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愛玲傳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張愛玲傳讀后感1
關(guān)于張愛玲,她的文字華麗、凄涼,她的人生亦是如此。聞名一時的她終究是孤獨老去……
懵懵懂懂的她視線定格在遠(yuǎn)去的母親身上,縱有不舍,還是要接受父母離婚的現(xiàn)實。那年,她十歲。面對沉淪的.父親、敗落的家庭,她想要逃離。她在家中“要沉下去”的書房里拼命讀書。她一邊要忍受后母的欺侮,一邊要在思念母親的煎熬中苦苦度日。她終于逃出了這座荒島,她的坎坷人生也就此開始。
她漸漸在上海文壇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那年,她二十三歲。她的文章多以悲劇結(jié)尾,這或許與她的家世有很大關(guān)系。她多次想要出國留學(xué),但屢遭戰(zhàn)爭未果。她不甘心,仍舊向往國外的生活。在香港大學(xué),她認(rèn)識了炎櫻,那個性格與她互補(bǔ)的女孩。她們說說笑笑,生活看似十分美好。然而戰(zhàn)爭擊碎了她的夢,她又回到了上!莻讓她成名卻又讓她感到傷心的地方。
她遇到了心目中的他,他令她驚喜,迅速地在她心里生了根。那年,她二十四歲。她也曾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她將整顆心交與胡蘭成,而胡蘭成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逃跑并背棄了他們的誓言。她孤獨而又絕望。她的傾城之戀不過一場破碎、凌亂的夢。
她只身一人前往美國,并在這里認(rèn)識了賴雅。那年,她三十六歲。那時的她正值好年紀(jì),卻嫁給了窮困潦倒、比她大二十九歲的賴雅。賴雅年老多病,她不得不到寫作賺錢為賴雅買藥。賴雅終究比她早一步先走。十一年的陪伴隨賴雅去了,她又遭受沉重的打擊。
她老了,自己孤獨地生活在他鄉(xiāng)。1995年9月8日,她被發(fā)現(xiàn)在家中去世。那個與眾不同的她走了,一代傳奇也落下帷幕。
這就是她——張愛玲,避世而不棄世的臨水照花人。
張愛玲傳讀后感2
張愛玲,一位才華橫溢的優(yōu)秀奇女子,本該享受童年快樂時光的她,在四歲時,母親便離開她前往外國留學(xué),八歲時母親回來把她送入學(xué)校改名張愛玲,十歲時父母離異,童年沒有父母陪伴的她依然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有目標(biāo)不抱怨,愛憎分明,敢愛敢恨。
她的才表現(xiàn)在寫作方面,她把母親和姑姑的對話,從叔叔的口中所聽到的故事都記錄下來,編寫成一部部廣為流傳和受喜愛的小說,比如《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等等,她也有個怪癖,上學(xué)時期的她總會忘記寫作業(yè),每當(dāng)有人問她時,她只是淡淡地說一聲:“哦!我忘了”,她就是這樣的獨一無二。
她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那種享盡榮華富貴的舒適,只有一張床,簡簡單單地生活,寫書,寫文獻(xiàn)。她描述自己的生活為“老鼠洞中的生活”,就是每天待在宿舍里面,基本不出門,偶爾要參加聚會也是悄悄的來,悄悄的走。有個粉絲戴小姐每天跟蹤她,把她丟棄的垃圾都撿來研究,揭露了張愛玲的很多隱私,這讓她非常的生氣。之后她更加封閉了。
她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盡量不讓自己麻煩到別人,我覺得對于她,或許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得之所想,得之所欲。盡管這個悲慘的晚年生活讓人覺得有點感慨萬分,這么一個才女晚年竟然如此凄涼,當(dāng)然這個凄涼要打個雙引號,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在她臨終前,她整理了自己的房間、信件及重要證件并打包,就這么清清白白又冷冷清清地走了。她在遺囑上寫到:“死后馬上火葬,不要讓人看遺體,不要局限任何葬禮儀式。骨灰灑向空曠無人的地方!
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不給別人麻煩卻用孤獨和才華給人留下更多真實、自然、堅持,做最真實的自己。在她的作品中承載了她對世界的看法,她值得我們一直銘記。
張愛玲傳讀后感3
終于讀完了手頭的這本《張愛玲傳》。說終于是因為斷斷續(xù)續(xù)讀了有一段時間了,每天下午休息的時候會讀幾頁,但是其實讀得很認(rèn)真,因為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個機(jī)會看她的生平,而不只是她創(chuàng)作盛年時的作品和人們眼中她的作派。
我算不上她多么鐵桿的迷,因為性格里淺薄的一面讓我本能地不太愿意看悱惻凄迷的故事,如果是故事,我更喜歡喜劇的結(jié)局,如果是散文,那另當(dāng)別論。最近可以看一點情節(jié)曲折復(fù)雜或者一些從開始注定結(jié)局無奈的故事了,但也只是淺嘗輒止,以前是更加囫圇吞棗地匆匆略過很多不愿意看到的關(guān)于人性惡的細(xì)節(jié)的`。但是我對她有些好奇,可能是因為不太了解她去國離家之后的境遇,以前所有看到的都是關(guān)于她在上海出名出得輝煌燦爛以及這些年再次卷起的熱潮,可我知道,那短暫的幾年肯定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一生。
我不太喜歡斬釘截鐵地評價一本書或者一個人,因為覺得自己可能不完全了解背后的故事。從這本書我得到我想要的信息,這大概就夠了。作者體會得比較細(xì)膩,對張愛玲的描述多引自張愛玲自己的散文集子里的原話,這大概是因為,對張愛玲這樣一個人生平的描述得到第一手的資料有一定的難度。有一點惱人的是,偶爾有錯別字,還有就是有些大約是比較經(jīng)典的話在不同段落里重復(fù)很多次的引用,使整個文章的氣息也跟著壓抑起來,也可能是因為在寫張愛玲的緣故,而她的很多故事是那樣一種調(diào)調(diào)。不過,我還是很勇敢地把它給看完了。關(guān)于她在美國三十多年的生活只占整本書的很小的一部分,想來一是因為資料有限,二則她最出名的作品都是在上海的日子里寫就的,但這一小部分我仍然看得仔細(xì),因為覺得,人生被隱去的大部分的歲月其實是平淡和掙扎。
看的過程里,時常會停下來,想一想,總覺得是有很多話要說的?赐旰,又在心里沉淀了幾天,卻突然覺得,說什么好像也都是花架子,再重復(fù)或者引用原文也沒有意義。只感嘆,人生,是一件很真實的事。
- 《張愛玲傳》讀后感 推薦度:
- 《張愛玲傳》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張愛玲傳》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張愛玲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張愛玲傳》讀后感06-13
《張愛玲傳》第七章 少作09-04
《張愛玲傳》的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1篇)10-06
《張愛玲傳》第九章 成名07-15
《張愛玲傳》第十二章《流言》09-14
《張愛玲傳》第五章 讀書歲月05-19
《張愛玲傳》讀后感2篇11-15
《張愛玲傳》讀后感(3篇)06-18
《張愛玲傳》讀后感600字11-09
《張愛玲傳》讀后感(精選12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