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一剪梅》學案

2025-02-05 一剪梅

  《一剪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下文是小編整理了《一剪梅》學案,歡迎大家學習參考!

  《一剪梅》學案 1

  教學目標:

  1、把握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shù)風格

  2、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讀文句品味音韻美、賞析意境美

  2、把握李清照詞的藝術(shù)風格

  教學難點:

  詞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展示CAI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歸舟爭渡、驚飛的鷗鷺

  師:(明示畫面中的意象)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看到這張畫面能想起初中學過的哪首詞?

  生: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師生齊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啟發(fā))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顯示課題)

  二、知人論世

  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述說他們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關(guān)她的故事,然后教師小結(jié)

  明確:1、李清照,號

  易安

  居士,濟南人(今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與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李詞工于造語,善于創(chuàng)意出新。擅用白描,創(chuàng)立了雅而不難、易而不俗,生活氣息濃郁的“易安體”。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后人對她的評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

  李清照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

  2、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后,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瑯寰記》說;“易安結(jié)縭末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三、品味音韻美

  1.聽朗讀帶

  2.請一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誦讀指導

  明確:把握節(jié)奏!兑患裘贰肥请p調(diào),每段有四個樂句,每句四拍,形式上與七律相近,節(jié)奏整齊。所不同的是,它的雙數(shù)句被分解成兩小句,每小句四字。這兩小句有時意思直貫而下,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有時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甚至可用疊韻,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讀前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要短一些;讀后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稍長,以造成懸念,突出下句內(nèi)容的重要性。從整首詞來看,單數(shù)句應讀得緩慢、悠長,雙數(shù)句可以讀得輕快短促,這就有了對比。

  3.全班齊讀

  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品味詞的音韻美。

  問題設計: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讓老師體味到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之美。是什么原因讓我們體會到了這種美?

  明確:音韻美的形成,一是因為本詞的押韻,一韻到底并且都押平聲韻,造成舒緩委婉的`藝術(shù)效果;二是因為詞人擅用對仗,使節(jié)奏明快、和諧、上口。

  四、賞析意境美

  1、《白雨齋詞話》中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者”,你能說出它好在哪里嗎?(引導學生從詞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明確:“紅藕香殘是以點帶面的寫法,點明了時節(jié),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而且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視覺、嗅覺)來表現(xiàn)秋的到來,那么“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觸覺)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揣摩關(guān)鍵字)

  明確:從一個“獨”字可看出,詞人想借泛舟來消愁,結(jié)果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啊。過去和夫君一起雙雙擊楫,充滿詩情畫意,今天卻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獨”字是“背面敷粉”的寫法,其實她想說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劃船該多快樂啊。

  3為了稍減閑愁,詞人又臆想鴻雁能傳書信,哪位同學能描述一下“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句詞是一幅怎樣的優(yōu)美意境呢?(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法)

  明確: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雁傳書信,故可暫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詞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滿西樓”不正是“西樓望月幾回圓”嗎?

  4、詞的換頭“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之恨。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后面的五句,轉(zhuǎn)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5、通過比較閱讀,領(lǐng)略詞人在“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純潔、心心相印的愛情。

  比較鑒賞:

  “原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復返”——《行行重行行》

  明確:舊時文人所描述的思婦詩中,大多表述的是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結(jié),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卻直接點明了夫妻的兩相恩愛。他倆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gòu)思體現(xiàn)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體現(xiàn)了她開朗的性格,善于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

  6、名句賞析:“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明確:詞的主旨句的落實。詞人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中總是皺著眉頭,愁眉苦臉的,詞人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體會到她內(nèi)心的綿綿痛苦!安拧,卻……”句式表現(xiàn)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lǐng)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給人以無止境的遐想。

  五、背誦全詞,比較鑒賞寫愁的名句。

  比較鑒賞: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3、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明確:語言特色(清麗典雅)

  藝術(shù)風格(深婉細膩)

  六、課堂訓練

  1、對這首詞的理解,不全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

  A、首三句中,一個“獨”字,表明了女主人公孤獨、苦悶惆悵的心情。

  B、“云中”一句,“錦書”是指寫在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上的信。

  C、結(jié)句八字,“才下”與“卻上”屬對,“眉頭”與“心

  頭”重字,完美表達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由“眉頭”過度到“心頭”是多么迅速、短暫。

  D、“紅藕香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前四字與后三字皆為并列的主謂結(jié)構(gòu)。

  《一剪梅》學案 2

  教學目標:

  1、識記基本字詞義、疏通詩意、學會朗誦,《一剪梅》體裁、題材、詞牌特點;

  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時代對她詞風的影響,掌握“易安體”基本特色;

  3、掌握、理解詩詞意境及其分析詩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詞作中體現(xiàn)出的作者情感;

  4、學會寫作簡潔精練的詩詞鑒賞短評。

  教學重點:

  1、理解詩詞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2、嘗試寫作詩詞鑒賞短評。

  教學難點:

  1、學會寫作簡潔精練的詩詞鑒賞短評;

  2、從不同角度理解詞作,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課時:

  1、經(jīng)典闡釋法;

  2、教學內(nèi)容共計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 → 作者介紹 → 詞體介紹 → 字詞釋音、釋義 →朗讀,之后老師范讀,再之后學生集體讀、整體感受感知→聽鄧麗君《一剪梅》歌樂,引入情景→疏通、鑒賞 →板書小結(jié),陳清線索→特殊句式、語言特色、手法分析→鑒賞短評 → 課堂小結(jié) → 音樂感知收束→布置作業(yè)。(結(jié)合考點,強調(diào)分析重點)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與整體感知融于一體則可):

  (語文課代表上課前到我辦公室拿東西)……

  同學們:北宋詞人周邦彥在其詞中無意間寫了一句:“一剪梅花萬樣嬌”,于是“一剪梅”這個頗具人間風情的詞牌名因此而誕生。后世眾多的文人墨客面對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誦出了風情萬種的不同詞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而其中最為膾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過于李清照筆下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蹦敲淳烤拐秊樯賸D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樣的惆悵下了眉頭卻又上了心頭,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起學習李清照的詞作《一剪梅》。

  2、作者介紹:

  學其詩,就得知其人。ㄏ旅嫖覀兒唵瘟私庖幌伦髡叩幕厩闆r)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體年月史料缺乏,難以確考),她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由于當時豪放詞派大家辛棄疾字幼安,也是濟南人,人們共稱他們?yōu)椤皾隙病。她賢惠多才,十八歲嫁于金石家趙明誠為妻,夫婦感情深厚。然而,“自古紅顏多薄命”,北宋滅亡后,趙明誠因病去世,她顛沛流離于江南,在孤寂中度過晚年。由于身世及時代變化的緣由,她前期詞多寫閨情相思,后期詞融入家國之恨與身世之感,風格頓變。她兼擅小令和慢詞,往往能別出心裁,以經(jīng)過提煉的口語表達其獨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棄疾所稱道的“易安體”。她的詞集名稱是《漱玉詞》。她還寫有《金石錄后序》和《論詞》等散文。

  3、整體感知:李清照是:歷北宋晚期而經(jīng)南宋初期的女詞人,她也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詞人,同時也是所有文人中最有性情的詞人之一。為什么這樣說呢?中國古代的學者都極力推崇用詩歌來言志抒情、吟詠性情,所以用性情來寫詩的詩人,一般都是好的詩人、受人同情尊敬的詩人。舉個大家都不陌生的例子,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即就是像這樣的亡國之君、酒色孱弱之身,他的詞作也被后人大力贊賞,吟詠不絕!那么,對于咱們的李清照呢,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學習易安詞,就必須明白,易安其人她是一個性情中人。

  那么對于作者的介紹,咱們到此為止。下面我們來看教材,掌握一些基礎(chǔ)知識。

  4、《一剪梅》是詞牌名,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它的另一個名字是《臘梅香》。其詞體特點是,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一般以書寫愛恨離愁為主要內(nèi)容。本詞就是以表達相思之情為題材的一首“婉約中調(diào)”。

  5、我們再看詞中的一些字詞,注意一下它們的讀音和意義:

  紅藕:荷花的別稱。

  香殘:這里指荷花的香味已經(jīng)快要消散了。

  玉。海╠ian)光潔似玉的竹席,席子的美稱,簟的本義是竹席。

  羅裳:(chang)絲織的下衣、擺裙。

  蘭舟:木蘭樹做的船,船的美稱。

  錦書:前秦人竇滔的妻子蘇惠思念丈夫,就用錦織成回文詩贈給他。后來便稱夫妻間的書信為“錦書”或“錦字書”。這是作者用的一個典故。

  雁字回時:是指大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的形狀飛行,稱作雁字。雁字回時就是說大雁排成一行往回飛。

  6、聽朗讀:好!在理解了基本字詞的基礎(chǔ)上我們來聽一段朗讀錄音,從整體上感受一下本詩的內(nèi)容。老師范讀、提點學生自主讀、大家一起讀,適時點撥!再聽鄧麗君音樂進入情境,順理成章進行詩意的講解……

  7、正文講解:

  同學們,宋詞是中國古典美學的象征之一,人們在評價詞這種文體的時候,以有意境為最高的標準。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本詞的意境。

  這首詞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難耐之際寫下的性情之作。我們看“紅藕香殘玉簟秋”——

  作者說:荷花已經(jīng)凋謝,它的香味也點點離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涼。這首句便清秀不凡,作者著一“秋字”而境界全出,為什么這樣說呢?詩人劉禹錫有一句詩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顯然秋天是四季中最為悲涼的歲月,這里用一個秋字,不僅點明了節(jié)氣時間,而且指出了就是這樣一個蕭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寫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如此,首句便先聲奪人,寫凄涼而不見一“凄涼”字,含蓄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同時也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即就是“凄涼哀愁”。

  作者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nèi)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一般,當人們經(jīng)受愁苦的折磨的時候,總是要想辦法排遣一下的,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淚啼哭,而是借游覽以遣悶,于是她就自然而然的`——

  “輕輕解下羅裳,獨自登上蘭舟……”然而,曾經(jīng)是和心上人雙雙泛舟,今天卻獨自撥槳擊水,于是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并不能排遣郁悶。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于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她緊接著寫道: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我們想,作者在雁字飛回之際,不見錦書,只好系舟歸來,“無言獨上西樓”,然而“月光如此皎潔美好,卻只能獨倚欄桿”,眼前有景賞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獨自發(fā)愁。那么究竟是怎樣一個“愁”字呢?作者說——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這里的“花自飄零水自流”又是一處絕筆。我們想,作者為什么在寫“閑愁”之前,憑空來一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呢?這其實就是周杰倫《菊花臺》中唱的“花落人斷腸”、劉禹錫詩中的“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李煜詞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寫是為了承上啟下,用自然界沒有情感體驗的落花流水來襯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閑愁”,因而“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頭升起。

  那么,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心頭又開始煩亂。這“是離愁”,他——剪不斷,理還亂,它,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確實是一句完美的收尾,其流連哀思,一唱三嘆,令人回味不已。

  ※寫景抒情線索分析:(板書部分)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先是站在室內(nèi),看到了窗外的紅藕香殘,視線觸及涼席,頓生愁情;于是為了排遣愁情,她又去泛舟游玩,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寫起了室外所見所感;然而流水落花總無情,作者終于還是沒能擺脫一個“愁”字,其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服的形象躍然而出。

  8、作者情感分析:

  很明顯,作者主要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哀愁之情,那么除此之外還有沒有第二種情感?我們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如此肯定地說“只有一種相思”,必然有“兩處閑愁”,可見易安和丈夫趙明誠之間是心心相印的,她很肯定丈夫也在因為見不到自己而發(fā)愁,這是不是一種面對男女之情的“自信”呢?顯然是。那么換句話說,假設如果是“一種相思,一處閑愁”的話,那么就是單相思了,由此可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妙味所在。

  另外,詞中還透露出處了合情合理的一個事實,是什么呢?在我看來,這個事實就是“他們兩人是相當恩愛的”,試想,如果他們兩個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開之后肯定不會“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說不定趙明誠出去就到秦樓楚館里搞外遇了,李清照也會偷偷樂道:殺千刀的,終于走了。正是由于愛得深沉,才會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纏綿悱惻。

  9、手法分析:

  (板書)同學們,短短六十個漢字,卻寫出了如此豐富的意蘊,不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是不會有如此效果的。我們看作者在詞中都運用了那些藝術(shù)手法。

  首先是首句的含蓄,再其次是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的倒裝,第三是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映襯,第四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上眉頭卻下心頭”的對偶。最后,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說席子時不說席子,而說玉簟;說小船時不說小船,而是說蘭舟。這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陌生化,來營造詩詞所具有的特殊意境。

  作業(yè)布置:

  同學們,學習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的,那老師這里就介紹給大家兩種基本的方法:抓關(guān)鍵詞法(可以是關(guān)鍵動、形容詞等如“獨”字等);和意象分析法;解釋過程略。那么老師留給大家兩個作業(yè),一是分析此詞中的關(guān)鍵形容詞談談你對詞中作者情感的體會;二是找出詞中的基本意象,分析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內(nèi)涵或者它們都有什么象征意義!各寫文章不少于200字!

  小結(jié):

  同學們,這是一首相當富有詩情畫意的詞作。詞人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就越能顯出她們的夫妻恩愛的甜蜜,也越能表現(xiàn)出她對生活的熱愛。再者,這首詞在意境的刻畫,真摯、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語言運用的藝術(shù)上,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話說得好“一剪梅花萬首詩,一段材料多角度”,詩詞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品,對于本詞的內(nèi)涵,我更希望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這才是“學詩之道”。

  下面我給大家放一段音樂,在音樂聲中讓我們結(jié)束本課的學習。

  板書:

  室內(nèi)秋簟、室外殘荷——→登舟排遣,見:雁字飛回、期盼錦書,只有月滿西樓——→看落花流水——→愁上心頭。(愁中有自信)

  作者情感:哀愁、自信、真誠。

  手法:含蓄、倒裝、映襯、對偶、陌生化。(把例子加上,簡要闡釋)

  《一剪梅》學案 3

  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通過意象、煉字來精確表現(xiàn)情感的寫法。

  2、領(lǐng)會詞人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輕”、“獨”“才”、“卻”等字詞的領(lǐng)悟。

  2、難點:閑愁的理解。

  3、拓展:愛情是兩個人的,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大體安排: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型:教讀課

  預習要求:

  1、學生朗讀并背誦

  2、思考何為“閑愁”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親情、友情、愛情構(gòu)成了我們的感情世界,在這之中有快樂、有憂愁、有甜蜜、也有苦痛,百般滋味無法盡說。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一剪梅》這首詞來體味愛情的一種滋味:相思。

  二、作者介紹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伉儷情篤。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寫閨情相思,明快妍麗;南渡之后,則多寫國破家亡的離亂生活,沉哀入骨,詞情凄黯。

  2、《一剪梅》寫作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后不久,趙明誠即遠行,李清照便寫下了這首《一剪梅》寄給丈夫。

  三、朗讀背誦

  1、播放課件伴奏,教師范讀

  2、課后背誦

  四、教學板塊一

  1、師問:“紅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進一步發(fā)掘,它的深刻意蘊是什么呢?

  引出:“紅藕香殘”,雖然是表明秋天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引出:“紅藕香殘”——從客觀景物來表現(xiàn)秋的到來;“玉簟秋”——從主觀感受表達秋的到來。

  2、師問:“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

  引出:過去和夫君雙雙泛舟,充滿詩情畫意,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3、師問:“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一個倒裝句,其意味是什么?

  引出:順序: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及誰寄錦書來;誰——趙明誠。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縈繞于詞人心頭。

  4、師問:“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表露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引出: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足見兩心相印。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

  5、師問:“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狈治觥安拧獏s——”的妙用?

  引出: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相思之情無法排遣!安拧獏s——”有連接關(guān)系,表現(xiàn)“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lǐng)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詩人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幻起伏,真實形象,給人以遐想。

  五、教學板塊二

  1、請同學們想像你與自己的愛人離別會是怎樣的情境?

  2、師問:請大家體會以下三首詞的離別之情:

  李煜《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保ㄉx)

  蘇軾《江城子》“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保ㄋ绖e)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保ú粴w)

  引出:哀戚幽怨的相思(李煜)、悲痛欲絕的相思(蘇軾)、無奈神傷的相思(柳永)

  與李清照《一剪梅》所表現(xiàn)的相思感覺的不同,點出李清照的“閑愁”是她與丈夫兩處的閑愁,是對兩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美好愛情的聯(lián)想,所以苦也甜蜜。

  《一剪梅》學案 4

  【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詞作,詞中寫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傷而又有一種淡淡的甜甜的喜悅。這首詞教學,讀懂大意和背誦難度并不大,難在如何讀出詞的情感之美。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可以設置情境,在情境中體味。

  【教學目標】

  詞中情感之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閱讀李清照《如夢令》《聲聲慢》等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回顧學生閱讀情況:抽學生背誦《如夢令》;學生集體背誦《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設疑問:兩首詞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實生活的真實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書香門第 家庭富裕 婚姻幸福美滿 父母呵護

  2.理想中的李清照 充滿希望 充滿激情 能充分享受生活

  從如下幾首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來: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貴夫人形象慵懶哀傷而不絕望有一種甜蜜的感覺。如《如夢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經(jīng)濟困頓 顛沛流離 家庭生活也很不幸

  2.理想中的李清照 看不到希望 缺少生活的勇氣

  3.作品中的李清照艱難苦恨的老婦人形象這一點可以從她后期的作品《聲聲慢》(“尋尋覓覓”)中看出來:

  如“尋尋覓覓”好像總在尋找卻總是找不到,可是還是要尋找,成天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間,“冷冷清清”在尋找中失望而倍感凄涼,后面“梧桐更兼細雨”部分,完全呈現(xiàn)出心境悲涼難耐寂寞。讀過這些,眼前自然會出現(xiàn)滿臉滄桑、皮膚泥黑的老婦人形象。

  四、結(jié)合上面講述,板書

  前期:生活優(yōu)裕 貴婦人形象 哀愁而甜美

  后期:處境艱難 老婦人形象 哀傷而絕望

  五、有了上述這些認識,我們再來學習《一剪梅》

  1.學生齊聲誦讀這首詞并告訴學生體會詞中感情。

  2.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鼓勵學生奇思怪想。

  3.師生共同梳理文章意思:文中圍繞著人物活動,寫了幾個不同的情景,可以這樣來歸納:①玉簟秋寒②獨上蘭舟③月滿西樓④庭院清影

  4.讀詩歌離不開聯(lián)想和想象,同學們能不能選取某個情景,來豐富來充實,在豐富充實中來品味思想感情。

  5.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品味(課堂時間要讓學生活動開來。)

  六、師生共同想象品味

 、儆耵∏锖

  詞人閑來心緒不寧,于是想到解悶的辦法,看書、喝酒或者繡花等等,但總是進不了狀態(tài),不知道為什么,她心里清楚為什么可是沒有辦法說出來,也沒有辦法從中解脫出來。于是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到荷花塘中走(可以聯(lián)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等句子加深學生的理解)。

 、讵毶咸m舟

  深秋荷花塘,荷葉漸漸凋零,會不會引發(fā)美人遲暮的感覺呢?也有可能坐在船上,想到自己心上人與自己同游荷花塘的`快樂與溫馨,可現(xiàn)在呢?自己孤獨一人!一個“獨”字值得品味。阂郧八驼煞蛟乱狗褐郏杈茋[歌的情景,那種甜美,那種依賴,那種輕松的感覺會從她內(nèi)心緩緩流過;眼前寒風過去,偶爾聽到幾聲水鳥的撲棱聲,夜晚顯得如此沉寂的清冷。至此,一種對夫君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且會越來越濃,心也隨之越來越冷,于是,她安慰自己:還是默默走開,回家休息吧。

 、墼聺M西樓

  回家后,她躺在錦羅帳里,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她還是難以入夢,眼前總是浮現(xiàn)一個熟悉的身影。“干脆起來吧!”,她站到窗前,如水而又清涼的月色灑在院里,也照在她的身上,她的心也隨著圓月遠去:他在哪?過得怎樣?什么時候回家呢?種種牽掛都涌上了心頭,“為什么不寫信告訴我一聲呢,好狠心的人!”埋怨,責備,再是狠狠地痛罵,但這樣生氣又何用呢?要是有他的一封信多好啊?可是“過盡千雁皆不是,斜暉脈脈風悠悠”。失望之中,她想“這個狠心的人!不想我,我干嘛想著他呢。”

  通過這種聯(lián)想與想象,學生很自然地進入到這種情境之中,那種落寞中思念等待,思念等待中失望與怨恨都表現(xiàn)出來。從這里看,李清照很像不成熟的生氣的少女!

  ④庭院清影

  盡管夜已經(jīng)很深了,她還是難耐心頭的寂寞,走下高樓,來到庭院打發(fā)無聊時光,“花自飄零水自流”,這種細微的聲音都能夠聽出來,夜晚多么的靜。試想,一個人在如此深的夜晚不睡覺卻出來散步,女子當中也只有很浪漫的李清照有這種閑情逸致。也許,在如此安寧的夜晚,她更能聽到自己心靈的聲音,好像也只有在這種寧靜中聽到夫君的聲音。所以說“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總結(jié):經(jīng)過想象聯(lián)想,同學們對《一剪梅》內(nèi)容有了深刻認識。在此基礎(chǔ)上,點出文章的情感之美:思念,惆悵,擔心,孤獨,怨恨和關(guān)切都有,這些復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并不會讓人感到冰冷和絕望,相反只會讓人覺得情真意切,甜美無限,這就是這首詞的動人之處。

  七、拓展閱讀

  運用剛才的閱讀方法和聯(lián)想與想象,理解李清照另一首詞: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窗,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唐代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此詞寫相思之苦離別之情,從哪里能夠看出來?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實際上有一個指導思想:通過一篇的教學而認識一類的作品,課堂教學中,將李清照前后時期聯(lián)系起來便于把握她作品的思想感情;另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將學生引入情境中,從情境中發(fā)掘詩詞內(nèi)在的情感之美。

  附板書設計

  李清照詞探析

  南渡為界,前后兩個不同時期

  前期生活優(yōu)越貴婦人形象哀愁而甜美

  后期處境艱難老婦人形象哀痛而絕望

  《一剪梅》前期作品

  情景①玉簟秋寒②獨上蘭舟③月滿西樓④庭院清影

  情感思念惆悵擔心孤獨怨恨關(guān)切

  閱讀方法

  聯(lián)想與想象再現(xiàn)情景細心品味

  《一剪梅》學案 5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nèi)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體現(xiàn)了被稱為“易安體”的李清照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即清麗典雅,溫婉細膩。鑒賞這首詞應該讓學生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力爭能夠切實把握住作者內(nèi)心那種纏綿悱惻的情懷。那么僅僅一首詞是不夠的,也難以達到鑒賞的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為拓展閱讀材料,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詞風,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2、教學對象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詩歌鑒賞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必要作出過多地講解說明,讓學生討論發(fā)言更能提高鑒賞的積極性,同時輔以多媒體手段,用優(yōu)美的歌聲和畫面營造氛圍,效果要比傳統(tǒng)的講解方式好得多。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藝術(shù)風格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解讀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學會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2、難點:作品藝術(shù)風格的把握,學會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媒體設計

  學生接觸的古典詩詞其實并不少,但是由于他們年紀還小,沒有什么人生經(jīng)歷,對古詩詞中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心緒,難以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所以鑒賞往往只

  停留在淺表層次。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解決這個問題能起到相當重要作用。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貫穿整個過程。課堂的第一階段,顯示李清照的畫像,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個比較親切的印象,接下來顯示李清照的有關(guān)材料,進一步加強認識。第二階段,播放朗誦視頻《一剪梅》,同時逐句顯示作品內(nèi)容,以渲染氣氛,在朗誦中要求學生思考有關(guān)問題。第三階段,顯示作品,學生自由發(fā)言,評價詞句。第四階段,拓展閱讀,總結(jié)李清照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

  第五階段,播放《月滿西樓》,在唯美的畫面與歌聲中結(jié)束課程。多媒體的運用將音樂、畫面、文字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既使教學內(nèi)容明確具體,又營造了一種詩歌鑒賞所必需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把握。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從今人對李清照的評價入手導入新課,“在我國詞壇有一位傳奇女子,她把三分淚水、七分才氣凝結(jié)成篇篇妙語華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

  (二)、作者作品

  讓學生回憶接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紹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師小結(jié)(見幻燈片),引出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明確李清照的詩詞內(nèi)容。

  (三)、作品鑒賞

  1、聽視頻朗誦《一剪梅》,同時有感情的朗誦全詞,找出體現(xiàn)作者心理狀態(tài)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確:“閑愁”二字最能體現(xiàn)作者心情,是全詞的詞眼,主旨句為“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詞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學后,李清照填詞《一剪梅》送給丈夫。

  古來抒寫愁緒的詩句有很多,如李白的“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而李清照寫愁卻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筆下的“愁”有何獨特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來認真研讀作品。

  3、齊讀這首詞,提問:詞的上下兩闋分別側(cè)重寫什么?全詞抒發(fā)詞人什么感情?

  明確:上闋寫人物行動,下闋側(cè)重抒情,全詞抒發(fā)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自由討論,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并作簡要分析之后教師作小結(jié)。各句的分析總結(jié)大體圍繞以下方面進行:

 。1)、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交代了時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從那幾個角度入手寫秋景秋意,渲染環(huán)境的呢?

  明確:視覺、嗅覺、觸覺。

  作者從多個角度入手描寫秋意的冷落蕭條,不僅刻畫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ㄩ_花落,既是自然現(xiàn)象,又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nèi)心感受。作品首句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huán)境氣氛和感情色彩。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嗎?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明確:從“獨”字可以看出詞人借泛舟來消愁,而過去有夫君相伴,現(xiàn)在卻是獨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對往事的懷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3)、研讀“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句。

  提問:這句詞按照邏輯順序應怎樣排列?

  明確: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誰寄錦書來”。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這句詞的優(yōu)美意境。詞句中的“誰”顯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所以遙望云空,產(chǎn)生鴻雁傳書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子空回,錦書全無,

  所以有“誰寄”之嘆,實際是無人寄書,心中愁緒平添一層。

  5、研讀下闋。這部分詞人直抒胸臆,按捺不住的愁緒盡顯于字里行間。

 。1)、品味“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句。

  提問:何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從中我們能看到女詞人與丈夫之間什么樣的愛情?

  明確:此句是說身在異地的丈夫和自己懷有一樣的相思之情,直接點明了夫妻二人的兩相恩愛,足見雙方情愛之篤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2)、“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是詞的主旨句,在寫愁緒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這句詞賦予愁緒以運動之感,使人仿佛看見詞人眉頭的若舒若蹙,而愁從眉間藏到心間,更使人領(lǐng)略到詞人的萬千愁緒,引發(fā)無限的遐想。

 。ㄋ模、誦讀并背誦全詞。

 。ㄎ澹Ρ荣p析《一剪梅》與《聲聲慢》,小結(jié)李清照詞作的語言風格和藝術(shù)特色。

  總結(jié):清新典雅,溫婉細膩,婉約詞的代表,世人稱之為“易安體”。

 。、欣賞歌曲《月滿西樓》的flash,加強審美印象。

 。ㄆ撸、布置作業(yè):

  搜集李清照的有關(guān)作品,進一步體會“易安體”的藝術(shù)風格。

  《一剪梅》學案 6

  一、導入。以“愁”導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詩詞中,愁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比如:

  1、(PPT)詞中的“愁”: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秾⑦M酒·君不見》唐·李白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队菝廊恕ご夯ㄇ镌潞螘r了》五代·李煜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恫匪阕印ぴ伱贰匪巍り懹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2、師: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國之愁,有感嘆時光之愁,有壯志難酬之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誦讀與整體感知

  1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詞的朗誦。(聽朗誦錄音)

  2.聽了這段滿含深情的朗誦之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之間的故事。 李清照18歲嫁予當朝宰相趙挺之子趙明誠,兩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賓。 我們一起來看看諸葛憶兵在《李清照和趙明誠》中怎樣描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之間的日常: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

  3.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可謂情投意合,相親相敬,要是生活能這樣一直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趙明誠時為太學生,后時常因公出差,李飽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誕下《一剪梅》、《醉花陰》等詞作。因此,《一剪梅》滿含詞人的相思之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情感自己再次讀讀這首詞,開始。

  4.全班配樂齊讀,邊讀邊思考詞中最能表達詞人情感的是哪個詞?這首詞整體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配樂《月滿西樓》純音樂) 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詞:愁 感情基調(diào):哀婉、凄涼、愁苦

  三、進入文本分析意象及所表達的情感

  請大家再次自由誦讀這首詞,并找出詞中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具有什么樣的特征?意象:玉簟;特征:秋涼,凄清(玉簟秋,秋,代表了涼意) 蘭舟寂寞,孤獨(雁孤獨,寂寞(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雁”意象一般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所以,此人用“雁”這一意象,傳達出自己的思念之情。) 月朦朧,清冷(“月”這一意象,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我們所學過的關(guān)于用“月”來寄托情感的詩句有: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diào)歌頭》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所以,“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鄉(xiāng),懷念親朋的美好愿望。) 西樓孤獨

  花(“花”:人生、青春、年華;“流水”:時光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王實甫《西廂記》: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水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此人運用多種意象,表達了一種共同的愁緒,那就是? 明確:思念之愁

  在詞的上片,詞人融情于景,運用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在下片,詞人則直接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而這幾句話也成為了千古傳頌的名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首先,試分析詞中下闋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句。答:詞句描繪了詞人的思念之情,詞人以花和流水分別比喻自己和丈夫,表達出了詞人對丈夫外出的無奈和怨憤;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則是詞人和其丈夫心有靈犀,相互思念,表達了詞人和其丈夫之間的感情深厚。

  (2)詞的`最后一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試分析。答:“才下眉頭”表達出了詞人思念已久,體現(xiàn)出了詞人的思念之切之真;“卻上心頭”一句表達了詞人思念之情難以揮去,體現(xiàn)了詞人的思念之深之重;因此最后一句體現(xiàn)出了詞人對丈夫思念之情的無比深切。

  四、對比鑒賞《聲聲慢》

  大家應該都讀過李清照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詞《聲聲慢》,詞中也表達了詞人的愁緒,請同學們思考它與本詞《一剪梅》所表達的愁緒有何不同呢?

  《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情:離愁別緒,難舍難分,愛之愈深,思之愈切,這是一種甜蜜的相思之愁。(兩處閑愁:可見兩心如一,心心相印)《聲聲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愁緒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厲的愁之深切。 小結(jié):《一剪梅》和《聲聲慢》雖然都是李清照寫愁的名篇,然而我們從對比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愁”的內(nèi)涵是不同的!兑患裘贰肥菍φ煞虻南嗨贾、生離之愁,這愁來得輕、淺,正如詞人所言是“閑愁”。而《聲聲慢》之愁卻更加濃烈、深切。

  請同學們思考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什么?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詞人的生活經(jīng)歷。

 。╬pt展示)李清照一生經(jīng)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李清照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受過較好的文化教養(yǎng)。她工書,能文,兼通音律。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隨父母遷居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那時候,北宋統(tǒng)治階級享樂成風,東京表面上仍極繁榮。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jié)婚;楹,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極關(guān)心國家命運和當時的政治形勢,寫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詩句,表達了對于南宋朝廷茍且偷安的極大不滿。次年,趙明誠移知湖州(今屬浙江),他駐家池陽(今安徽貴池),只身馳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當清照從池陽乘舟趕到建康時,明誠已經(jīng)病危,不久死去。她懷著極大的悲痛斂葬了丈夫。這時金兵又大舉南侵,建康形勢緊急,朝廷已開始疏散、逃亡。

  由此可見,一個詞人的生活經(jīng)歷會對其創(chuàng)作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分析古詩詞的時候要聯(lián)系作家的生平來進行。

  五、總結(jié)詞的鑒賞方法

  1、聯(lián)系背景,知人論世。(所謂“知人論世”是指利用作者的現(xiàn)實生活以及現(xiàn)實性格來分析作者的作品)

  2、把握意象,想象畫面,鑒賞意境美;

  3、聯(lián)想拓展,比較鑒賞。

  《一剪梅》學案 7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培養(yǎng)自覺學習的態(tài)度,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機會。

  2.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更對國家和社會有利。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quán)的能力,增強學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懂得教育的含義和作用。

  2.通過學習,學生懂得受教育權(quán)的含義,義務教育含義和特征。

  【教學重點】

  教育對個人、國家的作用。

  【教學難點】

  義務教育的含義、特征。

  【教法】

  情景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 討論歸納法

  【學法】

  體驗學習法 探究學習法 歸納學習法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課前準備】《中國夢 我的夢》

 。ㄔO計意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時政導入】

 。ㄔO計意圖:引用時政熱點導課,體現(xiàn)思品課的思想性,引出課題,燃起學生心中的夢想之火,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授 新】

  第一環(huán)節(jié):感知教育的含義

  交流活動:1.你的未來夢想是什么?

  2.實現(xiàn)你的未來夢想要儲備哪些知識?

  3.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獲取知識經(jīng)驗?

 。ㄔO計意圖:結(jié)合學生實際,深化導課問題,沿著學生思維的軌跡,點明“教育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總結(jié)教育的含義。)

  第二環(huán)節(jié):感悟教育的力量

  1.體驗活動——魔術(shù)雞蛋。

 。ㄔO計意圖:通過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初步感悟知識帶給我們的樂趣與收獲。)

  2.活動一: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1)現(xiàn)場活動——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學科,為什么喜歡?它帶給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學生的切身體會,加強學生對教育作用的理解。)

  (2)名師引航——出示資料,烘托學習的意義。

  活動二 教育助圓中國夢想

  1.出示視頻《中國十年成就》思考: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十八大資料及教育對經(jīng)濟發(fā)展中作用的'示意圖 ;

  3.概括教育對國家民族的作用。

  1.布置自學任務

  受教育權(quán)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含義、特征。

  2.小軾牛刀,角色扮演

 。ㄔO計意圖:義務教育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通過舉例,學生不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課堂小結(jié)】

  引領(lǐng)學生概括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

  【課堂延伸】

  1.播放視頻《中國夢 我的夢》

  2.師生共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時刻勉勵自己不斷學習,珍惜受教育權(quán),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肩負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板書設計】 知識助我成長

  教育

  對個人,知識改變命運。 對國家,教育成就未來

  我們需要學習 我們必須學習

  權(quán)利 義務

  珍惜 履行

【《一剪梅》學案】相關(guān)文章:

《一剪梅》導學案07-29

李清照《一剪梅》導學案10-18

李清照一剪梅導學案11-29

《一剪梅》導學案及閱讀練習07-12

李清照《一剪梅》學案及閱讀習題06-19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案例07-11

《一剪梅》導學案及課后鞏固練習09-29

《一剪梅》導學案 初中版10-08

《一剪梅》11-06

鸡东县| 四会市| 法库县| 米林县| 建宁县| 拉孜县| 靖西县| 嘉义市| 叙永县| 迁安市| 龙川县| 嘉义市| 巍山| 彩票| 突泉县| 宣城市| 中江县| 临武县| 合江县| 光山县| 桐梓县| 石渠县| 日喀则市| 柳州市| 姚安县| 千阳县| 元谋县| 当雄县| 北海市| 连州市| 兴安县| 阳曲县| 徐水县| 朝阳市| 甘肃省| 浦东新区| 龙山县| 祁阳县| 大姚县| 长顺县| 合川市|