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xiàn)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百年孤獨讀后感
《百年孤獨》,這個內(nèi)心有孤獨種子的人都會惦記的名字,我如此渴望過。那一天我在書架上看到中文版一出現(xiàn),就愛不釋手,可惜囊腫羞澀以及事務(wù)繁瑣,戀戀不舍地放下,放下宣稱創(chuàng)世紀(jì)后值得全人類一看的巨著。
我會一直惦記的,終于在一個新年到來之前,我一口氣讀了下來,加西亞·馬爾克斯這個偉大的作家,把馬孔多的記憶翻騰出來,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我知道的,這何止是馬孔多,這也不只是美洲,這是一個世界,是整整一部人類歷史。當(dāng)火車開進馬孔多,當(dāng)飛機也要開進馬孔多,馬孔多就已經(jīng)不是馬孔多人的了,這完全在他的世界,作家的世界,作家就是生活在他的世界里,編織每一個故事。
很多年前我以為《百年孤獨》描繪的是一個孤獨的老太,于是在我閱讀的時候我千方百計的去尋找。事實上根本不需要尋找。清楚明確地看到了烏爾蘇拉以及雷梅黛絲,還有特爾內(nèi)拉等等老婦人。然而這樣的故事不是一個婦人的終老為結(jié)局,是整個村莊、城市、世界為悲劇結(jié)局的。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會記得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我從這里開始了精彩的閱讀之旅,一路上我看到很多布恩迪亞、奧雷利亞諾、何塞、阿爾卡蒂奧……這些名字我不記得,我只是到他們的故事很往復(fù),悲劇總是重演,我認為最悲劇的是,蒙卡達將軍對上校說,你那么憎恨軍人,和他們斗了那么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沉淪作為代價。那時候上校怎么了?世間忘記了榮譽,忘記了尊嚴,忘記了故事,忘記了情感。這是孤獨的將軍,孤獨終老得也不到他的愛情。于是老上校能干什么?碎東西還是煉金魚?融化再煉……往復(fù)就是一個輪回,人們或勇敢或安分或跟隨或撒野或放縱,總之也孤獨。
最后的文字里,是書店關(guān)閉的時候,這或許是歷史最終沉淀的地方,那個從吉卜賽人學(xué)會占卜的婦人最后在那里看到了不知道多少代后的布恩迪亞,是血濃于水或者是先知或者是記錄著,她也會和書店一樣,消失,于是,那個操著卡卡方言的文人不免就埋怨了,等到人類坐一等車廂,而文學(xué)只能擠二等車廂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完蛋了。
其實那時候,新的世界早就開始了,誰會記得誰?誰會記得那個樹下的老頭?那個瞎眼睛的老太?那個美麗的雷梅黛絲?或者那個孤獨的阿瑪蘭妲?一切都像傳說那樣遙遠,那個冰塊的下午和那些吉卜賽人都成了傳說,那些航行甚至連傳說都無人能提。何況那些被拋入海洋的香蕉工人?上Я嗽(jīng)安靜的村莊,那些幸福的人們。其實誰也不知道終將會歸向何處,在中國總是希望歸途如虹落葉歸根,就有了《紅樓夢》里賈府的再度興起,不管是否是虛假繁榮。然而和絕塵而去的寶玉一樣,作家就是有一種孤獨情節(jié)。奧默罕·帕慕克說,作家是一種能夠耐心地花費多年時間去發(fā)現(xiàn)一個內(nèi)在自我和造就了他的世界的人。
能讀到這本書確實是一種震撼,盡管帶給我一種悲戚的結(jié)局和心情,韓秦說《百年孤獨》是百年徒勞。盡管如此,但這是文學(xué),是真實的歷史感受。這是偉大的創(chuàng)作。除了這樣,我們不要慶幸嗎?我們可以思考如何才能擺脫孤獨。
看到韓秦說,《百年孤獨》里有閱讀的愉悅感。我終于知道我正是這樣感受的。
百年孤獨讀后感2000字
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讓我有些懵懂,也許是第一遍閱讀的緣故。
它到底想表現(xiàn)什么?作者因此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那這本書的內(nèi)涵應(yīng)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么?一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jié)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個世紀(jì)的真實再現(xiàn)?布恩地亞家族延續(xù)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并在其終其一生。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jīng)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一個靈魂都在孤獨中游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guān)心他人,沒有人關(guān)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著,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后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雖然他們孤獨的表象一樣,但孤獨的緣由卻不盡相同。烏蘇拉的孤獨是理性的,這個百歲老人歷經(jīng)滄桑,卻一門心思為家族的興旺而努力。她孤獨地奮斗著,爭取著,看管著,但直到老死,仍是一個人在努力。沒有人感謝她,沒有人支持她,沒有人繼承她,沒有人關(guān)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絕后,她的孤獨也成為布恩地亞家族中唯一理性的孤獨。烏蘇拉的丈夫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和二兒子奧雷良諾的孤獨是人性的孤獨。霍塞整天忙著搞科學(xué)試驗,發(fā)誓要讓愚昧、閉塞、落后的馬貢多小鎮(zhèn)富裕起來。他傾其財力、智力,但從未得到過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也從未想過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孤獨一生,最后因發(fā)瘋被綁到栗子樹上孤獨地死去。奧雷良諾一生發(fā)動了32次戰(zhàn)爭,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為什么要發(fā)動戰(zhàn)爭,也不明白不關(guān)心自己聲名顯赫,他最終把自己困在制作小金魚的工作間結(jié)束了一生。烏蘇拉的大兒子霍塞.阿卡迪奧的孤獨是獸性的孤獨。他的生活里除了情欲和霸道的占有,什么也沒有了,他身上沒有人性的痕跡。烏蘇拉的女兒阿瑪蘭塔的孤獨是愛情的孤獨。她心里有如巖漿般熾熱的愛情,也多次與愛情相遇,但每次都堅決地拒絕,用冰封住火熱的心,讓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獨中。在詛咒與怨恨中,在渴望與拒絕中結(jié)束了可悲的一生。布恩地亞后代們重復(fù)著前人的故事,亦重復(fù)著先人的孤獨。
為了寫好這此讀后感,我又再一次拿起這本書仔細閱讀,雖然書中情節(jié)瑣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虛,雖然還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說的脈搏,不能很好地領(lǐng)悟它的宗旨,但每一次的閱讀都能讓我感受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的孤獨之魂,這也應(yīng)該是書中馬貢多小鎮(zhèn)的孤獨,是哥倫比亞的孤獨,是拉丁美洲的孤獨。讀著它,總是不由自主想起《紅樓夢》,想起它的繁華、熱鬧,但這繁華、熱鬧的背后是否也有孤獨在嘆息?林黛玉清高寡合的孤寂,賈寶玉享盡榮華的孤寂,薛寶釵圓滑于世故的孤寂,賈元春表面榮華、內(nèi)心卑賤的孤寂,王熙鳳兩面三刀的孤寂,賈氏家族表面興盛、實則腐朽的無奈,不都是真實地存在著嗎?不同的著作,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國情,卻有著同樣的靈魂——孤獨。也許孤獨對每個人而言都是與生俱來的,是永遠無法走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