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只有抓住其本質(zhì),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下面是語文迷整理提供的《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有感1:
孫云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這本書我讀完以后深受教育,我深知素質(zhì)教育是一項獨特的素質(zhì),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并無必然關(guān)系,所以人人都有必要學習教育這門有獨特魅力的功課。本書凝聚了作者幾十年的心血,其中的思想發(fā)現(xiàn)與教育建議基本上概括了先導(dǎo)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
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只有抓住其本質(zhì),才能逐步他搞自己的認識水平,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那么,教育的本質(zhì)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喚醒,是解放,是發(fā)現(xiàn),是選擇,具體表現(xiàn)為先進的教育觀念與科學的教育方法。作者就是從教育的本出發(fā),提出了明確的教育建議,既有精彩的案例與科學的理念,又有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
珍愛衡量了一個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標準,作者多年前就清醒地判斷,兩種愛心,兩種命運。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在“愛”實際上只是將自己本質(zhì)為實現(xiàn)的理想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guān)懷等等。這些都不是珍愛。所謂珍愛,就是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dǎo)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純粹的,理智的。
一、用心與作者心靈溝通
將好的東西變成己有,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和思考,也就是說“慢慢看”“鉆進去”“跳出來”把有用的“真東西”提煉出來。
二、“教育的秘訣就是珍愛”為了把兒童的問題探討的清楚一點,需要對兒童的發(fā)展作簡略的回顧。
1、我們必須將兒童當人看,必須承認兒童由與成人一樣的獨立人格。
2、我們必須將“兒童”當作兒童來看待,承認并尊重兒童生活的價值。
從前人們對兒童不能正當?shù)睦斫猓?將他們看作是不完全的小人,說小孩子懂什么,一筆抹殺,不去理他,近來才知道兒童心理雖然和大人有所不同,但他仍然是完全的個人,有他自己內(nèi)外兩面的生活。兒童期的十幾年的生活,一面是成人生活的預(yù)備,但一面也有獨立的意義和價值:因為生活只是一個成長,我們不能指定哪一段時期,是真正的生活,我以為順應(yīng)自然生活各期——生長、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
我曾經(jīng)在一本書上看過冰心談什么是“愛”。但有人問,許多人稱您是“母愛專家”,而您說不要回避母愛,也不要向我從前那樣拿它當作人生哲學,這該怎么理解呢?她沉思了一會兒說:“有時候母愛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現(xiàn)就是因為母愛不健康。”我說就是指溺愛孩子嗎?她指指點點回答,對。什么事情都聽他的。“小皇帝”是獨生子,什么東西都自己享用,所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質(zhì)。有東西與別的孩子一同分享,這樣才好。她還特別指出要讓孩子走完他一生壯美的人生歷程,她最后的寄語——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一個“愛”字是冰心一生的結(jié)晶,這是一個大寫的“愛”字,這是一個真正的“愛”字。
如今《教育的秘訣是真愛》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當然,真愛不僅僅存在于親子之間,也存在于夫妻,同事之間,特別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甚至存在于人與自然萬物之間,但是沒有源,哪有誰?
人所以成為人,離不開真愛。
世界之所以稱之為世界,依賴于真愛。
只有孩子的童心播下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
三、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重要的位置。父母和老師都有這種自覺性,教育孩子學習重要,做人更重要。對于學習不好的孩子,應(yīng)當充分肯定品質(zhì)中的優(yōu)點,對于成績好的孩子,也要對其做人的“弱點”進行批評教育。
以身作則。孩子是看成年人的背景長大的。您身上的品質(zhì),無論是優(yōu)是劣,都會影響孩子。如果您希望孩子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請先從自己做起。
注意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小事往往可以折射出人的靈魂。教孩子做人,許多大道理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從乘車讓座,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從不隨地吐痰,教育孩子保護環(huán)境,從照顧小狗、小貓教育學生富有愛心。
給孩子適當?shù)钠谕。如果父母老師對孩子的期望不能合實際情況相符合,則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種焦慮的狀態(tài),那么自然無法保持平常心。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來設(shè)定期望值。
給孩子留出發(fā)展的余地。父母給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人生必然有一些挫折和失敗,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不必要求孩子“志在必得”。
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
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設(shè)立目標。
既然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那么每個孩子的成功目標也應(yīng)該是不同的。如果是鄰居孩子考第一,那么孩子在無法達到目標的情況下,就會感到沮喪,絕望,他的上進心也往往會在多次失敗后消失殆盡。社會是一部大機器,它需要各種各樣的零件,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個零件,只要孩子長大后能夠快樂的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父母就應(yīng)該和孩子一樣感受到成功。
讀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有感2:
每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愛是教育的前提,作為一名從事基礎(chǔ)教育二十多年的我也不例外,愛是教師的天職。但是何為真愛?作為教師懂得如何愛你的學生嗎?孩子們理解、接受我的愛嗎?帶著這些思考,寒假里,我著重研讀了孫云曉老師的《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作者孫云曉是當代中國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現(xiàn)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所所長、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副會長。書中提出了真愛的核心概念。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dǎo)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純粹的、理智的愛。作者提出,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喚醒,是解放,是發(fā)現(xiàn),是選擇,作者從教育的本質(zhì)出發(fā),提出了明確的101條基本教育建議,既有精彩的案例與科學的理念,又有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也讓我對“真愛”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真愛是科學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技巧,最大限度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自信心,因材施教,使每個孩子將來都能在社會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捫心自問,我們每天教育孩子,可是我們把孩子真正當成孩子看了嗎?長期以來,我們的思想總是被一種“求全心理”控制,我們總是不愿意接受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差異。?孫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忠告:如果強迫孩子來學習一些他不喜歡的東西,那將會抹殺孩子的興趣,使孩子變得沒有自己,是的,愛孩子是不應(yīng)該添加任何“附件”的,因為他們除了年齡之外,是和我們完全一樣有著獨立生活、自由生命的個體,我們有責任保護他、引導(dǎo)他們,但我們卻沒有權(quán)力占有他們,更沒有權(quán)力利用他們。真愛就是理解,尊重,關(guān)心,幫助,負責.沒有真愛就沒有教育。真愛又是是理智的。 “愛”,不是過度保護;愛,更不是姑息縱容。愛孩子,我們不光是為他提供充足的物質(zhì)、灌輸充足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悅納自己,發(fā)展自己。
而同樣作為一位 班主任和學生的接觸更為密切,可謂“朝夕相處”。班主任的工作也極為瑣碎:遲到早退、打架罵人、成績高低、情緒變化等等。因而班主任也更容易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所作所為影響學生。班主任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現(xiàn)成的書本知識,還有許多道德信念、人生哲理等看似無形實則影響更為深遠的“知識”。我們不要做孩子成長的“法官”,應(yīng)該做一個點燃孩子思維之火的天使。用我們手中的魔棒去點化每一個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最后,就用孫老師書中的話語作為結(jié)束語:“人之所以成為人,離不開真愛;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依賴于真愛。”
讀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有感3:
最近,我有幸讀到了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孫云曉的教育建議》,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老教育工作者,捧讀這本書,不由自主地回顧自己的工作經(jīng)歷,審視自己的工作方法:一個教師怎樣才能夠發(fā)揮教育的最大功效者,做好人的教育工作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以其不同尋常的睿智和勇氣,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教育藝術(shù)的核心是愛。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dǎo)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愛。
孩子們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好奇、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要從心理上認可。我們的教育不能過分追求整齊劃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好的習慣,可能表達方式不正確,甚至有“搗蛋鬼”的行為讓教師頭疼,但是作為教育者,我們一定要把學生的行為和學生這個人分開。相信學生具有向上、向善的潛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善意和信心,學生就會樂于與教師合作,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把這些不好的做法去除掉。我們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要看到差別,不能要求整齊劃一,千篇一律。
我們教師與家長不能將自己未實現(xiàn)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guān)懷;也不能面對犯過錯誤的孩子,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只是讓學生表面“怕”我們,而不是從內(nèi)心信服。所以,我們做教師的和家長應(yīng)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尊重孩子的不同特點,熱別是那些淘氣的孩子,成績不好的孩子,對不同的孩子進行不同的引導(dǎo),使每個孩子都向良性方面發(fā)展。只有當我們以欣賞的心情來迎接每一個不同的孩子,發(fā)現(xiàn)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優(yōu)點的智慧。保持商量的口吻,而非權(quán)威式的命令,告訴他什么地方行,而不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這才是教育者的智慧,因為有溝通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有教育。正如孫云曉所說:成長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當您覺得孩子成長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不能著急,不能灰心,更不能放棄,要耐心等待。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幫助中讓孩子成長。
孫云曉是當代中國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的教育觀點受到廣泛關(guān)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喚醒,是解放,是發(fā)現(xiàn),是選擇,具體表現(xiàn)為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科學的教育方法”、“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等等。在這本書中,作者將對孩子本能的愛升華為“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本書包括(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做人;(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空間)空間;(捍衛(wèi)孩子的權(quán)利)權(quán)利;(人人能夠成功)信任。共五章101條建議明確的教育建議,中肯而精辟,給人警醒,發(fā)人深思。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一線的員工,我將把教育專家孫曉云科學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與自己的教育實踐相結(jié)合,充分發(fā)揮教育就是喚醒,是激勵、是解放,是發(fā)現(xiàn),是選擇的本質(zhì),把我最真的情感帶進課堂,帶給學生,在孩子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