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1
“春節(jié)”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在春節(jié)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jié)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佛山人過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jié)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因此,雞是少不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fā)菜,代表發(fā)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之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2
按照我們家鄉(xiāng)的老規(guī)矩,春節(jié)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fā)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于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么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輕輕松松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里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發(fā)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里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xiāng)的傳統風俗。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3
春節(jié)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jié)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jié)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jié)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jié)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jié)的風俗,但是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太初歷”,明確規(guī)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jié)日就改為春節(jié)。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很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jié),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jié)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非常亂,想把節(jié)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墒,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fā)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非?鄲馈R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之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夠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wèi)抓住了,祖乙知道之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弊嬉艺f:“春為歲道,就叫春節(jié)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4
調查時間:寒假假期
調查地點:長輩親戚家
調查渠道:長輩親戚、網絡查詢、書籍尋找
調查結果:
長輩親戚:春節(jié)要團圓,除夕夜晚上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正月初一,要早早起來去當地的寺廟燒香拜佛。春節(jié)八天,要到處拜訪親戚。
網絡調查: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貼春聯、掃塵、倒貼福等等的習俗。
書籍尋找:臘月初八吃臘八蒜、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爺、年三十吃團圓飯、大年初一逛廟會、正月十五鬧元宵……大人們的忙碌,孩子們的熱鬧,濃濃的年味兒。書籍中于把一家?guī)卓诘娜宋锓胚M去,從他們的視角看老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畫中的一個城門甚至一個城墻垛都非常有講究。——《北京的春節(jié)》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5
浙江杭州是我的老家,說起杭州的春節(jié)習俗,那真是非常多,下面我就告訴大家我們浙江杭州的習俗吧。
首先“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還有就是:開門炮。在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到處是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就是所謂"接年"。放“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fā),意思是可解除一年的晦氣和倒霉,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fā)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隨便做什么事都會順利,如意發(fā)財,種田人會大豐收。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說一些吉慶的話。一般鞭炮都是紅色的,燃放后滿地通紅,F在放鞭炮在城鎮(zhèn)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和漁島上仍可燃放。
老杭州人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基本上是商家有的,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提高氣氛的功能。
在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備有幾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落花生叫長生果……。
這些就是我們浙江杭州過年的習俗。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鞭D眼間,又到了春節(jié)。在陣陣清脆的鞭炮聲中,在小朋友們的歡呼聲中,它閃亮登場。雖然覺得現在過年的年味淡了許多,但還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和興奮,因為過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收壓歲錢,和朋友們一起瘋玩。。。。。。
貼春聯是春節(jié)必有的節(jié)目。說起它還有講究哩!貼春聯的東西不能用透明膠和雙面膠,因為它們剛貼上的時候會很牢固,但當它們的叫風干了之后,就會失去粘性,春聯會自動脫落。這時,古時候的老方法就派上了用場。用白面和少量的水打成糊狀,再倒到開水里攪拌幾下,漿糊就做好了,然后再用炊炊把它涂到貼春聯的地方,貼上春聯就大功告成了。用這樣的方法會讓春聯一直牢固不掉,直到下一年春節(jié)有人把它撕掉。試試看吧!
餃子這種食物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而且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包餃子吃,那么,你們知道餃子的由來?而又為什么要在大年三十吃餃子呢?
傳說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鄉(xiāng)。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起了一個醫(y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等驅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xiāng)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不過現在的餃子大多數自己做的就是蘿卜和肉了,反正我就沒吃過用羊肉做的。
當然,說到春節(jié)還有很多習俗,我就不都說了。祝大家羊年快樂,要咩有咩!我去吃餃子嘍,拜拜!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7
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別具一格的春節(jié)。
對于四川人來說新年是很重要的。從初一開始,人們都要“走人戶”,互相到親戚朋友家串門。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時候人們都要一起出南門到武侯祠,燒香拜神,吃茶會友……對于四川的春節(jié)來說,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習俗——逛廟會。
在廟會開始時,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穿著嶄新的衣服,欣賞著廟會這個盛大的“嘉年華”。在這里藝人們表演著各形各色的絕活,變臉、吐火等高難度技巧層出不窮。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滾鐵環(huán)、做公雞車、抽陀螺……各種好玩的游戲、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條街上洋溢著喜氣。
初七是人日,據說杜甫曾與他的友人高適等人在這一天到草堂作詩,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們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過。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會點起“天燈”,每到那時,整條街都被照得像白晝一樣。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四川的春節(jié)與別處不同,正月十七春節(jié)才算結束,因為正月十六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游百病”。據說西北一帶婦女多操持家務,因此體質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這天夜里,以驅病邪為主要目的,出門四處游走,天長日久,形成了“游百病”這個風俗。身體弱的人們登上城墻,據說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當回想起這一切時,就好像自己還留在那時候一樣。熱鬧的大街、特別的習俗、獨特的絕活兒……那里的一切,都讓我無法忘懷!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8
春節(jié)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內容最豐富的的傳統節(jié)日,普天同慶;春節(jié)又稱“過年”,最早的含義是人們用來慶祝一年的收獲并祝福來年有個好收成;節(jié)日的形成,源遠流長。古代春節(jié),叫做元旦,元,始也;旦,晨也,即一年之始,也叫三元,歲之元,日之元,月之元。最早定春節(jié)為新年在漢武帝初元年。
過年之前,我們要“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霉運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地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還有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每逢春節(jié),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守歲是重要的年俗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在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歲,象征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趕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代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些春節(jié)民俗便是我們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了。
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 篇9
臺州人自己的春節(jié)聯歡晚今天是除夕的前一天,也是我們臺州人自己的春晚的播放的日子,我們滿懷期待地等著。
晚上春節(jié)聯歡晚會開始播放了,我們一家四口妹妹、爸爸、媽媽和我坐在電視機前認真地看著春節(jié)聯歡晚會。每當放小品的時候,我們都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可最好笑的小品要屬牛皮三和馬小草。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沒了牛皮三還有牛皮筋。就聽了這么一句話我就笑了半天了,牛皮三和馬小草是臺州的名人,他們演過很多的節(jié)目,而且都是很好笑的小品。每次都讓我們大家笑破肚皮。這一年的春晚真好看,我很期待下一年的春晚呢!
小品確實精彩,其他的節(jié)目呢?
【【精品】春節(jié)民俗民風作文錦集九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