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踏歌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要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何謂清明,漢代劉安在其所著的《淮南子》稱:“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fēng)至。”此時清明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清明節(jié)”也有“三月節(jié)”之稱。由此可見清明是個很特別的節(jié)氣。提到清明,或許你首先想到的就是牧童,杏花,雨紛紛以及那蔓延無邊的綠色。仔細想想看,清和明確實是那么吉祥與明朗的字眼,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清和明這兩個漢字并列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怪不得古人會發(fā)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的美好愿望。
這個季節(jié),人們剛剛從厚重的棉衣中解放出來,穿上輕薄舒適色彩艷麗的春裝,在明媚溫暖的陽光下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生命的活力。此時的你,也如那色彩斑瀾的春裝一般,盡情揮灑著最美的心情。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是這個季節(jié)給予人們最好的回饋,邀上一兩個好友或者和最愛的TA一起去遠行,在明亮的暖陽下,去感受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的愜意,以及沾衣欲濕杏花雨的浪漫。暖陽,晴空,輕風(fēng),春燕呢喃中,草木回青,萬物萌發(fā)。當(dāng)你走到田野,走到鄉(xiāng)村時,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隱匿了一冬的萬物,突然間像是聽到了出征的號角,一個一個的站了起來,在春分的號角下,整裝待發(fā)。你看那綠油油的小草,蔥綠的讓人眼前一亮,不在是冬日的灰蒙蒙。再看那櫻花、桃花,梨花,海棠花,郁金香次第兒開放,個個是生命張揚,花枝招展,氤氳芬芳。偶爾飛來的一兩只蝴蝶或者是蜜蜂,在他們之間來回的穿梭,更增加了生命的律動。不知何時已經(jīng)走到了河邊,河水是那么的清澈,那么的見底,果然是春來潮水綠如藍啊,抬頭看看那風(fēng)中舞動的垂柳已升騰起絲絲煙霧,一派春色春水在天地間那么輕盈明朗。偶爾的一場春雨,也會使那些含珠的桃苞,掛露的垂柳,雨霧里的大片油菜花, 一齊和著那迷蒙的煙雨向您撲面涌來,暖雨潤面,令人心曠神怡。
看完桃李春俱艷,吟到荼蘼興未辭。是啊,再美的的煙花也有謝幕的時刻,于是感春,傷春,惜春,也成了人們踏歌行時的另一大主題——懷念往昔崢嶸歲月。于是便有了“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慨嘆。是啊,桃花依然在那里盛開,訴說著當(dāng)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可是當(dāng)年與你一起看花的人卻已不知在何方?這種情感對于我這種遠離家鄉(xiāng),獨自漂泊在外的游子尤為更甚。每當(dāng)學(xué)校旁邊的紫藤園里紫藤花盛開時,就會想起已經(jīng)逝去的青春。現(xiàn)在追憶青春似乎成了所有人最熱衷的事。是啊,她本來就是用來追憶的,而不是用來記憶的。因為她是我們最美年華中盛開的最美鮮花,她既不像少年時的天真爛漫,童言無忌;也不像成年后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她有的只是如同美玉一般的潔白無暇。陽春三月在我們遠出踏歌行或者祭奠先人時,別忘了紀念一下自己的青春。
陽春三月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也是懷念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的遞進中,生生死死,湮滅與輝煌,一切自然而真實。讓我們?yōu)樽蛱炝粝乱环萆钌畹臓繏,為明天許下一份美好的祝愿吧。
2.清明最是思鄉(xiāng)時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改自杜牧《清明》)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風(fēng)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清明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歸鄉(xiāng)祭祖掃墓的節(jié)日,這一天,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千里迢迢,紛紛回鄉(xiāng)懷甸先祖,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落葉歸根不忘本的傳統(tǒng)。計數(shù)年成,我已是好幾年沒有在清明的時候回家了,今年一定要回去!
驅(qū)車幾個小時,我離老家越來越近,此時安奈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同時心里有十分的凄涼,畢竟好長時間沒回家了,門前的 那棵老杏樹是不是還在?是不是已經(jīng)發(fā)芽?還有我的父老鄉(xiāng)親還都健在?是不是已是滿頭白發(fā)?或許已有的不在人世?春耕的黃牛還在哞哞的叫嗎?老家的大黑狗是不是還是那么的兇?兒時折過的榆錢是不是有長出新的榆芽?兒時的伙伴是不是已經(jīng)變得英俊瀟灑?一聲汽笛,打破我的沉思!哦。到家了!我提著行李下車,還是熟悉的泥土的芳香,只是怎么感覺內(nèi)心那么的難過?我沿著山路緩步走著,這條小路,我曾經(jīng)踏著它走過多少回,我的父輩祖先曾經(jīng)踏著它,風(fēng)里來雨里去,灑下了多少汗水?而如今,踏慣都市的柏油路,在今天重新踩上這條小路,它變得那么的窄小,細土掩埋我的鞋子,可是我毫不在意,看著身后一串的腳印,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只有走過了能留下腳印的羊腸小道,才能踏上平坦的柏油馬路,只有在窄小的土路上走的夠穩(wěn),以后走在大路上才不會摔跤!路過一塊田地,是一對爺孫在春耕,老遠看見我就停下手里的活看著我,也許好奇在這窮山僻壤里突然來一個燙著紋理,穿著韓版衣服的小伙子,顯然我的穿著打扮在這里出現(xiàn)可以說是很惹眼的,我看見老漢雪白的胡子在春風(fēng)里飄蕩,一雙洞察歲月的眼神是如此和藹安詳,一雙粗糙的手提著鞭桿,青筋暴露,赤裸的雙腳踩在厚實的泥土里,旁邊拉著毛驢的小孩,好奇的盯著我,一雙清澈的眼眸,透露出大山里孩子的樸實,和不諳世事的童真,我沖他們微微一笑,繼續(xù)走,我仿佛看見在十幾年前,同樣的場景,我跟著爺爺去春種,對路過的汽車和行人也是駐足觀望,也許我之所想,正是小男孩之所想。時光荏苒,現(xiàn)在換做我是行人,內(nèi)心難免惆悵!村子越來越近,我看到了老家的屋頂,還有家家戶戶裊裊的炊煙,聽到咩咩的羊叫和汪汪的狗吠,看到一群小孩在追逐打鬧,看見我都好奇的站著看我,手里抓起的細沙忘了放下,在指間淌下,歲月何嘗不是這一把沙子?在你不知不覺中從手里溜走。幾位大媽認出了我,熱情的打著招呼,都邀請我去家里坐坐,墻角的老漢還是抽著一口口的旱煙,我來到家,推開塵封的大門,好久沒住的家如此凄涼,門口的大杏樹還在,新芽依舊萌發(fā),我家的小狗老遠就搖著尾巴一溜煙跑來,親熱的在我腿上蹭來蹭去,歡蹦亂跳。我來到二爸家,放下東西,二爸已是忙著倒水煮茶,沸騰的灌灌茶依舊濃香!
寒暄幾句,休息一會,二爸麻利的炒出幾個菜,取出啤酒,我們吃完喝足打算去墳上,說話間,三爸也風(fēng)塵撲撲的來了,今天我們約好一起去上墳, 我們出發(fā)了。踏著松軟的泥土我們來到我太爺太太的墓前,幾串紙錢,幾把松香,一瓶白酒,一杯糖茶,一捧鮮花,表達我們的心意,也許,去世的老人家已經(jīng)走遠,再也不知道現(xiàn)在的一切,但這是子孫后代的思念寄托,我知道,無論我們走多遠,這里永遠是我們的根之所在。一年在這清明的時候回家一趟,看看故鄉(xiāng)的山,看看故鄉(xiāng)的樹,讓平時浮躁的名利心在燃起得火堆里燃燒殆盡 和紙錢一樣化灰而去,頓感心里輕松,我站在地頭田間,舉目四望,浮想翩翩,老家是永遠的根,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在外打拼的我們就像一片葉子,在我們有生之年,盡情綻放自己的一抹綠色,為春增添幾分色彩,體現(xiàn)我們存在的價值,在秋來之際,我們老暮之年都要落葉歸根,然而時光荏苒,多少年后我也會在這里,永遠睡在故鄉(xiāng)的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