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竟然有中小學校專門招收“差生”的!一段時間以來,江蘇、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紛紛出現(xiàn)以中小學“差生”為招生對象的民辦教育機構(gòu);與所有“擇優(yōu)”背道而馳的是,他們成立的是“擇差教育中心”,專收“普通中小學不想學、不會學、學不好、不學好”的學生;要知道,在現(xiàn)有以升學率為核心的考核體系下,普通中小學校幾乎無法做到不嫌差愛優(yōu)。
在現(xiàn)實利益考量之外,可以說,這些民辦學校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他們說自己“抓住了中國教育的空隙”,其實這話是對一個國家教育的莫大諷刺。美國哲學博士拉塞爾?林登在所著的《無縫隙政府》中提出了“無縫隙政府”概念,指的是政府整合所有的資源,以單一的界面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zhì)高效的服務(wù);其實,一個國家的教育特別是基礎(chǔ)教育如果是有“縫隙”的,那才是真正可怕的情形,那樣的教育絕不是完善完美的教育。
與“嫌貧愛富”一樣,教育界向來是“嫌差愛憂”,身為學生的我就是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編座位,優(yōu)生在前,差生在后;論關(guān)懷,優(yōu)生為重,差生為輕;談輔導,優(yōu)生為主,差生為輔……我大搞不明白,難道這樣的教育就是優(yōu)質(zhì)的教育嗎?在我看來,這樣的教育大抵是“幼稚”的教育。所謂“差生”無非是學校不愿管、管不了的學生,如果問一聲“差生”是怎么煉成的,那些“制造”了“差生”的學校該如何回答?
不說“人之初。性本善”,也不說“人之初,性本惡”,那至少也應(yīng)該是“人之初,性本無善無惡”!安钌辈皇翘焐,“差生”是后天“熏陶”出來的。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老師;沒有差的老師,只有差的學校;沒有差的學校,只有差的教育;沒有差的教育,只有差的體制。所謂“差生”,無非是現(xiàn)有教育評判標準下的不幸者。
既然這樣,那又為什么招生制度放棄“差生”,學校歧視“差生”,老師討厭“差生”,同學遠離“差生”?難道“差生”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不應(yīng)當存在“差生”二字嗎?反過來,到底又差在哪里呢?品德差嗎?素質(zhì)差嗎?……該不會是考試分數(shù)低就評判為差生吧!如果是這樣,那恐怕也太不公平了。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
“教育的根須是苦的,而教育的.果實卻是甜的!边@是亞里士多德非常深刻的話?墒,我們諸多教育工作者并不明白這個基本道理。招收好學生是甜的,多收各種費用是甜的,“升學率”得第一是甜的……這種把甜頭放在前頭的教育,最終換取的必然是“苦”的結(jié)果:培養(yǎng)的是高分低能的人,培養(yǎng)的是心智不全的人,培養(yǎng)的是對諾貝爾獎怎么垂涎三尺也得不了獎的人。所以,號稱中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北京大學培養(yǎng)了賣肉的學生、清華大學培養(yǎng)了傷熊的學生,你一點也用不著奇怪。
反過來說,誰又會說自己就是“差生”,再說,“差生”未必一切都“差”!頂多就是考試分數(shù)較低而已,應(yīng)試能力差嘛!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呀!我們完全可以走自己特長的路子,照常“差生”都會變得那么優(yōu)秀。而稍嫌遺憾的是,現(xiàn)今我們這些教育機構(gòu)對差生的教育方式,還停留在“戒尺教育”階段,與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相去甚遠;如果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取代“戒尺教育”,這樣的“擇差教育”后果依然堪虔。
我說這些并不是為“差生”報不平,當然我也是“差生”(可更沒有替自己申冤的想法)。只是對現(xiàn)在的教育觀念、思想誤區(qū)、兩極分化所作的一點感想罷了,僅此而已。
世界上有多少東西是有代用品的?幾乎什么東西都可以找到代用品,但是很清楚,惟有教育沒有代用品。我們整個社會必須對“差生”負責,這樣的社會才是有良知的社會,才是有希望的社會;一個放棄“差生”的社會,是對未來不負責任的社會,最終傷害的不是“差生”,而是我們的未來。
【為“差生”負責_1200字】相關(guān)文章:
差生的自白12-22
好生和差生作文02-26
最負責的爸爸01-11
能做老板的差生不多12-25
對自己負責作文【熱】01-17
【薦】對自己負責作文12-08
【精】對自己負責作文12-08
【推薦】對自己負責作文01-17
【熱門】對自己負責作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