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1——32頁練習七第5——10題。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信心。
三、學重點與難點:
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暋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誰能說一說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它與面積單位、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2、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鞏固練習。
1、填空。
。1)300厘米=()分米,4.6米=()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6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4.6立方米=()立方分米。
。2)92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50立方分米=()立方米。
。3)9.8升=()立方分米=()毫升,0.5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2、做練習七的第5題。
。1)學生看圖算出兩堆木塊的體積。
(2)引導學生思考:每堆木塊的體積與它右邊的容器的容積有什么關系?再來進行推算。
3、做練習七的第6題。
。1)學生獨立作業(yè)時,再三提醒學生認真審題。
。2)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4、做練習七的第7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是引導學生注意每一個計算結果的單位寫得是否正確。
5、做練習七的第8題。
(1)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6、做練習七的第9題。
學生讀題后,先集體進行分析,在引導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7、做練習七的第10題。
學生讀題后,引導學生說說從里面量的'數(shù)據(jù)和從外面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有什么關系,然后再由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四)能力空間。
1、砌一道長24米,寬20米,高3米的磚墻,如果用每塊體積的18立方分米的磚來砌,一共要這樣的磚多少塊?
2、每瓶藥水50毫升,裝瓶,一共有藥水多少升?如果有4.5升藥水,一共可以裝多少瓶?
。ㄎ澹┤n。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覺得那些地方值得我們引起注意?引導學生進行。
。┳鳂I(yè)。
1、課前思考:
。1)認真學習潘老師與孫老師的備課,與孫老師有同感,也想補充復名數(shù)改寫。
(2)第二,在完成教材上內容的同時,可結合《天天練》上的習題進行講評,因為教材上這課內容中單位換算的習題不多,在《天天練》倒有不少相應的實際問題中有這方面的訓練。
(3)第三,在教學新授的同時,邊利用自習課時間復習前面的知識,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教材上的內容也有遺忘。
2、補充題:
3時20分=()分,2.41噸=()噸()干克,3080克=()千克()克,5分40秒=()秒。
3千克4克=()千克,1840千克=()噸()千克,8.32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7.004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學生對書上的練習掌握的不錯,作業(yè)的反饋情況也比較理想,就是對于補充的復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之間的改寫掌握的還不夠。打算在自習課上再加強訓練。
3、課后反思:
今天的數(shù)學課是一節(jié)練習課,針對體積單位換算和體積、表面積計算進行了綜合練習,主要完成了教材上的練習。分析一下學生的練習情況:
。1)類似教材第32頁上第7題這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或正方體棱長求表面積和體積的題目,是最基本的,所以每位學生都能正確列出算式來計算表面積或體積,但計算過程中如果涉及到小數(shù)乘法錯誤就較多。
(2)教材第8、9、10題涉及到表面積、體積和容積的計算,大部分學生也能在理解題目意思的基礎上正確列出算式進行解答,但計算的正確率仍有待提高,還有少數(shù)學生不會分析題中要求解決的問題是計算表面積還是體積,以及如何根據(jù)題中的信息來正確列式。
。3)題目中如有些數(shù)據(jù)的單位名稱不一致,學生往往置之不理,把它們當成單位是一樣的來計算。
針對這些情況,在后面的單元復習課中要加強指導和相應的練習進行訓練。
由于前面補充了不少長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習題,自認為教材上的習題對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沒有想到獨立作業(yè)中,學生的正確率不高。
4、存在問題:
。1)部分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shù)學問題有困難,個別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轉化,獨立思考根本不行。
(2)思考方法正確了,小數(shù)乘法計算不過關。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體積單位之間進率的過程。
2、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會進行簡單的體積單位換算。
3、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積單位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三、教學過程:
。ㄒ唬⒔虒W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復習相關舊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導過程
。1)提問:“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請畫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上。”
學生6人一組,回憶并再次經歷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導過程。
。2)展示學生的推導過程,可請1~2名學生代表他們的小組上臺述說,并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圖──將邊長1分米的正方體紙盒畫上100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來。
2、推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提問:“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你們能應用類似的方法推導出來嗎?”要求每個小組將推出來的結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紙盒表示出來。
學生6人一組,進行探索、推導、教師巡視各組情況并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在1平方分米的紙上畫出100個小格,然后貼在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盒塊的6個面上、這樣,就得到一個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數(shù)學模型。
。2)展示推導過程
請1~2名學生上臺述說他們的推導過程:正方體棱長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體積就是(10×10×10)立方厘米。
。3)全班歸納總結:教師用課件動態(tài)展示將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棱長1立方厘米的過程,并在示意圖下醒目地寫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推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問:“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2)學生獨立思考、可提示:在腦子里想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再將這個正方體分割成棱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想想可分割多少個?
(3)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4、總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提問:你學過哪些體積單位?請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把它排列出來,然后說出每個體積單位的相鄰單位。
。2)引導學生觀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想好后在書上填空。
5、構建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計量系統(tǒng)。
。1)讓學生說一說,到目前為止,所學的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各有哪些,它們分別是計量物體的什么的?
。ㄩL度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長度的;面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表面大小的;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所占空間大小的。)
(2)提問:“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相同嗎?”學生回答后將書上第119頁上的表格填完整。
(二)、練一練1。
。1)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將6立方米、8000立方分米改寫成多少立方分米,也就是要將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2)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解題的方法、
。3)引導學生歸納將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相鄰的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的一般方法(師板書):
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1000=相鄰的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ㄈ、練一練2
四、小結
引導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主要內容;貞洉r可按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順序來敘述。這樣,學生一般能概括:本節(jié)課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會應用體積之間的進率進行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正確應用。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相鄰的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理解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能力目標
能夠采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會應用“猜想-驗證”的方法解決數(shù)學問題。
重點
體積單位的進率。
難點
體積單位的進率的化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①長方體體積=();
、谡襟w體積=()。
③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師:你知道每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合作探究
二、課程內容
1.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1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木塊。
圖中是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提問:
、佼斦襟w的棱長是1分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
②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0厘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
、鄱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組合作填表: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
小組匯報結論: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小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2)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加以比較:
先讓學生填后并比較這三類單位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
思考:①怎樣把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谠鯓影训鸵患壍捏w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出示例題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寫成如下形式: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吵鍪纠4:看見你得到哪些信息?
、胚@個包裝箱的體積是多少?
V=50×30×40
。60000cm3
。60dm3
。0.06m3
、拼蠹蚁胍幌耄瑔栴}中沒有要求我們最終用什么單位,你選擇哪一個?為什么?
如果出現(xiàn)這樣答,你必須選擇那個答案?
答:這個牛奶包裝箱的體積是m3。
、悄氵有其他的途徑求出體積為0.06m3。先轉化單位,再計算。
拓展應用
一根長方體鋼材,長4.8米,橫截面是一個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鋼重7.8千克,這根鋼材重多少千克?
總結
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作業(yè)布置
在具體的解決問題中,要根據(jù)題目的要求轉化體積單位,還要注意已知條件單位之間的統(tǒng)一。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4
一、【教學內容】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課本第34—35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通過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會進行名數(shù)的改寫。
2、使學生學會用名數(shù)的改寫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應用不同的單位進行計算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掌握名數(shù)的改寫方法。
四、【復習導入】
1、填一填。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說一說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五、【新課講授】
1、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老師出示教材第34頁例2:一個棱長為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想一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3)老師出示棱長為1dm的正方體模型。提問:它的體積用分米作單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單位,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厘米?(棱長是10cm)
(4)計算。請學生想一想,根據(jù)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能不能算出這個正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先交流,再獨立完成,然后請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學生可能會說:①如果把正方體的棱長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塊1cm3的正方體。②正方體的棱長是1dm,它的底面積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據(jù)底面積×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體積。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V=a310×10×10=1000(cm3)1dm3=1000cm3
(5)根據(jù)推導,請學生說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師板書)
(6)你們能夠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關系嗎?學生嘗試完成。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觀察板書內容。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存在著怎樣的關系?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2、體積單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比較。
(1)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2)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百。
(3)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千。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
(1)回憶:怎樣把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要乘進率)怎樣把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變換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要除以進率)
(2)學習教材第35頁的例3。板書:(1)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老師巡視。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板書: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想:1m3=()dm3
想:()cm3=1dm3(3)學習教材第35頁的例4。出示例4,讓學生先讀題,理解題意:明確箱子上的尺寸是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請學生說出這個箱子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4、鞏固練習完成課本第35頁的“做一做”第1、2題。學生完成后,要求他們口述解答的過程。第2題指名學生板演。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七、【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長度單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面積單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體積單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第19頁例12、“練一練”、練習四第9~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jù)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具:課件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問:“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請畫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上.”
學生6人一組,回憶并再次經歷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導過程.
(2)展示學生的推導過程,可請1~2名學生代表他們的小組上臺述說,并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圖──將邊長1分米的正方體紙盒畫上100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來.
二、探究新知
1、推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們能應用類似的方法推導出來嗎?
要求每個小組將推出來的結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紙盒表示出來.
學生6人一組,進行探索、推導.教師巡視各組情況并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在1平方分米的紙上畫出100個小格,然后貼在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盒塊的6個面上.這樣,就得到一個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數(shù)學模型。
。2)展示推導過程
請1~2名學生上臺述說他們的推導過程:正方體棱長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體積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將他們做好的模型進行展示。
(2)展示推導過程
請1~2名學生上臺述說他們的推導過程:正方體棱長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體積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將他們做好的模型進行展示.
。3)全班歸納總結:教師用課件動態(tài)展示將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棱長1立方厘米的過程,并在示意圖下醒目地寫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寫在黑板上)
3.推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問:“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2)學生獨立思考.可提示:在腦子里想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再將這個正方體分割成棱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想想可分割多少個?
。3)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師用課件顯示出來(或寫在黑板上)。
4.總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提問:你學過哪些體積單位?請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把它排列出來,然后說出每個體積單位的相鄰單位。
。2)引導學生觀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想好后在書上填空。
5.構建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計量系統(tǒng).
。1)讓學生說一說,到目前為止,所學的.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各有哪些,它們分別是計量物體的什么的?
。ㄩL度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長度的;面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表面大小的;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所占空間大小的.)
。2)提問:“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相同嗎?”學生回答后將書上第31頁上的表格填完整,集體訂正。
三、練習應用
1、完成練一練
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獨立解答。
集體交流,指名說說換算思路。
2、完成練習四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這三類單位的進率各有什么特點?
3、完成練習四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說說面積單位換算與體積單位換算的區(qū)別。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將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相鄰的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的一般方法(師板書):
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1000=相鄰的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
4、完成練習四第11、12題。
四、全課總結
引導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主要內容。回憶時可按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順序來敘述。
本節(jié)課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會應用體積之間的進率進行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
五、作業(yè)
練習四第13、14題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后進行的。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fā)現(xiàn)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材出示了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一個棱長標注為1分米,另一個棱長標注為10厘米,讓學生依據(jù)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判斷他們的體積是否相等,再讓學生分別算一算他們的體積。根據(jù)體積單位的定義: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通過計算,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發(fā)現(xiàn):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于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
二、課標要求
1、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理解并掌握高級體積單位與低級體積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習慣,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體積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三、知識體系
1、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體積單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與長度、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區(qū)別。
3、高級體積單位語低級體積單位間的化和聚。
四、核心內容與價值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后進行的。這部分內容的核心內容是不同體積單位間的互化于應用,學習這部分內容后,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單位的'題作,能更好的運用不同的體積單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體積,能很好的區(qū)別于以前的面積和長度單位,能很好的運用進率計算不同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五、學情分析
1、從學生平時接觸過得單位間的進率入手,給學生一種親切與熟悉的感覺,能更好地使學生從心理上拉近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回憶和整理已有知識,有利于他們主動地梳理頭腦中原有的知識體系,加強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知識在孩子們的腦中形成網絡。在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給學生一個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機會,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埋下伏筆。
2、在學生能很好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上學習這一內容,能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的方法獨立探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并進行驗證,,學生最終自己發(fā)現(xiàn)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3、本節(jié)內容學生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認知的障礙點是:不能區(qū)分開以前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在互化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
六、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互化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轉化進行計算
七、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3、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化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7
一、設計說明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以及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設計力求突出以下兩點:
1、復習鋪墊,引入新知。
在復習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是數(shù)學教學常用的方式,它能有效地促進知識間的融合,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本設計通過復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關系,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關系,建立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關系,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2、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設計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獲取新知的方法和途徑。教學時,首先利用課件出示兩個正方體,一個棱長為1分米,一個棱長為10厘米,讓學生分別算一算它們的體積,由此發(fā)現(xiàn):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接著讓學生根據(jù)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進行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后通過應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數(shù)學知識。
二、課前準備
PPT課件
三、教學過程
。ㄒ唬褟土晫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板書: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進率:10)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板書: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進率:100)
3、說出兩個不同單位的名數(shù)之間是怎樣換算的?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由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乘進率;由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4米=()厘米24分米=()米
2、0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2平方分米=()平方米
4、我們已經學習了體積單位,你知道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嗎?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板書: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師:它們之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始教學,便于引導學生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1)比一比。
出示一個棱長為1dm的正方體和一個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想一想,它們的體積相等嗎?為什么?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
(2)算一算。
計算兩個正方體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棱長為1d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dm3,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000cm3)
提問:根據(jù)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1dm3=1000cm3)
(3)議一議:為什么1dm3等于1000cm3?
生1:我是把棱長1dm看作10cm,再求體積,即10×10×10=1000(cm3),所以它們的體積相等。
生2:我是把棱長為1dm的正方體的體積看作由1000個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組成的,這樣就得到10×10×10=1000(cm3),所以它們的體積相等。
生3:我是把棱長10cm看作1dm,再求體積,即1×1×1=1(dm3),所以它們的體積相等。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根據(jù)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例11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fā)現(xiàn)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材首先出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一個棱長標注為1分米,另一個棱長標注為10厘米。先讓學生依據(jù)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判斷它們的體積是否相等,再讓學生分別算一算它們的體積。由此發(fā)現(xiàn):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于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教材則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練一練”讓學生初步嘗試應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板書:米分米厘米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我們認識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板書: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提問:你能猜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引出課題: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展開教學,樸實、自然,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二、自主探索驗證猜測
1、教學例11。
(1)掛圖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和一個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
。2)提問: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
。ㄒ龑W生根據(jù)兩個正方體棱長的關系作出判斷,即:1分米=10厘米,兩個正方體的棱長相等,體積就相等。)
。3)用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
學生分別算一算,然后在班內交流: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1立方分米)
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板書:1000立方厘米)
。4)根據(jù)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書:=)
。5)誰來說一說,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提問: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板書: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班內交流。如果有學生直接說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得這個結論的?
引導學生把棱長1米的正方體和棱長10分米的正方體進行比較,并通過計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小結:從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來看,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評析: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時,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論的方法與過程,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根據(jù)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不僅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鞏固深化
1、出示書第30頁的“練一練”。
學生先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把高級單位的數(shù)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shù)要乘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三位;把體積低級單位的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shù),要除以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三位。
【評析:突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雖然是新知,但是學生已有面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作基礎,獨立解答這類新知并不困難,因此這一層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嘗試了幾題的.基礎上概括出解題的一般方法。】
2、出示練習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班內交流:說說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聯(lián)系?
而它們的進率是不同的,你能說說它們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分別說多少呢?
3、出示練習七的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指出:面積單位換算與體積單位換算的區(qū)別,它們相鄰單位間的進率不同。
4、出示練習七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結合前兩題說說怎樣把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再結合后兩題說說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換算成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
5、出示練習七的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評析: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新知識的補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識結構和發(fā)展能力的重要過程。教師通過列表、單位換算、對比練習等,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掌握體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同時溝通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加深對這些單位意義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總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這堂課,教師正確處理了“扶”與“放”的尺度,設計了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提高了數(shù)學能力!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體積單位間進率》教學設計07-02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04-14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范文06-29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9-02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的教學反思06-19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6-22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10-22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12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