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案
發(fā)布時間:2017-2-17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課題:《松鼠》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松鼠》
指導思想:
采用“六環(huán)五步瓢飲式”教學模式,以專項訓練為突破口,讓學生在掌握文本寫作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地習作訓練。
設計理念:
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和對作文的興趣為宗旨,本文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對課文不作瑣細的分析。教學中突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動物的說明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運用了先總后分的方法來描寫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采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突出了本單元的主題“可愛的小生靈”,是學生習作的好范文。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剛接觸作文,興趣較濃,但不知從何下筆。而本課是一篇習作的好范文,生活中我們接觸的小動物很多,學生很熟悉,對它們的外形,生活習性有一定的了解。我們教學時可以借助這些有利資源,讓學生用心去觀察身邊喜歡的小動物,用語言將所觀察到的表達出來,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習作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方法與途徑: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學習先總后分的描寫動 物的方法。
情感與評價:
激發(fā)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fā)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難點:
學習先總后分的描寫動物的方法。
教學資源:
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課時分配:
2課時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提問:
(1)、課文時從哪幾方面來介紹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
(2)、通過學習你認為松鼠是一只怎樣的小動物?(可愛、機靈。,小巧玲瓏),文中是怎樣描寫的?找出來讀一讀。
二、學習先總后分的描寫動物的方法。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描寫松鼠外形的句子。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
(2)、指名說一說。
(3)、思考: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描寫的?用“--”畫出來。
(4)、說一說它與后面幾句是什么關系?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先總后分的關系。
2、學習仿寫。
(1)、同學們你最喜歡什么動物,你能用一句話說說它的特點嗎?(2)、學生練習用一句話描述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3)、大家說的真好,同學們你能仿照課文,用先總后分的方法寫寫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嗎?試著做一做。
(4)、學生練習仿寫,師巡視指導。
3、展示作品:
(1)、指名讀自己的作品,及時給予鼓勵。
(預設:找?guī)讉不同的作品讓學生進行對比)
(2)、對比學生作品,交流改進措施。
(3)、班內(nèi)交流、總結:
用比喻、擬人等修辭來修改、潤色作品,可以使我們的習作更生動。用先總后分的方法還可以描寫動物的其他特征如:吃食、住、活動等生活習性。
4、修改提高:
學生修改、潤色、完善自己的作品。
5、展示、評優(yōu):
(1)、組內(nèi)互讀、互評習作,評一個好作品。
(2)、班內(nèi)展讀,評出優(yōu)秀作品,給予表揚。
6、小結:
師:大家今天表現(xiàn)真棒,老師都忍不住想看看這些可愛的小生靈了。
三、總結收獲:
同學們,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呢?
師小結:
是啊,只有認真地觀察,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同學們,用你那雙明亮的眼睛用心地留意周圍的事物,你會發(fā)現(xiàn)更多更美好的東西,趕快記錄下來吧!
板書設計:
松 鼠
外 形: 小巧玲瓏
先
行 總
生活習性: 住 后
吃 分
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nèi)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根據(jù)“六環(huán)五步瓢飲式”教學模式,教學中我把讓學生學習“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自己喜歡的動物”作為專項訓練。課標中指出:在口語交際中,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文明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相互交流。而我們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在這一課中,適時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文本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先試著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特點,然后結合自己課前的觀察,利用先總后分的方法具體描述小動物的外形及生活習性。教學中我還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對比討論中發(fā)現(xiàn)異同,總結改進方法,在小組交流與合作中,互評互改,互相學習,潤色,修改,再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積極,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意識,也促使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作習慣。
經(jīng)過自改-組內(nèi)互讀-互改-互評-班內(nèi)評優(yōu)等活動,學生的作文逐漸地充實,豐滿。筆下的小生靈活潑可愛,惹人憐愛。整個教學過程活兒不亂,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令人欣慰。
其實我們的學生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我想在教學中,只要教師給以適當?shù)囊龑В欢ǖ膯l(fā),學生的思維就會激發(fā)起來,綻放出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讓人驚喜。在修改,再提高這一部分中,學生大膽地運用了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并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流暢的表達,我想長此以往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日漸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