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宿命、愛情與自由,一直是《悟空傳》探討的主題.下面是《悟空傳》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奇幻小說《悟空傳》讀后感【篇一】
一口氣讀完《悟空傳》,一種由心而發(fā)的壓抑感如潮水般涌入腦海,促使我不得不把心中所想所得幻化成筆墨,挑動身體中的每條神經,每個細胞。
細細覺來,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僧還有那眾多渺小得可憐的小仙,都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靈魂深處。我們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影子。
人生在世,無疑是被安排被束縛的。無論生死或是其他。
我們渺小無為,無力掙脫,我們絕望地吶喊,我們痛苦的掙扎,奈何誰又能跳出這無邊無際的界限?天的安排?
匆匆一世,追求的又是什么?手里握著的,腳下踩著的,嘴里說著的,夢里想著的又是何物?
何為天地?何為神佛?何為你我?何為欲望?何為解脫?
匆匆,匆匆,太匆匆。
歸去來兮,我們都是取經之人,用盡一生時間來求取真經,一路向西?桑魈煸诤翁?真經為何物?我們來自何處?將要去往何處?
原來,人生的苦樂不安,皆是虛無。
原來,我們所失去得到的,皆是夢境。
原來,我們來自西天。
原來,我們也終將去往西天。
原來,我們必須不留痕跡,悄然等待,下個輪回。
原來,我們,不過是茫茫蒼穹中的一粒微小塵埃,風一吹,便散了,了無影蹤。
欲望,愛恨,癡纏,離別,相逢,悲喜,苦樂,可笑,可嘆,可憐。
輪回。
最后,終于明了。
如此這般,那么我們不如微笑吧。
《悟空傳》許寫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罷。
所以,這才是真正的西游記。
奇幻小說《悟空傳》讀后感【篇二】
前陣子中了“大圣”的毒,成為《大圣歸來》的自來水,好奇發(fā)掘關于孫悟空的任何信息,一只猴兒,到底可以活多久?施耐庵到底下了多大一盤棋?
看過太多版本的孫悟空了。六小齡童的,周星馳的,國產動畫的,小人書的,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決定自己去尋找我自己的大圣。
網購了《悟空傳》,在此書出版了十年之后,我來“跟風”(沒錯我就是low逼)。原本以為這是本搞笑的書,可在花了10個小時看完之后,發(fā)現自己的心已經被虐得體無完膚。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我以為這句經典出自孫悟空之口,可它竟然是唐僧說的,為何一個和尚,說出了如此離經叛道的話?我被深深震撼了。
師徒四人根本就是一出悲劇。
金蟬子天賦極高,想要自修一法超越如來,可作為師父的如來怎會允許?于是設下圈套逼金蟬子放棄千年修為,受盡輪回十世之苦,最后一世要去西天取經受九九八十一難。沒錯,上天最大。
天庭中最帥的天蓬原本與仙女有段美好的愛情,只因想要守護自己的女神,被貶下界。更諷刺的是,由于玉皇大帝的嫉妒,他必須從一個英俊瀟灑的元帥變成一只豬。沒錯,上天最大。
卷簾大將是個忠誠的仆從。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有人為了保護王母,投擲了一只琉璃盞分散對方注意,戰(zhàn)爭褪去之后,王母居然第一個追究琉璃盞是誰打破的,罰他去收集琉璃盞的碎片,卷簾大將莫名中招,五百年,就做了這么一件事。沒錯,上天最大。
小白龍在這書中是龍女(嗯,女的),為了報答當年救他的“江流師傅”,甘愿此生成為他的坐騎,馱他西行,受盡風吹雨淋。這些還不夠,既然變了馬,那你要放棄東海龍族小公舉的身份咯?沒錯,上天最大。
至于孫悟空,他以前挺復雜的,“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zhàn)不勝之物。”戰(zhàn)無不勝?于是上天再造了一個齊天大圣——我就靜靜看你殺死自己。最后大圣精分了,只想搞清一個問題——誰是我,我是誰?沒錯,上天最大。
西游本來就是一出悲劇。
所謂的“九九八十一難”就是如來給的,“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這個風也是觀音放的,讓你取經,還讓你受難,就是要整死你。所謂的磨練,你扛過去就是正果,你扛不過去就來求我。悟空要成佛必須要做的,除了護送唐僧,還要在適當的時候殺死自己當年的兄弟,最后殺死從前那個桀驁不馴的自己;蛘哂腥艘婚_始就會告訴你問題的答案,但他的答案未必是你的問題想要的結果,直接灌輸,不是讓你變聰明,而是變得更傻。
現實逼迫你產生理想,你不得不拼了命守護這個理念,放棄自由放棄快樂,什么”享受努力的過程”都是假的,誰不希望一個筋斗云就能十萬八千里,何必受“九九八十一難”?可是你辛辛苦苦見到如來,他給你部假經書,一個字兒沒有,這是什么?更多時候就算我們努力過了,現實也會狠狠給你一巴掌,嘲笑著說“不算,重來!看我玩兒不死你!”
還有什么神仙、上天!凡人受苦,燒香拜佛祈求上天。神仙吸取人間香火來增進自己的修為。至于愿望是否實現呢——阿西吧,本上仙沒空。為什么?有求必應豈不是人人開心,你們都開心了誰來燒香拜佛,沒人燒香拜佛了本上仙修為從哪兒來,嗯?所以在一定情況下,沒困難我們也會為凡人制造困難,懂?這就是社會啊,這就是現實啊!
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放棄理想,放棄努力,放棄一切拼搏?不!就算明白宿命,也還是要如同大圣一般,揮起金箍棒將這規(guī)矩打得粉碎,將這滿天“神佛”打得“滿臉桃花開”!如同前人一樣,用汗水和青春告訴這個世界——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zhàn)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奇幻小說《悟空傳》讀后感【篇三】
從小就覺得世間唯我獨尊,別人都是陪襯,看了悟空傳才發(fā)現,人生下來的時候原來都是妖,天馬行空、無所畏懼的妖;跌跌碰碰中,才知道最難戰(zhàn)勝的原來是自己,等你徹底打敗了自己,也就老了,磨平了棱角,掉了牙齒,無欲無求。。。。。。
五百年滄海桑田,五百年時空交錯,五百年愛與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在這里彰顯出無助與無奈,就像今何在所言,“我心目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游路,我們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有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么辦?你只有在這條路上,盡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頭挺胸一些,多經歷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臺,我們都是舞者,有時會夢想著具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隨心所欲,但是《悟空傳》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孫悟空,看到了唐僧師徒的迷茫與困惑…….
理想與宿命、愛情與自由,一直是《悟空傳》探討的主題,唐僧師徒四人面對早已注定的命運,終究踏上了西游的道路。孫悟空、豬八戒雖然神通廣大,但在命運面前,不過是軟弱無力的小人物。
何為真何為假?人的好壞由誰衡量?玉帝、神仙,神仙說你是仙,你就是仙;神仙說你是妖,你就是妖。何為妖怪?妖怪只有兩種:一種是當年跟孫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孫悟空必須把它們都干掉,方能成佛;另一種是神仙安排九九八十一難,度過方能成佛。
為了達到目的,人必須去做取舍、選擇,就像悟空,你在逍遙自在,一怒勾銷生死薄,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你也難逃如來手掌心,你必須殺掉自己以前的兄弟,才能去掉緊箍咒,立地成佛,位列仙班。由此及人,不難想象,會七十二變的孫行者都難逃命運安排,何況你我?我們雖是獨立的個體,但誰不是單位領導的棋子,在棋盤上由他人擺布。
記得愛比克泰德在《生活的藝術》中寫道,要得到快樂與自由就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是我們能控制的,有些事則不能。只有正視這一基本規(guī)律,并學會區(qū)分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才能保持身內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
今何在說西游記是場悲劇,那么人生呢?在西行的路上是悲是喜?五百年太長,我們只有短短幾十年,是精彩是平庸,是歡喜是悲傷,全看自己,把握現在,在能掌控的空間實現自我,好似五百年的悲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