認為那個時候太古板了,連跟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的權利都沒有,人物本身并沒有錯,讓人憎恨的只是傳統(tǒng)觀念:婚姻大事,父母做主……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那么多,想見也見不著,更讓寶玉受那樣的欺騙。
《紅樓夢》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紅樓夢》讀后感3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讀完它感觸頗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tài)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里面的任務各有個的特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賈寶玉這個人由于從小被祖母與母親溺愛而造成每日與女孩兒們玩樂,不顧學業(yè),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但也是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賈政才會不喜歡他,寶玉也很懼怕他的父親。雖然大觀園里的人盡是心靈骯臟,不過也有真情在,賈寶玉與林黛玉真心相愛,最終卻套不過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經(jīng)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擁有賈寶玉這個知己。薛寶釵在大觀園里可算是最有心機的一個了。她為人處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沒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王熙鳳是最潑辣的`一個了,不僅辦事干練,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說不上話來,她處處不吃虧,人們稱她“鳳辣子”,卻逃不過早逝的命運。
大觀園里的人物我喜歡的要數(shù)探春了,他心機不如寶釵,文學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許她有一點孤高自詡,可是能在混濁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幾個呢?但她的命運同樣也是遠嫁,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賈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愛孫子孫女們,甚至連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小孩子也疼愛,可是她的話何嘗不暗藏玄機呢!黛玉剛進榮國府時,賈母讓她做上座,她不肯,賈母說了句“你是客,本應如此!卑凳玖怂龔膩頉]有把黛玉當成是自家人,雖然表面上和誰都很親切,可是她不過是假慈悲罷了。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人們之間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臟與丑陋的靈魂。
《紅樓夢》讀后感4
在課本里學了《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那一段,也看了關于課文的電視劇,來來去去,倒對這以前不怎么感興趣的《紅樓夢》生出些興趣來。于是找書來翻了兩翻,卻也有了些感受。
聽老師講,《紅樓夢》乃是四大名著之首,這倒是我所不知的,不由得吃驚,心下想不就是男男女女的悲情故事么,怎的如此重要了。不過話是這么說,回想起上學期那堂繪聲繪色的“紅樓課”,心里也就知道些大概了。光是一節(jié)“林黛玉進賈府”,老師就難得的講了大半個星期,里面的人物給拆了個七零八落,形態(tài),語言,動作分析了個透透徹徹,每個人里外都給賞析了一遍,心中不由得出了個結論——實在是些復雜的`人。
其實這《紅樓夢》的大半個主角林黛玉我是頗有好感的,畢竟是個“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大美人,也還為97版紅樓里林黛玉和薛寶釵誰更美跟同桌爭論得不可開交,可黛玉這姑娘實在是嬌弱無比,當真是一副“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的模樣,這就叫我不怎么待見了,倒還想到一個廣告,好像是一場足球賽,守門員太沒精神了以致于足球射到門前時在大家眼中竟變成了林黛玉,摔在了地上不說,還被責怪了一番,后來吃了廣告產(chǎn)品,突地有變回了生龍活虎的守門員,對手便如何都攻不進來了。回顧完廣告后我不由得一陣莞爾,這倒也是有些形象貼切的,又想到,要是《紅樓夢》中的黛玉姑娘也有這么個神丹妙藥,也不會落到后面悲慘的黛玉葬花了。
《紅樓夢》讀后感5
再說賈寶玉,不論何時,這人在心中的形象可是眉目清秀,比女子還漂亮的人兒,當初覺得新版紅樓理頗有“姿色”的于小彤來演有些不經(jīng)如人意,看了87版,更是失望了。你一副普普通通的樣子,何德何能害了這些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兒,不過我也得承認,這么以貌取人可不是好事兒,人寶玉在那會兒可是有著與眾不同的才德的。其實想來也替這顆頑石悲哀,補天不成,下凡尋愛也沒個好結果,真是生錯了年代,要是放在現(xiàn)在,這么個有些文才的富公子,保不準會有些大作為呢。
其實在看紅樓之前,我一直覺得賈寶玉便是出家前的濟公和尚,因為依稀記得多年前看《濟公》時開始有這么一段:一男子結婚當日不知怎的`去當了和尚,回來后看到家破人亡未婚妻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立即傷心欲絕瘋了過去,而后變成了瘋瘋癲癲卻一心向善的濟公和尚。這兩段故事仿佛是連接得起的,直到后來看了書查了資料才推翻了我的想法。于是我就在想了,不知道在曹雪芹心中寶玉最終真正是個什么結果,不過要真是像濟公和尚一樣,忘了塵世,倒也算圓滿了。
其實以前一直覺得《紅樓夢》這本書女氣重了些,雖說自個兒是女生,卻不怎么喜歡這種感性的小說。心中也比較過,它不像《西游記》那樣有著吸引人的魔力,也談不上《三國演義》里精彩的斗智斗勇,更沒有《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豪邁,但是它是夢幻的,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文筆。不得不說,當你讀完它時,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此書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
《紅樓夢》讀后感6
“中華文化浩如煙海,四大名著獨步古今。其寫勇、寫義、寫忠、寫智、寫豪、寫情,或壯闊、或精琢、或瑰麗、或奇幻。可謂‘一人一天下、一書一山河’”。
幼時不懂事,讀書做事全憑個人好惡。本是女孩子,又有些影視劇沾染,仔細讀了原著的,便只有《三國演義》和《紅樓夢》。本是對打打殺殺、戰(zhàn)場心計無甚好感,《三國演義》只囫圇吞棗大略讀了一遍,至多不過識得些人物事件,如今想來,甚是慚愧。既是如此,真正用心讀了的`,大約是只有《紅樓夢》一書了罷。
紅樓一夢情幾許,鏡花水月意難平《紅樓夢》是一本小說,卻實在是小說中極不同的一本。筆者似乎不同其余小說家將人物結局留待最后書終之時才徐徐道出,而是在第五回便借警幻仙姑之名,幾段判詞,幾支曲調,便將其中不少人物細細斟酌,一生起浮跌宕,凝在寥寥句中,字字細品,令人拍案叫絕。小時候,尚讀不懂,讀來不過唇齒留香,讀不出其中暗語,也幾乎察覺不到意指何人,只傻傻地敬佩著筆者的才氣逼人。
似懂非懂地讀下去,年齡所限,不解其中味。初中時,又重拾起《紅樓夢》。許是有了前一遍的基礎,這遍讀來便好了許多。也知曉了此書的主線是寶黛的愛情。本是良緣,奈何身處侯門之中,情深幾許,換了癡心錯負;厥自賾洠櫯沃g生歡顏,不過大夢一場,恰似那鏡中花,水中月,將觸未觸,將歇未歇,虛無縹緲,心意難平。打打鬧鬧、哭哭笑笑,本以為余生也不過如此,誰知天意不巧,造化弄人,癡纏半世,情意相通,終落得絳珠淚盡含恨去,寶玉心冷卻塵緣。
《紅樓夢》讀后感7
前幾日,看《經(jīng)典詠流傳》,剛聽得一首《枉凝眉》之曲,纏綿悱惻,聽而動心。寶黛的愛情,似乎一出場便注定了會是悲劇。他們兜兜轉轉,恰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的情意?烧l料想,“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許是看慣了圓圓滿滿的大結局,如今這十分般配的一雙碧人,竟終是不能相守。便傻傻地執(zhí)著著,想問問如此不近人心的安排,究竟為何?細細說來,哪有什么不得不思慮的緣由,他們二人本是出塵,受盡了這人世的排擠與不容,再堅定的心意,又怎能與頑固的世俗相抗衡,他們,終究也敵不過“命”這一字。
“命”,是帶了些虛幻色彩的,筆者將“命”字歸做了“還”。因為神瑛侍者灌溉,絳珠草為報恩隨他下世,要將這一生的眼淚還給他,這才有了寶黛二人的嬉笑怒罵。她本無兄弟姊妹,母親又因病撒手人寰。九歲左右的姑娘,經(jīng)此一激,再生大病一場。本就瘦弱,又更是藥不離口,纏綿病榻,幾度傷心欲絕。三年守孝,敏感到令人心疼的孩子,又孤身入了賈府。事事小心謹慎,生怕多說一句,多走一步,平白遭了人閑話。雖有賈母疼惜愛護,終究寄人籬下。一腔幽情,無人可訴,只寂寞地獨自消受。她是叫他哥哥的,在她最慌亂,最孤獨的時候,如一道光照入她的生命里。他們一同吃,一同住,說說笑笑,打打鬧鬧,言語不好時,她便垂下淚來,但最后又總會和好。說到底,總是比旁的姐妹多親厚了不少,她便總是覺著,他該懂她,懂她的敏感,懂她的傷心,懂她的歡喜,懂她的心意。他也這么覺著,所以,待她最是好,最是深情。
可惜,人生,太難總順遂了心意。一場調包計,兩邊空歡喜。一個含恨而終,一個兀自傷情。沒有那么多人是可怨的,畢竟,她的聰慧,讓她太懂得“無可奈何”的含義。那就不多怨了,只怨自己,用情過深。
“還淚”“還淚”,許是從一開始,他們也不過報恩的聯(lián)系,黛玉淚盡之時,便是那恩怨了、癡情斷的`時刻。只可憐她,離開時,也不快樂。
知曉了這些,從此對黛玉的情里,便多幾分悲意。妄自揣度之下,我有些私心地猜想,若早知此生隨他而來,苦苦癡戀多年最終卻求不到結果,她應當還是會義無反顧地來吧,愛過,總好過退縮。若當真此生也逃不脫一個“情”字,她不像尋常女子百般糾纏,只還盡了自己的最后幾滴眼淚,焚了詩稿,幾分剛烈,幾分決絕,斷了癡情,泯了凡心。
每每讀到此處,必淚下潸然,哽咽不能言。她焚稿時,怎能無一絲心痛,必定也如針扎一般,細細密密,喘不過氣來。可她看著耀眼灼人的跳躍的火焰,必然也不曾后悔。有些事情得不到時,求又有何用,倒不如斷了心緒,斷了情意。有緣無分,神傷自比不過轉身,至少也多一分尊嚴。
所以,她終是這樣去了,去得果決,去得令人傾心。明知她辭世是必然,讀到此處,仍是遺憾。如此玉人兒,也逃不過紅顏薄命的預言。
喜歡黛玉,向來不只為了她最后一刻的果決,單是她“詠絮之才”,就令人贊嘆不已。筆者將她與才、氣俱佳的道韞為比,自然也看得出對她的傾心。書中多有她的詩詞出現(xiàn),即便只是胡亂作了應題,也得賈妃盛贊。也曾應了癡心學詩的呆香菱之情,教習香菱寫詩。先不說她論詩那話,單香菱學成之速,成果之大,足可窺見她功力之深。不少評論人皆說黛玉過于敏感刻薄,可試問文思如此上佳的女子,心思又怎能不細膩?她本是寄居榮國府,理當事事小心,出口的話又帶上了文人常有的習鉆之意;再加上旁有圓融的寶釵相襯,越發(fā)顯得不懂事些,本不該受人如此指摘。(人總不能十全十美,喜歡她,自然也將她的小毛病看做優(yōu)點,想來就是無傷大雅的。)
喜歡了,就是喜歡了,所以愿盡心筆墨鋪排,不再多寫了,請往下看罷。
【《紅樓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樓夢》讀后感 紅樓夢讀后感05-02
2022紅樓夢讀后感想紅樓夢25回讀后感08-15
2022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第24回讀后感10-27
紅樓夢醒人不在-紅樓夢讀后感800字07-02
紅樓夢讀書心得 《紅樓夢》 讀書心得09-13
紅樓夢09-19
紅樓夢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