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烏塔讀后感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烏塔讀后感作文 篇1
我們有著像烏塔一樣的年齡,卻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家里的長輩都很愛我們,不讓我們獨自去旅行。更有一些長輩怕我們過馬路受到一些傷害。我們知道長輩們是愛我們的,但是可以讓我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闖一闖。如果成功,就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如果失敗了,就吸取教訓,收獲了經驗,以后可以做得更好。就如同烏塔一樣,她的爸爸媽媽也很愛她,也害怕她在旅途中遇到危險,但是她的爸爸媽媽還是支持她的旅行,相信她會成功,這種對孩子的信任支持,難道就不是一種愛嗎?在中國,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新聞:一個著名大學的大學生,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退學。那么這樣的家長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呢?
當然,要讓父母相信我們的想法,我們也要經過充分的準備,就好像烏塔一樣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了解了這些國家的各種信息。
我們需要認識生活真正的魅力,我想對長輩們說:“請您放開手,讓我獨自前進。”我想對自己說:“請做好充分的準備,隨時出發(fā)!
烏塔讀后感作文 篇2
星期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烏塔》,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小烏塔是一個七歲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在很遠的地方,對小烏塔毫不關心,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小烏塔很傷心,于是她下定決心要獨自一人去尋找自己的父母,自己要永遠跟他們在一起。
合上書本,我陷入了沉思,文中的小烏塔不正是和我一樣的遭遇嗎?我的父母也遠在外地做生意,對我的學習成績不聞不問,過年回家說的話也是有數的,更別說是平時了,幾乎是一面也見不上,電話也不打。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媽媽都在他們的身邊,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他們,心里很不是滋味,免不了幾顆金豆豆會灑落。當我看見我們班學習差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陪在他們身邊,我就很嫉妒,為什么,為什么我不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這是為什么?我寧肯自己學習也很差,只要父母在我的身邊,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天不從人愿,我的愿望只是浮云。當別人問媽媽為什么不讓我和她們在一起時,媽媽總會笑笑說:自己獨立也好,再說了,給她安頓到這里人生地不熟的還費錢,在家吧。媽媽自以為找了個絕妙的理由,可是以烏塔的的話說,就是:既然愛孩子,為什么不讓孩子跟你們在一起呢,為什么要讓孩子日思夜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呢?
在外工作的大人們啊,從今天起,減少工作的應酬吧,工廠沒有你一樣會運轉,但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少你們的參與,卻是一片空白。有人說,培養(yǎng)好一個孩子就是賺錢了,當一個孩子學壞是,你要花費很多的金錢和時間,才能讓它學好,這樣你還是幸運的。最怕的是你付出了所有,孩子依然不能變好。金錢不是萬能的,它能讓你買來孩子,但買不來好孩子,它能讓你買來親人,但是買不來失去的親情。有人說得對,養(yǎng)好孩子就是賺了錢,賺了一個家庭的幸福,賺了人生的快樂。
烏塔讀后感作文 篇3
在小記者班上,我閱讀了《烏塔》。回想、品味著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游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秘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游,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么也說不出話來。當“我”說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著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并說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并不完美!笨吹竭@里,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涌的想法!
對于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在中國,人們常說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說,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于偏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huán)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皬碾娨暫蜁旧险J識世界并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并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并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里。∮H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煉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后感作文 篇4
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里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我從這里面看出了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一個活潑孩子,因為她敢獨自一人游歷歐洲,歐人游歷歐洲,歐洲上一一個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沒有自理能力,一直依賴著父母,她不可能獨自游歷歐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會獨自游歷歐洲,因為在歐洲有幾十個國家,幾十個地區(qū),如果她先我們中國的孩子一樣,連見了一只老鼠或一個顛子都怕。那在歐洲要碰見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決?
汪曉潔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里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后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過的孩子卻少鍛煉,中,德兩過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為什么在中國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過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游,叫他們在國內旅游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孩子缺少鍛煉;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舊年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有鍛煉,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
讀了《烏塔》這一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烏塔讀后感作文 篇5
烏塔,一個十四歲的歐洲小女孩,居然一人獨自游覽了許多歐洲國家,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她怎么會有這樣大的膽量和志向呢?如果不是課文的介紹,我是絕對不會相信那是真的!
就說我自己吧,平時的活動范圍只是局限在桐廬縣城內。記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訓練完乒乓球已經是下午六點多了,當我從體育館出來后,發(fā)現已經沒有公共汽車了,怎么辦?我決定步行回家。當我走了近一個小時到家時,已經是萬家燈火了。疲憊的我拖著沉重的腳剛跨進家門口,發(fā)現只有奶奶一人在家呆坐著,原來爸爸媽媽都出去找我了。雖然那天家人們最后還是表揚了我的勇敢,但我知道,自己肯定是不敢踏出桐廬縣城的,更不要說走出國門了。我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而贊嘆!
中國的長輩總是喜歡把孩子帶在身邊或是“含在嘴里”,不管是出去旅游,還是在附近游玩,都會把孩子緊緊盯牢,不給孩子半點兒自主和自由。
去年暑假,我和媽媽到遙遠的海南島旅游。那里風光秀麗,水天相接,大海在深情地召喚著我。我緊走幾步,就迫不及待地沖到海灘上。媽媽一看,就連聲喊:“譚*聞,你快回來,小心一個大浪把你卷進大海!蔽疫是不顧一切往前面跑去,媽媽一看,氣急敗壞地追上我,一個老鷹抓小雞,一下子把我拽了回去,嘴里不停地嘮叨:你快回來!
我不能像烏塔一樣,家長是不是也有一定責任呢?看來是好好跟媽媽談談的時候了。畢竟,我要想成才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烏塔讀后感作文 篇6
我們都是父母中的寶貝,父母都不會然我們都到一點傷害,哪怕有一點傷害,父母都會心急如焚的帶你去醫(yī)院,哪怕是小傷。父母都會著急,可是父母你們知道嗎?你們這樣是害了我們,不是愛我們,你們應該讓我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未來,而不是我們的什么事情都要你們來扛。我們應該學會自己自理。
這是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得出的結論,它的主要講述了烏塔一個人獨自游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為了這次旅行足足準備了三年的時間。還每到一地就查這里的警察局的電話,怕遇到危險時好求救,他這次旅費是靠分發(fā)報紙、看護別人的孩子掙來的錢,沒有拿家里一分錢。
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反省。我們的行為和烏塔的行為真是天壤之別呀!我們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的,所以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從這件事情中我知道我自己那時的自理能力有多差,每次都想爸爸媽媽來幫我做事情,可是我現在長大了,我自己的事情都會做了!
【【推薦】烏塔讀后感作文六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