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鶴冠猴: 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殺雞駭猴: 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
殺雞哧猴: 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同“殺雞駭猴”。
殺雞儆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宰雞教猴: 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余。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
土龍沐猴: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弄鬼掉猴: 比喻調(diào)皮搗蛋。
獼猴騎土牛: 比喻職位提升很慢。
沐猴衣冠: 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quán)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殺雞嚇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沐猴而冠: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quán)位的人。
尖嘴猴腮: 腮:面頰。尖嘴巴,瘦面頰。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猴頭猴腦: 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
猴年馬月: 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來的歲月。
朝三暮四
此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茅,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
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狙(jQ),古書上指一種猴子;狙公即養(yǎng)猴子的人。賦茅,即給予栗子。原意指只變名目或形式而不改變實質(zhì)或內(nèi)容以欺人,后多形容人的語言、行動反復無常。然而無論取義如何變化,猴子在成語中的愚蠢地位是難以動搖
教猱升木
此成語出自《詩經(jīng)?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猱(nd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子,性善登木,不用教而能。后人即以此成語比喻引導壞人去做壞事,猴子在這里仍然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心猿意馬
此成語出自佛典,比喻人的心思流蕩散亂,如同猿馬之難以控制。猿猴喜動,馬善奔
馳,以二獸為喻體,真是神來之筆。
猿鶴蟲沙
此成語出自《藝文類聚》卷九十引晉?葛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后人即用以比喻陣亡的將士或死于戰(zhàn)亂的人民。作為喻體,猿猴也并非全用其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