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下面是相關的范文,快來圍觀吧。
又是一年芒種時散文【篇一】
芒種節(jié)后,周日。依生物鐘,晨起。
我居住的地方,在江漢平原邊緣,一座冠城市名,但實際是縣的縣城里。氣象臺發(fā)布天氣預報說,平均氣溫19.8℃,暴雨,東北風。算是很準確,大雨、中雨和小雨,不大不小地,落滿整整的白天與傍晚。覓得閑時,不出縣城,更無瑣事。就像熱帶雨林的參天大樹褪去纏繞于身上雜七雜八的藤草。過慣許多衣食無憂的日子,會“溫水煮青蛙”,讓人變成石階,心與身俱長滿青苔。任憑風雨踩踏蹂躪,任憑太陽月亮照射,青苔與影子靜止不動。下雨或不下雨,天晴或天不晴,皆無所謂。這樣麻木狀,到一定年紀,會不時偶有之。
鄰居們有起得更早的,進進出出院子。他們撐雨傘或攜雨具,拎著魚肉蔬果等食材。買菜、做飯,是過日子。夏初是本地菜蔬類物產最豐盛的時節(jié)。我沒吃早餐,稍稍有了些饑餓感。胃功能還算靈敏,但我懷疑,我是不是變了,變得懶惰,包括思考與行走也懶惰了。懶惰的情緒,甚至開始困擾著我。
閑時也有閑時的思考與困惑。特別是在每個閑時早上。如早餐去哪里吃,吃什么。再如,該不該亂撥一通電話,與親朋好友相互騷擾,相互溝通,約約戶外行、約約飯局或小娛樂等。正如唐代李漁《閑情偶寄》所言:人惟求舊,物惟求新。邀老友,賞新景,當然,是最好的事情之一。坦誠地講,我并不以為閑下來的時候該是墮落的。我沒刻意地拒絕閑時與我閑時的心。
我屬小市民,內心當存一種叫做小市民理想的東西。權當是尋覓心理上平衡的自我安慰或意淫。偶會尋覓水般澄清;偶會內心化作鯤鵬與蛟龍。這,算是一個高蹈的夢,高雅,高尚,陽春白雪一類。尚能覓得閑情逸致,寄夢閑時,玩出閑之況味等。如何形容?如羅大佑的流行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低沉間,委婉地,更向上著。唱著,唱著,也就令人回味,回味得令人小醉。
望著窗外,望著窗外的雨。這雨來得是不是時候?江漢平原,乃名冠天下的“天下糧倉”之一。芒種節(jié)前后,農耕是頭等大事,播種與插秧,待不得分秒拖延。這里,但凡有過農村生活經歷者,于這個季節(jié),都會祈求老天下一場及時雨。芒種節(jié)前后的雨,會潤澤大地上每一塊稻田;芒種節(jié)前后的雨,也會潤澤以稻谷為主糧的每一條生命。包括,我的祖輩與我。
好雨知時節(jié)。春耕,農田里外,泥耙水響。農人忙碌得手腳并用,一刻都不可停歇。拿俗話來說,是“忙得帽子不見頂”。
前日的傍晚,去了鄉(xiāng)下,遇一群年過半百的農人聚餐。這群農人,有男有女,但從年齡上來分辨,卻是有老無少。他們是趕工的,受雇一種糧農戶專事插秧。他們天沒亮就早起,面朝土地背朝天,結束一日幸勞,領到東家支付的薪酬。餐桌上,農人們相互間,詼諧地開著玩笑。老男人們相互敬酒勸酒,也有用粗俗言語挑逗同桌的老女人。笑聲罵聲皆很爽朗質樸,很厚道實在。記得年幼時,曾在稻田里玩過滑秧碼的游戲,被插秧的長輩們糊上滿身泥巴。戲弄,笑過,人們便繼續(xù)埋頭插秧。那笑聲,印象中便是如此。
我所到之處,是縣里重要產糧區(qū)之一。近年,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留下來的人,或老或少。插秧是勞動強度很大的體力活,而愿意插秧的人則更少。打聽得知,有規(guī)模的田地才是農業(yè)機械施展功能最佳的地方。
芒種,惦記農耕的事。又記起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年芒種節(jié)前后,這一段時光的躬受親嘗,令我重新審視對農耕的態(tài)度。更加覺得不該忽略掉勞動者的每一滴汗水與每一粒糧食,他們的辛苦值得尊重與感恩。當然,閑時該有一個不錯閑情,而閑時里的每一份閑情都是絕版的。農耕時,誰都不該閑下來。這份絕版的閑情,算是個例外吧。
又是一年芒種時散文【篇二】
俗話說:“夏至一場雨,滴滴值千金。”
今日夏至。一場及時雨從昨天午后開始便淅淅瀝瀝時大時小地下起來,不刮風不打雷就那么穩(wěn)穩(wěn)地下,干凈、沉著,叫人不由得心生恬淡和愉悅。昨晚十點鐘臨睡前那一陣急雨,近乎滂沱之勢 ,隔著窗簾從半掩的玻璃窗外傳到我的枕上,嘩嘩啦啦,節(jié)奏舒緩明快,正好與我均勻的呼吸相和,我都沒來得及看完一頁書,便睡著了。
一覺醒來已是清晨六點半的光景,接連兩天的農活疲乏,已緩解了八九分。雨還在稀稀疏疏地滴答著,天空依舊陰云密布。窗根下那一叢月季花,幾朵萎謝的花頭吸足了水分,竟顯現(xiàn)出水墨畫里枯筆點厾的凝重的胭脂色調,老而艷;幾個新打苞的花骨朵帶露含羞,翠綠的花托已經包裹不住飽脹的花瓣,那呼之欲出的鮮嫩靚麗,給人無限的期盼,美好而熱烈。我的西府海棠,樹冠已有四五米高,根根枝條直指云天,簇簇花葉風姿綽約,在這夏日清涼的雨中,更多幾分妖嬈。突然憶起昨晚渾然入夢的那一樹海棠花,粉白的花瓣、蠟黃的花蕊,一嘟嚕一嘟嚕,閃著水晶般的光澤……恍惚間,一時竟不辨是真是幻,宛然走在云深不知處了。
回過神來,想想前天傍晚摸黑收割的小麥,昨天一早播種的玉米,想想昨天午后開始的這一場及時雨,心里越來越歡暢無比,真可謂“心花怒放”了。
農諺里有言: “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后”,就是說:華北地區(qū)4月芒種,小麥就成熟了,而5月芒種,麥子還未成熟。今年的芒種時間是公歷6月5日至6月21日,對應的是農歷的四月二十七至五月十四。今年的情況屬于后者,打春晚,麥收也晚于芒種節(jié),也就忙在了夏至。
農村人都知道麥收的基本常識:“三秋不如一麥忙。”“麥熟一晌,虎口奪糧。”“麥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風刮。”到了麥收時節(jié),在外打工的壯勞力紛紛回家來幫著收麥子。我們這兒人均耕地一畝多點兒,聯(lián)合收割機大約二十分鐘收割一畝地,十分麻利。往往是一割就是一大塊兒地。三五戶或七八戶互幫互助。婦女們用簸箕裝口袋,男人們搬搬扛扛,用農用三馬車往家里運。
這小麥收割后,一系列的各項農事才能往下進行,接下來就是種玉米,澆蒙頭水,噴灑除草劑等等。前些年,播種玉米大多在未收割的麥垅里進行。人們在脖子上或腰間挎一個兜,盛放玉米種子,一手持小鏟子,一手點籽,鉆在麥地里,一棵一棵地點播。一天不緩勁兒,也點不了二畝地。近兩年,村里引進了玉米播種機,不光能播種,還能連同肥料一起播進莊稼地里,而且,株距、行距、深淺,都能隨意調整,一個早晨就能播種十畝地,既省時又省力,現(xiàn)代化機械就是好啊!
即便這樣,這農活也還是沒多少人樂意干。因為,莊稼的播種、收獲,對節(jié)氣時令要求非常嚴格,還有什么整地保墑、查苗補苗、除草滅蟲 ,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馬虎不得,否則,因一時大意,一季的莊稼就會減產。所以,如今一些農戶為了圖個痛快,好歹找個牢靠的工作或掙錢的生意就把自家的耕地租出去了。我的鄰居家這兩年收斂了三十多畝地,每年每畝地給戶主上交四百元錢租金,一年下來每畝地最低也能剩一千塊錢。如果管理得方,加上風調雨順,三十畝地一年能掙到四、五萬塊錢,況且,還有小半年的農閑。我的鄰居整天樂樂呵呵,心滿意足。
我家種三畝半地,由于我在農村小學教書,平時輕巧點的雜活,如:間苗、拔草、噴藥……我利用節(jié)假日或一早一晚就可以整治;繁重點的體力活,孩子爸爸就騰出時間來幫忙,如:澆地、麥收、秋收……一年又一年,我就是這樣半書半農地過日子。好多人勸我把這三畝地租出去得了,我不肯,我舍不得這三畝地的收入。我用自己的勞動換得家用補貼,心里踏實坦然。我過過到年底手頭緊缺的日子,可以說,我需要這種實實在在的富裕的感覺。
當然,要是孩子爸爸實在騰不出時間,農忙時節(jié)也真還忙得不可開交了。秋收還好點,尤其是麥收,有時候不得不向學校請假。今年就是這樣。
上個周末,小麥已經八九分熟,聯(lián)合收割機還沒來。但我知道,收割也就在這一兩天,絕對等不了7天。我心里便開始有些慌亂,因為過了周末我沒有時間啊。果然,我家那塊兒地,周一就有人家找來機子開始收割了。我家孩子爸爸周一晚上出車回家,并且能歇兩天班,按理說,趕得正巧。沒想到,可氣的是,我家地鄰周一早晨割完麥子,接著播種玉米,緊接著就澆地。邊壩根本就沒擋好。灌得我們與他家相鄰的兩家麥田半截地凈是水,聯(lián)合收割機沒法下地。當時,我真想找他家吵架,可是,依然這樣了,吵架有什么用?另一家是我的同族叔叔,天性憨厚善良,他也說:“他家要是能顧忌到別人家的得失,也不會這么做事。算了!啥也別說了。”其實,我也只是說說罷了,我又何嘗跟人斗過狠,吵過架。沒辦法,只好眼巴巴地等。好在接下來兩天是晴天。
聽天氣預報周四要變天,所以周三無論如何也得收割,村北整塊地就只剩我們兩家麥子沒收了。因為聯(lián)合收割機忙著收割大塊兒麥田,我下午上了兩節(jié)課便請假去地里了。我們一直等到傍晚,機子才來。我家孩子爸已經出車去了。晚上九點鐘,在好心的鄰居幫助下,我家小麥終于毫發(fā)無損顆粒歸倉了。我疲憊不堪地從地里回到家,一照鏡子,蓬頭垢面,灰頭土臉,還被汗水沖出一道道花紋,儼然一張貓臉;鼻子里、喉嚨里,被土腥味淹得惡心。但心里的踏實,足以讓我充滿幸福美好的感覺。第二天,不到五點鐘,我還在沉沉入睡,那個寬厚的叔叔打來電話,說是他一早找來了玉米播種機,現(xiàn)在就去種玉米,要不,雨下起來,就麻煩了。叔叔幫我把三袋肥料和玉米種子用三馬車拉到地里,順順利利播種完畢;氐郊覄偤7點鐘,正好做口吃的,上班去。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芒種紀事散文
6.芒種的散文詩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