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魯迅像沖出籠子的夜鳥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據(jù)說中國的有錢階層,都不太愛看魯迅的書,那里多刺耳的聲音。于是當(dāng)下的選家也迎合這種心態(tài),找一些并不刺激的文字,古樸平實,安寧和諧,便成了一種標(biāo)準(zhǔn)。但在我看來,那不過是一個幻影,在魯迅這樣的作家那里,哪有什么寧靜如水的文本呢?魯迅的晚年,文字多見火氣,悲憤之音不絕。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狀并非有失雅量,而是環(huán)境過于壓抑,不能自由表達的緣故。那時他的文章要不斷換各種筆名發(fā)表,但大多遭到刪改,文不成文。至于遭通緝,受辱罵更是屢見不鮮了。1934年12月致劉煒明的信有這樣一段話點明了他的心境:
“今年設(shè)立的書報檢查處,很有些‘文學(xué)家’在那里面做官,他們雖然不會做文章,卻會禁文章,真禁得什么話也不能說,F(xiàn)在我如果用真名,那是不要緊的,他們只將文章大刪一通,刪得連骨子也沒有;我新近給明年的《文學(xué)》寫了一篇隨筆,約七八千字,但給他們只刪剩了一千余字,不能用了。而且辦事也不一律,就如那一本《拾零集》,是中央刪剩,準(zhǔn)許發(fā)賣的,但運到杭州去,卻仍被沒收,他們的理由是:這里特別禁止。
黑暗之極,無理之說,我自有生以來,第一次遇見。但我是還要反抗的。從明年起,我想用點功,索性來做整本的`書,壓迫禁止,當(dāng)然仍不能免,但總可以不給他們刪削了。”
我們由此可以明白先生幽憤深遠的緣由了。我有時看他的遺墨,讀到催淚之處,就這樣地想:先生像一只沖出籠子的夜鳥,羽毛折斷了,也擋不住那高遠的飛翔。在無聲的夜,那叫聲打亂了雅人的美夢,卻催醒了沉睡的生民。有人喜歡那叫聲,有人卻聽了駭怕。
【魯迅像沖出籠子的夜鳥作文】相關(guān)文章:
1.籠子里的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