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葉隱形,出自《歐冠子·天則》,與一葉障目出自同一典故,相傳一個楚國的窮書呆子看了《淮南子》,得知螳螂以葉隱形捕捉知了,便以身效法,在得到妻子一句“看不見”的敷衍之后便以為成功,導(dǎo)致了到街上當面偷東西被抓的下場,縣官得知事情本末后大笑不止,把楚人釋放了。故事流傳至今,大多用于比喻一些人只看到片面而看不到全部,也用于形容人目光短淺。
以葉隱形
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zhí)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fù)分辨,掃取數(shù)斗歸,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恒言答曰:“見。”經(jīng)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黯然大喜,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閱讀練習
1.我國古代還有個故事與這個故事驚人相似,后來演變成了成語,請寫出這個成語。(2分)
2.解釋句中加點詞。①吏遂縛詣縣( ) ②可以隱形( )(2分)
3.本文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來表現(xiàn)楚人?(1分)
【閱讀答案】
1.掩耳盜鈴
2.①到 ②可以憑借 或可以借
3.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