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元稹》作品介紹
《贈元稹》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4卷第15首。古詩名句“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本褪浅鲎浴顿浽 愤@首詩。
《贈元稹》原文
《贈元稹》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贈元稹》注釋
①作于元和元年(806)。
②七年句:白居易自貞元十五年(799)冬赴舉,至元和元年為七年。
③左思《詠史八首》之二:“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薄墩撜Z·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堋豆旁娛攀住:“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币蛩,此喻指官場顯位。
、萏:全詩校:“一作要!敝X(xuān):忘。
、拊、白訂交約始于貞元末年,白氏《祭微之文》:“貞元季年,始定交分!标@:全詩校:“一作蘭。”
、咄强:白居易與元填于貞元十九年同應書判拔萃科登第?,全詩校:“一作第!
、嗤鸸:白居易與元填于貞元十九年同授秘書省校書郎。
、岱酱:心。
《贈元稹》賞析
此詩約作于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詩人任左拾遺,仍充翰林學士。詩通篇談論他與元稹的深厚友情及元稹的為人。
《贈元稹》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后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在此期間,他關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并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貴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后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時就流布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shù)量之多,為唐人之冠。
《贈元稹》繁體對照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從宦遊,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
壹爲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爲同登科,不爲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贈元稹》(唐.白居易)原文翻譯、注釋和作者介紹】相關文章:
注釋原文杜牧倡樓戲贈作者翻譯12-13
韓愈《贈唐衢》原文、注釋12-14
元稹《兔絲》原文注釋及翻譯10-26
元稹和白居易10-23
元稹《重贈樂天》注釋11-27
端居李商隱翻譯作者注釋原文11-10
作者李商隱原文明日翻譯注釋11-10
原文翻譯舍弟杜牧注釋作者冬至日12-02
翻譯王昌齡原文賞析唐詩作者注釋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