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萬紀,其先出天水,后徙京兆,為萬年人。父琢玠,隋匡州刺史,以愨愿①聞。萬紀悻直廉約,自潮州刺史擢治書侍御史。尚書右仆射房玄齡、侍中王珪掌內外官考,萬紀劾其不平,太宗按狀,珪不伏。魏征奏言:“房玄齡等皆大臣,所考有私,萬紀在考堂無訂正,今而彈發(fā),非誠心為國者!钡勰酥弥灰詾椴话①F近,繇是獎禮。萬紀又建言:“宇文智及受隋恩,賊殺其君,萬世共棄,今其子乃任千牛,請斥屏以懲不軌。”帝從之。萬紀與侍御史李仁發(fā)既以言得進,頗掉罄②自肆,眾情懔懔。征奏:“萬紀等暗大體,詆訐彈射皆不實。陛下收其一切,遂敢附下罔上,釣強直名,迷奪圣明。以小謀大,群下離心。如玄齡等且不得申,況疏賤之臣哉?”帝寤,徙萬紀散騎常侍,而免仁發(fā)。數(shù)年,復召萬紀為持書御史,即奏言:“宣、饒部中可鑿山冶銀,歲取數(shù)百萬!钡圩屧唬骸疤熳铀沃\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guī)我欲方我漢桓靈邪”斥使還第。
久之,由御史中丞進尚書左丞,出為西韓州刺史。徙吳王長史。王畏其直,善遇之。齊王祐不奉法,帝素奇萬紀能左右吳王者,乃徙為祐長史。祐暱③比群小,萬紀驟諫不入,即條過失以聞。帝遣劉德威按問,因召祐入朝。祐恐,與所嬖燕弘亮謀殺之,而萬紀先引道。祐遣弘亮馳彀騎追擊,斬首,殊支體,投圊中。又殺典軍韋文振。文振本以校尉從帝征伐,以質謹自將,帝使事祐,典廄馬。切諫不納,輒見萬紀道之,故祐內嘗忿疾。萬紀死,文振懼,馳去,追騎獲之。祐平,贈萬紀齊州都督、武都郡公,食二千戶,謚曰敢,文振左武衛(wèi)將軍、襄陽縣公,食千戶。
。ㄟx自《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五》)
[注釋]①愨(què)愿:誠實,謹慎。 ②掉罄:急躁厭煩,爭論。③暱比:親近。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萬紀劾其不平 劾:檢舉
B.賊殺其君賊:暗地
C.萬紀等暗大體 暗:不明
D.即條過失以聞 條:列舉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guī)我欲/方我漢桓靈邪/
B.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guī)我欲/方我漢桓靈邪/
C.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guī)我/欲方我漢桓靈邪/
D.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guī)我/欲方我漢桓靈邪/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權萬紀為官剛直不阿。房玄齡、王珪考核朝廷和地方官吏有偏袒之心,萬紀不懼他們是權貴近臣,敢于彈劾他們考核不公正。
B.權萬紀深得皇帝賞識。萬紀不明大體,詆毀、揭短、彈劾都不符合實情,以致群臣離心,但皇帝沒有像對李仁發(fā)那樣處置他。
C.權萬紀多次建言,有時不合圣意。他向太宗皇帝提的在宣、饒地區(qū)開山煉銀建議,不僅沒有被采納,反而受到了嚴厲斥責。
D.權萬紀為國恪盡職守;实壅{他擔任李祐的長史時,齊王李祐親近小人,萬紀曾屢次進諫,未果后就寫奏章上報他的過失。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陛下收其一切,遂敢附下罔上,釣強直名,迷奪圣明。(5分)
。2)齊王祐不奉法,帝素奇萬紀能左右吳王者,乃徙為祐長史。(5分)
參考答案
4.B(賊:殘害。)
5.C
6.B(“詆毀、揭短、彈劾都不符合實情”“群臣離心離德”不合文意。)
7.(1)(因)陛下接受他們的一起言論,他們才敢偏袒下屬欺騙君上,撈取剛正的名聲,惑亂君王圣明的心。(收:接受,聽取。附下: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罔上:欺騙君主。釣:撈取。迷奪:惑亂。每個1分。)(2)齊王李祐不守法紀,太宗皇帝向來賞識萬紀能掌控吳王的能力,就調他擔任李祐的長史。(奉:遵守。素:向來,一向。奇:賞識,看重。左右:掌控。徙:調任。每個1分。)
參考譯文:
權萬紀,他的先祖出生在天水,后來遷徙至京師,成為萬年人。父親權琢玠,擔任隋匡州刺史,憑借誠實,謹慎聞名。萬紀剛直、廉潔、儉約,從潮州刺史提拔做治書侍御史。尚書右仆射房玄齡、侍中王珪掌管朝廷內外官吏的考核,萬紀彈劾他們不公正,太宗核查實情,王珪不服。魏征上奏說:“房玄齡等人都是大臣,考核官員有偏心,萬紀在考堂沒有校正錯誤,現(xiàn)在卻檢舉揭發(fā),這不是誠心為國著想啊。”太宗皇帝于是就擱置了此事,但是認為萬紀不逢迎權貴近臣,從此就獎勵他,禮遇他。萬紀又建議說:“宇文智及受隋朝恩遇,卻殺死他的君王,他的后世永不錄用,現(xiàn)在他的兒子竟然擔任千牛衛(wèi),請您斥退他的.兒子以便懲罰他的不法行為!被实勐爮牧怂慕ㄗh。萬紀與侍御史李仁發(fā)憑借建言獲得晉升之后,彈劾越發(fā)放縱,眾人心感恐懼。魏征上奏說:“萬紀等人不明大體。詆毀、揭短、彈劾都不符合實情。陛下接受他們的一切言論,他們才敢偏袒下屬欺騙君上,撈取剛正的名聲,惑亂君王圣明的心。讓小人謀害大臣,群臣會離心離德。像房玄齡這樣的大臣尚且不能申訴,更何況被疏遠、地位卑微的臣子呢?”太宗皇帝(聽后)醒悟過來,貶萬紀為散騎常侍(太宗時,為閑職),而且免了仁發(fā)的官職。幾年之后,朝廷又召回萬紀擔任持書御史,他隨即上奏說:“宣、饒地區(qū)可以開山煉銀,每年可以獲取數(shù)百萬!碧诨实圬焸渌f:“天子缺少的,是有益于國家的良好計謀和政策。您不推舉賢才進獻良策,卻用利益規(guī)勸我(勸我牟利),想把我比作漢代的桓帝、靈帝嗎?”斥令他回府反省。
過了很久,萬紀從御史中丞晉升為尚書左丞,出京擔任西韓州刺史,后調為吳王長史。吳王害怕他的剛直,就友好地對待他。齊王李祐不守法紀,太宗皇帝賞識萬紀能控制吳王,就調他擔任李祐的長史。李祐親近小人,萬紀屢次進諫去不被采納,就逐條列出他的過失上報皇帝。太宗皇帝派遣劉德威審理,趁機詔令李祐入朝。李祐害怕了,就與自己寵幸的燕弘亮謀劃殺掉萬紀,而萬紀需先行啟程為齊王開路。李祐派遣燕弘亮帶著持弓弩的騎兵追殺,砍下萬紀的頭顱,分解四肢和軀體,扔進茅廁。還殺死了典軍韋文振。文振當初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太宗皇帝征戰(zhàn),靠著誠實謹慎保全自己,太宗皇帝派他侍奉李祐,主管馬廄馬匹。懇切直言勸諫不采納,文振就去見向萬紀訴說,因此李祐心里常含憤恨。萬紀死后,文振恐懼,騎馬奔馳逃走,騎兵追上抓住處死他。李祐被評定后,朝廷追贈萬紀齊州都督、武都郡公,食邑二千戶,謚號為“敢”,追贈韋文振左武衛(wèi)將軍、襄陽縣公,食邑千戶。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五》閱讀答案及譯文】相關文章: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三》閱讀練習及答案07-08
《新唐書》課文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09
《宋史列傳》閱讀原文及答案07-01
黃庭堅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9
《柳宗元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9
《范仲淹作墓志》譯文及閱讀答案07-04
《史記淮陰侯列傳》閱讀理解及答案12-20
《新唐書張文瓘傳》閱讀答案11-25
《錢镠傳》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