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的紅樓事,剪不斷的紅樓情。
記得當初看完了《紅樓夢》后,我就一直想寫點什么,但我自知文化不高,不敢玷污文學。真要寫點什么的時候,沒想到是以這種形式。
對于《紅樓夢》重拍,我一直就不接受,可是個人意愿無法改變導演行動。雖然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一直保持沉默;直到看見那些負面新聞一連接一連地出現,各種言論也塵囂而上。我堅決反對用這種不嚴肅的形式重拍《紅樓夢》,還沒有開拍,就已經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美女選秀。這些美女在銀幕上不斷地出現,裸露在全球觀眾的眼球里,還有什么內涵可言?每人也展示了自己的節(jié)目,但我從她們的臉上看到的只是喜怒哀樂,并不是那種發(fā)自內在的氣質或品德之類的東西,在她們身上我找不到某種特別的神韻。我還是大膽地宣傳,《紅樓夢》已被當初的演員演到極致了,沒有人能代替,再重演只不過是丑化文化。紅樓已成夢!往日的所有已在我們腦海里成為永恒不可磨滅的記憶。如果新《紅樓夢》真播出后,我想觀眾更多的是帶著看鬧劇的眼光和心態(tài)去看新版紅樓,對里面的人物評頭論足,那么誰會關注曹先生所寫代表的目的又是什么?這完全是一場浮躁走的秀罷了。結束吧,什么事都要適可而止。
有人說:“曹雪芹給了林黛玉靈魂,陳曉旭給了林黛玉血肉。”也許吧!正是這一場紅樓選秀,才真表現出陳曉旭是獨一無二的“林妹妹”!所見閨英閣秀,皆未有稍及上曉玉者。真想抵制那些無知的人,告誡她們只是在當一個‘時代’的小丑,她們在把經典當娛樂再把娛樂當經濟。紅樓夢本就應該隨著林妹妹的仙逝,冷月葬花魂般地成為記憶!“千紅一哭(窟),萬艷同悲。(杯)”,娛樂界對《紅》的一舉一動正牽制我們的神經,紅樓是一部經典文學,可他們不惜重資在瑰麗的名著上炒作文章。經典是不可顛覆,藝術是有靈魂的,作秀怎么能也攀上“藝術”兩個字了?我們應珍惜存量不多的文化精品,不要糟蹋了文學,不要輕視文化,這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陳曉旭塑造的林黛玉,歐陽奮強塑造的賈寶玉等等。演員那一顰一笑顯得渾然天成,甚至連一個小動作都流露出一種韻味,一切都無懈可擊。這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多數人不愿去接受新的形象,為不想留下難免的沉痛。初次體驗這感覺是在這次選秀并成功的進入前三強的女孩子,在她們身上找不到林妹妹的那種憂郁、惆悵,只見矯揉造作,正如紅樓里的一句話“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且更可厭了”。今天新聞傳出寶釵組已進入5強之一的某女孩,被昔日男友爆出“濫交”的新聞,是真是假尚不可知,已不想知,什么時候《紅樓夢》已被當成了偶像劇場了?直接點明不過是成了這個娛樂時代的一個惡作劇。選秀確實令人失望,低俗的行為怎么能與舊版的高雅相提并論呢?演紅樓起碼本身就要有修養(yǎng),要不你吟《葬花辭》怎么有充沛感情,怎么能自然而然地一氣呵成?
在這商業(yè)利益泛濫的中國,不覺警惕:要保護中國文化,真的很難了。像《紅樓夢》重拍只會將中國的藝術變成一種庸俗的商業(yè)行為。他們的行為根本與普及紅學、發(fā)掘名著沒有關系。
我一直不了解張紀中先生為什么要重拍紅樓,是想攀比?可能你并不知道初衷會演澤成今天這樣的局面,也許你有更多我不想知道的想法,但我只是知道有些東西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超越的。放眼觀看,真真是勞民傷財。但現在娛樂界“緋聞”已成為一種經濟,炒作越厲害收入越多,像某個網絡紅人所講的:“罵吧,罵得越厲害,證明我越紅。”。藝術是有靈魂的,要全心演澤它很難,如果今天的新聞是真的,這是一種對藝術的玷污。才貌雙全的人廖廖幾,要演紅樓夢中人至少她是個——品德高尚者。我知道,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扭轉這些人的步伐。這種現象似一個時代藝術的變更,漸漸趨向另一種申美觀,好像有人特別用心將名著用超女的形式來演播。
- 相關推薦
【學《紅樓夢》品“紅樓情”】相關文章:
品悟《紅樓夢》07-12
紅樓夢09-06
紅樓夢09-19
紅樓夢香菱學詩知識點09-30
《紅樓夢》讀書筆記450字之品寶釵黛玉11-18
《紅樓夢》賞析——話紅樓10-12
源于紅樓夢的紅樓宴08-27
新版紅樓夢與舊版紅樓夢對比評論08-05
品《紅樓》后感11-04
《紅樓夢》感悟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