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恭與太子將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恭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④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zhì),果不得見!
(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
〔注釋〕①龐蔥:人名,戰(zhàn)國時魏國的大臣。②質(zhì):做人質(zhì)。③邯鄲:地名,趙國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國的首都。
8.用“/”劃分下列句子朗讀時的停頓,劃兩處。(2分)
夫 市 之 無 虎 明 矣
9.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僦^魏王曰 ②愿王察之
③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 ④而讒言先至
10.下列句中的加點的“于”字與“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中“于”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龐蔥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
11. 翻譯劃線的句子。(4分)
、偃搜允杏谢,王信之乎?
、诤筇恿T質(zhì),果不得見。
12.成語“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請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談談你對這個成語的理解。(2分)
參考答案:
8.夫/市之無虎/明矣
9. ①對…… 說 ②明察 ③超過 ④到
10.C
11. ①三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嗎?(“言”“市”“信”“乎”各0.5分)
、诤髞硖咏Y束了作人質(zhì),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罷”“質(zhì)”“果”“見”各0.5分)
12. 謠言被多人傳播后,極有可能變成一種可怕的力量。(意對即可)
【注釋】
1. 龐恭:人名,戰(zhàn)國時魏國的大臣。
2. 質(zhì):人質(zhì),這里用作動詞,指做人質(zhì)。謂將人作為抵押品,這是戰(zhàn)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慣例。
3.邯鄲:趙國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鄲縣西南十里。
4. 市:集市。
5. 之:代詞,這里指“市有虎”這件事。
6. 信:相信。
7. 明:明顯。
8. 然:可是。
9.去:距離。
10.議臣者:議論我的人。議:議論。這里是非議,說人壞話。臣:龐恭自稱。者:……的人。
11。過:勝過,超過
12.愿:希望。
13.察:觀察,仔細看,明察。
14.反:通“返”,返回。
15.得:能夠(得到)。
16.見:拜見、謁見。這里指召見。
17.竟:最終。
18.行:走了。
19。至:到,到達
20.果:果真。
21.太子:魏太子。
22.魏王:即魏惠王,或稱梁惠王。
23.大梁:今河南開封。
24.不得見:指無法再見到魏王。
25.夫:語氣詞,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發(fā)表議論。
【翻譯】
魏國大臣龐恭,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如今有一個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不相信。"龐恭說:"有兩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這種說法嗎?"魏王說:"我開始質(zhì)疑。”龐恭又說:"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這種說法嗎?" 魏王答道:"我相信了。" 龐恭就說:"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可是有三個人說有老虎,就變成真的有老虎了。如今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的距離比距離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而議論我的人也一定超過三個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識別那些人的話。"魏王說:“我自己知道。”龐恭就走了,之后詆毀他的話就來了。后來太子結束了人質(zhì)的身份,龐恭果然沒有見到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