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雨聲
四月,又下雨了,淅淅瀝瀝地落下,構(gòu)成了美麗的樂章。
雨滴在田野上,給植物帶來了生的希望;雨飄落在湖面上,激起一層層的漣漪;雨灑落于城市的街道上,清洗污泥雜質(zhì)。雨,輕輕地,播下希望的種子,默默地,為萬物復蘇獻出自己的力量。
雨是一種胸懷。初春的夜晚,雨不知不覺的落下,滋潤土地,孕育深埋地下的種子,這不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嗎?雨絲細如針,胸懷卻寬廣似海洋。并不因為勢單力薄,就拒絕將自己奉獻給含苞欲放的生命,反而,小小的它們聚集在一起,不計報酬地貢獻自己。
雨是堅定的代言人。在靜悄悄的夜晚,從深藍的天空落向大地,沖破了云層的阻礙,抵達住風的侵襲,堅定不移地跑向認定的方向。它不會隨意地偏離目標,即使穿破云層讓它傷痕累累,縱然與狂風斗爭使它粉身碎骨。小雨滴也從不放棄,因為它心中擁有堅定的目標。
雨是挑戰(zhàn)困難的使者。它終于來到了人世間,落在了一株剛剛冒出頭的小草身上。慢慢地,它向小草的根部挪動,可是尖銳的綠刺兒卻擋住了它的去路。放棄嗎?當然不,雨珠爬上了根的頂部,一躍而下,又接著向終點作最后的沖刺。不知道過了多久,它終于達到了目的地。那一刻,它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卻給小草帶去生的希望。
我們常常贊美太陽的光輝,我們常常感嘆海洋的澎湃,我們常常仰視高山的巍峨,我們常常欣賞美景的瑰麗。可是,有誰愿意坐下來靜靜地聆聽雨的樂章呢?有誰能夠停下來,觀看這無私的奉獻者呢?
窗外,雨不停地下。
聆聽雨聲
或許你看過潮漲潮落,雁去歸來,你可曾看過煙雨朦朦?或許你聽過花開花落,蟬鳴鳥叫,你可曾聽過淅瀝雨聲?或許你思忖過歲月蹉跎,冬去春來,你可曾思忖過一簾雨夢?
——題記
窗外,雨打芭蕉:簾內(nèi),一燈如豆。掬一杯淡淡的清茶,握一本宋詞,獨守一場靜謐淡定的夜。
曾幾何時,我是不喜歡雨的,總認為那雨景那雨聲那雨情皆是矯情的產(chǎn)物,過于嫵媚,過于纏綿。如今,當我已脫去稚氣,看問題不再那么片面時,我發(fā)現(xiàn)雨其實妙不可言,獨有韻味。漫步細雨之中,柔情萬千的雨絲兒撫摸著臉頰,像是媽媽輕柔的手指,那是愛之韻:聆聽暴雨之聲,讓心中惱人的不快隨著傾瀉的大雨遠去,煙消云散,那是暢之韻;品味雨后之景,窗外一片清新怡人,干凈柔和,嗅著純凈的泥土香,思忖著心中最單純的一簾雨夢,那是純之韻。難怪古人言: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聆雨聽淅,聆雨聽淅……
雨中最妙的便是聆雨聽淅。古人觀雨風情萬種,卻不知聽雨也獨有一番韻味。撐一把小傘,靜穆在雨中。閉上雙眼,只聽大雨嘩嘩,仿佛一首雄壯磅礴的交響樂,使人內(nèi)心跌蕩起伏;只聽小雨淅瀝,驀然想起白居易筆下的“大珠小珠落玉盤”,不禁心頭為之一震;睡前聽雨聲,隱隱約約的淅瀝,朦朦朧朧的滴嗒,仿佛一曲輕柔緩慢的催眠曲,不一會兒便進入了溫柔而冗長的一簾雨夢;醒來聽雨聲,不免低頭嘆息昨夜夢里花落知多少……雨聲切切,雨聲幽幽,雨聲如溪流,雨聲如瀑布,雨聲嘩啦嘩啦,雨聲滴嗒滴嗒,雨聲淅淅瀝瀝,雨聲纏纏綿綿,聆雨聽淅,一切妙在不言中……
低頭品一口清茶,茶已微涼,看一眼宋詞,書頁已被風吹亂,我起身去關(guān)窗,呵,雨下得更大了。我索性立在窗前聆雨聽淅……
聆雨聽淅,看盡雨中煙雨朦朦;
聆雨聽淅,聽盡雨中淅瀝雨聲;
聆雨聽淅,思忖著雨中一簾雨夢……
聆雨聽淅,聆雨聽淅……
-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