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7-2-24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避暑、楷書、造化、頑劣、明明朗朗、喜不自勝、天造地設、伸頭縮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經(jīng)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jīng)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fā)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2、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xiàn)代語言有區(qū)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guān)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nèi)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薄⒍嗝襟w課件及小說《西游記》。
2、學生準備: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并做出注釋,標注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
2、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
二、明示目標
同學們,這個嫉惡如仇、英勇無畏、而又極具反抗意識的孫悟空從哪兒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美猴王》。
二、初始通讀
1、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jīng)初步讀了課文,你覺得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何不同?(語言上不同,難讀,不好懂)
2、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再次學習課文。老師相信這點困難一定難不倒你們,你們一定能做得很好。
出示自學要求: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找出自己讀不懂得詞語、句子,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
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3、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糾正錯誤讀音,然后組內(nèi)交流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并由組長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整理出來。我們要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得最認真,學習的效果最好。
4、檢查:
課件出示生詞,認讀: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鐫刻 ……
交流詞語的理解。
大造化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5、理清課文的順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尋找方法,幫助自己理順思路,盡可能詳細的復述課文。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總結(jié)方法:
全文內(nèi)容以石猴為中心理思路:出世--生活--探險--稱王
6、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呢?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可簡單寫上自己的批注。
四、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指名讀你喜歡的段落,說一說理由。
二、品味精讀
(一)美猴王顯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處?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結(jié)合文中語句品評。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真地秀,日精月華,化而為猴,卻五官具備,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為美猴王神奇的本領做鋪墊。
(2)美在行動活潑--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猿鶴為伴,麋鹿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風光很美,石猴的行動活潑自在!
(3) 美在行動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進跳出,動作敏捷,膽量超群!
(4)美在語言形象--“我進去!我進去!”“大造化!大造化!”“沒水,沒水”,在這重復的語言中,猴性盡顯,急躁好勝的神態(tài)如在眼前。
(5)美在語言個性--“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边@一句話和前文“避暑”一詞遙遙照應,顯示著對自由的追求。
(6)美在語言磊落--“我如今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wěn)睡,各享成家之樂,何不拜我為王?”當仁不讓,光明磊落。
師:有人說美猴王是人類心靈美好的象征,也有人說這一部分中的美猴王象征著一個人的童年,名著常常在淺顯的文字中蘊涵深刻的哲理,這需要我們在以后的閱讀中慢慢體驗。
(二)默讀課文,自擬題目。
師:默讀文章,小組合作重新擬定一個題目,和文章題目做一比較,看各有什么特點。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收獲。
(1)“美猴王”點明了主要人物,交代了主要人物的特征;
(2)“猴王出世”可以更具體的概括故事;
(3)“花果山石猴稱王”既概括了事件,也點明了環(huán)境!
三、實踐悟讀
1、同學們,學習了課文,你覺得你對孫悟空的了解加深了嗎?這是誰的功勞?你覺得名著與影視劇的區(qū)別在哪?
2、《西游記》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誰能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官封弼馬溫、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參果、過火焰山……)
是呀,這么多的故事,我們都可以去讀讀,看看名著是怎么表達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樂在其中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