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jīng)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學習經(jīng)驗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學習經(jīng)驗總結1
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以下北京新東方學習分別從預習、上課、作業(yè)、復習、課外學習、實驗課等七個方面,談一下學習方法的常規(guī)問題。
一、預習。
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資料,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準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資料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fā)現(xiàn)與新課相聯(lián)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個性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資料、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過程中著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閱的舊知識等。
二、上課。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考生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fā)展?jié)摿Φ臎Q定性一環(huán)。上課要做到:
1、課前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資料。
2、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上課,期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用心的學習狀態(tài),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不懂的問題要先記下來,之后往下聽,課后再去鉆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個性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要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
三、作業(yè)。
作業(yè)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透過作業(yè)不僅僅能夠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構成技能技巧,從而發(fā)展自己的智力,培養(yǎng)自己的潛力。
1、先看書后作業(yè),看書和作業(yè)相結合。
2、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和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tài)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yǎng)成“言必有據(jù)”的習慣。
4、作業(yè)要獨立完成。對于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認真改正。
5、作業(yè)要規(guī)范。切忌涂改過多。書寫工整,步驟簡明有條理。
6、定期將作業(yè)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復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四、復習。
復習的主要任務是到達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
1、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并且要同時復習頭一天學習和復習過的資料,使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
2、單元復習。在課程進行完一個單元以后,要把全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全面復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
3、期中復習。期中考試前,要把上半學期學過的資料進行系統(tǒng)復習。個性應著重弄清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4、期末復習。復習時力求到達“透徹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5、假期復習。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業(yè)外,要把以前所學過的資料進行全面復習,重點復習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五、考試。
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透過考試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jīng)驗教訓,改善學習方法。
1、要正確對待考試?嫉煤,能夠促進自己進一步努力學習,考得不好,也能夠促使自己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
2、做好考試前的`準備工作。對各科功課進行系統(tǒng)認真的復習,這是考出好成績的基礎。
3、答卷時應注意認真審題,仔細檢查,答題先從簡單的開始,卷面要整潔,書寫要工整,答題步驟要完整。
4、重視考后分析。拿到老師批閱的試卷后,要對試題進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5、各科試卷要分類保存,以便復習時參考。
六、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整體。課外學習應注意:
1、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狀況,有目的地選取學習資料,原則是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彌補自己的學習弱點。
2、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取一些有關學科的課外讀物學習。
3、課外閱讀必須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切忌好高騖遠、貪多求全。
七、實驗課。
實驗課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手段,實驗的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有效地擴大知識領域,培養(yǎng)觀察潛力、決定潛力、形象思維潛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養(yǎng)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實驗課要做到:
1、實驗前做好準備,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法、步驟等。
2、注意熟悉實驗用儀器設備的名稱、功能和操作方法。
3、實驗要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認真測定數(shù)據(jù),做好記錄。
4、實驗完成后,要認真且實事求是地寫好實驗報告。
學生學習經(jīng)驗總結2
一、課前預習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資料,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資料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資料標出來,將瀏覽后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潛力、有條件的還能夠自己做出預習筆記。透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能夠對自己已經(jīng)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能夠進一步加深理解。對于自己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資料,必須要當堂弄清楚。對于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如果老師講到了,則要聽懂,如果老師沒有講到,必須要向老師問清楚。
二、課堂聽講
很多優(yōu)秀學生的經(jīng)驗都說明了一個共同點,即學生的主要功夫應下在課堂上。學習過程,實際上是解決一種矛盾,即已知與未知的矛盾,透過學習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現(xiàn),我們再來完成這個轉化過程。而由未知轉化為已知的過程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因此就應是很順利的。有很多學生就是課上認真聽講,在45分鐘的時間里完成學習任務。但是,總有些人,課堂上不認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白白浪費掉45分鐘,反而在課下再花時間去完成轉化,此時已沒有老師的指導,只有課本上的資料,顯然是不會有好效果的。如此花雙倍或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就是常說的事倍功半。只要我們把主要功夫下在課上,那么,課下的負擔也就會減輕,而且學習效果也會提高,時間上也會更加充裕,這就是常說的事半功倍。所以,聽講這一步驟是極為關鍵的,那么,聽講時聽什么怎樣聽呢
1、聽什么
有相當多的同學課堂上認真聽講,用心思維,筆記也記得相當不錯。但是,一節(jié)課下來,問問他們都掌握了什么資料,都說不清楚。而有的同學想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住,這愿望是好的,但很難實現(xiàn)。那么,一節(jié)課45分鐘怎樣才能提高效率,收到好的聽課效果呢這就需要明確課上要聽什么。根據(jù)多數(shù)人的經(jīng)驗,課堂上要做到“三聽”,即聽思路、聽聯(lián)系、聽重點和難點。
首先是聽思路。老師講每節(jié)課都有必須的思路,因此,聽課時要注意聽老師是怎樣引出新課題的,又是怎樣把新課題展開的,怎樣講解的,怎樣歸納小結的。如果上新課前能夠切實進行好預習,則能夠把自己預習的狀況與老師講課的資料進行比較,這在預習一項里已談到了。這樣,就能夠在聽課時,明確老師的思路,這思路也就是我們掌握知識的思路。
第二是聽聯(lián)系。老師講課時,必須會聯(lián)系許多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使學過的舊知識成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lián)系,不但能夠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對于學習新知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老師講課時,也必須會遺留下一些問題,或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是以后在講課中要解決的,上課時注意聽這些問題是如何提出的,為以帶著問題聽課奠定基礎。這也是一種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造成了我們心理上的一種不平衡,即已有知識與未知的知識之間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會促使我們去恢復平衡,因而會產生一種求知的欲望,透過對未知知識的探求,使未知變?yōu)橐阎,以到達新的平衡。因此,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lián)系,能夠發(fā)揮出我們內在的學習潛力。
第三是聽重點、難點。每一節(jié)課都有每節(jié)課的重點資料,有的課還有一些難點資料。對于重點知識,老師會反復強調,會不斷地從不同的角度去講解,會圍繞重點提出一些問題,以便讓同學們理解和掌握。有時老師會明確指出哪些資料是重點,是務必掌握的。一般狀況下,在每節(jié)課快要結束時,老師都會對本節(jié)課的講課資料加以歸納總結,而歸納總結的資料恰恰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對于上述幾種狀況,都需要在聽講時加以注意,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住,但重點資料是務必記住的。有時重點知識就是難點。對于難點知識,老師一般也會想各種辦法講清,做為學生則要在課上把難點聽明白,使難轉化為不難,如果課上沒聽明白,課下也要找到老師問明白,不然有些難點也會成為我們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個性對那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知識更要弄個一清二楚。
2、怎樣聽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預習步驟要認真落實,使聽講能有的放矢。
第二,聽講時要開動思維機器,透過聽、看、寫等方面,隨著老師講課要多思考,個性是圍繞上面提到的“三聽”來思考問題,在頭腦中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考的問題,如果老師在講課中已經(jīng)講到了,說明問題基本解決了,如果老師在講課中沒有講到,則就應向老師提出。
第三,多提問題。無論是課上想到的問題,還是課下遇到的問題,都應及時向老師提出,要有“刨根問底”的勁頭兒。課上沒時間問,就課下問,最終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
第四,認真記好筆記。老師在黑板上寫的課堂筆記,就應說是課本知識資料的'高度濃縮,是重點所在,是精華所在,也能夠認為是知識資料的綱要,所以要認真記好筆記。此外,老師寫的筆記不可能包括許多具體的資料,這就需要在記筆記時,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多記一些資料。如老師講課時舉的一些實例,畫的一些簡圖,提的一些問題等等,都就應記下來。記好筆記不但促進我們思維活動的用心開展,而且為我們復習帶給了提綱和資料。
三、復習和作業(yè)
每節(jié)課上,一般老師都要留必須量的作業(yè),這些作業(yè)的資料多是講課的重點資料,是就應認真對待的。作業(yè)的過程就是復習鞏固聽學知識的過程,但是,很多同學把作業(yè)僅僅當成是一種任務,甚至當成是個負擔。因此,急急忙忙趕完作業(yè),就認為當天的任務完成了,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學習的幫忙是微小的。無論課上老師是否留有作業(yè),課下都就應先進行復習,及時將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復習一遍,這能夠加強記憶,克服遺忘。心理學家對遺忘和記憶都進行過實驗和研究,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實驗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遺忘曲線”證明了遺忘發(fā)展的一條規(guī)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說,剛剛學習完知識后,遺忘很快就開始,而且一開始遺忘得較多,過一段時間間隔之后,遺忘的發(fā)展越來越慢,遺忘得也就慢了。根據(jù)這一遺忘規(guī)律,我們就應進行及時的復習,不要等到遺忘得差不多時,再進行復習,那樣,學習效果是不會好的。由于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所以我們復習得越及時越好。
每一天的復習必須要避免機械的重復,而應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知識的聯(lián)系和老師講課的思路,將老師講課資料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語言表述一番。
透過復習,加強了記憶,然后再來做作業(yè),能夠大大提高作業(yè)的效率,作業(yè)的困難、疑問、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透過作業(yè)又可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總結
總結是指在學習完某一章知識,對此章知識進行整理、重組,總結出該章知識的聯(lián)系、知識的系統(tǒng)或知識的結構,以便我們能從知識的整體上把握知識,從而加深理解知識和靈活掌握知識。總結的方法一般可用構建知識網(wǎng)絡的方法和綱要法。
透過總結,不但能夠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而且能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使知識連貫起來、綜合起來,使知識建立起各種聯(lián)系。這樣,就使我們能在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上來對待知識,就好像我們站在山頂上來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樣,不但能看清所有景點,而且能看清各景點間的關系。由于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上來看待知識,我們也就有了駕馭知識的潛力,就是說我們能靈活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了。
上述的預習、聽講、復習和作業(yè)、總結等步驟的學習常規(guī),要在實踐中構成習慣,開始時可能會感到有必須的難度,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見到成效,一但構成學習習慣,就會嘗到甜頭。正如:沒有好習慣,成功不容易;有了好習慣,失敗不容易。
掌握了以上學習方法,就完成了從苦學到好學,再到會學的學習三步驟。
【學生學習經(jīng)驗總結】相關文章:
學生學習經(jīng)驗總結范文12-27
大學生學習經(jīng)驗總結06-12
學習經(jīng)驗總結01-22
英語學習經(jīng)驗總結01-16
英語學習經(jīng)驗總結10-22
家長學習經(jīng)驗總結10-23
高一學生學習方法經(jīng)驗總結09-26
初中學習經(jīng)驗總結01-06
高中學習經(jīng)驗總結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