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1
語文課是思想性、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基礎工具課。它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又要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馬蒂有這樣一句話: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yè)。經常有人在“虛榮”與“光榮”面前選擇了前者且沾沾自喜,這是無益于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的。要改變這種不良傾向,必須奠定堅實的愛國思想基礎,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更加重要。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呢?我僅就《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愿與各位教師共同探討。
一、抓好語言文字,通過正反比較培養(yǎng)愛國之情
小學語文中的愛國主義典型人物形象、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和愛國主義具體事例,都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的。因此,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必須抓好語言文字的教學。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的字、詞、句、段來領會中心思想,從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例如,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因為,小女孩是‘凍死”的,所以,課文中多處寫到了“冷”。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帶有“冷’,字的詞語,然后,啟發(fā)學生用關鍵字“冷”字組詞造句,并說出賣火柴的小女孩所處的環(huán)境。學生從自然界的寒冷,認識到更寒冷的是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才會被凍死。這樣促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進一步認識到剝削制度的罪惡本質,并與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相比較,從而增強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利用電教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錄音、錄像、投影、幻燈等電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景,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這樣既能加強語文思想教育的滲透性,又增加了課文的感染力。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不少學生認為只不過是個故事而已,很難產生真情,領會其中道理。為了讓學生體情悟“道”,教學中出示投影片,給學生展現(xiàn)出如下情景: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里叫賣火柴。大年夜,小女孩坐在墻角,面帶微笑-消死了。對面櫥窗里的烤鵝、鮮花……接著,啟發(fā)學生回憶自己過大年夜的情景,并與之相比較。從而激起學生由“鳴不平”轉向極大的憤怒,至此,該課的思想教育目的水到渠成。
三、利用語文學科的內容開展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學習了安徒生的這篇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我組織學生召開了主題中隊會,《我同賣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對學生進行兩種社會制度對比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生活在社會主義祖國是無比快樂和幸福的。同學們同情賣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懂得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使其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愛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隊會上,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立志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這樣可以說,已經把這課的思想教育推到了頂峰。
因此,面對改革開放中成長的下一代,在已經跨上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語文教師更應該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首位,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2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
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三點體會德育滲透的內容很廣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
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內容,按照課文的實際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宜的施教方法。比如小學語文第九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
針對課文特點,設計滲透方法。
1、“設身處地”的方法。通過采用心理換位的`方式,使學生在心理上改變角色,這樣可使其與作者、主人公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容易把對文章中的
2、“身臨其境”的方法。通過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動過程,把抽象文字符號描述的事物還原,形成相應的新形象,可以增強學生置身其中的感覺,激發(fā)他們潛在的情感。如《將心比心》、《尊嚴》、《風箏>等文章可用這種方法。這些課文都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饵S果樹瀑布》,《富饒的南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中描寫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景物,已經融進了作者贊美之情,不再是純客觀的景物,而是一種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課文中美的內容、美的語言、美的畫面、美的情感,對學生無疑是一種熏陶感染,會情不自禁的贊嘆祖國之美。如《黃果樹瀑布》是作者李有貴被黃果樹瀑布壯麗的景色深深陶醉而寫下的一
3、“直觀演示”的方法。有一些課文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收、理解,這就需要準備充足的掛圖、教具,使教材內容變?yōu)橹庇^的東西,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加強印象。只有學懂課文,德育滲透才有效果。如《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啟示》等文章,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可用這一方法。
4、“課外活動”的方法,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組織興趣小組,開展演講、板報、設計制作、課外勞動、調查報告、知識競賽等活動,建立校內與校外、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活動過程中去學習、理解,激勵學生學習動機、情感,能夠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促進學生品德的發(fā)展。
在語文課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應針對學生真實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開辟各種渠道,積極進行德育滲透,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到課外活動中,也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使學生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有幸參加了網(wǎng)絡研修,感悟許多。在學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應該成為一個人的一生目標。人應該是活到老學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币氤蔀橐幻细竦慕處煟鸵Φ靥岣咦陨硭刭|,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總以為做一個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只要上好課,教好學生就可以了,F(xiàn)在我才明白,沒有深厚的積淀,沒有長期的浸淫,何來“腹有詩書氣自華”,何來縱橫捭闔,駕輕就熟。網(wǎng)絡學習讓我和同行們走到了一起,在這個舞臺上我們盡情的汲取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聆聽著專家、教授們精辟的講解;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相互交流,收獲著知識,收獲著喜悅,收獲著友誼。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名師一步步引領,促我不斷成長。
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有艱辛,也有喜悅和欣慰。一路走下來,從開始的激動、不知所措到現(xiàn)在教學中問題的豁然開朗;從初上網(wǎng)時的應付學習到現(xiàn)在迫不及待地領略專家、各位老師授課、指導的風采……這一切讓我的收獲變得燦爛無比。在遠程培訓中,網(wǎng)絡研修讓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遠程學習的形式多樣,在與專家、同仁互動式的交流中,讓我得到了啟發(fā),每一專題中的各個觀點及案例,讓我們解決了在教學過程遇到的一些疑問和困惑,那些讓我在教學中感到束手無策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鑒和啟迪,讓我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去。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4
一、備課要“新”
在這近幾年的教學中,我深刻感受到做練習時不要一題接著一題地指導學生去做,這樣會讓學生缺乏對習題的認識,即使題目做對了也不能完全掌握,更談不上舉一反三。因此,新課改下的語文練習課應推陳出新,提倡有新意、有創(chuàng)意的備課,認真研讀教材,做到以人為本。
二、訓練要“活”
練習不能走簡單化的路子。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訓練內容活起來,讓訓練方法多起來。
1、活用教材資源
在練習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教材資源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新,在多樣化的訓練中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提高練習效率。例如,教學園地5的“讀讀背背”時,在學生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我巧妙利用成語和名言這兩項看似沒有關聯(lián)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說寫訓練。學生興致很高,思維的火花瞬間被點燃:“我敬佩萬分地對魯迅先生說:‘您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真是一位難得的天才呀!’魯迅先生文質彬彬地回答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這樣的整合訓練,學生不僅提高了語言技能,還感受到了文雅的人文氣息。
2、巧用生活素材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練習課上,教師如能聯(lián)系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閱歷、情感體驗來完成練習,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這一單元課文時,課前我布置學生開展“處處留心學語文,細心觀察有發(fā)現(xiàn)”的活動,課上我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簡單匯報,與學生共享他們在生活中觀察得到的小發(fā)現(xiàn)。這樣,不僅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了他們的語言技能,還培養(yǎng)了他們留心觀察的學習習慣。
3、創(chuàng)編趣味習題
練習課上,單一重復的習題訓練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師可嘗試創(chuàng)編一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趣味習題。如我在教學中常根據(jù)習題的結構特征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創(chuàng)編“智力大沖浪”、“芝麻開門”、“挑戰(zhàn)極限”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的習題。同時,我還鼓勵學生根據(jù)相關的知識點,自主創(chuàng)編習題,再集體挑選出富有創(chuàng)意和價值的習題讓學生操練。事實證明,靈活多樣的練習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練習的欲望,提高練習的效率。
三、評價要“實”
1、多元互動式評價
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練習課的教學評價也要求師生共同參與,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評價能力。例如,學生完成一道練習題后,教師可暫不進行評價,而是先請這位學生說說本次練習題的類型和自己在做題過程中的一些想法,然后請其他同學交流意見,最后教師再作出評價。這樣不僅便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狀況及時調整教學進程,而且也可促進學生評價能力的發(fā)展。對于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賞識”和“挑刺”相結合。
2、目標導向式評價
與新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相對應,練習課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1)知識與技能方面,主要指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
。2)過程與方法方面,包括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的評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教師要善于把握評價時機,從學生的表現(xiàn)和語言中挖掘出評價因素,予以具體的導向性評價,幫助學生認識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3、縱向對比式評價
教師要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實施縱向對比式評價。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善于從不同階段的回顧對比,有交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5
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教研活動可以通過錄像進行。前幾天,我觀看了青山鎮(zhèn)八河中心小學六年級語文《寫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學錄像,王蕾蕾老師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導入自然流暢。王老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讓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課題。整個過程王老師是圍繞著巴金爺爺為什么給家鄉(xiāng)的孩子寫信來貫穿,從而引導學生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品德。整堂課王老師的教態(tài)自然、語言流暢,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其次,課堂組織能力好。整堂課王老師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思路都能跟著老師走完整堂課,師生互動很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紀律性強。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學的思路上,王老師讓學生通過巴金爺爺寫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信中體會到巴金爺爺對家鄉(xiāng)孩子的關心和熱愛,抒發(fā)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語文課程的魅力所在,特別對于我這個剛踏入語文門檻的曾經的數(shù)學老師來說。剛接觸這門課程,腦子里還有太多未知數(shù),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實踐,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