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下冊《酸的通性pH》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從電離觀點了解酸的通性,使學生逐漸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的過程。
2.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并會運用。
3.了解中和反應,了解它在生產(chǎn),科研中的應用。
重點和難點
1.重點:酸的通性和金屬活動性順序。
2.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引言】
從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引出認識酸一般性質的必要性。導入新課。
【板書】
酸的通性pH
一、酸的通性
【練習】
復習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完成表內(nèi)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其反應規(guī)律。
[學生總結]
酸的通性
【板書】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起反應。
(2)酸能跟多種活潑金屬起反應,通常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跟某些金屬氧化物起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能跟某些鹽起反應,生成另一種酸和另一種鹽。
(5)酸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
【講述】
通性是一般規(guī)律,帶有普遍性。但規(guī)律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不能絕對化,任意套用。如金屬和硝酸、濃硫酸反應就得不到氫氣,不發(fā)生置換反應。也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酸反應。金屬與酸反應有哪些規(guī)律呢?觀察下列實驗。
[演示實驗]
(1)實驗,銅、銀分別置于稀鹽酸中觀察有無反應發(fā)生。
(2)補充實驗:在三支試管里分別加入相同濃度的稀鹽酸2
mL—3mL,然后向三支試管里同時加入鎂、鋅、鐵三種金屬,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比較它們跟鹽酸反應的激烈程度。
引導觀察:銅、銀不跟鹽酸反應。鋅、鎂、鐵能跟鹽酸反應,反應激烈程度各不相同。
結論:金屬活動性各不相同。
【板書】
2.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n
【講解】
(1)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與酸反應)
(3)記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五個一組分段記憶)
【板書】
3.堿性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大多數(shù)是堿性氧化物。
4.中和反應
酸跟堿作用而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設問】
在中和反應中怎樣才能證明可溶性堿與酸發(fā)生了反應?
【演示實驗】
實驗,中和反應。(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最好接近,各取0.5md/L為宜。滴入鹽酸的速率要慢)。
- 相關推薦
【九年級化學下冊《酸的通性pH》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化學《硫酸》教學設計(通用11篇)05-28
淺談化學教學中問題設計策略03-19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3-20
科學下冊《水結冰了》教學設計09-06
高中化學電解池教學設計(通用10篇)12-15
高中化學《甲烷的制備及性質實驗》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1篇)10-26
三年級下冊《吃西瓜》教學設計07-02
六年級下冊《能量的轉換》教學設計04-3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