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這首《滿江紅》全詞的中心是寫詞人因春歸而想家的悲涼情緒,它以春景為媒介,充分體現(xiàn)了自家身世和國家命運都很悲慘的感嘆,是一首飽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滿江紅辛棄疾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滿江紅
辛棄疾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jié)。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guī)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賞析
這首詞的寫作年代已無法考證,也沒有其他材料可供參閱,但從這首詞的意境推測,可能是他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歸之作。全詞的中心是寫詞人因春歸而想家的悲涼情緒,它以春景為媒介,充分體現(xiàn)了自家身世和國家命運都很悲慘的感嘆,是一首飽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傳下來,為人所喜歡,不僅在于它飽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寫詞時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訴說,而在生動鮮活的意境描寫中創(chuàng)造了幽遠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傷春。詞人的藝術觸覺是十分敏銳的:他既欣賞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長。
在他的筆下,暮春的景致是何等地使人眼花瞭亂!“點火櫻桃,照一架、荼如雪”二句,猶如彩色影片的特寫鏡頭,園林之中燦爛的春色被推到讀者的眼前。一株株櫻桃,碩果累累,紅得像著了火;一架荼正盛開著白雪般的花朵,與火焰般的櫻桃交相輝映,整個園林紅妝素裹,分外嬌艷!按赫谩笔且痪浜啙嵣钋榈馁澱Z。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機勃勃。春筍穿破了長滿青苔的土階,蓬勃地向上生長;春燕牽引著初產(chǎn)的幼雛,在緩緩地飛翔;流鶯呼朋引伴,嬌音恰恰,就像奏響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墒呛镁安婚L,恰如前人的名句“開到荼花事了”所標示的,高潮一過,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許正是因為預感到春之短暫,乳燕才飛得沒有興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來;那些自在的流鶯,也因此而歌聲不暢,它們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覺。燕之“弱”,鶯之“怯”,其實都是詞人感傷春天心理的外化。讀者切莫責怪這位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怎么會沾染上小兒女的傷春感懷,辛棄疾這里別有滿腹心事。對于一個政治理想落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屢受挫折的人來說,春歸豈不是象征著希望破滅!自然景觀的變化和季節(jié)的無情推移,牽動了詞人滿懷的愁恨,于是他向春天發(fā)出了怨憤之語:“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jié)!边@三句與作者的名篇《祝英臺近。晚春》的結(jié)拍“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用語和含義都很相似,只是這里語調(diào)更為急促,意思更為直截了當一些。作者似在對空呼喊道:千愁萬恨,都是你春天給引出來的;如今你自個兒走得利索,卻把愁留給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經(jīng)愁腸千結(jié),無法解開!這一串怨春之語,無理之極,然而有情之極,“腸千結(jié)”三字,尤能夸張地表達出詞人抑郁不堪的煩亂心緒。
詞的下片,具體而細致地抒寫這被春天觸動的愁和恨。換頭的四個三字句:“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背小澳c千結(jié)”一句而來,點明詞人內(nèi)心所郁積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懷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詞人登高樓而遠望家鄉(xiāng),無奈千重萬疊的春山遮斷了雙眼,茫茫無邊的煙波阻隔了歸路。這春山、這煙波,象征祖國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險惡,象征詞人執(zhí)著追求的抗金恢復大業(yè)所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接下來“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二句,愁懷浩渺,語意悲愴,英雄的孤獨感拂拂生于紙面。所謂“古今遺恨”,按字面之義自然是指從古至今的恨事,但懷古是為了傷今,因而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過于中原淪陷、祖國分裂之恨。
由此可見,這兩句是向人們說明:詞人之“恨”的內(nèi)容,決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風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國大恨;而詞人為雪此大恨而奮斗,響應都寥寥無幾,此恨幾乎無處可以傾訴,這又是自己滿腔愁恨之更深一層者!緊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一聯(lián)而變其意!肚f子》上說,莊周夢見自己化為蝴蝶。后來文人就將做夢稱為“蝴蝶夢”。千里夢,指自己的想家夢。子規(guī)的叫聲像是在說“不如歸去”。這兩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筆,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來將上文所抒寫的內(nèi)容進一步向廣闊的時空延伸。一個“不傳”,一個“叫斷”,是點鐵成金之語,使得這兩句比崔涂原詩更為凄切地表達出思家念遠之悲。還須指出的是,從作者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遺恨”等來綜合判斷,這里的所謂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區(qū)的寓所,而是思念遠在北方金人統(tǒng)治之下的山東濟南老家。全闋的結(jié)拍云:“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薄奥暵暋,承“子規(guī)叫斷”而來,可謂善于呼應,構(gòu)鎖嚴密。“勸人歸,歸難得”二語,修辭學上稱為“頂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氣貫通地傾瀉自己的苦痛之懷。這里以情語結(jié)束,但由于與前面的形象描寫相聯(lián)系,并且語意真摯感人,所以這個結(jié)尾仍然富有韻味,令人對這位愛國志士有家難歸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鳴之感。
辛棄疾的政治抒情詞,就表達方式而言,可分為直抒與曲達兩種。所謂直抒,是指張口暢談,議論之聲滔滔不絕,悲壯之情,慷慨豪邁之志,全盤托出,沒有半點含蓄,從不憑借外物,不依靠比興等手法。
所謂曲達,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說的話,但考慮到自己處境險惡,不敢將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暢快淋漓地說出來,而是憑借花鳥山水來抒發(fā)自己的憂憤。本詞就是屬于后類。
詞句注釋
。1)漢水:長江支流,源出陜西,流經(jīng)湖北,穿武漢市而入長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飛將:指西漢名將李廣。他善于用兵,作戰(zhàn)英勇,屢敗匈奴,被匈奴譽為“飛將軍”!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罚骸皬V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堅,如金鑄成。雷過耳:即如雷貫耳,極言聲名大震。
。5)玉帳:主帥軍帳的美稱。宋張淏《云谷雜記》:“《藝文志》有《玉帳經(jīng)》一卷,乃兵家厭勝之方位,謂主將于其方置軍帳,則堅不可犯,猶玉帳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北a:言其談兵論戰(zhàn)明快爽利,辭鋒逼人,如齒頰間噴射冰霜。宋蘇軾《浣溪沙·有贈》:“上殿云霄生羽翼,論兵齒頰帶風霜”
(6)結(jié)發(fā):即束發(fā)。古代男子二十歲束發(fā),表示成年。從戎:從軍!度龂尽の簳ね豸觽鳌罚骸澳晔,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簢冉ǎ菔讨。曹操于建安二十年三月西征張魯于漢中,張魯降。是行也,侍中王粲作《從軍行》五首以美其事。”
。7)彈鋏:敲擊劍柄!稇(zhàn)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唬骸秃文?’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8)漢壇旌(jīng)節(jié):暗用劉邦筑壇拜韓信為大將事!稘h書·高帝紀》:“于是漢王齋戒,設壇場,拜信為大將軍。”
。9)馬革裹尸:用馬皮裹卷尸體!逗鬂h書·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10)蛾眉:女子修長而美麗的眉毛,代指美女。漢枚乘《七發(fā)》:“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腸之藥。”
。11)楚樓:即蘭臺。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宋李曾伯《可齋雜著》卷二八《登江陵沙市楚樓》:“壯麗中居荊楚會,風流元向蜀吳夸。 樓頭恰稱元龍臥,切勿輕嗤作酒家!
(12)庾(yǔ)臺:一稱南樓,在今湖北武昌市。東晉庾亮為荊州刺史時,曾偕部屬登斯樓賞月。
白話譯文
漢水滔滔,向東流去;它沖凈了那些滿臉長著胡須的敵人嘴上沾著人民的膏血。人們都說:當年你家的飛將軍,英勇威列地打擊敵人。攻破敵人堅固的城池的時候,迅速勇猛,像迅雷過耳那么快;在玉帳里談論兵法或者是研究戰(zhàn)術的時候,態(tài)度激昂興奮,語言慷慨激烈,兩頰都結(jié)了冰;叵胪趵桑悴诺浇Y(jié)發(fā)的年令,就從事戎馬生活。繼承著先人的事業(yè)。我腰里懸掛的寶劍沒有用了,只有在無聊的時候,把它當作樂器,彈著劍柄唱唱歌。今天拿著酒杯,喝著酒為你送別。況且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擁旌節(jié)的儀仗,登上了拜將壇,封你為編率大軍的將軍。你是大丈夫男兒漢,應當把馬革裹尸當作自己的誓言,為了消滅敵人,為國捐軀是最光榮的。有些人,貪圖安樂,迷戀女色,是自伐生命,應以為戒,再也不要說它了。從今后,要牢牢記。涸蹅冊诔䴓、裴臺吟風賞月的這段友誼。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淳熙四年(1177)。這年春天,辛棄疾由京西路轉(zhuǎn)運判官改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這首詞應為送一位李姓朋友去漢中任軍職而作。
作者簡介
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現(xiàn)存詞600多首,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滿江紅辛棄疾賞析】相關文章:
辛棄疾《滿江紅》賞析09-04
辛棄疾《滿江紅》 古詩賞析08-15
辛棄疾《滿江紅》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1-27
詩人辛棄疾滿江紅原文與賞析10-14
辛棄疾《滿江紅·點火櫻桃》賞析10-30
滿江紅·中秋寄遠賞析 辛棄疾10-14
宋詞賞析《滿江紅》辛棄疾 過眼溪山10-23
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原文翻譯及賞析12-21
辛棄疾《滿江紅》鑒賞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