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盧溝橋的獅子、三味書屋、和時間賽跑、加了一句話、珍貴的教科書、爸爸和書、壯麗的青春、頤和園、海濱小城 教案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7-12-2編輯:互聯(lián)網

  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

1 盧溝橋的獅子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6個生字,學會其中14個。正確讀寫“歇后語、聯(lián)拱石橋、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氣、清楚、挑釁、駐扎、抗日戰(zhàn)爭“等詞語。

2、 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3、 閱讀、觀察、想象結合起來,了解盧溝橋獅子的特點,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

了解盧溝橋獅子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有關盧溝橋獅子的投影片,多媒體課件;生字生詞卡片。

布置學生課外收集盧溝橋和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圖片、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題

在北京西南廣安門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贊為“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你們想看看嗎?

(出示投影片)這座橋就叫作盧溝橋。圖中都有些什么?(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師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對盧溝橋,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據(jù)學生資料收集的情況,教師做適當補充:盧溝橋因橫跨在盧溝橋上而得名。盧溝橋為北京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橋。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時毀于洪水,后又重建。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題的“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

三、 指導看圖。

先看大圖,再看小圖,看后交流: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

四、 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要求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兩遍,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 再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并在文中將自己喜歡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 檢查交流。

(1) 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詞,并提示易錯的地方。

“聯(lián)、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讀“gài”,不讀“kài”。

(2) 交流詞語的理解情況。

歇后語: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前一部分類似謎語的迷面,后一部分類似謎語的迷底。人們通常只說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隱去,所以叫歇后語。如文中的“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

向學生介紹幾則歇后語,或由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歇后語。如竹籃打水--一場空;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聯(lián)拱石橋:板畫或出示圖片,并問學生在那見過聯(lián)拱時橋。

望柱:橋欄板之間的柱子。結合看圖理解。

挑釁:借口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zhàn)爭。

五、 精讀課文(第1--3自然段)

1、教師范讀課文第1--3自然段,學生邊聽邊找出概括盧溝橋獅子特點的一句話,在下面畫上“ ”。

2、學生反復自讀這句話后,體會這句話概括了盧溝橋獅子的哪些特點。

3、小組合作學習,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這三個特點?哪些語句你最喜歡或很有感受?為什么?

4、通過全班交流,明確這些特點是這些語句表現(xiàn)出來的。

學生自由讀,分別說出自己讀這些句子的感受。相機解決:為什么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

5、重點探究“形態(tài)各異”的特點。

(1) 課文描寫了盧溝橋獅子的哪些形態(tài)?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選擇談談打算怎么學。

可從文中找處描寫獅子的動作、形態(tài)的詞來想象獅子不同的形態(tài)。

可看圖想象獅子的不同形態(tài),并結合語言文字體會。

可通過邊讀邊想,想象不同形態(tài)獅子的畫面。

也可通過表演,再現(xiàn)獅子的不同形態(tài)。

還可結合句末的省略號,想象其他獅子的形態(tài)。

(2) 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學法,自讀感悟后,全班交流討論,適時評價,并通過朗讀體會感情。

(3) 看到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獅子,你想說什么?

6、 學生整體朗讀第1--3自然段,注意讀出欣賞、贊美的情感。

六、 小結。

讓學生交流學習的收獲。

七、 布置作業(yè)。

1. 識記字形,抄寫生字詞。

2. 完成思考練習2。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聽寫生字詞。

2、 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盧溝橋的聞名不光橋上的獅子多、各具形態(tài),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指名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變中,盧溝橋的獅子看到了什么?

2、 引導學生討論。

3、 引讀課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獅子親眼目睹了--(學生接讀)“侵華日軍向中國軍隊挑釁,駐宛平的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谷諔(zhàn)爭從這里正式開始!

4、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七七事變的資料。

5、 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三、 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

1、 讀一讀,想一想,這段話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然后寫什么?理清層次。

2、 請學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誦。

3、 學生用各自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課文。

四、 拓展練習。

1、 交流觀察當?shù)氐氖{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關石獅子的資料。

2、 引導學生用“有的……好象……”練習說話、寫話。

3、 交流抄寫的句子。

五、 總結課文。

1、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六、 布置作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 抄寫課文中寫獅子形態(tài)各異的句子。

板書

1 盧溝橋的獅子

數(shù)量多:數(shù)不清

盧溝橋的獅子 大小不一:甚至 歷史意義的建筑

形態(tài)各異:有的……有的……

2 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魯迅、紹興、紀念管、戒尺、家務、嚴厲、當鋪、料理、繡像、毫不松弛“等詞語。

2、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 把握課文內容,學習魯迅先生嚴格要求自己和勤奮好學的精神。

4、 圖文對照,學習課文按由中間到四周的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和抓住重點詞句感悟、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

1、 圖文結合,了解三味書屋的陳設,學習課文按由中間到四周的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

2、 了解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體會魯迅嚴于律己、勤奮好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或有關三味書屋的投影片,魯迅的照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出示課題,指導看圖。

1、(出示掛圖,或有關三味書屋的投影片)讓學生看圖,知道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板書課題)

2、介紹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從小喜歡看書、繪畫。魯迅青年時代學過醫(yī),后來為了國家的興盛,他用手中的筆寫了許多文章揭露社會的黑暗,以喚醒勞苦大眾起來與反對勢力斗爭。魯迅先生的著作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他的書已經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世界人民敬愛魯迅先生,喜愛他的作品。

這篇課文寫的就是魯迅先生童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和在那兒發(fā)生的一個故事。

3、 讓學生自主觀察。你打算按什么順序觀察這幅圖?然后交流、比較,看哪一種觀察順序更好。

4、 ‘按從中間到四周的順序觀察圖中都畫了什么,并說出觀察所得。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聽教師范讀課文,思考:三味書屋是什么樣子的?找出敘述三味書屋的部分。

2、 探究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依次畫出文中表示方位的有關詞語。

(2) 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把三味書屋的擺設放到相應的位置。相機看圖理解“分別、戒尺”兩詞。

(3) 練習朗讀,讓學生說說該怎么讀,才能讓人感到言之有序,條理清楚。在反復練習中體會寫方位和主要事物的詞語要讀重音。

(4) 小結: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按照由中間到四周的順序介紹了三味書屋的陳設,條理非常清楚。我們在觀察事物或習作時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描寫事物。

三、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三味書屋是個什么地方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 學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有關魯迅先生、三味書屋的資料,教師隨即出示魯迅的放大照片。

四、 檢查生字詞的學習。

1、 請學生當小老師,提示同學們讀音、字形上的易錯之處。

2、 重點練寫“魯、戒、斷、弛”。

五、 課堂小練習。

1、 用上適當?shù)牧吭~:

一( )畫 一( )古松 一( )梅花鹿

一( )椅子 一( )戒尺 一( )八仙桌

2、 學當小導游,向同學們介紹三味書屋。

六、 布置作業(yè)。

1、 抄寫生字詞。

2、 朗讀課文,完成課后思考*練習2。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聽寫生字詞。

2、 看圖介紹三味書屋的內部陳設。

二、 學習第三自然段。

提示:魯迅先生小時侯在三味書屋讀書,有個什么故事另人難忘呢?

1、 指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交流了解大意:課文寫了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

相機引導理解“來歷”:本課指“早”字是怎么刻在書桌上的。

2、 學生自由讀書質疑,再交流,梳理出主要問題。

(1) 魯迅為什么會遲到?

(2) 當受到壽鏡吾老先生嚴厲批評時,魯迅為什么不向先生解釋,而是“默默”的回到座位上呢?

3、 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思考、合作討論。

探究問題(1)時,要抓住“魯迅幾乎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這個關鍵句來體會。

探究問題(2)時,要聯(lián)系“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張舊書桌上刻了個”早“字,也把一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這個句子來體會。

提示:魯迅為什么,不向先生解釋,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想什么?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加以體會。

“堅定的信念”指什么?“信念”前加上“堅定的”又告訴我們什么?

從“默默地”、“深深得體會到什么?

4、 指導朗讀,重點讀好以上兩個關鍵句,通過自讀與聽教師范讀,在比較中體會。

5、 背誦指導。

(1) 讓學生讀讀想想。

圍繞“早“字寫了幾層意思?

(2) 提示方法。

熟讀后,可逐層試背,再把整段連起來背

(3) 你還打算用什么方式練習背誦?

(4) 學生練背,同桌對背。

三、 總結全文。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交流學習這篇課文后的感受。

四、 布置作業(yè)。

1、 練筆:按一定順序觀察教室或自己住處的室內陳設,并用一段話寫下來。

2、 有興趣的同學課外可讀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板書設計

(墻)正中 一幅畫

樣子 正中:先生的座位

(畫)前面 四面:學生的座位

三味書屋

東北角:魯迅的座位

形狀

“早”字的來歷 來歷:遲到、批評、默默、刻

3 和時間賽跑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讀寫“憂傷、哀痛、持續(xù)、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等詞語。

2、 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初步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tài)度。

4、 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教學重點

“我”從爸爸的一席話和生活體驗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不斷取得成功的。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或有關課文插圖的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平時的額學習、生活中,會不會留意時間的流逝,有沒有覺得時間似乎總是有的,用也用不完呢?我們學習了第三課,也許你回改變相法。(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2、 自學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詞。

3、 讀通課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讀破句。

三、 檢查自學。

1、 讓學生當小老師,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些事。

四、 學習課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 自讀課文,邊讀邊將這部分難理解的詞句畫下來。

2、 交流不理解的詞句,重點解決思考*練習3中的四個句子。投影或電腦課件出示這四個句子。

(1)“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這句話是理解的難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理解、體會。

讀父親的話,看看父親是怎么理解的。

引導學生讀讀“我”的生活體驗,看看“我”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陽下山,知道一天就這么過完了,看到鳥兒飛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飛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時侯的照片,計算一下自己的年齡,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從中感受到“時間一去不復返”。

指導朗讀爸爸的話及“我”的生活體驗。

五、 小結。

1、 朗讀課文第一至七自然段,朗讀時注意聲調應緩慢、低沉些,帶有一點淡淡的哀愁。

2、 讓學說交流學習的收獲。

六、 布置作業(yè)。

1、 書寫生字詞。

2、 摘抄思考*練習3中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聽寫生字詞。

2、 回憶課文第一至七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 學習第八自然段。

1、 時間那么寶貴,我們怎么利用好時間呢?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和時間賽跑,課文寫了幾件事?

2、 在書中標上序號,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地說說內容要點。

3、 畫出寫“我”跑贏了時間的感受的句子,讀一讀。

4、 追問學生:你跑贏了時間了嗎?了解昨晚完成作業(yè)的時間。

5、 指導朗讀,體會“我”與時間賽跑取得成功的快樂。朗讀吖,力求體現(xiàn)出跑在時間前面的勝利者的喜悅和自豪。

三、 學習第九、十自然段。

1、 指名讀課文,說說作者和時間賽跑后的體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受益無窮”。

2、 自由讀課文,找出最能表達“我”和時間賽跑深刻體會的句子,并畫上“--”。

3、 投影或課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1) 讀讀句子。用換詞法理解“假若”。

(2) 小組合作討論:你同意這個說法嗎?可以 結合自己 的生活經驗或名人的事例來說明,談談自己的看法。

4、 投影出示填空題。

在戰(zhàn)斗中的時間賽跑( );在工業(yè)生產中和時間賽跑( );在體比賽中和時間賽跑( );在科學研究中和時間賽跑( ),在學習上和時間賽跑( )。 讓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完成該題,并交流。

5、 指導朗讀第九、十自然段,可讀的慢一點。

四、 總結課文。

說說自己學習課文后的體會。

五、 布置作業(y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板書

3 和時間賽跑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受益無窮 就能成功

4* 加了一句話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 4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語言的魅力,說說自己的體會。

教學重點

從故事中體會到語言文字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體現(xiàn)課文插圖的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二、 明確要求,自學課文。

1、 讀一讀閱讀提示,說說閱讀要求。

(1) 了解盲婦人乞討過程中情況的變化的原因。

(2) 說說對課文最后一段話的閱讀感受。

2、 按閱讀要求,自讀課文。

(1) 借助工具書,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課文。

(2) 邊讀邊在課文上做記號,把表現(xiàn)盲婦人乞討過程中情況變化原因的重點詞句畫出來。

(3) 把課文最后一段話多讀幾遍,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把自己的感受用鉛筆寫在課本上。

3、 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有疑難的問題做好記錄。

4、 教師在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巡視指導。

三、 檢查自學,集體釋疑。

1、 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學習收獲,提出疑難問題,要求說清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解決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還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

2、 教師依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加以梳理,確定解釋重點。

3、 學生集體解疑,教師適時點撥。重點討論: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見”前面加上“春天到了”,會產生這么大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1) 比較朗讀下面這組句子,說說在意思表達上有什么不同:“我什么也看不見!”“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見!”

(2) 反復朗讀課文最后一段話邊讀邊想象:春天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老婦人“什么也看不見”的不幸遭遇的強烈反差。

(3) 交流各自的感受,理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見”這句話的含義,體會這句話能打動人的原因,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4、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以抒情的語調來讀,教師可范讀最后一段話。 四、 相互采訪,感悟內化。

1、 請一位同學扮記者,其他同學扮采訪對象,進行現(xiàn)場采訪,深入理解加上這句話的含義,感悟語言的魅力。

2、 變換采訪角色,換位體驗。

五、 遷移訓練,布置作業(yè)。

板書

4* 加了一句話

“我什么也看不見” (不幸)

(風燭殘年) (貧困交加)

“春天到了, 我什么也看不見!” (更不幸)

5 珍貴的教科書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板凳、代替、嗓門、渴望、俯沖、轟炸、叨念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哪些內容,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3、教育學生學習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及張指導員用生命保護教科書的經過.

2、理解教科書為什么是珍貴的.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珍貴的教科書>:什么叫“珍貴”,你在生活中將什么視為“珍貴”的?

2、檢查預習,出示一組詞語.

渴望 激勵 振奮人心 爭先恐后 炮火連天 完整無缺 興高采烈

根據(jù)課文內容,以上哪些詞語你覺得最能體現(xiàn)教科書的珍貴?為什么?并在四人小組中互相討論練說:將詞語連起來說一說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了解敘述順序.

1、輕聲讀每個自然,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討論: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講下面內容的,并完成提綱

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書

教科書和張指導員未說完的話激勵”我”前進.

3、課文圍繞著“珍貴”寫了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同學們能從提綱中篩選出最重要的詞語來作為每個大段的小標題嗎?請上黑板板書.

盼書

取書

護書

激勵”我”前進

三、細讀課文,理解“珍貴”.

1、帶著問題讀課文。文章從四個方面來寫教科書的“珍貴”.你最感到的是哪個部分?

2、張指導員用生命保護教科書的部分最令人感動.默讀自然段.

3、四人小組中一名同學大聲讀課文,其余三名邊聽邊用“_____”畫出張指導員說的話,用”*”畫出描寫張指導員護書時動作的詞語.

4匯報成果,投影出示句子.

“快臥倒……”

“書……書……”

“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

5、交流討論:這三處話張指導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各處的省略號有什么不同用法?并進行朗讀指導.

(1) 敵機突然轟炸,情況緊急,張指導員說的話被打斷.朗讀時語速要稍快.

(2) 張指導員傷勢太重,生命垂危,說話斷斷續(xù)續(xù).

(3)最后張指導員囑咐下一代要好好學習,話沒說完就犧牲了.

6、指導朗讀.

7、年輕的張指導員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教科書獻出了生命;這些來之不易的教科書顯得尤為珍貴.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指導員趴在離我不遠的地方,一動不動.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鮮血染紅了.

8、討論.

(1)“趴”能改成“倒”嗎?

(2)為什么要用“壓”

(3) 結合“完整無缺”體會張指導員的獻身精神.

9、分角色朗讀.

10、總結:張指導員犧牲了,這浸染著他鮮血的教科書成了“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四、學習生字詞.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張指導員未說完就犧牲了,請你想象他想說寫什么.請寫下來.

3、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舊課,理清敘述順序。

1、 這篇課文圍繞教科書的珍貴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2、 理清敘述順序。

二、 談談議以,精讀課文。

1、 同學們,年輕的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光榮犧牲了,他臨終前惦記的是什么?

2、 交流了上節(jié)課作業(yè)。

3、 同學們決不會辜負張指導員的期望,因為他們原本就是一群在戰(zhàn)爭中堅持學習、熱愛學習的孩子!墩滟F的教科書》中的“珍貴”還表現(xiàn)在“盼時”、“取書”和“激勵”等情節(jié)中。

4、 小組合作探究。

5、 反饋交流,研讀課文。

(1) 孩子們?yōu)槭裁础芭螘?簡介歷史背景。

(2) 出示題板,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

沒有(    );就(    。 沒有(   。;就(     。 沒有(   。;就(     。 沒有(    );就(     。

(3)懷著渴望教科書的心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4)終于有了教科書,它又是怎么來的?在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年代,黨中央如此關心說明了什么?

(5)“取書”片段用小劇本表演,配合感情朗讀完成,并在其中體驗“振奮人心、爭先恐后”的語氣,讀出張指導員的激動和孩子們的急切。

6.總結;為什么說教科書是珍貴的?

三、 課外延伸,進行小練筆。

1、 說一說,當孩子們拿到這沾染著張指導員鮮血的教科書時,會是怎樣一種場面?孩子們會怎么想,怎么說?再動筆寫寫當“我”拿到血染的教科書時……

2、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2、3題

板書設計

5  珍貴的教科書

盼 書     保 護

來之不易   珍貴   寄托先烈的期望

極激勵“我”前進

6*爸爸和書

教學目標

1、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敘述順序。

2、 體會爸爸對子女的關懷和期望,引導學生熱愛書籍、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體會父親對子女的深情,懂得書的來之不易和讀書的樂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1、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

2、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1)你讀懂可什么?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2)還有哪些地方你沒讀懂?請同學們一起探討。

3、 質疑問題歸納如下。(用幻燈出示)

(1)爸爸的公司倒閉了,我們家的生活艱難,為什么爸爸還要帶“我”去買書?

(2)為什么“我”捧著這本剛買的童話集就像捧著一件珍寶似的?

(3)爸爸問“我”:“怎么樣,乘汽車比坐汽車強!”這舉話怎么理解?

(4)“我”大聲回答:“買書比坐汽車強!”這時,“我”心里想些什么?

(5)這本薄薄的童話集為什么“我”纏著爸爸讀了一遍又一遍?

(6)為什么許多年過去了,對“我”來說,這本薄薄的童話集比任何一本書都珍貴?

三、再讀課文,演劇激趣。

1、學生自讀課文。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2、表演課本劇。

一、 合作探究,自學感悟。

1、 討論。

2、 分析。

(1) 同學們朗讀有關句子。

(2) 找出表示動作的詞。

(3) 思考討論。

①“我”和爸爸是在哪里挑中了這本童話集的/

②如果把“挑”換成“買”好嗎?

小結:同學們在表演時,要演好爸爸“挑”書的動作。

(4) 思考討論。

A、書買下了,此時,“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我”捧著就像捧著珍寶似的

B、那么,該怎樣表演好這個“捧”的動作呢?誰來試一試?

3、 討論。

對剛才同學的表演,你還有什么看法呢?

4、 分析。

思考討論:對“冷”的表演重要嗎?為什么?

A、因為路遠天冷,“我”實在走不動了!鞍职謫栁遥骸趺礃,成汽車比買書強吧?’”在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B、 是寒風呼嘯,“我”冷得直發(fā)抖,“我”卻大聲說“買書比坐車強!”這是為什么?

5、 討論。

“我仿佛覺得爸爸是含著熱淚在說這番話的 。”你理解了嗎?誰能體會爸爸當時的心情?請發(fā)表你的看法。

6、 請同學們再表演三至十二自然段課本劇,同時給予較高的評價。

五、總結。

板書

6 爸爸和書

爸爸 和 書

希望我們熱愛學習 節(jié)衣縮食 買一百多本

7 黃繼光

教學目標

1、會本課14 個生字,認識其中4個。正確讀寫“戰(zhàn)役、占領、進攻、槍彈、憤怒”等詞語。

2、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3、體會比喻手法在表達上的作用。

4、學習英雄的優(yōu)秀品質,受到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黃繼光頑強戰(zhàn)斗、舍身堵槍口直至壯烈犧牲的經過,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閱讀有關黃繼光的故事,了解抗美援朝、上甘嶺戰(zhàn)役等知識。

2、準備課件、課文插圖

3、地圖一副。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2、交流預習時搜集的資料,了解時代背景,激發(fā)情感。

二、 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1、生在學習小組中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讀書情況。

(1) 各組派代表,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 就不理解的詞語,學生間交流、解答。教師適時予以點撥。

三、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順序。

1、 學生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小組討論: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是按照什么順序敘述的?

3、 匯報小組合作學習成果。

應重點講清劃分的依據(jù),只要言之有理均給予肯定,可指導學生學會用歸并法分段。

四、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名讀一、二自然段,思考:從這兩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

(1) 上甘嶺戰(zhàn)役的時間:1952年10月。

(2) 上甘嶺戰(zhàn)役是朝鮮戰(zhàn)場上最激烈的一次陣地戰(zhàn)。

(3) 任務:要在黎明前奪下被敵人占領的597。9高地。

3、指導朗讀。

全班齊讀,讀出緊張的感覺,以烘托氣氛。

二、 復習鞏固生字詞。

三、 布置作業(y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2、 抄寫生字詞。

3、 預習第三至十二自然段,做課后思考*練習第2、3題。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黃繼光》這一課,知道了黃繼光所在的迎接受的新的任務--要在黎明之前奪下597.高地的主峰。當進攻開始后,戰(zhàn)士們遇到了什么困難?文中怎么說的?黃繼光有何表現(xiàn)呢?

二、 講授新課。

1、 學生自讀課文第二部分(第三至六自然段),思考上述問題。

2、 匯報交流。

(1) 比較句子。

戰(zhàn)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比雨點還密的槍彈壓了回來。

戰(zhàn)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槍彈壓了回來。

(2) 出示并朗讀句子。

3、 學習地三部分(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 教師范讀第三部分,學生默讀,邊讀邊體會:你覺得哪些描寫深深打動了你?把+這些地方畫下來。

(2) 學生深情朗讀,思考:這些片段為什么會打動你?

(3) 匯報交流,合作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① !黃繼光突然起來了,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了!

全班起立,有感情地齊讀,要讀出對英雄的贊美、歌頌。

教師引讀:就在這猛烈的炮火中,在探照燈的山東下,我們看見黃繼光那英雄的身軀--學生接讀:!黃繼光突然站起來了!

② 只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剖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③ 討論并引讀。

④ 再讀一遍,體會情感。

(4) 播放課件,激起情感共鳴。

(5) 齊讀第三部分。

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此時此刻一定有許多感受和體會,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呢?你覺得怎么讀最能表達你的感情呢?

4、學習第四部分(第十二自然段)

全班朗讀后小結:正是在黃繼光精神的鼓舞下,戰(zhàn)士們像(海濤一樣)向上沖,占領了597、9高地,消滅了陣地上的全部敵人。

二、 拓展延伸,抒發(fā)情感。

1、 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結束了,“黃繼光”的名字與他那不朽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同學們看著這座紀念碑(課件展示),你會用一句怎么的話來紀念來謳歌這位年輕而偉大的戰(zhàn)士呢?

2、 學生包含激情撰寫后朗讀。

3、 教師總結。

三、 布置作業(yè)。

板書

6 黃 繼 光

進攻受阻接命令 逼近敵人

主動請站露真情 戰(zhàn)友犧牲

胸堵槍口為祖國 負傷又站起

驚天動地奏凱歌 暈倒又站起

胸堵槍口

8* 壯麗的青春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5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這一真實而驚心動魄的感人故事,學習英雄歐陽海舍身忘死的大無畏精神。

4、 學習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體會英雄歐陽海舍身忘死的大無畏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

二、 學習“提示”,指導自學。

1、 認真讀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2、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提綱:

(1) 自學生字詞,朗讀課文,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

(2) 想一想,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概括的說一說。

(3) 這篇文章那里最讓你感動?把它找出來,多讀幾遍,為什么令你感動?

三、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1、匯報自學情況。

(1) 每個人都把文中最讓自己感動的片段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受感動,互相補充。

(2) 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1、 討論;課題為什么叫“壯麗的青春”?你認為還可以取什么題目?比較一下,哪個題目好?

二、 展示、匯報學習成果。

1、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話講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 朗讀最讓自己感動的片段,讀讀自己為什么受感動。

引導學生談:

(1) 當時的情況如何危急?

(2) 歐陽海是怎樣挺身而出的?啟發(fā)想象,體會歐陽海崇高的思想境界。

(3) 事情的結果怎樣?

3、 為什么以“壯麗的青春”為題?

三、 感情朗讀,體會境界。

1、 激情。

2、 指導學生懷著對這位英雄無限崇敬之情,充分的讀,練習把課文朗讀好。

四、 課后延伸,布置作業(yè)。

板書

8*壯麗的青春

峽谷險,馱馬驚

箭步飛身,推離軌道 舍生忘死 無怨無悔 英勇獻身,譜寫頌歌

9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白鷺、西嶺、白帝城、江陵、猿聲”等詞語。

2. 朗讀、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3. 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寫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二、 指導自學。

提出自學要求:

1. 自由朗讀這首詩,要讀得正確、流利。

2. 利用注釋和插圖,理解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3. 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查閱字典待工具書或請教別人。

三、 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提出學習內容:

1. 將剛才自學的情況在小組內匯報。

2. 將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并結合這些資料一同解決問題。

四、 匯報學習情況。

1. 匯報朗讀和生字掌握情況。

(1) 指名朗讀,看看是否能讀得正確、流利。

(2) “鷺、含、嶺”這三個字的讀音和字形好記嗎?

(3) 集體朗讀。

2.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

(1)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的大意。

(2) 指導朗讀,注意停頓。

(3)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句的意思。

(4) 你能說說三、四兩行詩句的意思嗎?

(5) 這兩行詩句中,你覺得哪些詞用得好?

(6) 大家再認真讀讀古詩,想一想,詩人在描寫這些景物時,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敘述的。

3. 你認為詩人杜甫在寫這首詩時,心情怎樣?從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1) 學生交流。

(2) 有感情地朗讀。

(3) 指導背誦。

五、 感受詩的對仗工整。

1. 這首詩中的“兩個”對“一行”是數(shù)量對數(shù)量,“黃鸝”對“白鷺”是鳥對鳥名。詩人將它們對得多么工整!這首詩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對子,你能試著將它們找出來嗎?

2. 注意這些地方,再把古詩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六、 總結。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畫面有聲有色,充滿生機,表達出詩人內心的喜悅之情。

七、 布置作業(yè)。

背誦

第二課時

一、 匯報課后自學的古詩《絕句》。

二、 導入新課。

三、 介紹詩人。

四、 解題。

五、 指導自學。

提出自學要求:

1. 自學生字詞,自由朗讀這首詩,要讀得正確、流利。

2. 利用注釋讀懂這首詩。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3. 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查閱字典等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六、 小組合作學習

提出學習要求:

1. 將剛才自學的情況在小組內匯報。

2. 將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并結合這些資料一同解決問題。

3. 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七、 匯報自學情況。

1. 匯報朗讀和自學生字的情況。書寫生字。

2. 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容?

3. 從一二兩行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 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

5. 指導朗讀一二兩行詩。

6. 你對后兩行詩是怎么理解的?

7. 這兩行詩講了行船之快。指導朗讀。

八、 體會詩人心情。

1. 為什么詩人會覺得船行得特別快?

2. 為什么詩人說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間呢?

3. 試想:詩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會怎么欣喜呢?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4.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5. 背誦。

九、 總結。

這首詩氣勢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寫得驚心動魄,表達了詩人重新獲得自由后極其歡快的心情。

十、 布置作業(yè)。

10 頤和園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 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 學習本課按照瀏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二、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提出自學要求。

(1)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 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3) 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

2. 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

(2) 學生匯報怎樣記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匯報作者所描寫的頤和園的景點。

(4) 匯報自己通過努力弄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1)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認真讀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向大家介紹。

(3) 將自學過程中還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

4. 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1) 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每一處景點的什么特點?

三、 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 讀了課文,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課文哪個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了?

2. 指導朗讀,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總結。

五、 要認的字,練習要寫鞏固的字。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新課。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長廊就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

2. 學生匯報。

(1)長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長廊還有什么特點?

(3) 結合理解“神清氣爽”。

(4)指導朗讀。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

2. 通過這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3. 指導朗讀。強調“閃閃發(fā)光”和“金碧輝煌”。

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一轉眼,就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分別抓住了它們的什么特點?

3. 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的?

4. 指導朗讀。

五、 學習第五自然段。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 自讀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從課文的描寫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橋有什么特點嗎?

3. 指導朗讀。

六、 朗讀全文。

七、 完成思考?練習3。

八、 學習作者的敘述順序和抓住特點介紹景物的表達方法,練習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紹一處你熟悉的景物。

11 高大的皂莢樹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2個生字。

2.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皂莢樹的特點。

3. 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皂莢樹的方法。

教學重點

1. 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皂莢樹的方法。

2. 了解皂莢樹的特點和一年四季為同學們提供的方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二、 指導自學。

課文除了寫皂莢樹的高大,還寫了什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 皂莢樹的高大表現(xiàn)在哪里?課文哪幾個段落描寫了它的高大?

2. 課文還寫了什么?

3. 畫出你讀不懂的地方。

三、 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

2. 通過剛才的自學,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四、 學習第一至四自然段(第一部分)。

1. 請大家默讀第一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你從這四個段落中讀懂了什么?

2. 課文是怎樣寫皂莢樹高大、茂盛的特點的?

3. 作者在描寫皂莢樹這兩個特點的時候,在寫法上有一個共同之處,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教師小結:這種寫法直接明了地點出了皂莢樹的特點,使讀者一目了然,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

2. 指導朗讀。

五、 學習第五至十自然段(第二部分)。

1. 課文最后說“皂莢樹啊,你給我們多少快樂,多少啟迪”。皂莢樹給了同學們哪些快樂?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至十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

2. 這部分與課題“高大的皂莢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3. 這一部分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呢?

4. 指導朗讀。

5. 皂莢樹給了同學們什么啟迪?

6. “想著想著,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顆種子在生根、發(fā)芽……”這一句中,“一顆種子”指的是什么?

7.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六、 總結全文,談感受。

通過作者的介紹,我們知道皂莢樹具有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你還知道有哪些人和物具有這種品格嗎?啟發(fā)學生談感受.。

七、 布置作業(yè)。

把你要贊美的人或物寫一寫。

12 *海濱小城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5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4. 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照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按地點轉換順序、抓住景物特點記敘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 指導自學。

這座海濱小城將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完成以下幾項任務:

1.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 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概括說明這是一座怎樣的海濱小城。

三、 匯報自學情況。

1. 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2.找出概括說明這是一座怎樣的海濱小城的一句話,并指導朗讀。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座海濱小城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 小組合作學習。

1.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海濱小城的?

2. 課文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這座海濱小城的美麗和整潔?

五、 展示學習成果。

引導學生匯報:

1. 作者通過描寫天、天上的海鷗和云朵,海、海面上的船只等景物我色彩,以及這些景物在早晨時的色彩變化來表現(xiàn)大海的美。

2. 沙灘的美主要通過描寫貝殼的多,出海捕魚隊歸來時的情景來表現(xiàn)的。

3. 小城庭院的美主要寫栽了很多樹。

4. 小城的公園美主要寫榕樹茂盛,給人們提供了休息的好去處。

5. 小城的街道不但美,而且很干凈。街道是用細沙鋪成的,它干凈到連一片落葉都沒有。

六、總結。

如此美麗又整潔的海濱小城究竟在哪里呢?

感情朗讀課文。

七、復習鞏固生字。

八、布置作業(yè)。

抓住景物特點記敘的方法,觀察自己家鄉(xiāng)的一處景物,再說給同學聽。

13 五彩池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12個。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3. 理清課文記敘的順序,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五彩池的特點成因,從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讀題,引導學生質疑。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 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間的停頓。

2. 檢查讀書情況。

3. 出示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提醒同學們注意字形。

四、 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

1. 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2. 討論課文記敘的順序:讓學生用“先……接著……最后”的句式來說。

五、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讀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 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點的一個詞。

3. 朗讀第一自然段。

六、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感知。

(1) 放投影片,教師以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加以解說。

(2) 交流觀看后的感受。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畫出重點詞句,思考:這一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五彩池哪幾方面的特點?

討論交流,這一自然段介紹了五彩池的數(shù)量、顏色、大小、深淺、形狀。

(2) 朗讀體會句子的意思。

① 這段第一句話介紹了五彩池什么特點?

② 指導朗讀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開想像,體會五彩池的晶瑩耀眼的美。

③ 通過導讀、用手比劃、簡筆畫,引導學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淺、形狀”等不同特點。

(3) 討論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水池還像什么。

(4) 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 背誦第二自然段。

七、課堂練習。

1. 抄寫生字。

2.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的(1)、(2)。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新課。

二、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更讓作者感到驚奇的是什么?指名讀。

2. 指導朗讀,抓住三個“卻”字,讓學生理解池水的顏色發(fā)生的神奇變化,體會作者見到這神奇變化時的驚嘆。

3. 小結:

4. 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池水“為什么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

2. 讓學生自讀課文,對這一自然段進行質疑。

3. 引導學生討論,探究池水顏色變化的原因。

(1) 學生分小組讀書、討論。

(2) 推選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同學給予補充或糾正,教師做適當?shù)狞c撥。

(3) 小結討論的結果。

4. 熟讀成誦。

5. 說說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可以用書上的句子說,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

四、 學習第五自然段。

讀出恍然大悟和贊美的語氣。

五、 總結全文,再次調動學生激情。

看到這神奇的景象,每個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

1. 學生自由發(fā)言,抒發(fā)情感。

2. 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贊嘆:“原來五彩池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3、學生齊讀。

六、 布置作業(yè)。

1. 讀課文第二、四自然段。

2. 向父母介紹五彩池,并說說顏色變化的原因。

14* 珍珠泉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2個生字。

2. 感受珍珠泉的美麗、可愛,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

3. 了解課文記敘的順序。

教學重點

了解珍珠泉的美麗和可愛,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課文記敘的順序。

教學準備

珍珠泉的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課文,邊聽邊想象聽到的景象。

2. 學生談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再次激發(fā)閱讀興趣。

三、 學生自讀課文,交流學習體會,學習生字。

1. 先讀讀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2. 對第一次的想象內容進行補充,并讓學生讀國出的有關語句,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根據(jù)學生選擇的句子進行組合,把選擇同樣語句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起朗讀,討論自己的體會。

(2) 各學習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反復誦讀,教師進行點撥并指導朗讀。

(3) 讓有獨特見解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其他同學傾聽,對他們的想法進行補充、質疑。

(4) 齊讀全文。

四、 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

1.(出示練習)文章先介紹了珍珠泉在_______,接著重點描述了珍珠泉周圍的_______,以及潭底冒出的 _______,最后抒發(fā)了作者對珍珠泉的_______之情。

2.學習小組討論完成練習。

五、 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六、 小結,激發(fā)習作和課外閱讀的興趣。

15 小獅子愛爾莎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21個生字,學會其中14個。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了解“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4. 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

教學重點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了解“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新課。

二、 激發(fā)興趣,引導質疑。

大家聽了老師的介紹,看了課文的題目,心里會想些什么問題?

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三、 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大體了解記敘順序。

1.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 檢查自學情況。

(1) 檢查生字的讀音。

(2) 你讀懂了什么?

還有什么新的問題?

2. 快速讀課文,畫出點明小獅子愛爾莎年齡的語句,想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具體地說是按照愛爾莎出生、成長、回到大自然的順序來記敘的。

3. 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課文中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動?把這些部分再好好地讀一讀。

四、 引發(fā)想象,談體會。

1. 讀了最使自己感動的段落,說說對小獅子愛爾莎和那位女科學家的印象。

2. 概括出“我”和愛爾莎之間感情深厚。

五、 小結。

1. 復習生字詞。

2. 學習了解文章敘述順序的又一種方法--找關鍵詞語,理出順序。

3. 一邊讀一邊想,認真體會,發(fā)現(xiàn)問題。

六、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課文,組織學習小組。

1. 根據(jù)小獅子愛爾莎出生、成長、和被放回大自然的經過,找出有關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2. 指名讀。

3. 按照學生找到的語句進行分組,分成“出生、成長”、“放回大自然”兩組。

二、 開展朗讀比賽。

1. 討論出比賽規(guī)則:分別給自己的隊起名字,進行合理的分工。

2. 學生準備,教師引導、點撥。要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去理解,互相幫助,把理由說清楚,說明白。

3. 進行比賽,引導感悟、體會。

(1)“出生”部分要引導學生體會愛爾莎的可愛和作者對它如母親般的關懷。

(2)“成長”要透過三個事例中的重點詞語,了解獅子的生活習性,體會“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深厚感情。

(3)“放回大自然”部分,抓住女科學家內心的感受,她和愛爾莎難舍難分的情感,體會她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三、 小結,深入體會。

1. 了解了獅子的生活習性,體會出作者與小獅子之間深厚的感情。大家還有什么感想和不明白的問題,都可以說出來。

2. 如果讓你給課文改個題目,你會怎么改?

四、 畫出描寫“我”無限關愛小獅子愛爾莎的語句,把它們工整地抄在摘抄本上。 五、 布置作業(yè)。

思考:學習了《小獅子愛爾莎》后,你認為愛爾莎是放回大自然好呢,還是留在女科學家身邊好?

16* 朱鹮飛回來了

教學目標

1、 識本課6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解科考隊員們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并精心保護朱鹮的經過,培養(yǎng)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二、 讀懂“閱讀提示”,把握學習目標。

1. 這篇課文比較長,我們要在一節(jié)課中讀懂、學會,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可以根據(jù)閱讀提示中的要求來進行閱讀,也可以使用自己習慣的學習方法。

2.引導朗讀閱讀提示。

2. 提示告訴我們可以怎么讀?

(1)讀讀想想,課文樣一步一步敘述的。

(2)在課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們?yōu)榱藢ふ摇⒈Wo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們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發(fā)。

三、 自讀課文,弄清課文的記敘順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1. 學生自讀課文,不熟練、不通順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認讀生字。

2. 討論:課文先講了什么?又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3. 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 指導朗讀,理解內容。

1. 找出有關段落,讀一讀。

2. 討論:小光和小伙伴為了尋找、保護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 小光和他的小伙伴們?yōu)楸Wo朱鹮立了大功,我們應該好好把他們的事跡宣傳一下,也 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隊伍中來。誰把他們的事跡讀一讀?

指導朗讀。

五、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談話,進一步理解課文。

1. 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們今天來到我們班,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會向他們提出什么問題?

2. 選兩位同學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學談自己的體會,或向他們提問。

六、 小結。

同學們,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保護動物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讓我們向小光他們學習,從現(xiàn)在開始,保護身邊的動物,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的地球永遠生機勃勃,永遠多姿多彩!

七、 布置作業(yè)。

1. 復習鞏固生字。

2. 把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摘抄下來。

17 撈鐵牛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用科學。

3.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 了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經過。

2.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覆蓋式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質疑激趣。

二、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 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

3. 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三、 深入探究,讀懂課文第一部分。

1. 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

2. 鐵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

3. 指導讀句子,加深理解。

4. 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四、 學習第二部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1. 同學們通過自讀,已經知道了人們?yōu)槭裁匆獡畦F牛。思考第二個問題: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并用筆畫出重點詞語。

2. 學生自由朗讀,圈畫重點。

3. 師生交流,概括出要點。

4. 用覆蓋式投影片再現(xiàn)這次的準備工作,再請學生按順序簡要復述準備工作。

5. 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結。

五、 書寫生字詞。

六、 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查閱課外書,查找懷丙和尚的故事或有關水的浮力的課外小知識。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

二、 觀察圖畫,引入新課。

1. 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畫面。畫面上有哪些人物?簡單地說說他們在干什么。

2. 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打撈第一只鐵牛的經過?哪個自然段寫打撈其他鐵牛的經過?

三、 學習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請同學們自己學,要求認真讀書,思考:(出示投影題

(1)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超鐵牛?

(2)根據(jù)課后思考?練習3的提示,想想帶點的詞語之間是什么關系,能不能用什么關聯(lián)詞把它們連起來?

1. 學生自由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2. 師生交流。

3. 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學生讀后評議。

4. 讀第五自然段。

(1) 學生讀。

(2) 引導質疑。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

(3) 多么聰明的和尚呀!把第四、第五兩自然段讀一讀。

5. 讀第六自然段。

(1) 學生讀。

(2)誰能以這一自然段為基礎,結合前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概括一下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結:同學們通過一段一段地讀課文,讀懂了內容,也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四、 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 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 師生交流: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五、回顧全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 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什么?

2. 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桌練習說,全班交流。

二、 延伸課外。

1. 你們想想,有沒有什么辦法既能撈出鐵牛,又注意了環(huán)保?

2.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創(chuàng)新。

3. 要是現(xiàn)在打撈水底沉物的話,有沒有其他辦法?結合學生查閱的資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識;蛘哂山處熯m當?shù)亟榻B,現(xiàn)代有哪幾種打撈方式。

18 科利亞的木匣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2、 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來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啟示。

2.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揭題。

二、 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 逐段指名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 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分類指導。

3. 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科利亞的木匣”這個題目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4.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5. 學生細讀課文,按照思考?練習2的提示將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分成三個部分。

6. 圍繞“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fā)”這三個小標題,可以提哪些問題?

三、 了解“埋木匣”的過程。

1. 自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畫出表示時間、動作的詞句。

2.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四、 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剛才同學們通過讀書、討論,讀懂了這一部分,誰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學生互說、互評。

五、 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感情朗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 說一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二、 了解“挖木匣”的過程。

1. 教師提示:我們在學科利亞和媽媽“怎樣埋木匣”的內容時用了什么方法?我們也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出示自學提示)

(1) 自讀課文,畫出寫科利亞和媽媽挖東西的時間的重點語句。

(2) 科利亞為什么開始找不到木匣,后來找到了?想一個方法告訴大家。

2. 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3. 學生匯報自學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4. 指導朗讀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 分角色朗讀。讀中指導:不同的人物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2) 再讀評議。

5. 學完這一部分,你們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嗎?

三、 理解科利亞受到的啟發(fā)。

1. 讀科利亞最后說的話。

2. 畫出這段最關鍵的一句話。

學生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從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

四、 回顧全文,概括主要內容。

1. 同學們通過學習、討論,讀懂了每一部分的內容,現(xiàn)在請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啟示”這樣的線索,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 學生口述、評議。

五、 課堂練習。

1.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3的題目。

2. 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9* 陶罐和鐵罐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6個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

2. 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 理解課文所說明的道理,學習全面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新課。

二、 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 指名讀課文。

2. 自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3.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4. 你是怎么概括出來的?

三、 看圖,初步認識陶罐和鐵罐。

1. 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只罐子,你們仔細看看,哪只是鐵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從外形上看,從神態(tài)上看,從個頭上看)

四、抓文中的詞句,進一步體會陶罐和鐵罐的特點。

3. 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它為什么看不起陶罐?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用“--”畫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并對不理解的地方質疑。

4.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5. 學生交流質疑,教師點撥,引導解疑。

6. 從找出的語句中,可以看出鐵罐具有什么特點?陶罐呢?

五、指導多讀,深刻領會鐵罐和陶罐的特點。

1. 自讀課文,畫出描寫鐵罐和陶罐神態(tài)的詞語。

2. 教師指導讀。

3. 同桌輪換分角色朗讀。

4. 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讀。

二、 揭示寓意,總結全文。

1. 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自讀課文,找出描寫陶罐和鐵罐最終結局的語句。

2. 再讀課文,說說你喜歡陶罐還是鐵罐,為什么?

3. 想一想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4. 全班交流。

20* 長城磚

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

2. 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 聯(lián)系生活經驗,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學重點

1. 了解長城磚思想轉變的過程。

2. 聯(lián)系生活經驗,明白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題激趣。

二、 讀懂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 自讀閱讀提示,看看學習這篇文章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2. 學生交流。

三、 整體感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請大家根據(jù)閱讀提示中的第一個要求,讀兩啟遍課文,想想長城磚先是怎樣想的,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后來長城磚懂得了什么。然后把它們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1. 學生自讀、討論。

2.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3. 說說你們是怎樣概括出來的。

四、 細讀課文,質疑解疑。

1. 自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 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五、 聯(lián)系實際,理解文中道理。

1. 指名讀最后一句話。

2. 長城磚真正的價值是什么?

長城磚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現(xiàn)是什么?

3.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4.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六、 分角色朗讀課文。

1. 自讀體會。

2、角色讀,教師在讀中指導。

21 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3個生字。

2. 朗讀、背誦課文,默寫《望廬山瀑布》、《山行》。

3.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像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想像詩中描繪的景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學習《望廬山瀑布》。

1. 導入新課。

2. 讀詩。

(1)試讀。

(2)同桌互讀。

(3) 師生共同讀。

2. 理解。

(1)粗通詩意。

同學們有哪些詞句讀不懂?

(2)說說詩的大意。先同桌互說,再匯報說。

3. 背誦。

(1)試背。

(2) 匯報背誦結果。

二、 學習《山行》。

1. 導入新課。

2. 試讀古詩。

自由輕聲讀、指名輪讀、分小組齊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

3. 理解詩句。

(1)四人小組討論,解決重、難點詞句。

學生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句,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各組之間互相提問解答。

(2) 粗通詩意。

試著把每行詩的意思說一說,先自由試說,再指名說。

4. 練習背誦《山行》。

三、 指導感情朗讀。

1. 展開想像。

你看到詩中如畫的景色,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2. 再讀這兩首詩。

各小組,小組成員進行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最美,讀得最陶醉,讀得最有滋味。

3. 比較閱讀。

看看這兩首古詩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與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首古詩,同學們還記得詩的題目、作者以及詩的內容嗎?

2. 《望廬山瀑布》和《山行》這兩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 板書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自學與合作學習。

1. 按“讀、思、背”的順序和方法,先嘗試自學。

2. 小組合作學習。

三、交流與檢查。

1. 各小組派代表朗讀古詩。

2. 各小組互相提問,教師適當提問,理解重點、難點詞句。

3. 各小組派代表說說詩句的意思。

4. 各小組可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背誦匯報。

四、 朗誦、畫畫。

1.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配樂朗誦。

2.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3,想偶像詩句描繪的景色,用筆畫下來。

五、 布置作業(yè)。

1. 寫生字。

2. 默寫《望廬山瀑布》《山行》。

收集李白、杜牧和王維的詩,讀一讀。

22 觀 潮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學習作者有順序、特點的觀察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課文或學生聽錄音朗讀。學生思考: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2. 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三、 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1. 再讀課文,學生根據(jù)課文提出問題。

2. 師生共同討論,確定學習目標: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四、讀中感悟,深入理解。

1. 默讀有關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寫錢塘江大潮聲音和形態(tài)的語句,把能體現(xiàn)錢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觀”的語句畫下來。

2. 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嘗試著通過朗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

3. 結合學生的、交流,觀看錢塘江大潮的錄像,進一步體會那雄偉壯觀的景象。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5、理清順序,學習方法,嘗試背誦。

二、 指導寫字,抄寫生字。

三、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3

第二課時

一、 回顧復習

上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二、 引入新課。

1. 潮來之時聲勢浩蕩,潮來前、潮過后又是怎樣的情景?

2.學習課文第二、五自然段。

三、 創(chuàng)設情境,復述課文。

讓學生以臺記者身份,以課文為藍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寫一段解說詞,練習觀潮“現(xiàn)場直播”。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生字復習鞏固。

六、布置作業(yè)。

1. 抄寫生字。

2. 摘抄課文中精彩生動的句子和由四個字組成的詞語。

23 * 江總書記來我家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 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了解江總書記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工作作風,增強熱愛領袖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熱愛領袖的感情;領悟運用動作、神情和對話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二、 自讀課文。

1. 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 找出不懂的詞句,先自己理解,再和全班同學討論,教師加以指導。

三、再讀課文。

指名一部分一部分讀課文,說說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 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先自己試著回答,再在小組里討論,最后在全班交流。

1. 誰能結合課文描述當時的災情是怎樣的?

“我們家”的情況怎么樣?

2. 在災區(qū)人民生活困難時,江總書記親臨災區(qū),送來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多讀幾遍。

3. 討論:“一行行深深的腳印留在災區(qū)人民的心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三、 指導分角色朗讀。

四、 引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大意;然后再讀課文,理解關鍵詞句,根據(jù)課后問題閱讀、思考,理解內容;最后,訓練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24 *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

2.感悟詩歌評語言,了解深圳經濟特區(qū)的發(fā)展變化,感受祖國建設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教學準備

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 范讀課文。

思考:深圳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樣子?從書中找出有關語句說一說。

三、 指導學生自學。

1. 小聲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看看詩歌共有幾個小節(jié),每小節(jié)講了什么。

2. 一邊讀,一邊想。

四、 檢查自學情況。

1. 詩歌共有幾個小節(jié)?

(1) 它與我們平時學的課文分節(jié)有什么不同?

(2) 教師小結:一般來講,詩歌是以空行自然分節(jié)的。

2.指名分節(jié)朗讀,檢查是否達到正確、通順。

3. 每小節(jié)講了什么?

(1) 題目中的“昨天”指的是什么?

(2)哪幾小節(jié)講深圳的昨天?哪幾小節(jié)講深圳的今天?

五、 小組討論學習。

昨天的村莊什么模樣?今天的特區(qū)新城又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六、檢查小組學習情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改革開放深圳帶來的巨大變化。 1. 昨天的村莊什么模樣?

2. 今天的特區(qū)新城什么樣?

引導學生從環(huán)境的變化和人的變化兩個方面來說。

2.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1) 指導學生結合第八節(jié)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昔日”是什么意思?“昔日的農民”什么樣?聯(lián)系課文第一、二節(jié)理解“面向黃土背朝天”的含義。為什么說改革開放給昔日的農民插上了翅膀?課文是怎樣說的?

(2) 指導朗讀最后一節(jié)。

3. 我們把整首詩歌連起來讀,讀出各部分內容表達的感情。

七、 教師總結。

改革開放給祖國大地帶來無限生機。我們堅信,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

上一篇 下一篇
湘潭县| 车险| 芜湖市| 汝州市| 井冈山市| 神池县| 新平| 诸暨市| 绥宁县| 谷城县| 琼海市| 大关县| 灵宝市| 申扎县| 临颍县| 乌拉特中旗| 新乡市| 河间市| 布拖县| 平山县| 从江县| 北川| 武乡县| 岳阳市| 富宁县| 富锦市| 涟水县| 丹东市| 河源市| 扎赉特旗| 新化县| 宣城市| 周宁县| 东至县| 南充市| 靖宇县| 扶沟县| 拜城县| 娄底市| 容城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