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學生》教學建議及課文解析 備課資料(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發(fā)布時間:2017-9-4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我是小學生》教學資源
1. 問好歌。
小學生,有禮貌,見到老師敬個禮,見到同學問聲好,快快樂樂上學校。
2. 發(fā)言歌。
要發(fā)言,先舉手。人站正,聲音響。吐字清,大家明。
3. 上課歌。
丁零零,上課了,快進教室來坐好,書本文具放整齊,等待老師來上課。老師說話認真聽,提出問題聲音響,大家夸我做得好。
-------------------------------
《我是小學生》教學建議
本課以“我是小學生”為主題,《上學歌》簡潔歡快,貼近生活。建議教學時,采用多種形式聽讀、跟讀,讓學生感受兒歌的韻律,體會上學后的變化。
1. 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受上學的喜悅。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說說同學們是怎樣的,感受同學間的友情與共同學習的快樂。還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說說第一天上學自己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樣,感受成為小學生的喜悅?梢皂槃輲ёx“我是小學生”。
多種形式朗讀兒歌。教師可以通過范讀、帶讀,讓學生聽讀、跟讀,從而學會聽讀此首兒歌。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播放《上學歌》,讓學生在邊聽邊唱中感受兒歌的韻律,感受上學的樂趣。
2. 認識老師同學,了解學校生活。
認識老師和同班同學。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班級的總人數(shù)及男、女生人數(shù),呈現(xiàn)課程表,介紹各學科任課老師。接著以同桌、四人小組等形式,組織學生相互認識,然后可以請學生上臺,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我是×× 學校一年級的小學生!薄拔医小痢,我特別喜歡什么或者有什么特長。”
參觀校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校園,參觀閱覽室、圖書室、科學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電腦室、心理輔導室等專用教室;認識與他們在校生活密切相關的地方,如廁所、傳達室、食堂、衛(wèi)生室。一邊參觀一邊認認標識牌,熟悉校園。
教師還可啟發(fā)學生說說讀小學和讀幼兒園有什么不同、對新學校有什么印象、認識了哪些新同學等。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喜歡的地方,引導學生關注變化,接受環(huán)境改變,激發(fā)學生熱愛學校、向往學習生活的感情,從而順利實現(xiàn)角色轉變。
3. 了解小學生的基本要求。
兒歌中“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是小學生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可借助兒歌,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哪些時候不能遲到,什么樣的行為是愛學習、愛勞動的行為。
開學第一周,各學科都有入學教育的內容,教師要重視學科特點,在觀察圖畫、讀兒歌的基礎上,凸顯語文學科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我介紹時能說清楚一兩句話,做到聲音響亮,吐字清晰,態(tài)度自然。
-------------------------
《我是小學生》教學目標
1. 觀察圖畫,聽讀兒歌,初步感受成為小學生的喜悅。
2. 認識同桌、周圍同學及老師,熟悉教室,參觀校園,感受同學的友愛、教師的親切、校園的美麗。
3. 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學生的角色認同感。
【重點】認識同學和老師;參觀校園,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為小學生的喜悅。
【難點】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
-----------------------
《我是小學生》課文解析
本課呈現(xiàn)了一首流行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兒童歌曲《上學歌》,它曾伴隨一代又一代的小學生走過童年時代。歌詞通俗易懂,曲調簡潔歡快,凸顯“我是小學生”這個主題。圖畫中紅紅的太陽掛在天空中,小鳥在歡快地飛翔,同學們背著新書包三兩成群,有說有笑地走在上學的路上,表達了小學生快樂上學的情緒與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畫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學生”,鮮明的角色定位,讓學生知道快樂的小學生活開始了。
“我是小學生”既點明小學階段快樂的學習旅程的開始,又借助兒歌提示做一名小學生“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等一些基本要求。通過圖片觀察、兒歌聽讀,學生可以初步感受同學間的純真友情,激發(fā)成為一名小學生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