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后感800字
《菜根譚》不啻為一本教導古之君子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薈萃儒、道、釋三者思想為警句格言,以期達到垂范之效。由此書可窺見我國傳統(tǒng)教育中樹人立人歷來重道德教化之一斑。這種教化無疑影響了數(shù)千年中國文人士大夫的主流思想意識。但同時這種三教融合的教化,似乎也并非十全十美。
首先,影響中國人甚深的三教思想,雖然在時間的長河里相互碰撞相互影響,但卻仍有自己相對的獨立性。雖然儒家主張“內(nèi)圣外王”之最高理想、奉勸世人行中庸之道、持憂患意識;道家主張無為、不爭;釋家勸誡人們慈悲,懺罪,明心見性等等理念是主流。但是總那么一些不和諧音,讓人無所適從。比如:現(xiàn)實的境況中,究竟是要“舍生取義”?還是“明哲保身”?這是個問題。可見人們在同時吸收三教之長的時候,并非那么圓融無礙,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混亂,就像一個人吃得太多太雜,總會有些消化不良。傳統(tǒng)思想雖精深,亦駁雜,歷來的文人士大夫雖然同是受傳統(tǒng)熏習,行狀卻大有不同,由此可見即使是古人留下的精粹也是要經(jīng)過再次擇撿的。君子們能在幾千年思想的光輝中有所取舍,圓融無礙的找到自己的道,實屬不易。
其次、在這些教化君子的只字片語中,處處顯露著“君子”這種理想人格之外的另外的人性:貪婪者、追名逐利者、依阿權(quán)勢者、曲謹練達者、肥甘喪節(jié)者、驕矜者、我見害心聰明障道者……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圣賢書唯教導君子不可同流合污,自墮清白。而這些君子的反面教材,往往僅是以自食因果了結(jié)。比如:
弄權(quán)一時,凄涼萬古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quán)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文章開宗明義,君子應(yīng)當“棲守道德”,即使“寂寞一時”,也是值得堅守的。由此可見道標是為君子而設(shè)立的。君子會“寂寞一時”,顯然世人并非個個君子,相反還有很多“依阿權(quán)勢者”,以至于使君子“寂寞一時”。道德教化往往只重視最高標準,強調(diào)君子以道德自律;而不太關(guān)注底線,不太注重對惡的強制約束。
單從這本書看來,太重教化,太重精神追求?墒蔷拥臄橙,至少是反面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是君子在成圣之前也是有精神之外的需求的,也是不能拔著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面的。除了理性主義,我們應(yīng)當樹立更加務(wù)實的傳統(tǒng),應(yīng)當關(guān)注地面上的事情,關(guān)照大多數(shù)的人性,用法律樹立一道底線。由此,高蹈者自舞之,蹈之;寡廉鮮恥者,即使沒有自律,他律之下,也不至于太過下作。
菜根譚讀后感500字
最近大隊通過多種渠道進行了“薦書、讀書”學習《菜根譚》的活動。這是一本適合飛行人員及各個階層閱讀的書籍,是一本令人獲益匪淺的修身養(yǎng)性教材。其中講解的道理,猶如菜根一般,平時嚼起來平淡無味,如細細品嘗,則回味無窮。
作為一名飛行員,在當今這個繽紛復雜的社會,我們需要辯證的對待心中的欲望。我們不能利益熏心,要保持心靈的純潔,對物質(zhì),對利益要做到淡然,方能做到無欲則剛。我們需要保持思想上的進步與追求。要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飛行,用智慧的心態(tài)對待喧囂塵世,用陽光的心態(tài)確保飛行安全。“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此句話講的是一個內(nèi)心充滿欲望的人,即使平靜的心湖也能掀起驚濤駭浪,即使住進深山老林也無法平靜內(nèi)心;而內(nèi)心沒有任何欲望的人,即使在盛夏酷暑也會覺得涼爽,在鬧市也不會覺得喧囂。
飛行是我畢生追求的事業(yè),更是一條需要不斷付出努力的路。從最開始的招飛到地面理論學習,再到后來的航校學習,從一名飛行學員到飛行員,我們經(jīng)歷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F(xiàn)在的我們可以說是飛行事業(yè)剛剛起步,對藍天都抱有熱情、憧憬和幻想,但我們更需要的是謹慎、刻苦、認真和鉆研的工作態(tài)度,方能讓世人“觀其末路”。“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這句話告訴我們對于那些事業(yè)失敗的人,要回想他們最初的本意是要奮發(fā)上進,想有一番作為;而對于事業(yè)成功的人,要看他們能否保住晚節(jié)。
淺水喧嘩,深水沉默,作為一名驕傲的山航人,作為一名翱翔藍天肩負百名旅客生命安全的飛行員,我更希望像深水那樣生活,這樣才能厚積薄發(fā),在山航自強不息的發(fā)展道路上,在浩瀚的藍天書寫騰飛的詩篇。
菜根譚讀后感600字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的語錄集,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jīng)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恫烁T》用最賦予生命的言語,向蕓蕓眾生闡釋了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萬千智慧。
修身,乃人之始也。書中有言: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jié),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生命的底限與高度,在于生,在于立。唯有生存,萬物方可擁有成長的機遇與挑戰(zhàn)。唯有直立,萬物才能頂天立地,尊嚴地追求更高的境界。善待周圍的事物,善待生活中的你我,以一顆質(zhì)樸的善心去看待世間的一草一木,去享受人與人之間純美的情感,一個人才能樹立起敢為天下?lián)數(shù)臍飧,去承擔天下為公的責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