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實施的根本理念。在新課改的課堂上,我們主張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充分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地位,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該如何來體現“生本”理念呢?這一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生本化閱讀,這是一種關注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閱讀,是一種建構性的學習,是主動的,個性化的,是融合作與探究于一體的閱讀。它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尊重學生個性的閱讀方法。而這種方法的習得,必須依靠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滲透生本化理念,在課堂上進行生本化閱讀教學。郭思樂教授也指出,在生本的課堂要關注學生生命的動態(tài)生成,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教學設計,要讓鮮活的生命煥發(fā)勃勃生機。因此,我們需要構建預設與生成的和諧關系,讓課堂在預設與生成中融合出精彩。
一、課堂——為生成而預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蔽覀兂珜傻恼n堂教學不是不要預設,而是改進預設。這種預設更多地關注課堂上學生的精神生活。正如葉瀾所說:“一個真正把人的發(fā)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設計,會使師生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時空余地!睂O雙金老師在預設《老人與海鷗》一課時,預計到學生在理清文章思路之時,可能會想到的幾個關鍵詞——喂、喚、說、別、念,也預計到學生一讀課文后有可能有產生一些不同的意見。正因為如此,教師的預設就順著學生的思路,將課堂暫時交給學生,并又據此作了具體的設計:如有學生提到了相關聯的字,則直接將它板書;如學生所說相差太遠,則在啟發(fā)學生作深入思考。對于眼前的難題,孫老師并不急于解決,而是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學生不斷地朗讀、體會,直到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這時學生們就能更準確地用詞了。這樣的.多維預設及導向,體現了教師的服務意識,在預設中充分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體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定教,從而也使課堂精彩紛呈。
二、課堂——搭建教學的生成點
語文課堂怎樣生成?關鍵是把學生當作重要的資源,讓學生在與文本、師生的對話中碰撞出火花,這些是課堂中的生成點。
1、在多元解讀中生成
當代文藝理論區(qū)分文本和作品,作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只是文本,而經讀者閱讀參與創(chuàng)造而完成的才是作品。由于讀者時代、經歷、經驗、個性的差異,對文本的解讀必須呈現多元化的態(tài)勢。
陳金才老師在執(zhí)教《一面五星紅旗》一文時,由聽寫句子入手,然后讓學生根據這兩句話進行質疑:什么處境?為什么愣了一下?為什么久久凝視?……學生圍著問題激烈地討論著,最后,所有問題的關鍵都集中于那一面五星紅旗,集中于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際仍沒有放棄那一面五星紅旗。我原本以為課上到這里就差不多了,沒想到陳老師又拋出了另一個問題:面對那種絕境,你會換嗎?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不該換,/soft/因為要熱愛祖國;也有的學生認為該換,因為要珍愛生命。面對這一情況,陳老師巧妙導演了一場“辯論賽”:鼓勵換做法的學生與不換做法的學生進行辯論,最后老師做了價值回歸的引導。通過辯論,學生獲得了對課文多元化的感悟理解,激活了思維,釋放了情感,升華了認識,同時也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達到和諧統一。
2、在學生質疑中生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從根本上說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谡Z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質疑問難,并把它作為課堂教學展開的依據,引導學生感悟,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相互啟發(fā),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如《老人與海鷗》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1:課文寫了老人與海鷗什么事?
生2:為什么題目是老人與海鷗?
生3:這是怎樣的老人,怎樣的海鷗?
師:讀書啊,抓住課題,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老人與海鷗》是一個詞組式,現在請你們把它擴展成一個完整的句子:老人與海鷗______________。
生1:朝夕相處
生2:相依相伴
生3:永不分離
生4:親如家人
……
一個問題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一個個有創(chuàng)見的想法不斷迸發(fā),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實在令我震驚,課堂成了他們主動探究的天地,而這便是緣于“生成”。
3.在思維拓展中生成
閱讀課堂上教師適當地進行延伸,既達到能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學資源,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在思維拓展中有更生動的、更有效的生成奠定基礎,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
林樂珍老師在教學《“紅領巾”真好》一課時,當學生讀出小鳥在唱歌,在梳理蓬松的羽毛,在捕捉害蟲之后,老師進行了適度的拓展:“小鳥還會干什么呢”學生想象的翅膀展開了,有打掃房子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捉迷藏的……適度的隨機拓展,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豐富性。當然,拓展不能離題太遠,這是需要注意的。
4、在創(chuàng)造中生成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兒童具有創(chuàng)造的天性,假如老師為學生搭建一個舞臺,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可以極大地得到發(fā)揮。課堂教學中大量的事實表明,我們往往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估計過低。
在張祖慶老師的《看新聞圖片寫作文》課上,學生們圍繞著圖片進行的大膽地想象,大膽地創(chuàng)作,讓一幅幅靜止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閆學老師的《愿望》課上,學生們先讀鹵蛋的愿望,然后再想想自己的愿望,以“我有一個美好的愿望:____________”進行寫作;第二次再讓學生們欣賞圖片組,以“也許有些愿望并不能變成現實”再次進行寫作。兩次不同句式的訓練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提升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在課堂上,如果我們能抓住時機讓孩子創(chuàng)造,這些地方也就成了課堂的“閃光點”,而學生也能在創(chuàng)造中感受成長的快樂。
教學是不斷生成的,課堂中只有預設與生成共舞,才能演繹出精彩的課堂,一個別有洞天的教學勝境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用葉瀾老師的話說“每一節(jié)課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復的、豐富而具體的綜合! 在生本的理念下,以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凸顯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性,實現以生為本,實現師生生命在課堂中的真正涌動與成長,這是課堂教學理念對傳統的超越,更是課堂教學理念新的追求!
【論文:關注生本,預設與生成】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中非預設生成的引導策略論文06-22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論文07-05
有關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小學數學論文3000字(精選5篇)06-01
語用預設研究的論文04-13
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辨證統一12-06
當學生的生成超過老師的預設時隨筆雜文06-29
教學反思-生成與預設(中學生作文)08-2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教育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