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端午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shù)搅硕宋绻?ji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么呢?
我在網(wǎng)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shù)氐睦习傩罩篮,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nèi)拥聂兆印?/p>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
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
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
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
里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
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
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jié)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jié)呀!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每至此時,人們自然想起賽龍舟、吃粽子,也更會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是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習俗。
小的時候,最喜歡的節(jié)日就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正值花開四溢的時間,每每端午節(jié)的前天,我們都會去各家采摘花朵,端午節(jié)當天,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能用放滿花瓣的香水洗臉,尤其是女孩子,覺得那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想象著自己成為一名花仙子,那真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端午節(jié),還有一件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大大的透明的鵝蛋,一般只有端午節(jié)才可以吃到的哦!
慢慢長大,才知道端午節(jié)的真正含義,在學校里學會了《離騷》,也知道了屈原。屈原的家國情懷是端午節(jié)的靈魂,而他“行澤吟畔”、“上下求索”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則穿越了浩蕩的歷史長河,凝聚了千年的歲月滄桑,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圖譜和群體共識。
長大離開家之后,我才知道,端午,不僅是一個時間節(jié)點,更是一個符號。因為端午,家庭親人間的純樸情感被激發(fā),渴望團圓;因為端午,外地兒女的真摯呼喚被釋放,期待見面。此時此刻,端午是一種象征,是五千年民族文化沉淀在每個華夏兒女血液里的不變的因子,是十三億中國人共同精神世界里永恒的記憶與牽絆。有了它,親人就會緊緊相連,依依相守。我們吃著飄香粽子的同時,更喚起了對端午歷史文化的記憶,追溯先哲們的偉岸精神,激發(fā)和培育自己的家國情懷。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即叫端午節(jié),又叫龍舟節(jié),五月節(jié)和浴蘭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因為國家滅亡了,抱憾自沉汨羅江。人們?yōu)榱瞬蛔尳锏聂~吃掉屈原的尸體,便往江里扔粽子和雞蛋。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在東漢時期,曹娥的父親在舜江中溺亡,數(shù)日不見尸首,14歲的曹俄便投入江中尋找父親,五日后,曹娥和父親的遺體同時浮出,人們感念她的孝心,每到端午都會紀念她。
我們家的端午節(jié)是這樣的過,奶奶會買一些艾葉掛在門上,是為了辟邪,還會包一些粽子。
粽子分兩大類:北派的粽子有餡兒有:大棗、豆沙和葡萄干兒。而南派的粽子卻與眾不同,他們的粽子餡兒有:肉餡兒和香腸餡兒。我生活在北方,還是喜歡北派的吃法。
南方地區(qū)過端午節(jié)還會賽龍舟,一是為了看誰滑的快,二是為了驅(qū)散江魚。
端午節(jié)時,大人們也會用雄黃酒在小兒的額頭上畫王字,一是借著雄黃以驅(qū)毒,二是借著猛虎以鎮(zhèn)邪。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還和奶奶一起包粽子了呢!首先,把粽子葉卷好,再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在放一些蜜棗和葡萄干,最后用繩子把粽子寄上,就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粽子了!開始,我包的很難看,但是后來,我包的比奶奶的都好看了。
過端午節(jié)即是紀念屈原,又可以學會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jié)過得真是太開心了。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jié)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jù)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船在江里打撈屈原的尸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團等食物扔進江中。后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jīng)]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jié)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念叨,什么時候過端午節(jié),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nóng)歷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xiāng)。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著米糕,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jié)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著迷。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有一個傳統(tǒng)的說法,認為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也有的說是紀念伍子胥,還有的說是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五花八門的說法就越來越多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唱著這段民間的兒歌,我走進了鄉(xiāng)村,我走進了端午節(jié)。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和媽媽來到了奶奶家,看見奶奶一只手里拿著一塊花布頭,另一只手拿著一個像勺子一樣東西,把一些蒲公英、野菊花和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和草。奶奶把花草舀出一勺放進花布頭里,再迅速地把花布頭包成三角形、正方形、六邊形……并遞給姑媽。姑媽穿針引線,縫好后,就找了兩根繩子,一根是紅色的,下面還有絲帶;另一根是彩色的。姑媽把彩色的繩子繞了一個圈,并用針把圈固定住,又把紅色的繩子穿過圓圈并打一個結,一個香包就做好了,不一會兒,一個個香包展現(xiàn)在我和媽媽面前。"哇!我要!要!"我伸手就要把香包拿過來,對奶奶說:“寶寶要包,寶寶要包!”奶奶把花布頭和木勺遞給了我,我把一勺放進花布頭里,然后把花布頭折成三角形,接著穿針引線,可做好的時候,卻活看像一個瘦干巴,簡直和奶奶做的沒法比。
媽媽接著說:“寶貝,加油!再做一個!”那時我明白了“驕兵必敗”的道理。我長大了,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沾沾自喜,我相信,通過一次次的努力,一個個香包會做的更好、更完美!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過端午節(jié),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再把米放進去啊!”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F(xiàn)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后把粽子放下去。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端午節(jié)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在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jié)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jié),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jié)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jié),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chuàng)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干就干,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團,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chuàng)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chuàng)意,我嘛,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沖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jié)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后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jié)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jié),一個傳統(tǒng)古老的節(jié)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jié)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jié)!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端午節(jié),艷陽照,家家門口插艾蒿,掛絲線帶香包,娃娃樂得蹦蹦跳,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記牢,端午節(jié)來了。
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怎么來的嗎?我來講一下吧!
在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有一名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常與楚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改革政治。后提出要與齊國聯(lián)合,共同抗衡秦國,可國王受小人挑撥,沒有聽取屈原的建議,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流放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得知后很是悲傷。他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他誓與自己的國家共存亡,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他悲恨之下,身綁石塊投汨羅江自殺。
后來,人們開船去撈屈原的尸體,可是沒有撈到。又害怕屈原的尸體被魚吃掉,人們便往河里扔了一些糯米等粘性食物喂魚,希望能粘住江里魚群的嘴,而不能吃到屈原的尸體。即便這樣,等尸體打撈上來之后,也被江中的魚啃食了半個頭顱?上б淮伊贾,竟然落得如此凄涼、悲愴的落幕,讓人痛心疾首!
后人為了紀念屈原,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jié)。
夜晚,星星點綴著星空,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粽子之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懷恨投江的情景,內(nèi)心不由得泛起一陣酸楚!
這個不同尋常的端午節(jié),有歡樂,有悲憫,也有溫暖,更有中華兒女對民族大義的無私奉獻精神。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端午節(jié)來了!我五點就起來了,穿好衣服,就去踏青了。我捧起晶瑩的露珠抹到了自己的眼睛上,我忽然覺得自己的眼睛變得很明亮。我又用露珠清洗了臉上的灰塵,感覺真清爽!
到了學校,我用橡皮泥捏出了一條龍舟,“真好看!”同學們說。我又用彩筆畫出了四個可愛的粽子,我們一起給這幅畫起了個名字叫“端午節(jié)”。
放學后,我們把艾蒿、香包、葫蘆掛在了門上。爸爸媽媽正在家里忙碌著,姥爺給我講著端午節(jié)的由來:在戰(zhàn)國時有位大臣叫屈原,他胸懷大志。但是壞人總是誹謗他,因此楚王不再信任他了。最后楚國戰(zhàn)敗亡國,屈原寫下《懷沙》后,抱石投入汨羅江自盡了。我聽完了非常感動。
忙活了半天,我和姥姥開始包粽子了。我拿出兩片大小不同的粽葉,把泡好的米放到了粽葉里,再用繩子把粽子綁住。粽子包好了,要煮粽子了,五十分鐘后,香噴噴的粽子端上來了。我們開開心心地吃著美味的粽子。
屈原是一名偉大的詩人,他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報效我的祖國。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0
每當農(nóng)歷5月5日便是端午節(jié),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中自然少不了粽子。由于不會包粽子的緣故,我只能從超市購買,不過那味道棒極了,將蒸好了的粽子放在盤子上,慢慢解開繩子,再慢慢地將粽葉一層一層地拿掉,一股有些清香味的粽葉剛好把它的香氣與粽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話不多說,開吃。
我用筷子輕輕夾下粽子上的一角放入嘴里細細品味,它稠而不膩,我吃的是香腸餡的,仿佛每一粒糯米都成功地與香腸合成一體,入口即化,口感獨特。如果喜歡吃甜的,還可以放些糖,帶了糖的粽子也十分美味,它能讓你的每一個味覺細胞都充滿活力。
我的端午節(jié)第二大愛好是戴五彩繩。媽媽總是會在端午節(jié)前一天給我買好繩子,等到端午節(jié)那天,親手為我系上五彩繩。繩子們都五顏六色,紅色偏多,因為紅色有喜氣洋洋的意思,所以中國人比較喜歡紅色。每當?shù)搅硕宋绻?jié),我總是會與鄰居家的孩子們互相交換繩子,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可以讓好運從每個人身上走一遍。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边@就是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1
我眼中的端午,是一個粽子。從我有記憶到現(xiàn)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叔叔、嬸嬸都會從外地回來過節(jié)。上午七點多,媽媽和嬸嬸就去市場買粽子葉和過節(jié)吃的食物。等她們回來的時候,我和爸爸叔叔他們也起床了。這個時候,奶奶已經(jīng)準備好了要拜神的東西。我們一家人拜完神,吃完早餐,就開始包粽子了。
奶奶在一旁教我:“先疊好粽子葉……放米……然后放餡料……再把葉子折起來……最后用草繩扎緊!眿寢尯蛬饗鹨苍谂赃呉贿叞兆右贿吜闹页。不知不覺我們就包了一籮筐粽子。粽子在我心中,是端午的團圓,是親情。
我眼中的端午,是一個香囊。在這一天,爸爸和叔叔都會帶我出去走走。家鄉(xiāng)的大街小巷,有很多人在售賣各式各樣的香囊,甚是精致。爸爸和叔叔會買幾個給我,聽說香囊是用艾草等草藥制成的,能驅(qū)蚊蟲除晦氣。這幾年有了小堂弟,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一起逛街就更顯熱鬧了。小貓小狗款的艾草香囊,讓小堂弟愛不釋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外面買的香囊再好,都比不上奶奶和姨婆親手縫制的。她們戴著老花鏡,坐在院子里縫香囊,邊縫邊念叨:“歲歲平安……步步高升……學業(yè)進步……”整個院子都散發(fā)著艾草的香味和家人的歡聲笑語,讓我覺得香囊里縫制的是滿滿的愛。
我眼中的端午,是愛。我們嘴里品嘗的是家人的愛,我們隨身攜帶的也是家人的愛。每年端午家人都能聚在一起,有親情,有陪伴的端午才是圓滿的。
這就是我眼中的端午!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2
不知為何,前些天陰雨綿綿,端午節(jié)卻劃著龍舟趕跑了陰雨,竟如此晴朗,是否是那端午娃娃一時高興將太陽公公叫了出來?陽光灑下,照在粽子上,鮮嫩的粽葉變得更加光滑。那抹綠色的葉子一閃一閃,閃的新鮮,閃的晃眼。
那端午,簡直就是個孩子,姿態(tài)萬變。在哪一處角落都會發(fā)現(xiàn)他留下的腳印,他將他的熱鬧、溫馨散播到每一個地方。
有時候她像個小女孩兒,優(yōu)雅、文靜。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她坐在池塘邊,那池中的荷花、荷葉,青青的,一片一片,滿是清涼。她坐在廚房的窗前,看著奶奶包粽子。那粽葉綠綠的,有深有淺,將糯米包裹起來,好似給她穿了件綠衣裳。她又看看窗外,夏日炎熱,樹長得茂盛,太陽曬在樹上,樹冠上的新葉黃綠黃綠的,郁郁蔥蔥,一片生機勃勃。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她笑了,好似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精心布置的,給世界增添了一筆濃墨。
有時候他好似個貪吃的娃娃。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星。不管隔多遠,他總能聞到那濃濃的粽子香。粽葉一打開,香味便隨著空氣一同飄了出來。端午娃娃的鼻子可靈了,那香味令他垂涎欲滴,往里一看,粽子露出了白色的糯米以及紅棗,葡萄干,綠豆各種各樣的五谷雜糧。自然,那糯糯的味道中還有一絲甜味。他的口味眾多,不管是甜的,咸的,還是純糯米的,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端午娃娃的最愛。
除了粽子,咸蛋也是不可少的。蛋青沒有一點雜色,卻有一股濃濃的咸味,蛋黃淡淡的,入口既化。不過,還是要屬蛋黃一起吃最可口了。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除此之外,端午娃娃還喜歡用艾葉做美食。艾葉煮雞蛋是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做法,加上艾葉的雞蛋味道更加獨特了,有一股淡淡的艾香味。艾葉炒飯,讓飯也別具一格。艾葉菜團,還能夠增進食欲,開胃健脾。艾葉餅還有美容養(yǎng)顏的功效呢!端午娃娃的菜譜真是讓人意想不到呀!
有的時候,他是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到處敲鑼打鼓。在家里,奶奶教孩子們包粽子,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著粽子。小孩子將粽子粘上糖,使臉上不僅滿嘴是糖遠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家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包的包,吃的吃,都樂此不疲。在社區(qū)中,公司里的人一人一盒咸鴨蛋,每個人也都是喜笑顏開。湖畔旁,人山人海,場面熱鬧非凡。每個壯丁都搶著劃龍舟。只聽見湖中傳來一擂鼓吶喊聲,岸上的人們也都不停地喊著加油。湖水波動了起來,龍舟劃動了起來,人們熱鬧了起來?粗@每一處他留下腳印的地方,人們都不禁感到溫馨、快樂。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可能傳遞這些愛就是他的使命,也可能他是在替他的主人──屈原傳遞這份愛吧!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端午節(jié)的熱鬧和溫馨帶給了我們快樂,卻不知下一個端午是否還像這次一樣晴朗?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3
小時候,我常常住在外婆家。我喜歡拉著外婆那粗糙的手,走在小巷里,聽著鳥鳴與風聲。每年,我都很期待端午節(jié),因為在端午節(jié)這天,我不僅可以吃著甜甜糯糯的粽子,還可以同鄰居家的朋友一起互換紅繩。
除此之外,我最喜歡做的事,則是看著外婆包粽子。外婆在“正式開工”之前,總會去河邊摘些新鮮的蘆葦葉。我也常常跟過去,這可讓外婆太費心了,因為我有點兒調(diào)皮,她得去采摘又得時不時地看著我,生怕我一不小心掉到河里。
當我玩累了,玩夠了,便蹲在外婆旁邊,撥弄著蘆葦葉。每次,她都會被我弄得哭笑不得。為了讓我消停一會兒,她會拔下長長的蘆葦,抽出上方最嫩的葉子,取出中間的芯,幫我做成一個小哨子。我有了可以戲弄的對象,時間也便有了去處,直到外婆帶我回家。
終于盼到包粽子的時候了!我坐在小板凳上,兩手托著腮幫子,專心致志地盯著外婆的手,生怕漏過任何一個動作。
只見外婆將泡在水桶里的蘆葦葉挑出兩片,卷成了圓錐形,然后又取出一片,仔細將它包裹好,成三角形狀。一根棉線繞過粽子,穩(wěn)穩(wěn)地捆扎好。那熟練的動作往往一氣呵成、令我驚嘆,畢竟一年只有一個端午節(jié)嘛!
我那時還小,吃不了太多粽子,一個大粽子往往只能吃半個,心細的外婆每年都格外細心地包幾個小粽子,放上幾小塊腌制過的肉或一顆甜甜的蜜棗。每當我看到它們時,心中便十分得意,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可以吃到它們。而且,它們代表著外婆對我最獨特的專屬的愛。手巧的外婆還幫我將兩個小粽子捆扎到一起。我看著她手中嫻熟的動作,十分欣喜。真的沒想到,粽子吃在嘴里,也格外的香甜,格外的美味。
可是有一年,外婆生病了,她躺在病床上卻依然鎮(zhèn)定。端午節(jié)到了,她虛弱對我說:“佳佳,今年不能給你包粽子了,你和媽媽過得好嗎?”所幸,她熬過了這一劫,依舊健康。
風吹過,喚醒了沉醉在記憶中的我,唇齒間又涌現(xiàn)出粽子的清香,門廊又能聞到艾葉味。
歲月靜好,一切依舊!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4
“端午節(jié)艷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掛絲線,帶香包,娃娃樂得蹦蹦跳,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一聽到這首兒歌,我就想到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對了,你們知道屈原的故事嗎?
我來告訴你們,屈原是我國的一位愛國詩人,他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非常有才華,一直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經(jīng)常給楚王提出聯(lián)合齊國抗秦的建議,可國王并沒有采納。不久之后,楚國就被秦國滅了國。屈原聽到楚國滅亡后,感到痛苦萬分。懷著與國家共存亡的決心,在自己身上綁了一塊石頭,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人們?yōu)榱吮苊庾尳恤~群啃食屈原的尸體,就投糯米喂魚,即便這樣,屈原的尸體還是被汨羅江的魚吃掉了半個頭顱。后人為了紀念屈原,將五月初五這天稱為端午節(jié)。
這一天我不僅品嘗到美味的粽子,還感受到了祖國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jié)日。我們要像屈原一樣熱愛國家,為國家做貢獻,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5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入農(nóng)歷五月,家鄉(xiāng)便拉開了端午節(jié)的序幕。五月初五的早上,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除了做各式各樣的香包之外,還包品種繁多的粽子。
媽媽最會包粽子了。包的粽子有咸有甜,有葷有素,還有桂圓餡兒的、五香味兒的,等等。我對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素粽子情有獨鐘,里面不僅有大大的棗子,還有花生和芝麻。媽媽包的粽子總是大大的,糯米的濃香里裹著甜甜的棗子,那真叫一吃一個爽!咬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地嚼一嚼,真是越嚼越香!
說起端午節(jié),不得不說屈原。汨羅邊,屈原大夫的內(nèi)心充滿無奈。楚懷王昏庸無能,屈原眼睜睜看著國土被侵略,大好河山毀于一旦,他感到昔日的楚國不復存在,于是絕望地在汨羅邊輕輕一躍,就此殉國。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蕩舟河上,此后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擔心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身體,紛紛將米團投入水中,后來就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如賽龍舟、飲雄黃酒、吃煮雞蛋和在家門前菖蒲等,真是不勝枚舉,樂趣無窮。
年年都有端午節(jié),我對端午節(jié)的感受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都不同。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就要來到了,這個節(jié)日是我盼望已久的,因為在這天我可以吃粽子、系五彩線……
小時候常常聽太姥姥講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zhàn)國時楚國人,他非常忠誠于楚王,但屢遭排擠,被流放,最后投汩江而死。
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賽龍舟。百姓們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這樣一來,大家用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聽了太姥姥的故事,我常常猜想:是什么樣的人物才能贏得這么多人的敬佩和愛戴?從那時起,屈原這個英雄般的人物就走進了我的心底,我開始對端午節(jié)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
聽太姥姥說,在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里,人們有舉行劃龍舟比賽、吃粽子、系五彩線、掛蒿草,配戴香包習俗。端午節(jié)有這么多的習俗,真是太有趣了!真想親眼一見。
“媽媽,快來!你看,那就是賽龍舟!”“在哪?”同樣對端午癡迷的媽媽趕緊放下了手里的報紙,同我一起聚精會神地看電視上那精彩動人的畫面:
船是狹長、細窄的,船頭裝飾著龍頭,船尾裝扮著龍尾,再著上紅、黑、灰等鮮艷的顏色,龍舟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游龍一般在水上穿梭嬉戲。船上三五十個撓手齊心協(xié)力、動作一致,一時間,鼓聲陣陣,號角響亮,一時間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龍舟比賽真是熱鬧而激烈啊!
粽子是我最愛吃的了。粽子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
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因為在北方,每年吃的都是蜜棗粽,但今年不同了,媽媽和姥姥親手給我包了蛋黃肉粽、鮮肉粽和梅菜肉粽,實在是太好吃了,讓我吃個肚子溜圓。
端午節(jié)系五彩線、戴香包更是我的最愛。
太姥姥在世時,每逢過端午節(jié),她都會提前給我做好五彩線和香包。香包呈小葫蘆型,里面裝的香草,香包的面是用紅色提花的緞綢做成,非常漂亮。
端午節(jié)早上一起床,太姥姥就給我的胳膊和腳踝處系彩線,把香包帶在脖子上。太姥姥說,這樣可以防止蚊蟲咬,又可以避邪。
這個香包至今我還保留著。雖然,太姥姥已離開我很久了,但每當我看到那個精致的小香包時,她那慈祥和善的笑容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現(xiàn)在太姥姥不在了,做香包這個任務每年端午節(jié)就由姥姥來完成了。雖然,姥姥做的香包沒有太姥姥做的那么精巧別致,但我一樣喜歡。這是老人對孩子的真摯牽掛。
在國家已經(jīng)把端午節(jié)列為文化遺產(chǎn)進行保護了,同時這天也列入國家法定節(jié)日。
我非常喜歡這個節(jié)日,因為它帶給了我對美食的鑒賞和對古人的追億之情…...
【我眼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通用16篇)】相關文章:
我眼中的風景作文(通用篇)04-22
我眼中的大海作文通用15篇04-14
我眼中的夏天作文(通用15篇)05-18
我眼中的父親作文(通用10篇)04-25
我眼中的母親作文(通用15篇)04-07
我眼中的美景作文(通用28篇)04-11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通用15篇10-01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通用15篇)09-23
我眼中的魯迅作文(通用30篇)04-13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通用13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