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yǎng)鍛煉才干的好渠道。下面是校園社會實踐心得體會范文,歡迎欣賞與借鑒。
校園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篇一】
快樂的時光總是彌足珍貴,短暫的經歷總是耐人尋味的,我們反復回憶、思索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這兩天的社會實踐有汗水,有歡笑,更有沉甸甸的收獲。邁入大學校門也有一年了,在這一年的時光里我們學到了很多,更是開闊了眼界。通過一年的努力,我所在班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讓我們明白了時光的匆匆與人生的可貴。在這一年里,我們有迷失,有彷徨,有無奈……即使是一顆龐大的絆腳石也讓我們走了過來,雖然其中困難重重。我們更加努力,朝自己的夢想進軍,向更大的目標前進。
今年暑假,我通過學院的面試,自行組織了社會實踐團體。作為大一學生,在大學的第一個暑假,我們選擇了參加暑假社會實踐。這不僅是對我們學生的考驗,也是對我們班青年支援者的考驗。幫助社會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所以,我們盡快聯(lián)系到了實踐單位,組織好了隊伍,在放假的第一天就踏上了實踐之路……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在這次實踐中我們有深入基層,深入農村,能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也真實的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的確,感性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檢驗才知道其正確與否,同樣,只有在實踐中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huán)節(jié),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fā)揮的不很理想。通過社會實踐,可以緊密結合自身專業(yè)特色,讓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中得到鞏固和提高。通過社會實踐,可以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加深和鞏固原來在理論上的模糊認識,使理論上的欠缺的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得到補償,從而加深了對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消化。
社會團到達目的地——日照王家皂村,首先由專家給日照王家皂村的養(yǎng)魚大戶進行常見魚類疾病的咨詢,然后我們又對這些漁戶進行面對面交流和問卷調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次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將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過渡作用,將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社會實踐告訴我,在新經濟時代大學生應當具備創(chuàng)新觀念和掌握成熟技術有的能力,善于經營和開拓市場,富有團隊精神等素質。要在嚴密的思辯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體質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發(fā)展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并立于不敗之地。
社會的需求,并立于不敗之地。我們要時刻與外界社會保持同步發(fā)展,做到與時俱進,不與社會脫節(jié);我們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學習好知識、運用知識,時刻牢記,虛度年華就是作踐自己。與此同時,多多與社會接觸是很必要的。如果我們想接受時代的挑戰(zhàn)受到社會的歡迎,就抓緊時間好好地充實自我。不僅要學好專業(yè)課,還要廣泛的汲取各領域的知識,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在短短數(shù)天的實踐活動中,在炎炎夏日里有苦更有累,但是我們選擇了堅持。我們把城市學院優(yōu)良的校風、永爭第一的精神帶到了實踐當中,把學院學子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實踐單位工作人員的心底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七月,我們走進火熱社會,用汗和淚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這是愛的奉獻,這是我們的無悔選擇。七月,我們撒播希望,同時擁抱豐收,就如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我們暑期社會實踐的感悟與收獲必將在我們成長的人生道路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筆。一路的艱辛與微笑,雖有所收獲,然而所學是開始,新的考驗和抉擇要奮斗不息、磨礪前行,請不要讓我們年輕的時光留下太多遺憾!
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了解社會,深入基層,深刻地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學習三個代表,實踐三個代表,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此次實踐之行,是學校、學院給我們的難得的學習實踐機會,是給了我們的極大的支持和信任,我們作為國家的后繼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發(fā)展自己,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才能真正做一個奮發(fā)有為的現(xiàn)代青年!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開展豐耕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
校園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篇二】
堅持腳下的路
不知不覺,甬翼踏上征程已經第六天了。在這短短的一個星期里,每一個甬翼兒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時也感受到了公益活動的種種不易。碰壁、不被理解,這些都是常有的事。無數(shù)的不理解背后,必須擁有無數(shù)的堅持。沒錯,即使困難重重,甬翼兒們依然堅持著,堅守著。
皇天不負苦心人。物資一點點積累,總計已經超過了十二萬。各式各樣的文具、玩具、衣物堆滿了房間,甬翼兒們一件件得整理物資,統(tǒng)計數(shù)量,然后標號,最后打包。忙忙碌碌一個上午,原本雜亂不堪的房間總算有了新模樣。物資一箱箱排列整齊,每一箱上都蓋上了甬翼的印記。
在隊長的帶領下,全體18名甬翼成員拍照留念。陽光下的青草坪,澀澀的味道,路口慵懶惺忪的貓。這一切都是這么的美好,充斥著希望的美好,只要心中常懷希冀,一切都不會太壞。照相機定格那一瞬,記錄下的不只是這個時刻,更是這一星期的所有汗水和淚水。18個人在這個團隊中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這是甬翼給我們帶來的東西,彌足珍貴。而我們,也必須盡力去為這個社會做些什么。在我們衣食無憂的同時,有那么一些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上不起學。在物質日愈豐富的當下,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愈發(fā)注重。而對貧困地區(qū)生活著的人們而言,連溫飽都已經成為了一種奢侈,更何況精神,每天為了三餐奔波愁苦,這樣的日子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正如著名央視記者柴靜在《看見》一書中提到的“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關注民生同時也是在關注我們自己的生活。因此,我們每一個人的付出都是在反觀社會和我們自己。也許,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份做慈善的思想,但是,我堅信每一個做慈善的人都不會后悔自己選擇的這條路。
夜幕降臨,來福士商場依舊是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沒有人注意到,在人群中陸陸續(xù)續(xù)的融合進了幾批神色“異樣”的人,沒有人注意到,一個柱子下悄悄擺開了音響。也就是在大家都在商場中或走或坐或駐足時,三個大男孩在商場中心突然僵直不動,不一會,音樂傳來,一個女孩從人群中出現(xiàn)用舞蹈“激活”了男孩,至此一場驚喜的快閃拉開了序幕。隨著音樂流淌,甬翼成員不斷以各種方式加入舞群,圍觀的群眾漸漸圍成了一個大圈子,大家都駐足拍攝。
六天以來,甬翼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關注,深深體會到了社會真愛的存在,感受到了寧波這個城市的溫暖,所以在來福士廣場特意發(fā)動一場快閃,借此回饋大眾,豐富大家閑暇時光,同時宣傳公益活動傳播社會正能量。甬翼就是這樣,有大愛,有思想,有堅守,來源于人民,服務于大眾,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堅持腳下的路,愿一路走去,芬芳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