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現(xiàn)在用來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別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寫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時之景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四時之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號由來的句子是什么?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與賓客出游,不事鋪張、不講排場,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句子有哪些?
臨溪而漁;釀泉為酒;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
(5)“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呼應(yīng)前文什么話?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與“暮而歸”相呼應(yīng)的句子是:
“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7)表明全文線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將“醉”于“樂”統(tǒng)一起來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樂。
2、作者寫醉翁亭是怎樣落筆,一步步自然入題的?寫景順序是什么?
從山落筆,由山寫到泉,由泉寫到亭,自然入題。寫景順序是由遠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為全文奠定抒情基調(diào)。
4、本文寫景的作用是什么?
以景美寄托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幾層?分別用三字概括層意。哪一層是核心?
四層:(1)滁人游;(2)太守宴;(3)眾賓歡;(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勵精圖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歡樂,自己也能與民同樂。
7、醉和樂有什么關(guān)系?
醉樂統(tǒng)一。因樂而醉,醉又增樂;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
8、作者怎樣使用陪襯手法的?
以禽鳥樂襯托人之樂,再以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層層推進,突出了太守之樂。
9、怎樣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一是借欣賞山水秀麗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與眾人游瑯琊山,寄寓與民同樂的理想。
10、“太守之樂”有哪些?
(1)“山水之樂”;(2)“宴酣之樂”;(3)“樂人之樂”。三樂歸一,都是“與民同樂”。
11、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看,兩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處?
兩人有都被貶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憂民”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
- 相關(guān)推薦
【《醉翁亭記》課文理解知識點梳理】相關(guān)文章:
《木蘭詩》課文梳理08-29
歐陽修《醉翁亭記》字詞知識點梳理歸納08-19
《木蘭詩》課文知識梳理09-23
《離騷》知識點梳理12-05
《勸學(xué)》知識點梳理08-14
對課文《夏》的理解08-30
《木蘭詩》知識點梳理06-12
初一語文上冊課文理解知識點總結(jié)11-23
《鄉(xiāng)愁》課文理解04-17
愛蓮說課文理解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