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寫的一篇譜寫幼年往事的優(yōu)美回憶性散文。下面請看語文迷為大家?guī)淼?a href='/zuowen/duhougan/' target='_blank'>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_篇1
初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很有趣。那是一種貼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種我們已經(jīng)體會不到了的生活。而作者魯迅先生,更是將自己的童年生活描寫得生動又有趣。
通讀整篇文章,無一不是妙趣橫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寫的景物,更是讓我對那種生活充滿了好奇與羨慕。菜畦、皂莢樹、桑葚、蟬、黃蜂、叫田子、油蛉、斑蝥、木蓮、覆盆子等等,稀奇古怪、數(shù)不勝數(shù)。光是這些連見都沒見過的名字,就已把我?guī)нM(jìn)了這個充滿生趣的世界。魯迅先生說起它們來更是精細(xì)生動,如數(shù)家珍?梢姡“百草園”,也真是個孩子玩耍的好去處。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就是在鄉(xiāng)村中長大的。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可以在小溪里嬉戲;可以去給兔子割草喂食;也可以抓些昆蟲玩耍;可以去河里釣大大的魚;也可以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幫忙……這樣充實而又美好的生活,是我從未見過的,但也是我萬分憧憬的。有時放了假,我會去農(nóng)村玩上幾天。那里清新的空氣,筆直的田埂、油綠的秧苗以及成群的雞鴨,還有那里健康而樸實的人們都會令我驚奇。對于在城市中長大的,一直在煙塵與樓林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這確實是如同畫卷一般的美景。
魯迅先生的“百草園”是美麗的,但就像每個人都必須成長一樣,魯迅也會跨入他的“三味書屋”。而我們的“百草園”就如同我們的童年,也會永遠(yuǎn)給我們今后的人生添彩,F(xiàn)在,我們正是已進(jìn)入了“三味書屋”,并且還會不斷地努力下去,走下去。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_篇2
童年是每個人心中一段美好的回憶,而伴隨我們度過童年的人或事,也會永遠(yuǎn)留在我們心中,成為最最珍貴的記憶。童年像歌曲一樣歡快,如詩歌一樣優(yōu)美,似水墨畫一樣淡雅,猶空氣一樣清新,勝陽光一樣燦爛……當(dāng)我走進(jìn)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童年有了更深的感悟。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并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著童年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鉆進(jìn)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采摘野花野果,與伙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yán)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dāng)讀書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學(xué)生們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著. 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jīng)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摯,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這不只是因為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撲蝴蝶、捉鳴蟬、采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jīng)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樣去感受,怎么去理解這些美好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蚴怯洃,或是懷戀,總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經(jīng)瑕疵。悠悠童年,承載著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們真應(yīng)當(dāng)去好好感受,尋找回那顆赤子之心。
雖然我的童年已漸漸遙遠(yuǎn),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xì)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由此學(xué)會暫時把生活中的壓力放下,感受生活、享受生命,再以充沛的能量迎接新的挑戰(zhàn)!于是,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jìn)了百草園,走進(jìn)了三味書屋,走進(jìn)了童年……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_篇3
因今年教高年級學(xué)習(xí)關(guān)于《早》這一課,推薦孩子讀魯迅作品《朝花夕拾》,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初中時學(xué)過的課文,只記得百草園里樂趣多多,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之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陪著他吹秋日的微風(fēng),然后靜默著小憩。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口渴時還可以摘珊瑚珠般晶瑩剔透的覆盆子,含在嘴中是滿滿的甜蜜。即使是蕭瑟無味的冬日也如夢幻般,可以在冬季白色的紗裙中穿梭,可以支起架子捕鳥。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忌憚,沒有焦愁,沒有痛苦。是魯迅童年最快樂的樂園。
可最近再讀時,感觸頗多。也許是兒時只關(guān)注“玩”點吧!而忽略了“三味書屋”當(dāng)自己成了老師時,換個角度再讀時,視角都變了。有這樣一段: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白學(xué)了,什么都不好了,不懂了。猜?不行吧!還是動手好好查閱資料吧!如“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上九,潛龍勿用。”“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哦!原來這樣讀,瞬間也明白了句意。以前怎么都沒關(guān)注過呢?也沒去過問啥意思。看來不是壽鏡吾老先生眼中的好學(xué)生啊!
為師重道也。要想教好學(xué)生,授予一滴水,自己得裝滿一缸缸的水啊!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開始了自己的學(xué)業(yè)。每天都要和厭煩繞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園則早也就丟在那里漸而荒蕪起來。三味書屋的生活是無趣的,可是在多少年后,這本書中,魯迅先生還是很懷念那個“讓人生厭”的地方。那里的壽鏡吾先生也成為了魯迅一生所銘記的人。
魯迅的童年生活是愉快的無慮的。而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呢。我們也曾走過那段懵懂的時光,也會在之后去懷念那時還帶著稚氣的自己。自己兒時走過的街,穿過的巷,巷弄里留著長胡子賣冰糖葫蘆的老頭子,院門口纏繞的老樹根,還有樹根上自己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跡,在多少年后還是依舊清晰可見,似乎多少年的光陰都不曾打亂他的章節(jié),多少年的風(fēng)雨都不會吹散他的印跡。他還是那樣分明地站在那里,當(dāng)光線都昏暗時他還是那樣散著微光,那樣毫發(fā)畢現(xiàn)地站在那里。那些童年的故事也刻畫在心房壁上然后就慢慢風(fēng)干成圖騰,像是一座橫亙在過往和現(xiàn)在兩個彼岸的橋,成為心中魂牽夢繞的想往。
我們學(xué)生也有自己的百草園,也有他們心中的三味書屋。那些躲藏在記憶里的是永遠(yuǎn)也不會消退的。我想讓我的“三味書屋”成為孩子心中的“百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