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shù)學與生活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shù)學與生活作文 篇1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問爸爸:“為什么我們要學習數(shù)學呢?數(shù)學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爸爸大聲說:”數(shù)學的作用可大啦!比如說在我們用的人民幣上就有數(shù)字,還有……我知道還有時鐘,電話,日歷上都有現(xiàn)在我終于知道數(shù)字的作用有多大了!哈哈!我們開心的笑了。
記得有一次,爸爸單位組織去公園游玩到了公園,游玩到了公園,門牌上寫著:“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5張以上的團體票可以優(yōu)惠百分之十。我們有37人,怎樣買最合算呢?媽媽問我說:“當然買團體票合算。而團體票每人只要3元!我們可以買3張團體票再買7張個人票!媽媽說:”不對!買4張團體票更合算,只花30×4=120元!而你的要花3×30?5×7=125元!爸爸說。我靈機一動說:”我們可以請其他的幾位游客一起來買票呀!30×5×9/10?3×13×9/10≈100元。“對呀!”爸爸說著便請了13位游客,一起買了票。開開心心的玩了公園。
還有一次,我們全家一起烙餅吃,要烙3塊,一人一個,:”爸爸,我們最少要多長時間才能烙完3塊餅呢?每塊餅要烙2分鐘!鞍职肿砸詾槭堑恼f:”當然是6分鐘??≌饈悄巡壞轎業(yè)模?“是嗎?”媽媽說:”應該是3分鐘吧!怎么可能?2×3=6分。”我大叫!安恍,我弄給你看!”只見媽媽先放進二塊餅烙一分鐘,再放第三塊和第一塊烙1分鐘,最后再放第二塊和第三塊烙1分鐘,”好了,完成!媽媽大聲歡呼。只見3個金燦燦的大餅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忍不住口水直流,我拿了一塊,哇!“好吃!我們大喊。我們三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了。
經過了這幾件事后,我更加熱愛數(shù)學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只要你用心去發(fā)現(xiàn)并感受數(shù)學,數(shù)學的快樂就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
數(shù)學與生活作文 篇2
今年國慶節(jié),爸爸在家休假,他把我叫去說,你們學了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今天爸爸要來考考你。我非常自信地說,考就考唄,誰怕誰啊,請出題。
爸爸想用一塊長1。5米,寬0。8米的紅布,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到工地作標志用,小旗的規(guī)格兩條直角邊都是40厘米,你幫算算這塊布總共能做多少面小旗。我一看題,覺得真是“小菜一碟”!在我們班隨便挑一個學生都能算出來,還想難倒我!然后就提起了筆“唰,唰,唰”地寫了起來。150×80=12000(平方厘米)40×40÷2=800(平方厘米)12000÷800=15(面)。一會兒就做了,我得意洋洋的提給了爸爸。
爸爸看了我的答案,卻說我這是錯的,并說我沒有認真分析。我很納悶。爸爸看我似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來一張紙,試著讓我用畫圖的方法去解答。一畫圖就發(fā)現(xiàn)每一排的三角形都畫不到邊,這樣我不就把剩下的邊角料也算進去了嗎?肯定算多了面數(shù),不可能有15面。我仔細分析剛才畫的圖,終于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算一排能裁幾個三角形150÷40=3(面)……30(厘米),再算能裁幾排80÷40×2=4(排),最后算出共能裁多少面3×4=12(面)。爸爸看了我的答案,滿意地向我豎起了大拇指,夸獎我愛動腦筋,不愧是我們家的數(shù)學小博士。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大圖形的邊和小圖形邊的長度不成整倍數(shù)時,不能用大圖形的面積除以小圖形的面積來計算。也使我認識到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死學習,要將課堂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要學得活,用得靈。
數(shù)學與生活作文 篇3
今天晚上,我、爸爸、媽媽,一起到季家面館吃面。
來到季家面館,我們看了看菜譜。爸爸吃“熏魚面”需要4分鐘,媽媽吃“皮肚豬肝面”需要6分鐘,我吃“六鮮皮肚腰花面”需要8分鐘,今天晚上6:30上課,所以我們開始盤算先后下面用最短的時間。
我利用奧數(shù)課上所學的最短時間:第一下爸爸的熏魚面、第二下媽媽的皮肚豬肝面、第三下我的六鮮皮肚腰花面,所用時間是:4×3+6×2+8=32分鐘。第一下爸爸的熏魚面、第二下我的六鮮皮肚腰花面、第三下媽媽的皮肚豬肝面,所用時間是:4×3+8×2+6=34分鐘。第一下媽媽的皮肚豬肝面、第二下爸爸的熏魚面、第三下我的六鮮皮肚腰花面,所用時間是:6×3+4×2+8=34分鐘。第一下媽媽的皮肚豬肝、第二下我的六鮮皮肚腰花面、第三下爸爸的.熏魚面,所用時間是:6×3+8×2+4=38分鐘。第一下我的六鮮皮肚腰花面、第二下爸爸的熏魚面、第三下媽媽的皮肚豬肝面,所用時間是:8×3+4×2+6=38分鐘。第一下我的六鮮皮肚腰花面、第二下媽媽的皮肚豬肝面、第三下爸爸的熏魚面,所用時間是:8×3+6×2+4=40分鐘。最后商量第一下爸爸的熏魚面、第二下媽媽的皮肚豬肝面、第三下我的六鮮皮肚腰花面。
時間是寶貴的,通過這件事讓我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名言。也讓我知道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只要善于思考,善于觀察,世界將更美好。
數(shù)學與生活作文 篇4
生活中數(shù)學無處不在,等著我們去尋找。
一天早晨,爸爸讓我出去買10元湯包。我便來到湯包店,向店主說要買10元湯包。一會兒,店主向我走來,他拿了三個蒸籠,用夾子熟練地夾出了兩籠半湯包給我。我想了想,兩籠半湯包就是2.5籠湯包,共10元,就用10÷2.5=4(元),那就是說一籠湯包是4元了;我又數(shù)了數(shù),一共有20個湯包,那一籠有多少個湯包呢?用20÷2.5=8(個),就是一籠有8個湯包;氐郊,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一起吃,這時,我忽然又想,一籠湯包有8個,共4元,那一個湯包多少元呢?就是用一籠湯包的價錢除以一籠湯包的個數(shù),即4÷8=0.5(元),我得到了一個湯包0.5元這個答案。想完,我便開心地吃了起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數(shù)學是無處不在的,大家快去尋找吧!
數(shù)學與生活作文 篇5
以前,我一直認為數(shù)學是一個枯燥無味的東西,可就是那件事,改變了我對數(shù)學的看法。
那是今年的夏天,有一天,天氣炎熱,爸爸下班后,帶回來一個滾圓的大西瓜,看著那黑綠相間的美麗條紋,我都快要垂涎三尺,于是我自告奮勇地來切西瓜。
我剛要一刀切下去,“慢……”爸爸說,“我來考考你,有兩個方法:第一種,你吃西瓜的四分之一;第二種這個西瓜我吃三分之一,媽媽吃四分之一,給你的小表妹五分之一,剩下的全給你,你選那一種?”
聽到五分之一,我想都沒想,大聲說:“我選第二種!”爸爸笑了,說:“你仔細想想看!蔽易屑氁幌,這不就是求最小公約數(shù)嘛,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最小公約數(shù)是60,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再加五分之一就等于六十分之四十七,也就是我只能吃其余的六十分之十三,而四分之一等于六十分之十五呢,當然應該選第一種啊!
于是我有些難為情的對爸爸說,剛才我沒仔細想清楚,現(xiàn)在我知道了應該選第一種。
“哈哈,沒關系的,想清楚就好,來,你來切西瓜吧,大家公平,每人四分之一!”我喀嚓兩刀,大西瓜分成了四瓣,露出紅紅的瓤,咬一口,這瓜可真甜。
從這件事后,我越來越明白,數(shù)學真的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息息相關啊!
數(shù)學與生活作文 篇6
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說到學好數(shù)學的重要性,說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好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對于老師的說法,我怎么也理解不過來,也不相信數(shù)學會有那么大的魔力。但秋游中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想法,使我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
事情是這樣的:星期一早上,我們全校師生高高興興地登上大客前往玄武湖公園秋游。一路上同學們說說笑笑,憧憬著玄武湖清新的空氣、優(yōu)美的湖景,還有我們向往的兒童樂園。很快車子就停在了玄武湖公園里,我們下車在老師引領下游玩起來。美麗的玄武湖,南京城耀眼的明珠!我們盡情地徜徉其中,不知不覺來到了劃船處,同學們都想和玄武湖來一次親密接觸,紛紛要求老師和我們一起去劃船,泛波玄武湖。老師看了一下價目表對我們說:"誰能算算我們全班師生一起劃船半小時最少需多少錢?怎樣租船最合算?"同學們都走到價目表前,要一展自己的數(shù)學才能,我也看著價目表默默思考起來:
劃船處有大小兩種船可供游人租用:大船可坐6人,每半小時15元,小船可坐4人,每半小時12元。我班37名同學加老師共38人,怎樣租船花錢最少呢?首先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種租船方法(不能有空位),再求出每種租法需要的錢數(shù),就能知道最少需要多少錢了。一共有多少種沒有空位的租法呢?我的大腦快速轉動著。最近數(shù)學課上學習的一一列舉的解題策略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我立即運用這種方法思考起來:假如租一條6人船,就需要8條4人船;租2條6人船,需要6條4人船,多出兩個空位;假如租3條6人船……經過這樣的有序思考,我很快無重復無遺漏地找到了3種租船方法:1條6人船、8條4人船;3條6人船、5條4人船;5條6人船、2條4人船。接著我又分別算出3種租法所需要的錢數(shù):1×15+8×12=111(元);3×15+5×12=105(元);5×15+2×12=99(元)。這樣我找到了最終的結果:租5條6人船、2條4人船,需花99元錢。這時其他幾個同學也找到了答案,我們立即將答案告訴老師,老師詢問我們的思考過程后,滿意地點了點頭,帶著我們去劃船。玄武湖上立刻蕩漾起我們的歡聲笑語。
是啊,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從現(xiàn)在起我要好好學習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