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伊人 蒹葭:初生的蘆葦;伊人:那個人。指一心尋求思戀而不曾會面的人。
出處:《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蘆葦;思:思念,懷念。指戀人的思念之情。
出處:《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出處:五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二》詞:“井底點(diǎn)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離情別緒 分離前后惜別、相思的愁苦情緒。
出處:宋·歐陽修《梁州令》:“離情別恨多少,條條結(jié)向垂楊縷。”
戀戀不舍 戀戀:愛慕,留戀。原形容極其愛慕,不能丟開,F(xiàn)多形容非常留戀,舍不得離開。
出處:《史記·范睢傳》:“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間,故釋公。”宋·王明清《揮塵后錄》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劇談,戀戀不能舍。”
戀戀難舍 原形容極其愛慕,不能丟開,F(xiàn)多形容非常留戀,舍不得離開。同“戀戀不舍”。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五回:“子牙戀戀難舍,有兩極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機(jī)會難逢,時不可失;況天數(shù)已定,自難逃躲。你雖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日。’”
眠思夢想 睡夢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出處:《醒世悟言·李玉英獄中訟冤》:“且說那禁子貪愛玉英容貌,眠思夢想,要去奸他。”
暮想朝思 形容時時刻刻都在想念。
念念不忘 念念:時刻思念著。形容牢記于心,時刻不忘。
出處:《朱子全書·論語》:“言其于忠信篤敬,念念不忘。”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出處:《詩·秦風(fēng)·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拳拳在念 拳拳:懇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牽掛著。
出處: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一折:“老夫自登仕路以來,與兄弟張鎬,數(shù)載不能相會,未知進(jìn)取功名也流落四方,老夫常切切之心,拳拳在念。”
入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出處:五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二》詞:“井底點(diǎn)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眼穿腸斷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出處:宋·柳永《安公子》詞:“當(dāng)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dú)自個,卻眼穿腸斷。”
一見傾心 傾心:愛慕。初次見面就十分愛幕。
出處:《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與將軍風(fēng)殊類別,一見傾心,親如宗戚。”
一日三秋 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出處:《詩經(jīng)·王風(fēng)·采蓮》:“彼采葛兮,一是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一日三歲 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出處:《詩·王風(fēng)·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一日三月 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出處:《詩·王風(fēng)·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意惹情牽 惹:引起。牽:牽掛。引起情感上的纏綿牽掛。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yuǎn),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出處: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云樹之思 比喻朋友闊別后的相思之情。
出處: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晝思夜想 晝:白天。日月想念。形容思念極深。
朝思暮想 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經(jīng)常想著某一件事。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說沈洪自從中秋夜見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廢寢忘餐。”
紅豆相思 紅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愛情。比喻男女相思。
出處: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回文織錦 比喻有關(guān)相思的絕妙詩文。
出處: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zhuǎn)循環(huán)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魂馳夢想 形容思念萬分。
魂勞夢斷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魂牽夢縈 形容萬分思念。
出處:宋·劉過《醉太平》詞:“思君憶君,魂牽夢縈,翠銷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