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日記作文300字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日記作文300字 篇1
20xx年2月15日
今天我們上完語文,老師要求我們回家種一種植物,觀察它的生長過程。我一回到家就去找媽媽要了幾粒紅豆。我小心翼翼地把紅豆放在土里,媽媽告訴我,種紅豆要足夠的水。我把紅豆種下去以后就開始澆水。過了幾天,沒什么變化。
20xxX年2月20日
一個星期以后,我發(fā)現種黃豆的地方,土比別處的高出一些,輕輕扒開土一看,原來是黃豆長出了淡黃色的小芽,出土沒幾天,小芽又變成綠色的了。又過了兩天,淡黃色的。坷镩L出了幾片葉子,嫩嫩的,綠綠的,非常惹人喜愛,我天天都要去看它。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芽漸漸長高了,我拿來幾根棍子插在土里,黃豆的藤就繞著木棍向上爬,沒過多久,居然爬到了棍子的頂部。
半個月后,藤上長出了豆莢,豆莢上有一層細細的.毛,摸起來軟軟的,很有意思。豆莢也由開始的淺綠色漸漸變深去。外婆告訴我,這就是我最愛吃的毛豆,我看著它一點點長大,心里充滿了喜悅。等到豆莢變黃以后,就可以把豆子摘下來了。我把豆莢從藤上摘了下來,嘿,收獲還真不小。一個豆莢里至少有兩顆黃豆,我總共收獲了10來個豆莢,竟然有20多粒黃豆呢!(文
觀察日記作文300字 篇2
10月22日 晴
吃完飯后,我去看我的“小天使”(烏龜)。他長著靈活的四肢和一個收縮自如的腦袋,一雙大眼睛,真是誰見誰愛。 靶√焓埂闭诔灾摹翱系氯狻贝蟛,它吃起肉來,頭會伸得老長老長。就因為它愛把頭伸長,所以我們常叫它“長頭龜”。
10月30日 晴
聽說我家的烏龜不吃肉了,改吃蘋果了。我不相信,所以一放學,就往家里跑。哇!是真的,烏龜真的吃蘋果了!真是怪了,現在喂它吃肉,它也不吃了。一下子,“肯德肉”變成了“肯德果”了。
看,它用爪子把蘋果弄成蘋果塊,在慢慢享用呢,真有趣!
11月5日 晴
天氣越來越冷了,烏龜開始冬眠了
。它把頭和腳都縮進了龜殼里面,樣子就像個足球。我盼望著春天的到來,只要春天一到,烏龜就會醒過來了。到時候就能看烏龜醒來的樣子了。
觀察日記作文300字 篇3
第一天,我和媽媽一起選好豆子,浸泡到水里,用來發(fā)豆芽。晚上我去看,沒動靜。媽媽說:“豆子不可能這么快就發(fā)芽,等明天再觀察吧!
第二天,我看到有些豆子裂開一條小縫,非常高興:明天也許就發(fā)芽了吧?
第三天,我跑去看。哇,豆子皮已經掉了,露出白嫩的豆瓣。這變化真神奇!
第四天,芽尖露出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很好奇:豆子里是什么樣呢?拿起一顆豆子,輕輕打開豆瓣:豆芽是從中間冒出來的。
第五天,豆芽差不多一厘米高了,每顆豆芽都細細嫩嫩的,芽尖頂著兩片小小葉子,可愛極了。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我另外還發(fā)了三盆豆芽——不澆水、放冰箱、澆水密封。結果都沒有發(fā)芽。
原來,豆子發(fā)芽需要水、空氣和合適的溫度。
觀察日記作文300字 篇4
你們喜歡什么動物?我喜歡小貓,下面讓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小貓好可愛呀!三角形似得耳朵貼在金黃色的腦袋上;扇子一樣的睫毛,一閃一閃的“黑寶石”嵌在長睫毛下面,那“黑寶石”就是小貓水汪汪的大眼睛;扁扁的鼻子;小貓有一張三瓣嘴,總是微微動著,好像在找食物;圓圓的身體被金黃色的毛填得滿滿的,看起來胖嘟嘟的,顯得十分可愛;小貓的四肢短短的,但你們別小看它,它跑起來可是很快的,它還能跟兔子比得不分勝負;細長的尾巴可以為它跑步加分哦!
聽說小貓的嗅覺很好,無論把食物放在哪兒,它總是可以找到。我想做個試驗,星期六天氣晴朗,我準備了一些小魚,放在了一片小樹林里,讓小貓自己去找,它低下頭用鼻子嗅著,一路走向我藏魚的樹林,我則緊緊地跟著他,不一會我聽見“喵喵”的聲音,我想它一定是吃到魚了,一路跑來,興奮地叫著:“喵喵”好像在說:“小主人,我找到魚了!”我會心地笑著,這么可愛的小貓,你們喜歡嗎?
觀察日記作文300字 篇5
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篇觀察日記,你們回家做一個泡豆子的實驗!。我心里想:我可以泡豆子啦
回到家之后,我告訴媽媽:“老師給我們寫觀察日記,需要泡一些豆子。請你給我取一些豆子好嗎 ”媽媽立刻拿出一個大碗,舀出一勺豆子,倒進碗里,這里有紅豆、黃豆、綠豆。它們躺在碗里,挨挨擠擠的,顏色非常好看。
剛開始豆子好像沒什么變化,過了幾個小時后黃豆就膨脹了,比原來大了好幾倍。
過了一兩天,在我認真的看護和焦灼的等待中,豆子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它漸漸地飽脹了,并從中間長出了一點兒細絲,白白的芽,猶如蝸牛剛長出的觸角。
不知不覺豆芽兒已長得像一片小小的樹林,挨挨擠擠,好象都在炫耀自己:“看,我長得多高呀……”。
所謂“一份付出,一份收獲”,說得一點都沒錯!
【實用的觀察日記作文300字合集五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