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四個字中哪個字最重要?”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稍加思考,我堅定地說出了“反”字,同事們也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一”“反”的居多,有一個答“舉”的,一說出來周圍人都笑了,這時,胡老師開始談她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舉’字,你連這最基礎的一個都沒學到位,怎么去‘反三’?就像一個小學老師教學生‘墮落’的‘墮’字,隨即就又寫出‘下墜’的‘墜’字讓學生區(qū)分,我很遺憾地告訴她,恐怕有的學生一輩子再也分不清這兩個字到底哪個是哪個了……”
想想胡老師說的的確有道理,心里開始很不安,形近、義近等同類型知識相區(qū)分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為師者還常常為學生不懂得“舉一反三”而惱火,就是這常掛在嘴邊的四個字,我卻從來沒有仔細地考慮過: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舉一反三”能啟發(fā)學生怎樣去識記知識?作為老師,怎樣幫助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當學生屢屢出現(xiàn)相近成語、字詞、表現(xiàn)手法混淆的錯誤時,倘若我能抓住這一問題深入思考,肯定就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彼時我往往深深苦惱于這種教學問題,著急想辦法盡快解決,未靜下心認真思考便采取多種措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找不到問題原因,結果只落得事倍功半!
類似的,胡老師還指出了讓學生改錯,只訂正行為,而不訂正思維,大多也是無效的,一語中的。包括我們在課前討論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大多數(shù)老師都了解,也知道依據(jù)這個曲線督促學生及時復習,但卻很少有老師像胡老師那樣深入思考研究這個曲線呈現(xiàn)出的遺忘點具體在哪兒,所以我們才會忽略課堂小結的重要性……
通過一下午的學習,教學設計的依據(jù)與方法方面我收獲頗多,同時,胡老師嚴謹求實的探究態(tài)度也引我深思。就拿以上三例來說,這是日常教學活動中最常見的問題,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本應該比理論研究專家有更多的機會去發(fā)現(xiàn)問題,勤加研究,也必能解決問題,但就因為缺乏思考的意識,我們雖日日奔命,卻也只能任由這些問題肆虐!
今天,我才真正領會崔教授所說的“像專家一樣思考”,曾愚蠢地認為自己只是個一線教師,所謂的“像專家一樣思考”不過說說罷了。現(xiàn)在明白了,教師的專業(yè)就是善于用兒童聽得懂的方式將知識傳授,幫助兒童成長,要做一個好老師,就得作教學的專家,面對教學活動中的大小問題,都要本著勤于思考探究的態(tài)度,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