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1】
利用假期,靜下心來,認真的拜讀了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讀后感觸頗深。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你排解煩惱,給你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你有著自信。很難想像幾十年前的教育理論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還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實用意義。難怪他要成為廣大教師心中追尋的偶像,成為心中的指明燈。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的實際事例,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準備上課的材料,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fā)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huán)境布置等等,已經(jīng)是有點應接不暇,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以便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jié)。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shù)著作。對啊!這段話發(fā)人深省,讓我從本質(zhì)領(lǐng)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學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guān)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的眼前一亮,讓我的心陡然地開闊,我將繼續(xù)地研讀下去,它將是我教育生活的引路人。
【范文2】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它不晦澀,通俗易懂,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進教育大師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雖然現(xiàn)在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xiàn)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他用30多年的時間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他閃爍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靈!書中的許多經(jīng)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
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guān)心后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zhì)的。其中第八十七條“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給我的啟發(fā)最為深刻。 “教育素養(yǎng)”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深刻的認識。我所從事的工作是語文教育教學工作,那么我必須能夠分辨清楚語文這門學科的最復雜的問題,能夠分辨清楚那些處于學科思想的前沿問題。如:我應對語文教育理論的發(fā)展有所了解,熟悉目前語文教育領(lǐng)域的動態(tài)。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shù)家和詩人。”的確是這樣,只有當我的知識視野無比寬廣時,在語文教育教學時,才能高瞻遠矚、才能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成為語文教育教學的真正能手。
文中還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歡讀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