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用一生建起了我們的家。直至五年前,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永遠地停留在了我對家的記憶里。多少年來,不管異鄉(xiāng)的繁華如何迷離,流浪的心思怎么失落,我總無數(shù)次憶起,那槐蔭下的些許陽光,溫馨而又清涼,默默的融入我的眼簾,悵悵的傾入我那隔斷天地的念想。
————題記
我耐不住對家的思念和對孤獨母親的擔心,回到了家里。
沒有了父親的家,就好笑缺失了什么。地里的禾苗不再旺盛青翠,低垂著頭,無精打采。院子里少了噼里啪啦的劈柴聲,也少了昔日歡快的笑語?諘绲姆块g里,只有母親默默地望著黑黑的灶臺,摩挲著在房間里尋找著過去的點滴。
擦干紊亂的泥濘腳印,仿佛越過了幾個年輪。在淡淡的槐蔭清涼中,我想起了從小陪伴我的父親。
記得很小的時候,父親經(jīng)常出門。每次回來,他的頭發(fā)都亂糟糟,但衣服的補巴卻橫豎相間、齊整別致,變色的解放鞋面上看不到一丁點兒泥巴,口袋里總是鼓鼓的——那是我們的希望和歡愉。我們幾個小孩子圍在父親身邊,一個口袋、一個口袋地翻著,拿出向陽花(土家語,葵花)、瓜子、花生什么的,放在用廢舊報紙鋪得滿滿的桌上。然后,父親一粒一粒地分配給小伙伴和我。我總是很委屈,為什么我得到的總是比別人要少那么幾顆。又一次,我哭述著反對這種分配制度的不公。父親告訴我,因為我年紀小、認的字又少,所以才得的少了。為了證明自己能念很多字,我將皺巴巴且并不完整的報紙,小心翼翼地抹平,面對著父親,從頭到尾誦讀起來。從那時起,熏黃了的報紙,成了我認字和尋找答案的記憶。
我從別人那里聽到一個關于父親小時候的故事。解放前,在父親大概十多歲的時候,家里特窮,他只好跟隨別人光著腳丫、背著草鞋,邁著一尺多深的積雪,從云陽、萬縣一帶販鹽來賣。有一次,同伴受傷了,他放下?lián),將同伴背了三十多里,找到歇腳地后,再去挑同伴和自己的擔子。等挑完同伴的擔子,再去找自己的擔子時,天亮了,擔子也不見了。后來,他們兩人一副擔子,走了半個多月才到家。東家以為他們途中私賣了,用扁擔捶打他直到暈死過去,父親沒有哭、也沒有爭辯。從此,我有一種父親為人軟弱的印象。
在大辦鋼鐵的年代,父親成了我們大隊的大隊長。在一次煉鋼鐵的時候,木架垮塌下來,將父親和一個社員壓在木頭下,父親用身體頂住木架,保護了社員。從那以后,父親背上永遠地烙下了疤痕,右手拇指也從此殘缺不全了。社員說,是父親“鋼鐵一般的身體”救了他。但我不明白為什么“鋼鐵”會留下疤痕,還會斷了手指。
上小學以后,打豬兒草(土家語,割豬草)成了我的常事。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們放學去打豬兒草,由于貪玩,打的草少,我們反復試想了一個辦法,將背篼(背簍,土家族用來背裝雜貨的竹篾框)用小樹枝從中間穿抬起來,背篼下面疏疏松松的,上面的草料卻滿滿的;氐郊,我故著鎮(zhèn)靜地唱著歌兒、哼著曲,依偎在父親的身邊。父親仿佛看穿了我,眼盯著背篼,沒有平時的笑顏,也沒有說什么,只是理了理他那依然蓬松的頭發(fā),將樹枝一根一根地抽了出來。頓時,草料沉下了簍子,淺淺的背篼暴露無遺。我不敢看他的眼睛,也不敢再唱歌哼曲了。
再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們在別人家地里打了豬兒草。第二天一大早,人家便找上門來,硬說是我“打了剛出土的洋芋苗”。來人走后,委屈的我將整背篼的草全倒在地上,一根一根地數(shù)給父親看,父親也沒有說什么。后來,聽母親說,父親賣了小豬崽,買了肥料去賠給人家。那以后,更加深了我對父親軟弱的印象。
初中畢業(yè),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我考了中專。正值教育改革年代,從初中時的幾十塊錢學費,一下子陡升到數(shù)千塊,我的第一筆中專學費成了家庭有史以來的天文數(shù)字。村里人湊了三天,加上父親賣光家里的豬、牛和山上的樹等所有值錢的東西,也還差兩三百塊。父親冥思苦想了幾夜,才想到早已搬至數(shù)百里外、曾稱他為“鋼鐵”的社員兄弟。來回幾天,父親用堅硬的腳板,替我湊足了學費。因為腳傷,他請一位親戚替他送我到外地上學。臨行前,他笑著對我說,走出去就好了。我漸漸感到,他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還未來得及去構思今后的夢想,我們又遇到了一大坎坷。那是我學成就業(yè)的一個春節(jié)早上,我晨練回來。匆匆趕來的郵遞員送給我一份加急電報(那時候電話都是奢侈品,電報是主要的及時通訊工具):“家已燒完,速回”。短短的幾個字,讓我云里霧里,不知何意。但“速回”兩個字,讓我寒意頓生,“家里出大事了”。我匆匆趕回家,看著依稀暖暖的家成了煙霧繚繞、殘墻斷垣的廢墟,看著目光呆滯、一臉黝黑而又似乎從未見過的父親,我忍不住大哭。父親沒有哭,也沒有說什么,只用手不停地撫摸著我的頭。
收拾了殘余的糧食,搭建了簡單的宿營,不久,我回到了單位。雖然上班,可微薄的薪水怎么也沒有辦法積蓄起來支持家里,我也漸漸地擔心起父親和母親的身體來。好不容易熬到年底,我回到久別的“家”,遠看著熟悉的斑駁老槐樹下,立起來兩間巖房。同行人告訴我,那就是我們的新家,只是“還未搬去住”。到家了,父親的頭發(fā)還是那樣蓬蓬松松、亂極了,身體也低矮了許多,走路蹣蹣跚跚的,仿佛隨時要摔倒下來,但他堅持不拄拐。我與父親周周地看了一遍我們的新家,又看到他殘缺的拇指似乎又短了一截,眼淚不自覺就流了下來。父親還是那種無所謂的感覺,他說,“家建好了,就好了”。
有了家,就有了歡樂,更多了我們談論的話題。老槐樹下,些許陽光、些許清風,時而暖暖、時而清涼,父親和我面對面地談論起他的一生,也讓我第一次真實地看清了他。
從此,田里的谷穗越來越晶瑩,地里的苞谷也越來越飽實,壯實抖擻的莊稼卻慢慢地湮滅了父親那逐漸低矮的身軀。
【以父愛流蔭問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槐蔭公園作文05-03
大蔭山作文800字07-21
遺漏光蔭的葉子初二作文06-16
春花逝,夏蔭凉作文1000字07-21
染山,染水,染心蔭作文09-08
時間·流作文10-22
時光流作文07-17
時間流作文06-03
游沙溪樂蔭園作文500字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