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太陽系》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太陽系》教學設計1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tǒng)。
過程與方法
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系。
按一定比例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收集和整理資料,并進行交流,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并可以逐漸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地球與土星的照片,搶答,知道它是誰嗎?
2、他們處在什么星系中呢?
3、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太陽系。
二、認識太陽系
1、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了解太陽系嗎?(學生自由介紹)
2、同學們介紹了你們所知道的太陽系,老師這兒也有一段有關太陽系的資料,想請你們看看,看的時候請注意,影片中的太陽系是由那幾個部分組成的?(放映短片)
3、請同學說明太陽系的組成部分
。ê阈、行星、衛(wèi)星、矮行星、小天體)
三、了解八大行星與太陽的關系
提出問題:太陽系的組成有很多,我們在有限的時間無法一一了解,所以現(xiàn)在,我們具體看看八大行星與太陽之間的關系,請同學們打開課本56頁,看56頁數(shù)據(jù)表格,這個表格中反映出了什么?
1、學生看數(shù)據(jù)表格。
2、逐步分析表格中各項數(shù)據(jù)所反映出的各項關系。
。1)遠近:近距離四顆星球均為巖石表面,遠距離四顆星球均為氣體表面。
。2)大。嚎拷柕男乔虼笮,遠離太陽的星球大。
。3)自轉:靠近太陽的星球自轉較快,遠離太陽的星球自轉較慢。
。4)公轉:離太陽越遠,公轉速度越慢。
四、建一個太陽系模型
1、八大行星與太陽的關系我們已大致了解,可是它們離我們太過于遙遠,為了更好的了解它們,我們可以把它們擺放到我們面前嗎?
2、制作模型,該如何制作,直接按照書本上的數(shù)據(jù)制作嗎?那么,你們想按照一個什么樣的比例制作呢?
3、各小組商討制作比例,并計算。
4、公開展示各小組的比列尺及計算所得數(shù)據(jù),選擇其中較好制作的一組或幾組進行制作。
5、各小組展示模型,并講解制作思路。
6、提問,在制作過程中有什么體會和發(fā)現(xiàn)。
《太陽系》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太陽系的構成,九大行星的一些特征及其運動規(guī)律。
2、通過對太陽系的認識,使學生體會到宇宙中的天體是相互聯(lián)系的、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對資料的閱讀、研究能力。
教學準備:
1、有關太陽系的圖片資料。
2、介紹宇宙天體的科普書籍數(shù)本。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太陽是一個發(fā)光、發(fā)熱的星體,體積、質量都相當大;我們又知道地球帶著它的.衛(wèi)星──月球圍繞著太陽不停地轉動。除地球外,還有哪些星體也圍繞著太陽在轉動呢?這是我們本課要研究的問題。
二、了解構成太陽系的星體
。1)出示太陽系掛圖或投影片。
、偬釂枺耗銈兞私饬颂栂档哪切┲R?
小結:像太陽這樣自己能發(fā)光發(fā)熱的天體叫“恒星”。像地球這樣自己不發(fā)光的天體叫做“行星”。自己不發(fā)光,圍繞行星運行轉動的天體叫衛(wèi)星。行星和衛(wèi)星自身都不能發(fā)光,我們之所以能見到它們,是它們反射了太陽的光。
②圍繞太陽旋轉的有哪些星體?
③指導閱讀:看九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圖片作出回答。
小結: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運行的行星及其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等組成的天體系統(tǒng),叫做太陽系。(板書課題)太陽系是一個很大的天體家族。
(2)了解圍繞太陽轉動的九大行星的名稱。
提問: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中,大行星有哪幾顆?
學生回答自己對太陽系已有的了解。
(1)我們知道太陽是太陽系里唯一發(fā)光的恒星。
(2)太陽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衛(wèi)星。
(3)太陽系里有太陽、九大行星、小行星、衛(wèi)星、流星、彗星等。
。4)太陽系里有九大行星,按距離太陽的近遠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更生 、冥王星。
。5)每顆行星都有自己的運行軌道。
三、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1) 了解九大行星運動的特點。
、僬勗挘赫埻瑢W們繼續(xù)研究,重點閱讀、分析圖片和資料:“九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軌道圖”、“九大行星體積比較示意圖”、“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九大行星數(shù)據(jù)表”以及從太空探測器拍回的一些行星面貌的照片,先找共同的特點,再找各自的特點,并說出你得出結論的依據(jù)。
、谟懻摚壕糯笮行菄@太陽運行的概況。
。2)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俑鶕(jù)“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九大行星數(shù)據(jù)表”,用橡皮泥表示九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比例,試著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谡埬銈兯娜诵〗M討論,設計一個方案,說說怎樣做這個實驗。
、奂偃缣柕闹睆娇s小為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徑該是多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又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游戲嗎?
九大行星環(huán)繞太陽旋轉有下列一些特點:
。1)九大行星都是按逆時針方向環(huán)繞太陽公轉的;
。2)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
。3)公轉的軌道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
(4)它們圍繞太陽不停地轉動而沒有飛離太陽,是因為太陽的巨大引力作用。
。5)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6)小組合作操作實驗:把表中行星與太陽距離按相同的比例縮小,將“太陽”及“九大行星”在桌子上排開。
(7)學生游戲:學生做一回“九大行星”,到操場上去圍繞“太陽”轉一圈。
四、小結延伸。
。1)太陽系是有哪些天體組成的?
。2)在建造模型程中你有什么體會和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匯報。
【《太陽系》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1.太陽系教學設計
7.太陽系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