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500字(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
一提家鄉(xiāng)的風俗,我的腦海里就會立馬浮現(xiàn)出一家人吃粽子的情景,而這正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特有的風俗。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投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撈尸,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就有了漁夫準備飯團、雞蛋等食物,丟入江中,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食咬屈原的尸體了。后來這些食物慢慢演變成了粽子,于是就有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jié),我和弟弟就盼望著包粽子、吃粽子。有一年端午節(jié),我和弟弟早早起了床,因為媽媽要教我和弟弟包粽子。
首先準備食材:不同顏色的棉線、粽葉、糯米和自己喜歡的餡兒,我喜歡肉餡兒的,所以我準備了肉;弟弟喜歡蜜棗的,爸爸和媽媽喜歡紅豆的。
然后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是把兩三片粽葉折成簸箕形狀,我很快會了,但是弟弟卻折騰了好一會兒,才學會;第二步是放入糯米和餡;第三步是沿著粽葉包裹起來,包成三角的形狀;第四步是用線裹起來,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線來區(qū)分。
把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里,大火煮開后,再用小火悶煮三、四個小時。出鍋時,一股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和弟弟饞得口水直流,仿佛想一口就把它們?nèi)砍缘。就連平時需要叫喚才知道吃飯的爸爸,今天也準時來吃飯了。一家人圍成一桌,十分開心,我和弟弟無法抵御這香味,一個接一個搶著吃。吃了一頓粽子,幾個星期都忘不了得味道,真是回味無窮!
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是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流傳至今。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2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jié)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jié)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節(jié)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jié)日:在初夏那個節(jié)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zhàn)火紛飛,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xiàn),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劃著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yōu)榱俗屗械聂~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fā)著清香的竹葉里,投到了江里……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倍『⒆觽儽銜痤^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我們九江過端午節(jié)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3
“百里不同于風,千里不同于俗”,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
今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說到端午節(jié),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綠色衣服、香甜肉餡的小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長又綠的竹葉,把它卷成一個三角形的“小碗”,把洗好的米飯放進去,再放幾片培根,最后用一條又厚又白的“被子”把培根蓋上,把竹葉折起來,用彩繩綁好,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做好了!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說:“小粽子,小粽子,你怎么看起來這么好看?我不想吃你。罪過是什么?我把你放進蒸籠煮三個小時再出來。好吧,這就是決定!蔽颐钅赣H:“快,打開監(jiān)獄的門,把小粽子扔進去,煮3個小時再放出來!”媽媽笑了,然后按照我的吩咐,把小粽子放進鍋里。時間一天天過去,3個小時后,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面而來。我趕緊拿起粽子,打開粽葉,咬了一口。竹葉的香味和米飯的粘稠感彌漫在我的嘴邊,我咬了一口。這一次,我吃了熏肉,這使我有很多回味。吃完粽子,我舔了舔手指,跑到媽媽身邊問:“媽媽,媽媽,粽子還在嗎?我完了“然后,”媽媽說,“桌子上有很多東西。”媽媽還沒吃完,我就沖到桌子邊開始吃
生活的每一點都體現(xiàn)著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4
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潑水節(jié)、中秋節(jié)團圓節(jié)、春節(jié)猜燈迷等。我的家鄉(xiāng)就有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jié)的來源:相傳在古時候,楚國國王不務正業(yè),整天沉迷在酒色。楚國大夫屈原多次勸阻后投入江中自盡了。人們?yōu)榱瞬蛔岕~蝦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包粽子丟下江河給魚蝦吃,所以就有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要向媽媽學習包粽子。第一步,媽媽拿來包粽子的葉子進行清洗,這葉子綠色的,橢圓形外表,像一把芭蕉扇一樣。第二步,洗干凈準備好的糯米,倒入鹽、醬油等配料攪拌。第三步,準備包粽子的餡,豬肉排骨、紅豆、綠豆、荷包豆等,第四步就可以開始包了,首先把米放葉子上,再放餡再蓋上一些米,用葉子卷起來,再慢慢纏上線打結(jié),就完成了。
包完粽子后,接下來就是把粽子放進鍋,再倒入很多水。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放這么多水呢?”媽媽說:“因為要把粽子全部給淹沒掉,這樣才可以把粽子給煮熟!蔽夷坎晦D(zhuǎn)睛的看著鍋,沒過多久,水就開始冒泡了。過了半個小時,媽媽把粽子翻了一遍,讓上面的粽子放到鍋最下面,媽媽說這樣就能保證每個粽子都能煮熟。再過十五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出爐了。
吃著美味的粽子,過著快東的節(jié)日。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5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并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tài)。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和棗子。煮熟后,剝開蘆葉,只見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fā)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采納。后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怎么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qū)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它所產(chǎn)生的奇特芳香,可驅(qū)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y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6
源于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一團一、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一團一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7
端午節(ji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人們?yōu)榱思o念愛國詩人屈原,就把粽子投入道河里不認讓魚吃到他的尸體,屈原投河自殺的那一天正好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所以,人們就把那一天叫做“端午節(jié)。”你知道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呢,且聽我娓娓道來吧!
我們的習俗分成四類,分別是賽龍舟、包粽子、搶鴨子、洗艾草澡。我先說賽龍舟,賽龍舟可比賽艇強多了,它油一個龍頭,一條尾巴,大大的尾巴上可坐十來個人。每當裁判吹響口哨,就像運動員聽到槍聲,特工聽見命令一般,一溜煙功夫地劃了過去。陸地上的人為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劃龍舟的人也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一個個用盡全力往終點劃。
然后說包粽子,先找大片竹葉。糯米密封四十分鐘左右,然后在糯米里放進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接著放進鍋里煮半小時,煮好后打開鍋蓋,嗯!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一看就很好吃。那時的你會迫不及待地想去吃,注意要先等它涼了才能吃,如果你想吃,不聽勸告,等著燙傷吧!
接著說搶鴨子,當裁判員吹響口哨,運動員紛紛劃到河中央,一手劃槳一手搶鴨,折騰了一番河里的鴨子通通跑到運動員的手里。
最后說艾草澡,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在洗,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端午節(jié)蟲子特別多,洗艾草澡是為了驅(qū)蟲,我們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呀!
端午節(jié)的習俗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呢?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我愛你!
四川省新津縣鄧雙學校三年級一班:楊樂添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8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家鄉(xiāng)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jié)。雖然端午節(jié)是
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jié)日。每到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
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jié),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guī)淼某圆煌甑聂兆樱?/p>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9
“五一”勞動節(jié)一過,就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說說端午節(jié)吧。
端午節(ji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重五節(jié),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相聯(lián)系。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腳踝上,成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jié)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中國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四萬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這位愛國詩人屈原到底有著怎樣的英雄事跡,才讓人們對他如此敬愛?
我又不由得想起了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每當?shù)搅硕宋缒且惶欤棠炭傄崆皩~草煮的水準備好,給全家人洗臉。這時候,奶奶總要在一旁一遍遍地小聲祝福著:“保佑啊,全家沒病沒災啊……”現(xiàn)在,我們離開老家已經(jīng)好多年了,只有再放寒暑假的時候才會回去了一趟。很少會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回老家去,更不會再用艾葉草煮的水洗臉。但奶奶的祝?倳谀且惶祉懫稹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0
據(jù)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我最喜歡吃臘肉陷的粽子,因為今天我去李老師辦公室得到了一個臘肉粽子,李老師說:“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但是這是我第一次做,嘗一下。”我見李老師給了我一個,我沒有拒絕。到了教室里,我把粽子外面一根繩子給剪了。粽子的外圍是由兩三片葉子疊起來包的,我將葉子慢慢地撕下來,在撕得過程中,葉子與糯米黏在一起,看出了它們的親密無間。液體流了出來,可見也許是用水煮過的。粽子像一個頑皮的小精靈,好像跟我過意不去,每當我撕開時,葉子和糯米會黏在一起。我嚼入口中時,便發(fā)現(xiàn)小片葉子在嘴巴里徘徊!我怎么會中了這個無比頑皮的圈套呢!是它在作怪,還是我很笨了呢?吃完之后,嘴巴里還殘留著粽子的香味,我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偷偷地回味著這粽子的美味。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11
端午節(jié)那天中午,我們剛吃完粽子,爸爸就領著我去澄?促慅堉。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端午節(jié)是有哪些傳統(tǒng)習俗?
爸爸笑瞇瞇地告訴我:"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很為國家著想,苦勸楚王要治理好國家和與鄰國相好,但楚王不聽,他十分憂憤投江自盡。楚國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清正的大夫,于是用竹葉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尸身。漸漸地,吃粽子就演變成了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聽完爸爸的一席話,我茅塞頓開。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通往江岸的條條道路,人們潮水般地涌向江邊。這時,時針指向二點正,"蹦"一聲槍響,十八條龍船從上游魚貫而下。頓時,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加油,加油……"競賽到了緊要關(guān)頭,人群中爆發(fā)出一陣陣:"黃隊加油,黃隊加油……"的吶喊聲。原來是黃隊有點落后了,它的啦啦隊在為它鼓氣。黃隊的鼓點更緊了,哨聲更急了,黃船迎著浪花拼命地向前沖。最后,黃船得了冠軍。
船隊的團結(jié)奮斗精神鼓舞了廣大觀眾,岸邊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哇,賽龍舟真刺激,這又是端午節(jié)的另一個傳統(tǒng)習俗。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開心又有收獲。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500字(通用11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