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誰為準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耕柱子受到墨子的批評后說:“老師,你這么嚴厲地批評我,難道我就沒有比別人好的地方嗎?”墨子說:“假如我要上太行山,用牛和馬,你認為趕牛好還是驅馬好?”耕柱子說:“當然驅馬好。”墨子問:“為什么?”耕柱子說:“驅馬,馬可以跑得更快,牛則不然!蹦诱f:“你就是這樣一匹可以驅趕的快馬啊!”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不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同樣地,世界上也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在文學評論中,人們常常會提到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觀點,這就說明,每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都會因個體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閱歷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對待不同的人我們自然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人際交往中有一條十分重要的“白金法則”,那就是:別人希望你怎樣對待他們,你就怎樣對待他們。我想,這里面蘊含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漫畫中的兩個小男孩,因為分數(shù)的緣故,都有過相同的獎懲遭遇。左邊的小男孩,考100分受到了表揚,考98分就挨了批評;右邊的小男孩,考55分時得了批評,考了61分就輕松地得到了表揚。有人會認為,橫向比較,分數(shù)高的得到的是批評,分數(shù)低的得到的卻是表揚,這顯然違背了公平原則,應當口誅筆伐,一吐為快!可如果你還記得耕柱子的故事,你就會明白,這只是對二者的要求不同而已,如果把評判兩個人的標準定成一致的,而忽視了他們原有的基礎,難道就是我們理想中的公平嗎?
其實,早在2500年前,一代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孟子則將這種方法予以了繼承和完善。孟子認為學生有這樣幾種:第一種是個人修養(yǎng)極好的學生,只須稍加引導,就好比及時雨加于草木,會迅速地滋長發(fā)育,成為楷模;第二種是長于德行的學生,經(jīng)過熏陶之后,便能成為德行卓著之人;第三種是長于才能方面的學生,經(jīng)過點撥就會成為通達多能的人;第四種是各種資質都一般的學生,可以采用問答的方式對他們進行解惑、釋疑,以幫助他們脫困;第五種則是因地點和時間的關系不能當面授教的學生,可以聞知老師的道德學問,借自修的方式進行教育。如果要說教育應當以人為本,這樣的觀點才是真正從個體發(fā)展角度出發(fā)的,是值得現(xiàn)在的我們反思的!
認同世界上人與人之間都會存在差異的事實,就不應該用完全相同的標準去要求他們,而應避其所短、揚其所長,促使每一個人都能走向屬于自己的完美空間。當然,要采用怎樣的方式來處理好這個矛盾,就需要我們做更深入的思考,畢竟那不是一個巴掌或一個吻可以解決的!
- 相關推薦
【以誰為準作文】相關文章:
員工儀容儀表行為準則02-24
你是誰便會遇上誰作文05-03
關于姓名筆畫應以簡化字為準05-03
她是誰作文03-20
我是誰作文03-22
猜猜她是誰作文03-07
猜猜他是誰的作文03-08
誰才是大師作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