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居易《池上》翻譯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 山西)人,后遷居下?(今陜西渭南東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為官,父親為朝奉大夫、襄州別駕、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鄭縣東郭宅。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享年75歲。
[注釋]
、贀危╟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
、谏彛涸娭兄赴缀苫ńY(jié)的蓮蓬。
、劢猓好靼,懂得。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
、芨∑迹阂环N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賞析]
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一個小孩兒偷偷地撐著小船去摘了幾個又趕緊劃了回來。他還不懂得隱藏自己偷摘蓮蓬的蹤跡,自以為誰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駛過,水面原來平輔著的密密的綠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顯的水線,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白居易的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dǎo)。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shù)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chǎn)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現(xiàn)實,必須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jīng)》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tǒng),重視詩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和社會作用。強調(diào)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xiàn)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杜c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xiàn)實,關(guān)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fēng),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diào)詩歌創(chuàng)作服從于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風(fēng)格的多樣化。
史書評價
舊唐書
臣觀元之制策,白之奏議,極文章之壺奧,盡治亂之根荄。非徒謠頌之片言,盤盂之小說。就文觀行,居易為優(yōu)。放心于自得之場,置器于必安之地。優(yōu)游卒歲,不亦賢乎!
贊曰:文章新體,建安、永明。沈、謝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長有莖英。不習(xí)孫吳,焉知用兵
新唐書
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當(dāng)宗閔時,權(quán)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jié)自高。而稹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嗚呼!居易其賢哉!
唐才子傳
公詩以六義為主,不賞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后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nóng)桑,言言皆實者也。雞林國行賈售于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飛云履,焚香振足,如撥煙霧,冉冉生云。初來九江,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實,為《六帖》,及述作詩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針集》三卷,并行于世。
【白居易《池上》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7-27
白居易《池上》注釋翻譯與賞析11-27
《池上》白居易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池上白居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2-31
白居易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5-06
白居易《池上·小娃撐小艇》賞析翻譯09-28
《池上》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和賞析12-22
白居易《池上》閱讀答案及注釋翻譯與賞析11-23
白居易池上賞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