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兩個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發(fā)布時間:2017-7-23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語文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那么如何把這些能力在語文教學及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確實得到提高呢?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著重突出兩個結合,即讀寫結合和寫評結合。
一、讀寫結合。讀和寫是兩項單項訓練,但二者關系密切。閱讀是學習語言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先決條件。寫作是對閱讀中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讀和寫有機結合,可以相得益彰。
1、“讀--寫--讀”;語文教材按文章的題材劃分單元,每單元后面的語文學習園地都根據(jù)本單元的所學知識設立針對性的練習。一是口語交際,二是習作。很顯然,首先是讀。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消化、吸收本單元所學的閱讀知識,如三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單元是一組描寫大自然景物的課文,通過學習本組課文,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其次是寫。在習作中要引導學生用到本單元用到的寫作方法,做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練習。先讀后寫,學以致用。再次仍然是讀。寫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在寫作中的得失,在帶著問題進一步閱讀一些同類的課外讀物,鞏固提高課內(nèi)所學的讀寫知識,并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2、“寫--讀--寫”。有的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練習很緊密,但學生沒有讀課文之前不一定能很好地寫出類似的文章來。所以教師可先讓學生從寫入手。閱讀課文之前,先讓學生寫同類型題目的習作。教師當堂抽查評講,找出帶有共性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寫作中的問題閱讀課文,從中汲取營養(yǎng),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在讓學生作文。這樣,學生便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對照檢查自己的作文實際,彌補自己的不足,是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寫評結合
針對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端,我認為采取“寫--評--記--展--評”的方式,效果會好點。這種方式,就是作文寫完后學生先互評,參考同學的評語自己寫一般后記。記下寫作心得,明確作文得失,尋思彌補辦法,然后交教師審閱。教師挑出優(yōu)點、缺點較明顯的典型作文加上評語展出,再讓學生評頭論足,進一步交流寫作中的經(jīng)驗體會。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反過去“學生作文為老師,老師批改為檢查”的形式主義做法。通過教學實踐,較為切實地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鑒賞能力,作文修改能力,使學生由學習的奴隸變?yōu)閷W習的主人,同時把評改的工作下放給學生,教師做些必要的指導,既把教師從作文批改的沉重負擔下解放出來,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又加強了學生評改能力的訓練。
總之,語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教學中,我們只有經(jīng)常引導學生,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動口,多動筆,多思考,才能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