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時間即將結(jié)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獲的,何不趁現(xiàn)在趕緊寫一篇日記。日記寫什么內(nèi)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日記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察日記 篇1
周一,老師給我們每人三顆黃瓜種子和九顆雞冠花種子。
黃瓜種子是肉色的,呈樹葉狀;而雞冠花的種子卻是黑色的小顆粒,這兩者之間相差幾十倍啊!
回到家后,我便開始種植:先將水倒在土上,等這些水全部吸收后,便用鏟子向下挖。等部分土濕潤后,就帶塑料手套將那些土先放到另外一個盆里。待全部土都濕潤后,就要開始最關(guān)鍵的一個步驟:播種。根據(jù)買花的人說,在播種時,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1—2倍。溫度應(yīng)控制在15—25攝氏度,而像雞冠花這樣的小種子,直接撒在土上,無需覆蓋就行了。我按照賣花人的話將這些種子種好,靜靜得等待著他們發(fā)芽。
網(wǎng)上說4—6天就可以發(fā)芽。果然,5天后,黑乎乎的土壤上增添了一抹綠色,幾顆小苗正在拼命的鉆出土壤。我十分高興,拿起水壺給它們澆了一點水,算是對它們的獎勵。
這12顆種子看起來是那樣的微不足道,可對我來說,確是滿載希望。但愿這些小苗能加速生長,“闖”出一片屬于它們自己的“天地”。
觀察日記 篇2
今天,我媽媽從菜市場買了一些小金魚。
我負(fù)責(zé)把金魚放進(jìn)魚缸,卻看到一條紅色的金魚,頭上戴著一頂紅色的帽子。尾緣是花的,像花裙子。它像紅色的光一樣游動。有時候在做作業(yè)的時候,看到小金魚一直在玩,好開心!在水上游一會兒,沉到水底一會兒,帶著尾巴走一會兒。我羨慕他們,不像我們每天做作業(yè),做家務(wù)。
有時候放學(xué)回家,看到小金魚一動不動地浮在水面上。我想小金魚一定餓了,就趕緊把魚料拿來了。當(dāng)我剛放下魚食時,小金魚立刻游了過來,咬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寫了一篇作文,吃了?此麄兂燥埡苡腥ぁU娴暮軔盒,但是吃一次再吐出來再吃一次也挺可愛的。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要做一件事,就是和小金魚說晚安。有一次,我看到小金魚睜開眼睛,浮在水面上,好像死了一樣。我悲傷地對媽媽說:“小金魚死了。”媽媽半信半疑。真的嗎?我說:絕對是真的。媽媽走過來看著金魚說:小傻瓜,其實金魚不是死了,是睡著了。原來小金魚也有每天睡覺的習(xí)慣。
通過觀察金魚,我學(xué)到了很多課外知識。以后會仔細(xì)觀察動植物。
觀察日記 篇3
我家的陽臺上養(yǎng)了幾盆蘆薈,長得非常茂盛,非常惹人喜愛。
蘆薈的葉子長長的、厚厚的、圓圓的,形狀像“綠章魚”。葉子的顏色由淺到深,里面剛長出來的是嫩綠色,外面老的葉子是深綠色,葉子的兩邊長著斷斷續(xù)續(xù)的`小刺。中間長著密密麻麻的小白點。
有一次我忍不住想看看葉子里面究竟是什么東西,就用手掰下來一小段。透明的、黏黏的、像果凍樣的液體流了出來,我聞了聞,哎呀,一股像蔥一樣的味道鉆進(jìn)我的鼻孔,要知道我是最討厭蔥的呀。嗚嗚嗚。媽媽說蘆薈全身都是寶,有些蘆薈的汁可以美容、可以消炎、還有些蘆薈可以吃呢!蘆薈可以凈化空氣,把蘆薈放到廚房里可以吸油、去味呢。我心想小小的蘆薈作用還挺大的,不僅讓我對它另眼相看了。
過了幾天,我再去看那蘆薈,那一個被我折斷的葉子竟然愈合了,而且長得更茂盛了。
蘆薈四季常青。它不怕夏天的炎熱,也不怕冬天的寒冷。我們也要向它學(xué)習(xí)不怕困難。
觀察日記 篇4
今天輪到我和葉蓁觀察植物了。自從上個月種下雞冠花種子以后,可愛雞冠花已經(jīng)長出四片葉了。每個花盆里雞冠花都有點郁郁蔥蔥樣子。
今天到了花房后,我們發(fā)現(xiàn)今天工作和以前有點不同了。為了我們后面不同肥料對比試驗,今天要給雞冠花分株了,讓他們有一個新家,這樣我們也可以有不同實驗組進(jìn)行對比試驗了。
我們倆首先觀察了雞冠花長勢,并記錄了雞冠花葉片長度。然后我們必須把每一株雞冠花分到每一個花盆里去;ǚ坷锊o我們做了分株示范,他輕輕地把一株雞冠花從泥土里連根拔起,然后又輕輕地把這株植物種到它新家,再輕輕地按下泥土,讓它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我和葉蓁也學(xué)著伯伯樣子做了起來。我和葉蓁每個人都分了幾株植物。開始了,這個分株可真比較難做,如果稍稍重些拔起植物,就容易把植物根都拉斷了。我剛開始地時候心里有些緊張,手心都有些出汗。慢慢地放松了些,雞冠花幼嫩小苗在我們保護(hù)下慢慢地一步一步“移“到了新家。
最后我們把雞冠花分成了九株,這樣我們就可以做三組對照試驗,有可以施有機(jī)肥,可以施無機(jī)肥,也可以是不施肥。伯伯說過幾天等植物更茂盛點,就可以做施肥對比了。我們倆把九盆雞冠花都澆了水,分別把不同實驗組用牌子標(biāo)記好。
這時,我心里非常地激動。心想,下周雞冠花是會長得更茂盛呢?還是說分了株后會比以前長得更慢呢?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還在我腦海里,真期待下周快點到來!
觀察日記 篇5
小區(qū)樓房西邊的山墻上長滿了爬山虎,從一樓直到六樓。
爬山虎的葉子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葉尖一順朝下,每片葉子邊上都有鋸形的條紋。每片葉子都是無瓣的,像我們的手掌。爬山虎的葉子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紅的,就像楓葉一樣,放眼望去,就像穿了一條紅綠相間的連衣裙,讓本來沒有一點生命力的墻壁增添了許多生機(jī)。
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它怎么能爬呢?原來,它是有特定的“工具”的。它的“工具”是什么呢?原來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xì)絲,每根細(xì)絲頭上都有一個鉤狀倒刺,巴住墻,這就是爬山虎的工具。你可千萬不要小看那嫩莖,它卡的非常緊,有的把墻上的石子都拔出來了呢!爬山虎很有毅力,無論刮風(fēng)下雨它都依然往上爬,如果前面沒路了,它也會絞盡腦汁想辦法,依靠竹竿、圍欄、電桿等一切能靠的東西往上爬。人的攀巖技術(shù)再高超,也遠(yuǎn)遠(yuǎn)趕不上爬山虎。人攀巖的時候要靠很多工具,可爬山虎就只用那嫩莖,所以人們對爬山虎感到驚奇。
如果你仔細(xì)看那爬山虎,也許會隱隱約約發(fā)現(xiàn)有一些淡紫色的小果子,比乒乓球小一點,像葡萄一樣,那紫色的果實點綴在綠色的海洋上,非常好看。
我喜歡這綠綠的爬山虎,它頑強拼搏,不怕困難,不達(dá)目標(biāo),永不回頭。只有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取得輝煌的成績。
觀察日記 篇6
今天,天終于放晴了,大蒜好像在用它的長勢來慶賀這久違的好天氣。我發(fā)現(xiàn)大蒜的小芽最長的大概已經(jīng)有兩厘米了,它的寬度也飛長到了五毫米。原來,從裂縫里鉆出來的不是我所想象的蒜苗,而是一根寬約三毫米的蔥綠色小芽芯。其實,嫩芽昨天就開始泛綠了,只是不怎么明顯。而今天大部分都變綠了,上面還布滿了清晰的淺褐色豎條紋。那白白嫩嫩的根也差不多長到了兩厘米左右。
真是驚人的生長速度!
觀察日記 篇7
星期二 天氣晴
今天,豆芽的變化可大了,豆子的豆芽變長了,最長的有兩厘米了,而且豆芽變成了彎彎曲曲的,豆芽的頂端變成了棕色的。綠豆的外衣已經(jīng)全部脫落了,而且豆子的豆瓣已經(jīng)完全分開了,兩瓣的中間還夾著一個小芽,像一個小小的漢堡。我拿起一個綠豆仔細(xì)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中間夾著的豆芽是分成兩半的,像兩片小小的樹葉,顏色是嫩黃的、薄薄的。
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豆芽非常好看,在燈光下是銀色的,在陽光下是透明的,真討人喜歡。兩個豆瓣就像兩只手,捧著中間的嫩芽,好像我們在大人的呵護(hù)下健康成長。
星期六 天氣晴
長了近十天的小豆芽與當(dāng)初圓圓的小綠豆比起來可真是“判若兩人”。豆芽不但長大了、長高了、還變粗了。與前幾天相比,豆瓣變小了,顏色也由乳白色變成了淡黃色,豆瓣間夾著的兩片小嫩芽更加茁壯了,變成了一個“V”字。豆莖變得又粗又長,可能是吸收了豆瓣的營養(yǎng)吧,F(xiàn)在的豆莖最長的有三厘米,顏色依然非常漂亮——銀白色。豆芽的根也長長了許多,仍然是棕色的,仍然是彎彎曲曲的。根部占了整個豆芽的四分之一,它是整個豆芽最重要的一部分,幫助豆芽吸收營養(yǎng)和水份,豆芽可以長得這么大多虧它了。我每天要往盆里補充適量的水。
仔細(xì)觀察整盆豆芽,我發(fā)現(xiàn)長大的豆芽挨挨擠擠的,好像在進(jìn)行一場比賽,看誰長得快,看誰長得高。但是有的卻長得非常慢,我看到盆底下的豆子有的還沒有發(fā)芽,但卻拼命的往上頂。有的才露出一點點小芽。我相信,再過幾天小豆芽將會長得更加茁壯。
觀察日記 篇8
20xx年4月20日 星期日 天氣:晴
今天早上,媽媽從市場上買來了枇杷給妹妹治咳嗽。
枇杷非常好吃,剛買回來,我就撲上去搶了一個!班耪婧贸裕r美極了!”吃完了枇杷,我看見枇杷里有四顆半截拇指那么大的籽。
枇杷籽呈不規(guī)則形狀,一頭尖,一頭圓。有點兒想橢圓形,還有三條“棱”。枇杷籽的外殼顏色有棕、黑、黃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相融,使人看起來很舒服。
我閑著無聊,把枇杷籽放在桌子上玩。玩著玩著,倒玩起了勁兒?,把尖的一頭朝下,就像是一只“無尾鼠”,把頭低得想挨到了地在尋找食物。再瞧,把尖的那一頭朝上,是個“不倒翁”。按住圓或尖的那一邊,一放手,就會左右搖擺。假如是按住尖的那一頭,放開了手,你會看見“雞啄米”這幅活動的圖畫。有時不管按哪一邊,按住后假如從左或右滑下去,枇杷籽就會在原地“快速旋轉(zhuǎn)式雞啄米”,當(dāng)然,這只“雞”肯定不會有多大的收獲。
枇杷籽那么大,里面會有什么東西呢?
為了安全,我用針把枇杷籽挑了個洞,但還是也把我的食指挑了個洞。我一邊用紙巾包好一邊對針破口大罵。我又剝起枇杷籽了。吸取上次的教訓(xùn),這次用指甲剝就行了,反正有了個洞。我剝著,一股從沒聞過的清香味飄進(jìn)我的鼻子里。漸漸地,剝出的皮越來越多,香味也越來越濃,越來越香。
我開始剝不動了,于是我把枇杷籽用剪刀剪成了兩半。先看籽殼包住的那一面。淡黃的有中間的一大部分,邊緣是淡綠的。但它被我的指甲插進(jìn)了好多地方,傷痕累累,變紅了。兩半中間的那一面也一樣,只是沒有傷痕,很光滑。
我想:籽的中間不可能這么光滑,它一定本來就裂開了。我便把其中的半塊再切一下。果然找到了答案。籽的里面是白的,我放了有點久,它也像蘋果、梨等水果一樣放久了變成黃色。
小小的籽里竟有這么大的學(xué)問!
【【實用】觀察日記范文集錦8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