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xué)按時間分類,包括先秦兩漢文學(xué),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唐宋文學(xué),元明清文學(xu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1
中國作家作品(一)春秋時代
1、《詩經(jīng)》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著名篇目《關(guān)雌》《氓》、《伐植》、《碩鼠》、《七月》。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我國文學(xué)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列為五經(jīng)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始人。書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主要作品為《論語》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如《學(xué)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諸子哲理散文,語錄體,列為四書之一。
3、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曹劌論戰(zhàn)》、《曹崤論戰(zhàn)》、《崤之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我國第1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記載春秋時期史實,富有文學(xué)性。
中國作家作品(二)戰(zhàn)國時代
4、孟子,名軻,宇子輿,戰(zhàn)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書由其弟子編輯。主要作品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兒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諸子哲理散文,四書之一。孟子長于論辯,善用比喻,對后世議論性散文的發(fā)展影響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真經(jīng)》《愚公移山》出于此書。諸子哲理散文。
6、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諸子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后世文學(xué)有很大影響。
7、荀子名況,字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其中《勸學(xué)篇》《天論》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所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xué)說的思想體系。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8、韓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為《韓非子》全書55篇《扁鶻見蔡桓公》、《五蠹》、《南郭處士》等都出于此書。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主要作品為《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共160篇《察今》、《察傳》等出于此書。收入諸子哲理散文,雜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包括《山鬼》《國殤》等11篇)《天問》《九章》包括《哀郢》《橘頌》等9篇。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作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因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離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并稱風(fēng)騷,成為文學(xué)的代名詞。
11、《故國策》33篇《荊軻刺秦王》《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書。西漢劉向根據(jù)史料編定。屬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相互論辯時提出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以及他們的政治活動。對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中國作家作品(三)兩漢
12、賈誼,又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主要作品為《新書》58篇《過秦論》(上中下三篇)出于此書。另有《論積貯疏》等奏疏《吊屈原賦》等賦《過秦論》等開史論之先河,其賦上承楚辭下啟漢賦,影響很大。
13、劉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為《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主要作品為《史記》又名《太史公書》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jì)、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读H藺相如列傳》《鴻門宴》《毛遂自薦》《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等出于此書。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本紀(jì)、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xué)雙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堅,班馬之一。主要作品為《漢書》《蘇武傳》出于此。開創(chuàng)斷代的紀(jì)傳體史書體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樂府,主要作品為《陌上桑》、《長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前四者見宋代郭茂情編的《樂府詩集》后者見南朝徐凌編的《玉臺新詠》其中《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中國作家作品(四)三國兩晉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瞞,字孟德,追尊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觀滄!返。屬樂府歌辭。開創(chuàng)建安風(fēng)骨新風(fēng)。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18、曹植,字子建,封陳王,謚思,后稱陳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黃雀行》《七步詩》《洛神賦》。
19、諸葛亮,字孔明,別號臥龍,封武鄉(xiāng)侯。有《諸葛亮集》,《出師表》出于此。
20、陳壽,字承祚。主要作品為《三國志》《隆中對》出于此。
21、干寶,字令升。主要作品為《搜神記》《干將莫邪》《東海孝婦》都出于此。是我國最早的短篇小說集之一?多為志怪故事。
22、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jié),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23、范曄,著《后漢書》《樂羊子妻》、《張衡傳》等出于此。紀(jì)傳體斷代史,前四史之一。
24、劉義慶,襲封臨川王。主要作品為《世說》唐時稱為《世說新書》宋時稱《世說新語》《周處》《陳太丘與友人期》等出于此書。屬筆記小說,記載魏晉人物的言談鐵事,與志怪小說相對,可看作志人小說的開端。
25、劉勰,字彥和,晚年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為《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yán)碚搶V?/p>
26、北朝樂府。主要作品有《木蘭詩》、《敕勒歌》《折揚柳歌辭》都被收入《樂府詩集》其中《木蘭詩》為樂府雙璧之一。
中國作家作品(五)唐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駱賓王、盧照鄰、楊炯)。主要作品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閣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主要作品為《詠柳》《回鄉(xiāng)偶書》
29、王之渙,字季陵。主要作品為《涼州詞》《登鶴雀樓》。絕句《涼州詞》被譽為唐代絕句壓卷之作。屬邊塞詩派。
30、孟浩然,襄陽人。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人,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主要作品為《過故人莊》《春曉》等,結(jié)為《孟襄陽集》
31、王昌齡,字少伯,江寧人。曾任龍標(biāo)尉,世稱王龍標(biāo),七絕圣手。主要作品為《出塞》《從軍行》后人輯有《王昌齡集》善邊塞詩、宮怨詩。
32、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guān)曲門飛鳥鳴澗》《相思》《觀獵》《輛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結(jié)為《王右巫集》蘇拭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3、高適、字達(dá)夫,曾任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主要作品為《燕歌行》《別董大》等,后人輯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子夜吳歌》《望天門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謝跳北樓》等,結(jié)為《李太白集》屬浪漫主義豪放派,古典詩歌藝術(shù)的高蜂。韓愈稱贊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35、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與李白齊名,人稱詩圣。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吏!缎掳怖簟、《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結(jié)為《杜工部集》,F(xiàn)實主義詩歌藝術(shù)的高峰、被稱為詩史。首創(chuàng)即事名篇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后來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
36、岑參,曾任嘉州刺使,世稱岑嘉州。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等,結(jié)為《岑嘉州詩集》。
37、盂郊,字東野。與賈島并稱,著名苦吟詩人。主要作品為《秋懷》《貧女詞》、《游子吟》等,結(jié)為《孟東野詩集》。:郊寒島瘦。長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韓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稱韓吏部,韓文公,郡望昌黎,又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主要作品為《師說》、《馬說》《原毀》、《進(jìn)學(xué)解》、《祭十二郎文》等,結(jié)為《昌黎先生集》。他主張恢復(fù)先秦兩漢散文傳統(tǒng)、掘棄南北朝以來的驕體文;主張文章內(nèi)容的充實,并唯陳言之務(wù)去。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主張以文為詩,力求新奇。
39、劉禹錫,字夢得、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主要作品為《陋室銘》、《烏衣巷》、《竹枝詞》等,結(jié)為《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
40、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dǎo)者,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合稱元白。主要作品為《秦中吟》、《新樂府》(包括《賣炭翁》等)《長恨歌》《琵琶行》等,自編為《白氏長慶集》后人又編為《白香山詩集》。他是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傳老嫗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xùn)|人,人稱柳河?xùn)|,曾任柳州刺使,又稱柳柳州。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導(dǎo)者之一,與韓愈并稱韓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捕蛇者說》《三戒》(包括《黔之驢》)、永州八記(包括《小石潭記門《童區(qū)寄信》等散文,《漁翁》《江雪》等詩。結(jié)為《柳河?xùn)|集》他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的文學(xué)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xué)發(fā)展的新階段。
42、李賀,字長吉。主要作品為《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結(jié)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詞瑰麗,有浪漫主義色彩,風(fēng)格獨特。被稱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別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主要作品為《阿房宮賦》《江南春絕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結(jié)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絕。賦作的散文化傾向?qū)笫烙绊戄^大。
44、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主要作品為《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樂游原》、《錦瑟》、(無題》等。結(jié)為《李義山詩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長篇政治詩!稛o題》詩多以愛情為題材,纏綿繡麗,對后代有很大的影響。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主要作品為《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令》等,與其父李碾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王國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2
一、先秦時期
1.詩歌
A.《詩經(jīng)》——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基礎(chǔ)。
。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
。2)《詩經(jīng)》原名《詩》或《詩三百》。
直到漢武帝時期,儒學(xué)者將其奉為經(jīng)典,才名為《詩經(jīng)》,列為“六經(jīng)”之一。
(詩、書、禮、易、樂、春秋)
。3)《詩經(jīng)》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表現(xiàn)手法為“賦”“比”“興”,合稱“六義”。
。4)“六藝”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xué)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技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
B.楚辭
。1)《詩經(jīng)》和“楚辭”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的兩座高峰,代表先秦詩歌的最高成就,開創(chuàng)了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fēng)。到西漢劉向編輯成書,《楚辭》又成了詩歌總集的名稱。
(2)屈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貴族。
他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宋玉,屈原弟子,主要作品有《九辯》、《風(fēng)賦》、《登徒子好色賦》、《高唐賦》。
2.先秦歷史散文
。1)《尚書》:原名《書》,儒家“六經(jīng)”之一,又稱“書經(jīng)”。
我國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xiàn)。
。2)《春秋》: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編年體斷代簡史。一般認(rèn)為是孔子所作。
儒家“六經(jīng)”之一。開創(chuàng)了編年的體例。
核心思想是“尊王攘夷”。“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一字寓褒貶的語言特點。
。3)《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相傳由左丘明所著,以記言為主,按照八國分別記載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的歷史。
(4)《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先秦史家散文的高峰。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相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作。
(5)《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雜史”,縱橫家言。由西漢劉向整理匯編而成,國別體史書。
3.先秦諸子散文
《漢書·藝文志》所謂“九流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nóng)、雜、小說家。
其中,儒墨二家并稱“顯學(xué)”。
。1)《論語》:儒家經(jīng)典。
是一部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以記言為主?鬃铀枷氲暮诵氖恰叭省迸c“禮”?鬃,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始人。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孟子》:儒家經(jīng)典。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人,儒家重要人物,提出了“性善論”,主張實行仁政,強(qiáng)調(diào)“民貴君輕”。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名況,后人尊稱“荀卿”,趙人,戰(zhàn)國后期儒家代表人物,集大成的思想家。
提出“性惡論”。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
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創(chuàng)始人。
。5)《老子》:即《道德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春秋楚國人,道家創(chuàng)始人。
。6)《莊子》:唐玄宗時稱《南華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莊子,名周,戰(zhàn)國宋國人。代表篇《逍遙游》、《齊物論》、《秋水》。
。7)《韓非子》法家重要論著,韓非,韓國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兵家著作,孫子著。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即《呂氏春秋》,雜家代表著作。相傳由呂不韋集門人編寫。
。10)南宋朱熹將《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五經(jīng)”,指儒家的五種經(jīng)典,指《詩》、《書》、《禮》、《易》、《春秋》。
二、秦漢時期
1.漢代的論說散文
(1)賈誼,西漢初杰出的和文學(xué)家。
著名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著名辭賦有:《吊屈原賦》、《鵬鳥賦》。
。2)晁錯:《論貴粟疏》、《守邊勸農(nóng)疏》、《論削藩疏》是代表政論文。
。3)劉向:西漢經(jīng)學(xué)家、目錄學(xué)家。
字子政,與其子劉歆完成我國第一部目錄學(xué)著作《七略》。另著分類故事集《說苑》《新序》。
。09年高考已考過)
。4)劉安:西漢淮南王,招門客集體編著《淮南子》(《淮南鴻烈》)。
(5)揚雄:仿《論語》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
2.漢代的史傳散文
。1)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
《史記》,又叫《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分為本紀(jì)、世家、列傳、書、表五部分。司馬遷還有辭賦8篇和著名的散文《報任安書》。
。2)班固與《漢書》
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稘h書》是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西漢)。
全書共100篇,分為紀(jì)、傳、表、志四部分。班固還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著有《兩都賦》。
。3)《史記》、《漢書》和南朝宋范曄的《后漢書》、西晉陳壽的《三國志》被稱為“前四史”。
3.漢賦
“漢賦四大家”是:揚雄《甘泉賦》、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歸田賦》。
4.漢樂府民歌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是《離騷》),也是古代最長的民間敘事詩,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1、建安文學(xué)和“三曹七子”
建安文學(xué)文風(fēng)清峻,慷慨悲壯,被稱為“建安風(fēng)骨”。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觀滄海》、《蒿里行》、《龜雖壽》,曹丕的《燕歌行》(我國詩歌歷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詩),曹植(建安之杰)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yǔ、應(yīng)玚yáng、劉楨zhēn。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
2、兩晉文學(xué)
“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指張載、張協(xié)、張亢、陸機(jī)、陸云、潘岳、潘尼和左思。
3、晉宋山水田園文學(xué)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短一ㄔ从洝贰ⅰ稓w去來辭》、《五柳先生傳》、組詩《歸園田居》《飲酒》是傳世之作,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顏延之、鮑照、謝靈運合成“元嘉三大家”。
諸葛亮《出師表》、范曄《后漢書》、陳壽《三國志》、王羲之《蘭亭集序》都名垂史冊。
4、魏晉南北朝文論
。3)劉勰《文心雕龍》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學(xué)理論專著。
(4)鐘嶸《詩品》,第一部詩歌專論。
。5)蕭統(tǒng)《(昭明)文選》,我國現(xiàn)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
5、魏晉南北朝小說
。1)干寶《搜神記》我國第一部志怪(神話)小說集。
(2)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
四、隋唐五代時期
1、唐詩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閣序》、楊炯《從軍行》、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在獄詠蟬》。
“吳中四士”:張若虛《春花月夜》、賀知章、張旭、包融。
田園山水詩人: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人稱“詩佛”。蘇軾贊王維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名作有《渭川田家》、《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竹里館》、《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關(guān)西》、《鳥鳴澗》。孟浩然《過故人莊》、《宿建德》。
邊塞詩人:高適,字達(dá)夫,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岑參,世稱岑嘉州,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王昌齡(七絕圣手)代表作《從軍行》
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人民詩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名作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將進(jìn)酒》、《行路難》、《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杜甫,字子美,又稱杜工部,自稱少陵野老,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
名作有“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登高》等。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主要作品《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
李賀被稱為“詩鬼”。劉禹錫被譽為“詩豪”。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李商隱,字義山,代表作《無題》、《夜雨寄北》、《錦瑟》、《賈生》。
杜牧,字牧之,世稱“杜樊川”,代表作《阿房宮賦》、《泊秦淮》、《赤壁》。
“詩中三李”為李白、李商隱、李賀。
2、唐代散文——古文運動
韓愈,字退之,自號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愈的文學(xué)主張:文以載道、不平則鳴、學(xué)古創(chuàng)新、提高學(xué)養(yǎng)。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代表作《師說》、《祭柳子厚文》等。
柳宗元,字子厚,又稱柳河?xùn)|。柳宗元的文學(xué)主張:“以輔時及物為道”,主張文以明道,強(qiáng)調(diào)作家的修養(yǎng),重視藝術(shù)形式的作用。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捕蛇者說》、《段太尉逸事狀》。
3、花間詞派: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代表作《菩薩蠻》、《商山早行》。
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
五、宋代文學(xué)
宋詞從風(fēng)格上劃分,大致分為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3
1.先秦文學(xué)。先秦文學(xué)有兩源,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对娊(jīng)》分為風(fēng)雅頌,反映現(xiàn)實三百篇;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叫屈原。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儒墨道法兵雜名,陰陽縱橫小說農(nóng)。儒家《論語》及《孟子》,墨家《墨子》傳世間。道家《老子》及《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歷史散文有兩體,分作“國別”和“編年”。前者《國語》《戰(zhàn)國策》,后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皹犯p璧”人稱贊,建安文學(xué)推“三曹”。田園鼻祖是陶潛,“采菊”遺風(fēng)見節(jié)操!妒酚洝肥组_紀(jì)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班固承續(xù)司馬意,《漢書》斷代創(chuàng)新招。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云霄。“出師”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記》樂逍遙。辭賦盛行易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文學(xué)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xué)。唐詩鼎盛巍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高考學(xué)習(xí)方法。王楊盧駱溢華彩,律詩、絕句形初現(xiàn)。浪漫詩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難》,F(xiàn)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樂天倡導(dǎo)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塞邊。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天下傳。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敗如塵煙。韓柳古文創(chuàng)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唐代傳奇已成熟,名作當(dāng)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xué)。宋詞如海甚汪洋,分成婉約與豪放。柳永秦觀李清照,風(fēng)花雪月多柔腸。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磊落坦蕩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作華章。范公作品雖不多,《岳陽樓記》放光芒。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fù)家邦。人生自古誰無死?后世感懷文天祥。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鑒》司馬光。《夢溪筆談》小百科,沈括從此美名揚。
5.元明清文學(xué)。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shù)各不同。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guān)漢卿。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其余三家鄭馬白,還有《西廂》留美名。明清戲劇佳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長篇都是章回體,“四大名著”是高峰!度辶滞馐贰凡荒芡,《聊齋志異》甚流行。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龍。方苞開創(chuàng)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4
1、三易:《連山》、《歸藏》、《周易》。
2、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
4、四夢:《南柯記》《還魂記》《紫釵記》《邯鄲記》
5、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6、五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金瓶梅》
7、歷代文壇“四大家”
8、初唐文壇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9、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10、唐代文章四友:杜審言、崔融、李嶠、蘇味道。
11、楷書四大家:唐代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洵、元代趙孟頫
12、宋代書法四大家:蔡襄、黃庭堅、米芾、蘇東坡。
13、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東坡、黃庭堅。
14、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張耒、晃無咎、秦觀。
15、南宋詩壇四大家:楊萬里、陸游、范成大、尤袤。
16、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馬致遠(yuǎn)、鄭光祖、白樸。
1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賓。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5
中國古代氏族社會時,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現(xiàn)象不能科學(xué)地解釋,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創(chuàng)造了許多故事。神話是純粹的虛構(gòu),傳說有歷史的影子,比較著名的有:精衛(wèi)填海、女禍補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黃帝,堯、舜、禹等。
《詩經(jīng)》: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成書于春秋時期,共305篇,亦稱《詩三百》,分為風(fēng)(十五國風(fēng)),雅(大雅、小雅)、頌(高頌,周頌,魯頌),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風(fēng)”。創(chuàng)作方法主要是“賦、比、興”。
《尚書》和《春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斑@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甲骨書)最早的兩部書。《春秋》是記事的,后多散佚,僅留下來經(jīng)孔子整理的魯國的《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粱傳》,《左傳》,F(xiàn)僅存左丘明編寫的《左傳》!洞呵铩泛汀蹲髠鳌肥蔷幠牦w史書。
《國語》是依照戰(zhàn)國時國別來記述各國史實的史書!稇(zhàn)國策》也同樣,稱為“國別體”,《戰(zhàn)國策》同時也是一部歷史散文集,經(jīng)漢劉向重新改編整理,共三十三篇。
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荀況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經(jīng))、莊周的《莊子》(南華經(jīng));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書》、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孫或?qū)O臏的《孫子兵法》雜家的有呂不韋的《呂代春秋》等,這些著作都是語錄體散文(也稱“記言體”)。
西漢時的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分為“本紀(jì)”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表”十篇、“書”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妒酚洝肥且徊俊靶攀贰保巴ü沤裰,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開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戰(zhàn)國時楚國的屈原因遭讒貶,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的新詩體“楚辭”、名篇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漁父》等。
西漢時的政論散文大家有晃錯,名篇《論貴粟疏》《言兵事疏》等。還有賈誼,名篇《過秦論》。
漢賦是一種直接延續(xù)楚辭的新詩體,主要作家有司馬相如,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等,還有楊雄,作品有《甘泉賦》、權(quán)乘作品有《七發(fā)》。
班固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漢書》。
西漢時的民歌經(jīng)整理成為“漢樂府”。其中的名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壁”。(另一首是北朝民歌《木蘭辭》。)
魏晉時期的曹氏父子被稱為“三曹”。曹操創(chuàng)作了《觀滄!贰ⅰ遁锢镄小、《龜雖壽》第四言體詩。曹丕的名篇有《燕歌行》、他還撰寫了中國最早的.文論,現(xiàn)僅存《典論論文》。曹植則著有《白馬篇》、《洛神賦》等名篇。
“建安七子”指曹丕建安時期的著名詩人。有孔融、陳琳、王桀、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等。他們多慷慨悲涼之風(fēng),被稱為“建安風(fēng)骨”。他們掀起了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高潮。
與“七子”相頡頏并以才華著稱的還有女詩人蔡琰(文姬),她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
建安以后,司馬氏篡權(quán),進(jìn)入東晉時期。阮籍的詠懷詩和散文《大人先生傳》,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都對后代文學(xué)產(chǎn)生了影響,而陶淵明更成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散文《桃花源記》、詩歌《歸園田居》等,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開辟了一個新境界。
東晉的干寶撰出我國第一部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劉義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集《世說新語》。
劉勰是南朝梁代的文藝?yán)碚摷,著有我國第一部文藝(yán)碚搶V段男牡颀垺贰?/p>
北朝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撰寫《水經(jīng)注》四十卷
唐代是中國文學(xué),尤其是詩歌發(fā)展的頂峰。
“初唐四杰”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盛唐時期的王之渙的《涼州詞》、《登鸛雀樓》是絕句的珍品。邊塞詩人王昌齡被稱為“七絕圣手”。孟浩然,王維則成為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作家。王維工音律、善詩畫,宋代蘇軾曾說:“味摩詰詩,詩中有畫!贬瘏⒑透哌m則是唐代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是中國豪放派浪漫主義詩人的高峰,世稱“詩仙”。
杜甫,字子美,別稱杜工部,世稱“詩圣”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高峰。
后人評論:李詩思疾而語豪,杜詩思苦而語奇!疤撞荒転樽用乐劣,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中唐時期的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成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余為柳宗元和北宋時期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之首。與擅寫寓言體散文的柳宗元并稱“韓柳”。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元稹共同領(lǐng)導(dǎo)了中唐時期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逼涿堕L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廣為流傳。
賈島和孟郊是“苦吟詩人”,時稱“郊寒島瘦”。
晚唐時期政治周凋敝,民不聊生。杜牧憂國憂民,李商隱則情思纏綿,詩句含蓄,并稱為“小李杜”。
北宋時期詞大量涌現(xiàn)。其影響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他與北宋時的柳永、南宋時的女詞人李清照,成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而北宋的蘇軾,南宋的辛棄疾,則以“慷慨悲壯”的詞風(fēng)成為“豪放派”詞人的領(lǐng)袖。并稱“蘇辛”。
陸游是南宋最杰出的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等,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九千三百多首詩,在文學(xué)史上當(dāng)屬罕見。
元代出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文學(xué)樣式一曲。元曲分為劇曲和“散曲”。元雜劇有四大家,關(guān)漢卿(《竇娥冤》)、馬致遠(yuǎn)(《漢宮秋》)、湯顯祖(《牡丹亭》)、王實甫(《西廂記》)。散曲亦有“四大家”之說,即關(guān)漢卿,馬致遠(yuǎn)、白樸、鄭光祖。其中馬致遠(yuǎn)被稱為“曲狀元”,他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被稱為“秋思之祖”,其中運用的“鼎足對”被人極為稱頌。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6
相傳,嫫母長得形同夜叉,丑陋無比,因此被后人看成是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首。但若要論起嫫母的德行,則是中國女性的楷模。
屈原在《楚辭.九章.惜往日》中贊美嫫母智慧超群,因而她得到了我們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賞識,并娶她為妻。嫫母果然不負(fù)黃帝的厚愛,她對婦女們實施德化教育。
當(dāng)她看到當(dāng)時人們冬衣獸皮,夏串樹葉時,就發(fā)明了養(yǎng)蠶繅絲,把絲織成綢子后,又染上各種顏色,用來做衣服。這樣就解決了人們赤身裸體,有傷風(fēng)化的難題。后人為了感謝嫫母的這一重大發(fā)明,尊稱她為“先蠶姑娘”。
嫫母不僅是位實施德化教育的典范,而且還是黃帝的“賢內(nèi)助”,協(xié)助黃帝打敗了炎帝,殺死了蚩尤。
人們常用“貌似無鹽”來形容丑女,這“無鹽”指的是戰(zhàn)國時代齊國無鹽縣(今山東東平縣東部)的丑女鍾離春。書上說她“四十未嫁”,“極丑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jié),昂鼻結(jié)喉,肥頂少發(fā)”,而且“皮膚烤漆”。但她關(guān)心國家大事、志向遠(yuǎn)大。
當(dāng)時齊國執(zhí)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鐘離春為了拯國救民,竟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勸諫齊宣王。齊宣王初見到鐘離春時,還誤以為是怪物來臨?墒钱(dāng)鐘離春陳述了齊宣王的種種劣跡,指出若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國破人亡時,大為感動,把鐘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娶她為妻并立為王后。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7
一、作家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的歸類
1、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學(xué)派的主要代表。
3、莊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國古代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5、茍于是戰(zhàn)國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韓非于是戰(zhàn)國末期法家思想員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壇的領(lǐng)袖,開風(fēng)氣之先,影響一代詩風(fēng)。
9、曹植是建安時期最負(fù)盛名的作家。
10、陶淵明: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園生活為內(nèi)容進(jìn)行詩歌創(chuàng)作。
11、鮑照:是南朝劉宋時期成就最高的詩人,其樂府詩對唐代詩人有很大影響。
12、王維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14、杜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15、岑參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和主要代表。
17、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和領(lǐng)袖,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著名詩人。
19、歐陽修是北宋詩人革新運動的領(lǐng)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jì)的改革家”。
21、蘇拭是宋代文藝創(chuàng)作成就最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
23、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24、李清照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難得的女作家、女詞人。
25、關(guān)漢卿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
26、馬致遠(yuǎn)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
27、王實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雜劇作家。
28、張養(yǎng)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謙是明代著名的詩人。
30、湯顯祖是明代成績最高的劇作家。
31、馮夢龍是明末通俗文學(xué)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詩文理論家。
33、李漁是清初杰出的戲劇理論家和創(chuàng)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國清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
35、梁啟超是最早高度評價和極為提倡小說創(chuàng)作的人。
36、黃遵憲是“詩界革命”的一面旗幟。
37、龔自珍是近代歷史開端之際得風(fēng)氣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
二、主要文學(xué)創(chuàng)作基本特點的歸類
1、《論語》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淺顯、簡練、富于哲理性。②在簡單的對話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
2、《墨子》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質(zhì)樸少文采,但邏輯性很強(qiáng)。②善于運用具體事例來說理,從具體問題的爭論進(jìn)而為概括性的辯難,是說理文的一大進(jìn)展。
3、孟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氣勢充沛,筆力鋒芒,富于鼓動性,有縱橫家、雄辯家氣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來闡明道理,生動而有說服力。
4、莊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構(gòu)思奇特,極富浪漫主義色彩。②好用各種比喻和寓言來闡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體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變化萬端。
5、《茍子》的藝術(shù)特色是:體系完整,長篇大論,論點明確,論證嚴(yán)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齊。
6、《韓非子》議論透辟,觀點鮮明,切中要害,標(biāo)志著先秦理論文的進(jìn)一步發(fā)展。
7、《戰(zhàn)國策》的藝術(shù)特色是:①敘事說理鋪張渲染,縱橫您肆。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③刻劃人物,鮮明生動。
8、《離騷》的藝術(shù)特色是: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中最長的抒情詩。②塑造了詩人偉大愛國者的主體形象。③融鑄神話傳說,馳聘想象,創(chuàng)造出神奇瑰麗的境界以表現(xiàn)對理想的熱烈追求,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④繼承和發(fā)展了《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遙深。
9、《呂氏春秋》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集合許多單篇的說理文,層層深入最負(fù)條理,往往以寓言故事為譬喻,富有形象性。
10、《史記》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性格鮮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②謀篇布局,獨具匠心、善于選擇、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見法”,善寫大事和緊張場面,并以細(xì)節(jié)描寫來刻劃人物。③寓褒貶于敘事,有強(qiáng)烈的抒情性。④語言生動、準(zhǔn)確、靈活。
11、《孔雀東南飛》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代表了漢樂府的最高藝術(shù)成就。②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焦仲卿等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③情節(jié)曲折,結(jié)構(gòu)完整,結(jié)尾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12、曹操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色有:①大都用樂府舊題表現(xiàn)新的內(nèi)容。②風(fēng)格蒼涼悲壯。
13、《世說新語》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善于通過富有特征性的細(xì)節(jié)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②記事與記言相結(jié)合。③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
14、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風(fēng)格完整,意境深遠(yuǎn)。②語言平淡自然、富于韻味。③對田園有著真摯的愛,情景交融。
15、南朝樂府民歌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體裁短小,多為五言四句。②語言清新自然。③廣泛運用雙關(guān)語。
16、《搜神記》的藝術(shù)特色有:①行文簡潔質(zhì)樸,有魏晉史家的行文特征。②一些名篇結(jié)構(gòu)完整,情節(jié)較豐富,粗具短篇小說的規(guī)模,人物形象比較鮮明。
17、王維詩歌的特色有:①融詩情畫意于一體。②風(fēng)格清新淡雅、意境幽遠(yuǎn)。
18、李白詩歌的風(fēng)格是:飄逸、奔放、雄奇、壯麗。
19、杜甫詩歌的風(fēng)格是:濃郁頓挫。
20、岑參詩歌的風(fēng)格特點有:感情真實、氣勢磅礴、想象新奇、格調(diào)激越。
21、白居易詩歌的特點是: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賞。②常用對比手法。③注重人物描寫。
22、李商隱詩歌的特色有:①詩歌風(fēng)格雄渾悲壯。②詞作兼有豪放和婉約之長。
23、柳永詞作的特點有:①多寫都市繁華景象及青樓歌妓的生活。②尤善于表達(dá)羈行役之苦。③大量制作慢詞。④以鋪敘見長。
24、辛棄疾詞作的特色有:詞風(fēng)以豪放悲壯為主,“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
25、《三國演義》藝術(shù)特色:①善于刻畫人物形象。②語言傳神、生動、準(zhǔn)確。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8
1、 先秦文學(xué)
先秦文學(xué)有兩源,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
《詩經(jīng)》分為風(fēng)雅頌,反映現(xiàn)實300篇①
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
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為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
儒墨道法屬諸子,各有著作傳世間;
儒家《論語》和《孟子》,
墨家《墨子》見一斑;
道家《老子》和《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分為“國別”和“編年”
前者《國語》《戰(zhàn)國策》,
后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
“樂府雙璧”②人稱贊,
建安文學(xué)推“三曹”③;
田園鼻祖是陶潛,“采菊”遺風(fēng)見節(jié)操。
《史記》首開紀(jì)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
班固承續(xù)司馬意④,《漢書》斷代創(chuàng)新招;
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云霄;
“出師”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記》樂逍遙。
辭賦盛行多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
文學(xué)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
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xué)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楊盧駱創(chuàng)格律,律詩、絕句要記全。
浪漫詩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難》。
現(xiàn)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
樂天倡導(dǎo)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
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塞邊。
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傳世間。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敗如塵煙。
韓、柳古文創(chuàng)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
唐代傳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xué)
宋代文學(xué)詞泱泱,分成婉約與豪放。
柳永秦觀李清照,風(fēng)花雪月多感傷。
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
愛國詩人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
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
范公作品雖不多,《岳陽樓記》放光芒。
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fù)家邦;
人生自古誰無死?后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鑒》司馬光。
《夢溪筆談》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揚。
5.元明清文學(xué)
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shù)各不同。
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guān)漢卿:
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
其余三家鄭馬白⑥,還有《西廂》留美名。
明清戲劇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長篇都是章回體,“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齋志異》多流行。
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龍。
方苞開創(chuàng)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圩ⅲ
、佟对娊(jīng)》共305篇,“三百”之說是取其整數(shù)。
、谥浮犊兹笘|南飛》和《木蘭詩》。
、壑覆懿偌安茇、曹植。
、芗此抉R遷。
、葜咐钌屉[和杜牧。
、拗膏嵐庾妗ⅠR致遠(yuǎn)、白樸。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9
文房四寶: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
歲寒三友:松竹梅
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長城著名三關(guān):山海關(guān)、居庸關(guān)、嘉峪關(guān)。
江南三大名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與山西鸛雀樓并稱中國四大名樓。
文學(xué)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五行:金木水土火。
古代四藝:琴、棋、書、畫。
古代四大發(fā)明:指南針、造紙、印刷術(shù)、火藥。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印度。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10
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在人們?nèi)粘=浑H和書信往來中往往要運用到。
“令”字一族。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guān)系的人。如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令愛、令嬡:尊稱對方的女兒;令兄:尊稱對方的兄長;令弟:尊稱對方的弟弟;令侄:尊稱對方的侄子;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為動作涉及對方。如拜讀:指閱讀對方的文章;拜辭:指告辭對方;拜訪:指訪問對方;拜服:指佩服對方;拜賀:指祝賀對方;拜識:指結(jié)識對方;拜托:指托對方辦事情;拜望:指探望對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如奉達(dá)(多用于書信):告訴,表達(dá);奉復(fù)(多用于書信):回復(fù);奉告:告訴;奉還:歸還;奉陪:陪伴;奉勸:勸告;奉送、奉贈:贈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書籍等紀(jì)念品時所題的上款):請保存;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惠顧(多用于商店對顧客):來臨;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惠贈:指對方贈譽(財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對待對方。如恭賀:恭敬地祝賀;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請:恭敬地邀請;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賀對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垂愛(都用于書信):稱對方對自己的愛護(hù);垂青:稱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垂問、垂詢: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垂念:稱別人對自己的思念。
“貴”字一族。稱與對方有關(guān)的事物。如貴干:問人要做什么;貴庚:問人年齡;貴姓:問人姓;貴恙:稱對方的。毁F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福之意);貴國:稱對方國家;貴校:趁對方學(xué)校。
“高”字一族。稱別人的事物。如高見:高明的見解;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高齡:稱老人(多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齡;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齡;高足:稱呼別人的學(xué)生;高論:稱別人的議論。
“大”字一族。尊稱對方或稱與對方有關(guān)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稱年長的男人;大哥:可尊稱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稱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媽、大娘:尊稱年長的婦女;大爺:尊稱年長的男子;大人(多用于書信):稱長輩;大駕:稱對方;大師傅:尊稱和尚;大名:稱對方的名字;大慶:稱老年人的壽辰;大作:稱對方的著作;大札:稱對方的書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動涉及別人。如敬告:告訴;敬賀:祝賀;敬候:等候;敬禮(用于書信結(jié)尾):表示恭敬;敬請:請;敬佩:敬重佩服;敬謝不敏:表示推辭做某件事。
“請”字一族。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如請問:用于請求對方回答問題;請坐:請求對方坐下;請進(jìn):請對方進(jìn)來。
“屈”字一族。如屈駕(多用于邀請人):委屈大駕;屈就(多用于請人擔(dān)任職務(wù)):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處于(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榮,用于對方來臨。如光顧(多用于商家歡迎顧客):稱客人來到;光臨:稱賓客到來。
“俯”字一族。公文書信中用來稱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俯察:稱對方或上級對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請對方同意擔(dān)任職務(wù);俯念:稱對方或上級體念;俯允:稱對方或上級允許。
“華”字一族。稱對方的有關(guān)事物。如華誕:稱對方生日;華堂:稱對方的房屋;華翰:稱對方的書信;華宗:稱人同姓。
“老”字一族。用來尊稱別人,有時特指老年人或。如老伯、老大爺、老太爺:可尊稱老年男子;老前輩:尊稱同行里年紀(jì)較大、資格較老、經(jīng)驗較豐富的人;老兄:尊稱男性朋友;老總:尊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某些高級領(lǐng)導(dǎo)人(多和姓連用,后也稱一些企事業(yè)第一把手為老總.)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處,表示感謝):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謝):領(lǐng)教;叨擾(受到款待,表示感謝):打擾。
“雅”字一族。用于趁對方的情意或舉動。如雅教:稱對方的指教;雅意:稱對方的情意或意見;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指正批評。
“玉”字一族。用于對方身體或行動。如玉體:稱對方身體;玉音(多用于書信):尊稱對方的書信、言辭;玉照:稱對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對方或與對方有關(guān)的事物。如芳鄰:稱對方的鄰居;芳齡(多用于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年齡;芳名(多用于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名字。
“賢”字一族。用于平輩或晚輩。如賢弟:稱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齡小的男性;賢侄:稱侄子。
此外還有鼎力(用于請托或感謝):大力;足下:稱對方;包涵:請人原諒;斧正:請人改文章;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時客人請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納(用于請對方收下禮物):請接納收下;府上:稱對方房屋;指正(用于請人批評自己的作品或意見):指出錯誤,使之改正;賜教:給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見面):仰慕已久;璧還:歸還物品,等等。
謙辭輯錄
謙辭,是人們?nèi)粘=浑H和書信往來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謙虛的言辭
“家”字一族。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jì)大的親戚。如家父、家尊、家嚴(yán)、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jì)小的親戚。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生(多見于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小可(多見于早期白話):謙稱自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于問對方問題;敢請:用于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于麻煩對方做某事。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11
一、先秦文學(xué)
(一)上古神話傳說
記錄上古神話的書有很多,最主要的有兩部:《山海經(jīng)》、《淮南子》。
【《淮南子》】亦稱《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撰。
(二)先秦散文
1.儒家經(jīng)典:
1“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
2“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拔褰(jīng)”和《樂》稱為“六經(jīng)”又稱六藝。
2.歷史散文:《左傳》(編年體)、《國語》(國別體)、《戰(zhàn)國策》(國別體,西漢)。
“春秋三傳”《左傳》《谷梁傳》《公羊傳》。
3.諸子散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著有《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jīng)》。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論語》一書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墩撜Z》為語錄體,列為"四書"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時期魯國人,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赌印芬粫赡蛹捌涞茏铀,記錄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跡,語錄體。
【孟子】名軻,宇子輿,戰(zhàn)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
《莊子》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由莊子及其門人所著。
【荀子】名況,字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
【韓非】哲學(xué)家,先秦法家學(xué)說的集大成者。著《韓非子》。
【呂不韋】秦相,戰(zhàn)國末期韓國大商人,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圉寇),戰(zhàn)國時鄭人,被道家尊為前輩。
(三)先秦詩歌
(1)【《詩經(jīng)》】本稱《詩》,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故亦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fēng)”“雅”和“頌”三個部分。
《詩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被儒家列為經(jīng)典之一,它與《書》《禮》《易》《春秋》合稱為“五經(jīng)”。
(2)屈原——《楚辭》——“楚辭”
二、兩漢文學(xué)
1.兩漢散文
【賈誼】又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政論家、文學(xué)家。主要作品為《新書》58篇!哆^秦論》(上中下三篇)出于此書。另有《論積貯疏》等奏疏,《吊屈原賦》等賦。
【劉安】西漢思想家、文學(xué)家。襲父爵封為淮南王。主要作品為《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主要作品為《史記》又名《太史公書》。
《史記》: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本紀(jì)、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魯迅贊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xué)“雙璧”(《史記》、《資治通鑒》)之一,前“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之首。
【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班馬"之一。主要作品為《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戰(zhàn)國策》】共33篇,西漢劉向根據(jù)史料編定。屬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載錄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個方面的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
【漢賦】中國古代兼有詩歌和散文特點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漢代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
史書體例
【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洞呵铩肥俏覈F(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jù)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的魯國史官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紀(jì)傳體】是以人物為綱、時間為緯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我國最早的紀(jì)傳體史書是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妒酚洝窂膫髡f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漢武帝太初年間結(jié)束,上下三千年。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jì)傳體編纂而成。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此外國別體史書還有《戰(zhàn)國策》和《三國志》。
【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我國古代著名的通史有兩部: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斷代史】是只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岸氖贰敝谐妒酚洝吠饩鶠閿啻。
2.兩漢詩歌
【樂府詩】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兩漢樂府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又一壯麗的景觀,作為一種新的詩體,呈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
《陌上!放c《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民歌中的最優(yōu)秀的作品,也是敘事詩的代表作!犊兹笘|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是漢樂府?dāng)⑹掳l(fā)展的高峰。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
【《古詩十九首》】出自漢代文人之手,但沒有留下作者的姓名!豆旁娛攀住反砹藵h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
1.魏晉文學(xué)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小名阿瞞,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追尊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觀滄!返。
【曹植】字子建,三國魏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謚思,后稱陳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黃雀行》《七步詩》《洛神賦》。
【諸葛亮】字孔明,別號臥龍,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蜀漢丞相,封武鄉(xiāng)侯。有《諸葛亮集》,《出師表》出于此。
【建安七子】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xué)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禹(yǔ、應(yīng)瑒、劉楨!捌咦印痹谥袊膶W(xué)史上具有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他們與“三曹”一起,構(gòu)成建安作家的主力軍。
【竹林七賢】三國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稱。他們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由于他們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
【陳壽】字承祚,西晉史學(xué)家。主要作品為《三國志》,紀(jì)傳體斷代史,記述自黃巾起義至?xí)x滅吳統(tǒng)一天下近百年間的歷史。三國在百年間的史事頭緒紛繁,陳壽雖分別編為《魏書》、《蜀書》、《吳書》,卻能從總攬全局的角度處理,顯示出他特異的史才。后人因推崇陳壽的史學(xué)和文筆,于《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史外,加上《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干寶】字令升。主要作品為《搜神記》,《干將莫邪》、《東海孝婦》都出于此。是我國最早的短篇小說集之一、多為志怪故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大詩人,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酈道元】字善友,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撰成《水經(jīng)注》四十卷,是富有文學(xué)價值的地理志!度龒{》出于此。
2.南北朝時期
《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加上從晉到明共二十個朝代的紀(jì)傳體斷代史史書合稱為“二十四史”。
【劉義慶】襲封臨川王。主要作品為《世說》,唐時稱為《世說新書》,宋時稱《世說新語》,《周處》、《陳太丘與友人期》等出于此書。屬筆記小說,記載魏晉人物的言談軼事,與"志怪小說"相對,可看作"志人小說"的'開端。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xué)理論家。主要作品為《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yán)碚搶V?/p>
【鐘嶸】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xué)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論專著《詩品》。品評自漢至梁一百二十多個詩人。
【謝靈運】謝靈運,南朝詩人,中國文學(xué)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與陶淵明合稱陶謝。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小名客兒,年長后襲封為康樂公,后降為康樂侯,因此世人都稱他為"謝康樂"。
四、唐代文學(xué)
(一)唐代詩歌
1、初唐(618—712)唐建立至唐玄宗即位,近100年。詩歌成就以“初唐四杰”和陳子昂為代表。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律縣)人,初唐文學(xué)家。陳子昂
【陳子昂】唐代文學(xué)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傳誦千古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2、盛唐(712——762)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這半個世紀(jì)通常稱為盛唐。盛唐時期,經(jīng)濟(jì)繁榮,國力強(qiáng)盛,涌現(xiàn)出大批稟受山川英靈之氣而天賦極高的詩人。
、.以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王維】字摩詰(jié),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庇纫陨剿姵删蜑樽,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他著有《王右丞集》。
【孟浩然】字浩然,世稱孟襄陽,唐代詩人。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以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的邊塞詩派
【高適】字達(dá)夫,曾任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主要作品為《燕歌行》、《別董大》等,后人輯有《高常侍集》。
【岑參】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世稱“高岑”。其詩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麗,尤長于七言古詩。主要作品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
、.大李杜:李白、杜甫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名作有《將進(jìn)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著有《李太白集》。韓愈稱贊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拾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人稱"詩圣"。唐代三大詩人之一,還有“史詩”之稱。名作有“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12
1、“風(fēng)騷”指《詩經(jīng)》和《楚辭》。
2、“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他們的詩體現(xiàn)了“建安風(fēng)骨”,其中曹丕所作的《典論·論文》是我國較早的文學(xué)批評著作。
3、王昌齡,以邊塞詩著稱,被譽為“七絕圣手”。
4、孫子,名武,所撰《孫子》,亦稱《孫子兵法》(《吳孫子兵法》)。
5、墨家與儒家并稱“顯學(xué)”。
6、司馬遷,字子長,所著《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全書分為本紀(jì)、世家、列傳、表、書。
7、《漢書》、《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8、孟子,被后世稱為“亞圣”,提出了“仁政”學(xué)說和“性善”論觀點。
9、《莊子》,唐代以后又稱《南華經(jīng)》,是道家經(jīng)典之一。
10、《韓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學(xué)說之大成的著作。
11、陳壽所撰《三國志》是一部紀(jì)傳體國別史。
12、干寶所著《搜神記》是魏晉志怪小說代表作。
13、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他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
14、劉勰所著《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文學(xué)理論著作。
15、鐘嶸所著《詩品》,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評專著。
16、吳均,字叔庠,文體被稱為“吳均體”。
17、王勃,在文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其文《滕王閣序》最著名,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后世傳誦的名句。
18、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人,與王維齊名。
19、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蘇軾稱贊他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0、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拾遺、杜工部。
21、岑參,有岑嘉州之稱,是邊塞詩派代表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
22、孟郊,有“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名句,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又因積極支持韓愈的文學(xué)主張,有“孟詩韓筆”之譽。
23、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文學(xué)上提出“文以載道”的觀點,與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稱為“唐宋八大家”。
24、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25、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xùn)|、柳柳州。
26、賈島,唐代詩人,為著名的苦吟詩人,自稱“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27、杜牧,字牧之,稱杜樊川,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28、溫庭筠,字飛卿,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29、林逋字君復(fù),有“梅妻鶴子”之稱,其《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30、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又有柳七、柳屯田之稱,是北宋首位專力填詞的作家。
3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
32、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其《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的形式。
33、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這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34、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世稱王荊公。
35、沈括所著《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xué)史上的坐標(biāo)”。
36、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37、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8、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詞人,其父是李格非。
39、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
40、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把蘇軾的豪放詞風(fēng)推向新的高潮,故并稱為蘇辛。
41、元曲四大家是關(guān)漢卿、白樸、馬致遠(yuǎn)、鄭光祖。
42、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是《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孽;ā、《老殘游記》。
43、元人四大悲劇是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yuǎn)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紀(jì)君祥的《趙氏孤兒》。
44、三言二拍,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痛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45、樂府雙璧是指《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46、《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有詩305首,分風(fēng)、雅、頌三部分,多用賦、比、興手法。
47、《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史。
48、袁枚,字子才,號簡齋,自號倉山居士,清代著名詩人,世稱隨園先生,提倡性靈說,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等著作。
49、孔尚任,清代戲劇家,著《桃花扇》,演繹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和南明興亡的故事。
50、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是《紫釵記》、《還魂記》(又名《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13
第一部珠算介紹書《盤珠算法》。第一部氣象史名著《乙己占》。第一部建筑學(xué)專著《營造法式》。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欣賞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古書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002第一部詞典《爾雅》
003第一部韻書《切韻》
004第一部方言詞典《方言》
005第一部字書《字通》
006第一部詩集《詩經(jīng)》
007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00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
009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
010第一部論語體著作《論語》
011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書《史記》
0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013第一部斷代史史書《漢書》014第一部歷史評論專著《史通》
015第一部兵書《孫子》
01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第一部學(xué)術(shù)論爭集《白虎通》
018第一部文藝?yán)碚摃段男牡颀垺?/p>
019第一部詩歌評論專著《詩品》
020第一部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齊民要術(shù)》
021第一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論著《天工開物》
022第一部植物學(xué)詞典《全芳備祖》
023第一部藥典書《新修本草》
024第一部醫(yī)藥書《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025第一部地理書《禹貢》
026第一部茶葉制作書《茶經(jīng)》
027第一部建筑學(xué)專著《營造法式》
028第一部珠算介紹書《盤珠算法》
029第一部氣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第一部栽培學(xué)名著《荔枝譜》
031第一部綜合農(nóng)學(xué)專著《農(nóng)政全書》
032第一部地理學(xué)專著《水經(jīng)注》
033第一部礦物學(xué)專著《山海經(jīng)五藏山經(jīng)》
034第一部教育史專著《學(xué)記》
035第一部繪畫理論著作《古畫品錄》
036第一部戲曲理論著作《閑情偶記》
037第一部戲曲史《宋元戲曲韻史》
038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039第一部圖書總目錄《七略》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大家仔細(xì)閱讀了嗎?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14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現(xiàn)存《論語》20篇,是他的弟子記錄他與弟子們言行的語錄體專集!罢摗保xlún,擇也,選擇摘錄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時代魯國人,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著有《墨子》一書,今存5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后期齊國人,軍事理論家,著有《孫子》,一名《孫子兵法》,13篇,古代稱為“兵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山東)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其中心思想是“仁義”,主張實行仁政,強(qiáng)調(diào)“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著有《孟子》一書。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河南)人,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F(xiàn)存《莊子》一書,33篇,又名《南華經(jīng)》。代表作是《逍遙游》。
荀子,名況,尊號“卿”,漢時避宣帝劉洵諱,改稱“孫卿”,戰(zhàn)國時趙(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他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針對儒家“天命論”提出“天行有常”的樸素唯物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勸學(xué)》、《天論》等。
韓非,戰(zhàn)國末韓國人,荀況弟子,法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賞、重罰、重農(nóng)、重戰(zhàn)者諸項政策,主張君主集權(quán),反對貴族操縱政治。現(xiàn)存《韓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鄰》、《扁鵲見蔡桓公》。
呂不韋,戰(zhàn)國末期韓國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他集合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戰(zhàn)國時鄭(河南)人,被道家尊為前輩,主和貴“虛”,即虛靜、無為。著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他開創(chuàng)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zhuǎn)變?yōu)閭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紀(jì)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奠基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莎士比亞、意大利但。K贸o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即遭遇憂愁,“離”通“罹”),還有《九歌》、《九章》、《天問》等!渡娼肥恰毒耪隆分械囊黄^r(nóng)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羅江自沉的紀(jì)念日。
2、漢代作家作品
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洛陽(河南)人,西漢政治家、文學(xué)家。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政論文,有“疏”7篇,《新書》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明朝人輯有《賈長沙集》,是以他曾做過長沙王太傅命名的。
劉安,沛郡(江蘇)人,西漢思想家、文學(xué)家,漢高祖孫,襲父爵封為淮南王。集體編著《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陜西)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西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歷盡艱辛撰成《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jīng)學(xué)家、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撰有《說苑》、《新序》,還整理修訂了《戰(zhàn)國策》、《楚辭》。
班固,字孟堅,扶風(fēng)(陜西)人,東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歷盡二十余年修成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漢書》,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辭賦方面以《兩都賦》最著名。
3、魏晉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xiàn)帝時官到丞相,后被封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曹操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龜雖壽》、《蒿里行》等樂府歌辭。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蜀漢丞相,詩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師表》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國文學(xué)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論?論文》是我國第一部文學(xué)批評專著。
陳壽,字承祚(zuò),西晉史學(xué)家。著有國別體史書《三國志》。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干寶,字令升。東晉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撰寫出我國第一部神話(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范曄,字蔚宗,南朝宋史學(xué)家、散文家!稑费蜃悠蕖贰ⅰ稄埡鈧鳌愤x自他的《后漢書》,“后漢”即“東漢”!爸臼坎伙嫳I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他的《后漢書?列女傳》。
劉義慶,南朝宋代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的筆記小說,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懸河”等。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xué)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xué)理論專著《文心雕龍》50篇,涉及到創(chuàng)作的許多問題。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撰成《水經(jīng)注》40卷,是富有文學(xué)價值的地理志。
鐘嶸,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xué)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詩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學(xué)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楊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從軍行》。
盧照鄰,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所作《回鄉(xiāng)偶書》(七絕),為傳誦名篇。
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哆^故人莊》(五律)描繪了綠水青山的田園風(fēng)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nóng)家情趣,體現(xiàn)了詩人與村民的真切感情!洞簳浴罚ㄎ褰^)寫春曉之景及早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好詩。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dāng)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兩首都很有名。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拔赌υ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贊王維之語。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為權(quán)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rèn)識,寫下了抨擊帝王權(quán)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xiàn)實政治黑暗的詩篇。五絕《靜夜思》、《秋浦歌》、七絕《望天門山》,五律《送友人》,七古《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適,字達(dá)夫,唐代邊塞詩人,詩作對當(dāng)時的邊境形勢、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七絕)。
崔顥,唐代詩人,開元進(jìn)士,官至司勛員外郎。所作邊塞詩慷慨豪邁!饵S鶴樓》(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于鞏縣(河南),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遺,后棄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jié)度參軍,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體驗深刻,有《岑嘉州詩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古)。
張志和,字子同,唐代詩人,多寫隱居閑適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漁歌子》(詞)。
韓愈,字退之,河陽(河南)人,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唐代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深寓哲理,膾炙人口。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稱白太傅。下(陜西)人,唐代詩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有諷諭詩《秦中吟》、《新樂府》,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并序)。還有《賣炭翁》(七古)、《錢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xùn)|(山西)人,世稱柳河?xùn)|,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又遷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dǎo)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論說文《天說》、《封建論》,傳記文《段太尉逸事狀》、《童區(qū)寄傳》、《捕蛇者說》,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之一,著有《柳河?xùn)|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學(xué)家,晚年居住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善用絕句形式諷詠時事,如《赤壁》、《過華清宮絕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詩人,有《李義山詩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無題》、《隋宮》、《賈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因排第七,世稱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北宋第一個專業(yè)詞人。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著有《樂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溢號文正。名詞《漁家傲》反映了邊塞生活。貶為鄧州知州時寫了名文《岳陽樓記》,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北宋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對浮靡文風(fēng)。所作散文說理暢達(dá),抒情委婉!读辉娫挕烽_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體載,對后世詩歌理論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國論》選自《嘉集·權(quán)書》!稒(quán)書》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評論政治和歷史的。他與其子蘇軾、蘇轍并稱“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山西)涑(sù)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官至宰相,當(dāng)政八月即逝,追封溫國公,謚文正。著有《司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對抗王安石變法。在學(xué)術(shù)上有不朽貢獻(xiàn),花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它與《史記》一起被譽為“史學(xué)雙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官至宰相,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也稱王文公。臨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傷仲永》節(jié)選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錢塘(杭州)人,北宋科學(xué)家、政治家。他的《夢溪筆談》(26卷)是用筆記文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xué)術(shù)專著,是我國第一部科學(xué)作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官至禮部尚書,追謚文忠。其文明白暢達(dá),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很有影響。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jì)南人,南宋女詞人,我國第一位女詞人。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徑,語言清麗!度鐗袅睢愤x自《漱玉詞》,另有《李清照集》。
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豐富,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詩作《關(guān)山月》、《書憤》、《農(nóng)家嘆》、《示兒》、《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為世傳誦,《訴衷情》、《釵頭鳳》是很有藝術(shù)特色的詞,文有《過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山東濟(jì)南人),南宋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蘇軾共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江西)人,南宋詞人,其詞多為寫景詠物、記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詩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江西)人,南宋大臣,愛國政治家。文學(xué)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墩龤飧琛贰ⅰ吨改箱洝、《酹江月》、《〈指南錄〉后序》皆為后人傳誦。
6、元明清作家作品
關(guān)漢卿,號已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雜。☉蚯┳骷,我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所作雜劇達(dá)60多種,今存14種,以《竇娥冤》、《救風(fēng)塵》、《望江亭》、《單刀會》最為著名,有《關(guān)漢卿戲曲集》!陡]娥冤》是我國戲曲史上典型悲劇之一。
王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雜。☉蚯┳骷遥碜鳌段鲙洝5本,21折,以歌頌反封建的愛情為主題,歌頌張生和鶯鶯為爭取婚姻自由所進(jìn)行的斗爭,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強(qiáng)烈的反封建思想。
馬致遠(yuǎn),號東籬,大都(北京)人,元代戲曲家、散曲家,所作雜劇15種,代表作有雜劇《漢宮秋》、散曲《天凈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水滸》即《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描寫農(nóng)民革命斗爭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為施耐庵學(xué)生,曾共同從事創(chuàng)作。傳有17種通俗演義,代表作《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也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全書120回。
于謙,字延益,錢塘(浙江)人,明朝大臣、愛國將領(lǐng)。官至兵部尚書,溢忠肅,詩人。有《于忠肅集》!妒乙鳌窞樽髡12歲所作,選自《古代詩歌選》。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江蘇)人,明代小說家。四十多歲中貢生,官僅至縣丞,因恥于折腰而罷歸,一生貧寒,對黑暗現(xiàn)實不滿。晚年著成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西游記》,既寄托了他濟(jì)世匡時的愿望,也是積極浪漫主義的杰作,其藝術(shù)性標(biāo)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達(dá)到一個新高峰。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昆山(江蘇)人,后徙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歲中進(jìn)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于敘事,有《震川先生集》!俄椉管幹尽愤x自《震川文集》。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稱《還魂記》)。劇作多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
馮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長州(江蘇)人,明代文學(xué)家,輯有話本集《喻世明言》(又稱《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編為影片《秋翁遇仙記》。
徐宏(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江蘇)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質(zhì)學(xué)家和游記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記》,該書是日記形式的游記散文,是我國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書中作者描繪了祖國山河的壯美,表達(dá)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被稱作“古今紀(jì)游第一”,《游黃山記》出自本書。(黃山,在安徽省境內(nèi),有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清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盾睫 饭(jié)選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種植部”。
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山東)人,清代文學(xué)家。他用數(shù)十年的時間寫成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方苞,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禮部右侍郎。為桐城派創(chuàng)始人。散文多為經(jīng)說、序跋、書信、應(yīng)酬之作。
吳敬梓,字敏軒,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說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55回。
曹雪芹,名,字夢阮,號雪芹,祖籍豐潤(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說家,以十年時間從事《石頭記》(即《紅樓夢》,又名《金玉緣》)的創(chuàng)作,全書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為高鶚(è)所續(xù),全書120回,屬于章回體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浙江錢塘(杭州)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曾任知縣,辭官后于江寧(南京)小倉山下修筑隨園定居,自號倉山居士。《祭妹文》選自他的《小倉山房文集》,還著有《隨園詩話》。
姚鼐,字姬傳,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繼方苞、劉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須以“考據(jù)”、“詞章”為手段闡明儒家的“義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論!兜翘┥接洝愤x自《惜抱軒詩文集》,其中“雪中觀日”一段,尤為后世稱道。
龔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官至禮部主事,后辭職南歸。深于經(jīng)學(xué)、文學(xué)和史地學(xué),為“今文學(xué)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運動先驅(qū)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歸途中寫了315首絕句,總題為《己亥雜詩》。表達(dá)對國事的感慨與生平經(jīng)歷的哀樂。
劉鶚,字鐵云,筆名(別署)洪都百煉生,江蘇丹徒(鎮(zhèn)江)人,清末小說家,通數(shù)學(xué)、醫(yī)術(shù)、水利等,他的《老殘游記》是我國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
吳趼(jiǎn)人,號沃堯,字繭人,后改趼人,廣東南海(廣州)人,因居佛山鎮(zhèn),又自稱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說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為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
李寶嘉,號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jìn)人,清末(近代)小說家,他的《官場現(xiàn)形記》為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
曾樸,字孟樸,江蘇常熟人,近代小說家,通法文。所作《孽;ā窞橥砬逅拇笞l責(zé)小說之一。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戊戌維新的領(lǐng)袖,政治家、文學(xué)家!渡倌曛袊f》、《譚嗣同》出自《飲冰室合集》。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 15
一、文史典籍: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和《中庸》。
“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yīng)該有六經(jīng),還有一本《樂經(jīng)》,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后來亡于秦末戰(zhàn)火,只剩下五經(jīng)。
“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四庫”:經(jīng)、史、子、集
《詩經(jīng)》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
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二、朝代傳說: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zhuān xū )、帝嚳(kù)、唐堯、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五岳”東岳泰山(今山東省),西岳華山(今陜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陽市境內(nèi)),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境內(nèi),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被譽為“塞外第一山”。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勝地,F(xiàn)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點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后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并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例如: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悲。(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例如:毛澤東《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tuán)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四海:指天下、全國。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例:漢賈誼《過秦論》:
1、秦孝公據(jù)肴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馭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稷、黍、麥、菽、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豕)、狗(犬)、雞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zhuǎn)注、假借
10.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鄉(xiāng)試第一名)、會元(會試第一名)、狀元(殿試第一名)。
11.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高鶚《紅樓夢》(曹雪芹前八十回,高鶚后四十回)。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14.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jìn)入府、州、縣學(xué)習(xí),所以又叫入學(xué)考試,應(yīng)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jìn)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xué)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17.《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8.“風(fēng)雅”,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fēng)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xué)才華。
19.《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風(fēng)、雅、頌”三大類。
20.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21.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22.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五更3點—5點。
25.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常識】相關(guān)文章:
高考文學(xué)常識: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大全08-04
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常識03-16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07-20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08-05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11-02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06-01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大全04-24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內(nèi)容08-31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推薦)08-17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通用)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